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疗效。方法:分析2013-01-2017-01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性PQ中毒患者68例。根据是否接受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动脉血气分析数值、肺纤维化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_2]及氧和指数(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P(A-a)O_2及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P(A-a)O_2及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周时2组患者肺纤维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时治疗组肺纤维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应用乙酰半胱氨酸结合血液净化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肺纤维化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4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害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灵敏 《护理学报》2004,11(5):34-35
通过对4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害的护理,认为采取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或减轻肺损害.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让患者取半坐卧位,改善呼吸困难,缩小肺纤维化的范围;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加强口腔护理,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高度谨慎应用氧疗,正确掌握用氧指征及用氧方法,避免增强百草枯的毒性;加强肺纤维化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掌握输液量及速度,避免发生或加重肺水肿,是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钰  曾智  余海放 《华西医学》2005,20(2):404-405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一种非选择性、接触性除草剂,自1962年起,作为除草剂用于农业,由于它对周围环境无害,因而迅速推广使用。1966年,英国Bullivant首先描述2例百草枯意外中毒死亡事件。随后,世界各地相继报道百草枯中毒病例。人口服致死量约为3.0g。口服中毒后除引起消化道糜烂、出血外,还能损害多个重要脏器,尤其肺中浓度较高,可导致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进行性肺纤维化等临床表现,预后恶劣。因无特效解毒药,采用常规对症处理效果极差。百草枯中毒病人总病死率为20%-75%,口服20%百草枯病死率更高达60%-87.8%,且存活人群中绝大多数患者存在肺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百草枯(paraquat,PQ)又称敌草快、克芜踪,它属接触灭生性除草剂,接触土壤后较快失去活性,无残留,也不污染环境,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成人服20%浓度PQ 10~20 mL即可致死[1].PQ中毒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尤以肺损害较严重,早期肺水肿和晚期的肺纤维化是百草枯中毒的主要死因,即使有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存活仍会遗留有部分肺纤维化[2].中毒机制目前尚未阐明.  相似文献   

5.
综合救治百草枯中毒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因素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对我院急诊科2006-09~2009-03 60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百草枯中毒患者血、尿毒物浓度是影响预后的关键,但合理的综合治疗能使部分口服超致死量患者存活.给予及早洗胃、有效导泻、血液净化的序贯应用、早期应用抗氧化损伤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降低病死率;死亡组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及急性呼吸迫综合征(ARDS).结论 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院前、急诊科及院内一体化救治,应用氨溴索及乌司他丁通过抑制体内细胞因子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的生成,减弱炎症反应的程度,以及抑制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向肺组织内流和聚集,从而减轻百草枯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减缓肺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杨素贞 《临床医学》2012,32(4):58-59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治愈存活,占28.9%;院内死亡20例,病死率为52.6%;7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后出院,占18.4%。结论急性百草枯农药中毒可以导致多脏器损害,早期积极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血必净早期干预治疗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草枯(PQ)中毒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内科急危重症,其危害程度大大超过了毒鼠强和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中毒后损害的靶器官为肺,引起不可逆的进行性肺纤维化而导致患者死亡^[1]。目前采用先进的生命支持手段虽能减少PQ中毒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比例,但仍不能阻断PQ中毒后肺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儿童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百草枯中毒的病例不断增多,但有效的治疗措施不多,效果不佳,死亡率达25%~76%,个别报道死亡率高达80%以上。究其原因百草枯中毒无特殊解毒剂,除急性致死者外,早期并无特殊表现,易被忽视。而患儿大多会逐渐出现不可逆转的肺纤维化等重要器官损害,病死率极高。本次研究总结对24例百草枯中毒的急救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在百草枯中毒引发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百草枯中毒患者19例(中毒组)和体检健康者20例(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测定并比较血清中TGF-β1和PⅢP含量。结果组内比较,中毒组血清TGF-β1和PⅢP水平于入院后即刻、中毒第5、10和14天逐渐增高(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中毒组血清TGF-β1和PⅢP水平于入院后即刻、中毒第5、10和14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中TGF-β1和PⅢP水平明显增高且随中毒时间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表明上述细胞因子在百草枯中毒引发肺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类百草枯中毒病例首次被报道以来,该类农药中毒呈明显递增趋势。目前百草枯农药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应用较广,误服或口服导致百草枯中毒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经口摄入中毒为其最常见的中毒方式及途径,也可通过包括气道和皮肤黏膜在内的多种途径。国内外文献中关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死率的报道跨度较大,多  相似文献   

