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报道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pulsed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PRFT)20例难治性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的效果。方法:20例难治性丛集性头痛,17例阵发性丛集性头痛(episodic cluster headache,ECH),3例慢性丛集性头痛(chronic cluster headache,CCH),患者于CT引导下行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记录疗效和副作用。结果:15例(88%)ECH和1例(33%)CCH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平均5.5(1~30)天疼痛完全缓解,2例(12%)ECH、2例(67%)CCH患者疼痛无缓解。平均随访时间为27(12~45)月。入组所有患者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本研究表明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蝶腭神经节在难治性ECH患者可迅速、有效、安全促进丛集期的缓解,有望成为保守治疗无效时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局限于单侧的以眶、颞、额等区为主的严重发作性疼痛并伴有同侧的自主神经症状的原发性头痛。丛集性头痛或许是人类最严重的一种疼痛类型。丛集性头痛是一种烧灼样、切割样、深在的剧烈锐痛,没有搏动感。常伴各种自主神经症状和体征。神经血管功能紊乱假说在丛集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中占据主导地位。蝶腭神经节与头面部神经血管功能密切相关,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可治疗丛集性头痛。我院疼痛科自2004年5月~2008年12月应用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丛集性头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一种局限于一侧头部的短暂剧烈原发性头痛,常位于眶颞区,伴同侧自主神经症状和/或烦躁、兴奋[1]。如不治疗可持续15分钟至3小时,发作频率由两天1次至每天8次。发作时患者极为痛苦,甚至出现自杀倾向。阵发性丛集性头痛(episod ic cluster hea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的疗效及术中术后护理配合技巧。方法:20例丛集性头痛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手术操作流程及密切的护理配合,通过VAS评分法行术前、术后疗效评定,随访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操作顺利,术中配合到位,术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DSA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效果确切,术中密切配合及精心的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缓解疼痛及疼痛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枕神经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头痛患者76例随机平分为电刺激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8例,2组均采用枕神经电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还给予针灸治疗,评估总体疗效及头痛症状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及头痛症状评分均优于电刺激组(P<0.05或0.01)。结论:采用枕神经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围术期护理对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对15例行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的病人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术前、术后疗效评定,并进行3个月和6个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个月随访:11例病人术后疼痛完全消失且未出现面部麻木(VAS评分为0分);2例病人疼痛减轻(VAS评分1分~2分),发作时间缩短,间歇期延长;2例病人出现面部麻木。6个月随访,14例病人疼痛完全消失且面部无麻木(VAS评分为0分),1例病人仅感轻微疼痛(VAS评分为1分)。12个月随访:14例病人疼痛完全消失且面部无麻木(VAS评分为0分),1例病人仅感轻微疼痛(VAS评分为1分),15例病人均无复发现象。[结论]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效果确切,术前术后给予精心、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缓解疼痛及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 CH)误诊为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12月解放军第988医院收治的15例误诊为慢性鼻窦炎的C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以头痛为主诉就诊,头痛时间15~180 min,发作频率每日1~7次,伴有鼻塞和(或)流涕,头颅影像学检查提示鼻窦异常11例,均被误诊为慢性鼻窦炎,给予药物和手术治疗,症状均无明显缓解。入我院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疼痛发作特点及发作时体征,并结合医技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CH,误诊时间1~17年,确诊后给予止痛剂、糖皮质激素、中药、高流量吸氧等治疗,头痛明显缓解。结论 CH因症状、影像学表现与慢性鼻窦炎相似,易被误诊;加强临床医生对头痛分类的学习,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综合分析鉴别,有利于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于该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60例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行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针刺蝶腭神经节每周治疗1次.对照组行传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传统针刺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穴位注射均隔1天注射1次,每周注射3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患侧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变化比例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2、4、8周后患侧面神经CMAP波幅变化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2、4、8周后患侧面神经R1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于该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60例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行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针刺蝶腭神经节每周治疗1次.