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草渣中大量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及甘草的综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乔仲和  胡自如 《中草药》1997,28(9):522-524
经煎煮过的甘草饮片和提取甘草膏、甘草甜素制品后的甘草渣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其量超过甘草甜素1倍以上。作者提供分离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并回收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工艺方法,为甘草的综合利用开发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光果甘草根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琳  常波  张琦  杨帆  杜伟 《中草药》2018,49(20):4780-4784
目的研究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光果甘草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异黄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光甘草素T(1)、光甘草定(2)、glyasperin C(3)、甘草西定(4)、异甘草黄酮醇(5)、甘草异黄酮A(6)、甘草异黄酮B(7)、半甘草异黄酮B(8)、芒柄花素(9)、甘草素(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异黄烷类化合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RP-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ata 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补脾和胃、调和诸药的功效,历代本草皆视其为重要药物。甘草苷和异甘草苷是甘草中的两个重要黄酮类化合物,药效显著,具有抗溃疡、抗艾滋  相似文献   

4.
新疆甘草深度开发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甘草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及生产甘草甜素中存原问题,研究出一条甘草深加工,生产高纯度甘草甜素,同时得到黄酮类化合物的新工艺,为甘草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中试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海强  刘一宁  陆晓燕  王书芳 《中草药》2016,47(23):4155-4159
目的研究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中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ODS、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LC-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从甘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苷(1)、芹糖甘草苷(2)、异甘草苷(3)、芹糖异甘草苷(4)、sophoraisoflavone A(5)、粗毛甘草素F(6)、光甘草酮(7)、光甘草定(8)、甘草黄酮醇(9)和粗毛甘草素D(10)。结论化合物1、3、5、6、8和9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6和9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分泌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李洪刚 《中医药学刊》2005,23(6):1122-1123
甘草系豆科甘草属(Glycyrrhiza)植物,其根是最常用中药之一。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等。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草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草中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笔者对我国西北地区12个产地的几个主要种类的甘草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某些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草废渣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建立HPLC分析方法对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指认,选择甘草废渣中含量较高的甘草黄酮B、甘草查尔酮甲、甘草二氢查耳酮醇为指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甘草废渣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与甘草类似,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经检测甘草废渣中甘草黄酮8、甘草查尔酮甲、甘草二氢查耳酮醇的含量分别为0.081%、0.55%、0.074%。结论:本研究为合理利用甘草废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青  苗文娟  向诚  果德安  叶敏 《中草药》2012,43(10):1886-1890
目的 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RP-HPLC等技术对乌拉尔甘草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二甲基甘草黄酮醇(1)、甘草宁Ⅰ(2)、甘草香豆酮(3)、8-甲雷杜辛(4)、2'-hydroxyisolupalbigenin(5)、异驴食草酚(6)、去氢粗毛甘草素D(7)、glycyrin (8)、甘草酚(9)、刺甘草查耳酮(10)、甘草查耳酮B (11)、isoangustoneA(12)、甘草宁G(13)、5,7,4’-三羟基-6,8-二异戊烯基异黄酮(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利用甘草资源,为开发安全、绿色和无污染的植物源杀菌剂提供依据,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Sephadex LH-20)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对甘草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甘草素(10)、半甘草异黄酮B(11)、isoangustone A(12)和粗毛甘草素C(13)4个酚类化合物进行了4种常见农业植物病原菌(油菜菌核菌、立枯丝核菌、番茄灰霉菌和小麦赤霉菌)的抗菌活性筛选。结果:从甘草中分离鉴定出14个化合物,半甘草异黄酮B和粗毛甘草素C对农业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较高。结论:本次实验报道了化合物10~13对常见农业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其中半甘草异黄酮B抗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淋巴细胞数量与功能、抑制IgE抗体形成、抗炎症介质及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药理活性.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光甘草定、甘草醇等)、甘草多糖和甘草酸是其抗炎、抗变应性炎症的活性成分.其中对异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和甘草酸的抗炎及抗变应性炎症作用的研究较为深入.综述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及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甘草为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 3个品种。不同品种甘草在某些化学成分上不仅存在含量上的差异,也存在种属特异性,药理活性也不尽相同。对不同品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将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作为3种甘草的Q-Marker。另外考虑到不同品种之间成分的特有性和各自的优势生物活性,建议可以将光甘草定作为光果甘草的Q-Marker,将查耳酮A作为胀果甘草的Q-Marker,以期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草Q-Marker及不同品种甘草药材质量标准建立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卓越  王新春  甘永祥  张华  边海旭  陈文 《中成药》2010,32(4):697-698
目的:建立甘草提取物中四种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HC-C_(18)ODS,流动相为0.04%甲酸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2 nm.结果:乌拉尔甘草黄酮富集液中甘草苷的含量为原药材的27.72%,异甘草苷为10.87%,甘草素为0.17%,异甘草素为0.01%.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甘草中四种黄酮类化合物,操作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甘草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报道14种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和3种三萜类化合物对4种活性氧的清除效应。胀果香豆素A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效应最显著。光甘草酮和甘草查尔酮A对H2O2溶血的抑制效应最明显。有10个黄酮类化合物明显对抗血卟啉衍生物(HPD)的光溶血。甘草查尔酮A和4’-甲氧基-4-羟基查尔酮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最为显著。甘草酸和甘草次酸没有对抗O2和HPD的光溶血效应,但明显抑制H2O2溶血。  相似文献   