11.
百草枯(paraquat,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作为有机环杂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高效除草剂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因其对人畜毒性强、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死亡率高达50%~80%.由于百草枯中毒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无特效解毒剂及后期不可逆转的肺纤维化,中毒后多死于肺损伤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目前致死性最高的农药中毒,本文探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病理机制,研究早期干预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正>百草枯是有机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是仅次于有机磷类的第二大农药,在当今社会生活性自服导致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数量居高不下。百草枯中毒致死量较小,20%的百草枯农药10~30ml,致死率甚至高达90%~100%,且没有特效的解毒剂。大剂量中毒患者多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而中小剂量多死于不可逆性肺纤维化~(〔1〕)。有报道指出~(〔2-3〕),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低钾血症,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52  相似文献   

13.
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以及其变化与肺纤维化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和24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进行测定。结果:百草枯中毒患者第1天和第28天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毒患者第1天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高于第28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救治百草枯中毒25例的体会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百草枯 ( paraquat,PQ)为触杀类除草剂。百草枯中毒以后可引起消化道黏膜糜烂出血 ,肺纤维化形成 ,急性肾衰竭、肝功能衰竭和心脏功能损害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发病后因无特效解毒药 ,常规治疗效果较差 ,临床病死率高达 75 % ,国内罕见成功病例报道 [1 ,2 ] 。我科自 1996年 7月以来 ,共收治百草枯中毒 2 5例 ,于 1997年 2月 ,在常规治疗不变的情况下 ,早期加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百草枯中毒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0例 ,女 15例 ,年龄 16~ 36岁 ,均为口服中毒 ,剂量 <10 ml为 3例、10~ 30 ml17例…  相似文献   

15.
王玫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527-6528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对42例百草枯中毒的患者使用了HP、HD、CRRT等血液净化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接受HP及HD治疗42例患者中,13例治愈出院,但出院后经随访0.5~1 a均有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放弃治疗19例;死亡11例,其中1例于48 h内死于急性肺水肿、肺出血,余10例于5~23 d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是有效、快速的一种排毒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连续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郑雪冰  孙晓莉  马国芳 《临床荟萃》2010,25(17):1544-1546
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内科急危重症,其危害程度大大超过了毒鼠强和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中毒后损害的靶器官为肺,引起不可逆的进行性肺纤维化而导致患者死亡。PQ引起肺纤维化及多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与细胞因子的瀑布样生成及氧自由基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表达的影响。方法一次性PQ 60 mg/kg灌胃建立大鼠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模型,干预组染毒后予依那普利10 mg/(kg·d)灌胃。于染毒后3 d、7 d、14 d取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ACE mRNA表达。结果干预组在染毒后3d、7d肺泡炎症减轻;染毒7d、14d后,纤维化程度积分低于模型组。模型组染毒后各时间点大鼠肺组织ACE mRNA表达逐步上调,持续至14 d。干预组各时间点ACE mRNA低于模型组。结论依那普利可能通过降低局部ACE表达,从而减轻百草枯中毒所致肺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18.
百草枯是一种高毒性吡啶类除草剂,属于有机氮杂环类化合物,百草枯对人畜有较强毒性,如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及误服均可造成急性中毒,人口服20%百草枯约5~15ml即可导致死亡。国内报道口服中毒,病死率为85%~95%。目前血液灌流(HP)仍是主要的救治方法,对早期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及防治中毒急性期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后期的肺纤维化及呼吸衰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刘颖  刘志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9):679-681
目的了解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过程,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于院内死亡,2例患者存活出院(平均17.0±1.41岁),经跟踪调查总死亡率达到100%。4例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其循环衰竭的发生率为0,无血液净化治疗组循环衰竭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55.6%。9例患者给予抗氧化剂及激素治疗,其中8例(88.9%)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但仍死于肺损伤。结论百草枯中毒病死率极高,中毒后3 d内可死于循环衰竭,经过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可以纠正循环及肾功能衰竭,早期存活,但多于中毒后5~7 d发生明显肺损伤,2~3周达到高峰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并发SIRS、MODS,尤其肺、肾、肝、胃肠道及心肌出现3个以上脏器损伤的死亡率高。应用抗氧化剂及激素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阻滞肺纤维化发生的作用不显著,仍不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对中毒患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病死率高达70%左右。本文试图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百草枯中毒的药物,并就其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