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HES 130/0.4)对内毒素腹腔注射大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其对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P-1)活性的影响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n=6),对照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30 ml/kg,LPS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 mg/kg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30 ml/kg,LPS HES组按照HES 130/0.4的剂量不同分为3个亚组,分别腹腔注射LPS 5 mg/kg,接着分别静脉输注HES 130/0.4 7.5、15、30 ml/kg,HES组静脉输注HES 130/0.4 30 ml/kg.在腹腔注射LPS 3 h后以ELISA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浓度,用凝胶电迁移法检测NF-κB和AP-1的水平.结果 腹腔注射LPS后大鼠血浆TNF-α、IL-10和IFN-γ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NF-κB和AP-1的活性明显增加(P<0.05);HES 130/0.4静脉输注可降低血浆TNF-α和IFN-γ的浓度以及NF-κB和AP-1的活性(P<0.05),而增加IL-10的浓度(P<0.05),其中15 ml/kg剂量组对TNF-α、IFN-γ和NF-κB的作用最强(P<0.01),而7.5 ml/kg剂量组对IL-10和AP-1的作用最强(P<0.01).结论 HES 130/0.4可降低内毒素注射后促炎因子的表达,增强抗炎因子的表达,可能与其抑制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4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Ⅰ组经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5 min行预处理,重复3次,每次间隔5 min,24 h后实施缺血-再灌注;Ⅱ组除接受与Ⅰ组相同处理外,在生理盐水预处理前10 min静脉注射纳络酮0.1 mg·kg~(-1);Ⅲ、Ⅳ、Ⅴ和Ⅵ组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2μg·kg~(-1)·min~(-1))5 min行预处理,重复3次,每次间隔5 min,并分别于12、24、48和72h后开胸实施缺血-再灌注;Ⅶ组除接受与Ⅳ组相同处理外,在瑞芬太尼预处理前10min静脉注射纳络酮0.1 mg·kg~(-1).实验中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Ⅱ导联心电图(ECG);在缺血前即刻、缺血末和再灌注末分别抽取动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血浆浓度;再灌注后切取心脏,测定心肌梗死区(IS)面积.结果 实验中各测定时间点HR、MAP和RPP值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和Ⅴ组缺血末和再灌注末CK-MB血浆浓度显著低于Ⅰ组(P<0.05),Ⅶ组缺血末和再灌注末CK-MB血浆浓度和IS面积显著高于Ⅳ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预处理可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产生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阿片受体触发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IL-10作用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三组,内毒素组(L组)、异丙酚 内毒素组(P组)和对照组(C组)。L组股静脉注入内毒素(LPS)8mg/kg,后持续输注生理盐水1ml·kg-1·h-1;P组股静脉注入LPS后静脉注射异丙酚10mg/kg,随后以10mg·kg-1·h-1维持;C组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于注射LPS后60、120、180、240min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L组血清中TNF-α、IL-1β及IL-10浓度显著升高(P<0.01),P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L组(P<0.01)。结论异丙酚可显著抑制内毒素血症时TNF-α、IL-1β及IL-10的水平,减轻内毒素导致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药物脈流对高脂血症大鼠肠系膜微循环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和脈流组,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给予基础饲料喂养;高脂血症大鼠给予高脂肪饲料喂养,时间为16周;脈流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灌胃给予脈流,共16周.在第16周末观察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状态,测定肠系膜微静脉内白细胞粘附率、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大鼠肠系膜微静脉血管内白细胞粘附率明显升高(P<0.01),微静脉血流平均速度明显降低(P<0.05);而脈流组大鼠白细胞粘附率相对于高脂组明显降低(P<0.05),血流速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脈流能够有效地减少高脂血症大鼠肠系膜微静脉血管内白细胞粘附数量,提高微静脉内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6%羟乙基淀粉(HES)持续静脉输注后对内毒素(LPS)感染大鼠急性肺损伤(Au)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n=10),A1-A3组、B组及C组(空白对照组),A1-A3组和B组右侧股静脉注入LPS(5mg/kg),1分钟后分别从右侧颈内静脉持续输注HES 3.75、7.5、15ml/ks和NS 7.5ml/kg;致伤4小时后观察肺组织大体标本和光镜、电镜下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C组肺组织形态大小正常,呈粉红色,无充血、出血、肿胀;光镜下肺组织结构清晰,无明显病理改变;电镜下气血屏障连续完整,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正常,毛细血管基底膜完整均匀.B组肺表面湿润,肺组织弥漫性充血肿胀,体积明显增大,呈暗红色;光镜下肺组织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泡腔中可见渗出液、红细胞(RBC),游出的多形核粒细胞(PMN),部分肺泡腔萎陷不张;电镜下肺组织超微结构明显受损,气血屏障结构模糊,血管内皮基底膜断裂,增厚不均匀.A1-A3组病理学损伤不如B组明显,尤其是A2组肺损伤程度最轻.结论 不同剂量6%HES对LPS感染大鼠急性肺损伤均有保护,以HES 7.5ml/kg的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全氟化碳(PFC)预处理与后处理对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S组)、LPS组、PFC预处理组(Pre组)和PFC后处理组(Post组).NS组均以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LPS组经气管内滴注LPS;Pre组于气管内滴注LPS前经股静脉注射PFC;Post组于气管内滴注LPS后经股静脉注射PFC.NS组于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后6h,LPS组、Pre组与Post组分别于滴注LPS后6h处死动物.