对照组行传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传统针刺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穴位注射均隔1天注射1次,每周注射3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患侧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变化比例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2、4、8周后患侧面神经CMAP波幅变化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2、4、8周后患侧面神经R1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骶神经电刺激(sacralnervestimulation,SNS)治疗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例确诊为顽固性排尿功能患者行骶3孔神经电刺激治疗。结果:电刺激治疗8d后及拔除电极后第1,4,8周,B超测定剩余尿量为0,尿失禁、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每次排尿量正常。结论:骶神经电刺激能有效地治疗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骶神经电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fion,SNS)治疗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例确诊为顽固性排尿功能患者行骶3孔神经电刺激治疗.结果电刺激治疗8 d后及拔除电极后第1,4,8周,B超测定剩余尿量为0,尿失禁、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每次排尿量正常.结论骶神经电刺激能有效地治疗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头面部痛是指整个头面部包括额、颞、顶和枕部以及颜面部的疼痛 ,甚至牵涉到颈部。头面部痛所涉及的疾病种类繁多 ,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简单地讲 ,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外伤性头痛、颅内病变引起的头痛、枕神经痛以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头痛等 ;面部痛多为神经源性疼痛 ,包括三叉神经痛、蝶腭节神经痛、膝状节神经痛、耳颞神经痛、鼻睫神经痛以及舌咽神经痛等。头面部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 ,它可以是某些严重疾病 ,包括全身性疾病、颅内疾病等的一种信号 ,也可以是经目前检查找不到原因的顽固性疼痛 ,因此需根据疼痛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骶神经电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治疗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例确诊为顽固性排尿功能患者行骶3孔神经电刺激治疗。结果:电刺激治疗8d后及拔除电极后第1,4,8周,B超测定剩余尿量为0,尿失禁、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每次排尿量正常。结论:骶神经电刺激能有效地治疗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神经痛的短期和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药物难治性严重周围神经性疼痛持续超过3月的患者87例,对疼痛触发点或痛觉过敏区定位后,采用英国Algote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微创神经电刺激系统对定位区域行经皮电刺激治疗,以数字评价量表(NRS)法和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NPS)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h、1周、1月、3月、6月进行评估,同时采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月的健康指数进行评估。记录不良事件和满意度。结果:治疗后患者NRS和NPS在1 h时显著低于治疗前,在结束治疗周期后,患者1、3、6月NRS和NP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EQ-5D评分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除2例患者出现严重对侧感觉迟钝和治疗部位血肿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为97.7%。结论:微创经皮电刺激治疗神经痛能显著改善难治性严重周围神经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骶神经电刺激技术治疗1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通过排尿日记和症状改善程度随访并评估疗效。结果患者测试刺激前后症状改善了50%以上。植入永久性电极和骶神经调节器,随访3年半,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结论骶神经电刺激治疗部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6例,根据入院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察两组患者治愈率、吞咽造影检查(VFSS)、洼田氏饮水试验,并进行心理状态量评分调查。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6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的分级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平均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同时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7.
30岁男性患者确诊为丛集性头痛,经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疼痛消失,穿刺部位愈合良好,无其他并发症。说明此种方法可重复性强,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特殊类型偏头痛,因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往对丛集性头痛无特效治疗,一般多给予麦角胺制剂、苯噻啶、心得安和中成药等口服,可减轻部分患者的症状,但不能终止其发作。为探讨高压氧(HBO)对其治疗的疗效,1999-01/2001-123年间对20例患者行HBO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丛集性头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丛集性头痛 (曾称蝶腭神经痛、睫状神经痛、Vidian神经痛、Sluder神经痛、偏头痛样神经痛、岩神经痛、组织胺头痛、Horton头痛 ) ,是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之一。其特点为密集 (群集、丛集 )短暂头痛发作 ,剧烈、锐痛、爆炸样、位于一侧眼眶、球后、额颞部 ,伴同侧眼球结合膜充血、流泪、鼻堵及 /或Horner综合征。丛集期持续数周至数月。好发于男性。无家族遗传史。为罕见的头痛类型。发病机理认识丛集性头痛已有约 2 5 0年 (Isler ,1993) ,但其发病机理仍不清楚。Ekbom(1970年 )首先发现在丛集性头痛患者…  相似文献   

20.
丛集性头痛丛集期头痛发作频繁而剧烈,应当视其为一个急诊,立即解救.而一般药物止痛慢,疗效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疼痛科作为一个新型临床学科,理所应当拥有应对各种复杂顽固严重疼痛的核心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对各种神经阻滞疗法特别是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热点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本文将我们和近年来探讨在临床中应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丛集性头痛作者的经验做一个总结,以期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