14.
甘遂甘草配伍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遂甘草相反的物质基础。方法:应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不同比例的甘遂甘草配伍后水煎液中巨大戟二萜醇型化合物在质谱中的离子强度的变化。结果:随着甘草比例的增加,水煎液中巨大戟二萜醇型化合物的量逐渐减少。结论:甘遂甘草合用有毒与甘草对甘遂中有毒成分的煎出的影响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甘草查耳酮A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虹  蒋江涛  郑秋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2):3814-3818
甘草查耳酮A(licochalcone A)为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其药理活性倍受关注。研究表明甘草查耳酮A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寄生虫,成骨活性等多种药理作用。文章对甘草查耳酮A各种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 综述。  相似文献   

16.
冷晶  朱云祥  陈璐琳  王书芳 《中草药》2015,46(11):1576-1582
目的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ODS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UV、MS、1D-NMR、2D-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草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cedonoside E(1)、22β-乙酰基乌拉尔甘草皂苷C(2)、甘草酸(3)、乌拉尔甘草皂苷F(4)、甘草皂苷G2(5)、22β-乙酰基甘草醛(6)、甘草酸甲酯(7)、甘草素(8)、柚皮素(9)、异甘草素(10)、芒柄花苷(11)、甘草苷(12)、异佛来心苷(13)、芹糖甘草苷(14)。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射线辐照处理对乌拉尔甘草中三萜类及黄酮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提高栽培甘草的突变率,为甘草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用不同辐射剂量的X射线对甘草种子进行辐照处理,栽培1年后采收。采用HPLC测定甘草样品中2种三萜类成分(甘草酸、异甘草酸)及4种黄酮类成分(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及异甘草素)的含量,计算各成分产量,应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X射线辐照样品中三萜类和黄酮类有效成分的含量及产量均高于空白组。各有效成分产量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当辐射剂量为5 Gy时,各化合物的产量与空白组相比显著提高;当辐射剂量增加至10 Gy时,各化合物产量有所下降;当辐射剂量增加至20 Gy时,化合物产量再次明显提高,并在辐射剂量为50 Gy时达到最大值。结论:X射线辐照处理能增加甘草生物量及其有效物质的含量和产量,其机制可能是X射线引起甘草基因突变,从而引起代谢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甘草Glycyrrhiza ularensis根作为传统中药复方芍药甘草汤的组分用于治疗腹痛。曾从甘草根的水提取物中分得强抗痉挛成分甘草香豆素。进行此项研究的目的是分离、测定甘草香豆素以外的抗痉挛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中药甘草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系豆科甘草属(Glycyrrhiza)植物,其根是最常用中药之一.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等.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草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草中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笔者对我国西北地区12个产地的几个主要种类的甘草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某些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0.
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对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尔酮类、双氢黄酮类、双氢查尔酮类等;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抑菌、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