比较各组大鼠肺病理学变化,PaO2,肺湿干比(W/D),肺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情况.结果 应用PFC明显升高PaO2,降低肺W/D比值、MPO活性及ICAM-1表达水平(P<0.05),而且Pre组较Post组作用更显著.结论 静脉注射PFC对ALI具有保护作用,以PFC预处理效果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后,不同复苏液体治疗对左心室功能及伤段脊髓血脊屏障和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将 C7脊髓损伤15 min后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n=8):不补液的对照组、7.5%高渗盐水治疗组(HS组)、6%羟乙基淀粉组(HES组)和平衡液组(BS组).补液各组于4 min内均予4 ml/kg的相应液体,继以10 ml·kg-1·h-1持续输注,观察记录5、15、30 min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30 min时注射0.5%伊文思蓝(EB)1 ml,2 h后取伤段脊髓,测含水量和EB含量.结果:C7损伤后,各组的心率(HR)在不同时点无明显区别.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比较显示,补液5 min时,H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30 min时HS组和HES组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BS组在不同时点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S和HES组的脊髓组织含水量与EB含量均低于对照组,BS组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位脊髓损伤后早期以高渗盐水和6%羟乙基淀粉复苏,可以改善左心功能,一定程度上都可减轻伤段脊髓的水肿.平衡液对心功能没有改善作用,却可加重脊髓的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输注羟乙基淀粉(HES)溶液130/0.4和200/0.5(33mL/kg)后对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腹部手术患者45例,分别以10~15 mL·kg-1·h-1速度从颈内静脉输注HES 130/0.4、HES 200/0.5和0.9%生理盐水(NS)33mL/kg,分为 HES 130/0.4组、HES 200/0.5组和NS组,每组各15例.输注前、输注后30min和4h从肘静脉抽血,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Ⅷ因子和假性血友病因子(VWF),Sonoclot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玻璃珠激活全血凝固时间(gbACT)、凝血速率和血小板功能.结果 三组患者输注后Hct与Plt均明显下降(P<0.01);HES 130/0.4组输注前后APTT无明显变化(P>0.05),输注后30min和4h明显短于HES 200/0.5组(P<0.05);HES 200/0.5组输注后30min和4 h较输注前和NS组均明显延长(P<0.05);三组间输注前后PT与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S 130/0.4组和HES 200/0.5组输注后30min较输注前和NS组血浆Ⅷ因子、VWF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HES 130/0.4组下降明显少于HES 200/0.5组(P<0.05).HES 130/0.4组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输注后30 min与HES 200/0.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S 200/0.5组输注后30 min与输注前和NS组比较,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注HES130/0.4和HES200/0.5(33mL/kg)均可引起血浆Ⅷ因子和VWF显著下降,但后者更明显.HES130/0.4对内外源性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无影响,HES200/0.5则有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9.
内毒素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建立及尿激酶干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内毒素诱导Wistar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并探讨尿激酶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NS)组、尿激酶(UK)组、内毒素(LPS)组及LPS+UK组,均采用尾静脉输注方式,NS组予NS 2.5 mL/h×4 h;UK组予NS 2.5 mL/h,1 h后加入UK 4 IU/(g·h)×3 h;LPS组予LPS 3 mg/(kg·h)×4 h;LPS+UK组予LPS 3 mg/(kg·h),1 h后加入UK 4 IU/(g·h)×3 h.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凝血、纤溶指标,器官损伤指标和纤维蛋白微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Wistar大鼠按LPS 3 mg/(kg·h)浓度经尾静脉输入后,1 h开始出现DIC的迹象,随着输注时间的延长,DIC的表现越趋明显.UK干预后凝血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值较干预前明显缩短,但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量改变不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降低,而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血清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肝、肾、肺病理切片示组织损伤减轻,各器官微循环中纤维蛋白微血栓明显减少.结论 采用LPS 3 mg/(kg·h)能成功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建立.UK对改善LPS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出现的凝血及纤溶异常、器官功能障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输注羟乙基淀粉(HES)溶液130/0.4和200/0.5(33mL/kg)后对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腹部手术患者45例,分别以10~15 mL·kg-1·h-1速度从颈内静脉输注HES 130/0.4、HES 200/0.5和0.9%生理盐水(NS)33mL/kg,分为 HES 130/0.4组、HES 200/0.5组和NS组,每组各15例.输注前、输注后30min和4h从肘静脉抽血,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Ⅷ因子和假性血友病因子(VWF),Sonoclot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玻璃珠激活全血凝固时间(gbACT)、凝血速率和血小板功能.结果 三组患者输注后Hct与Plt均明显下降(P<0.01);HES 130/0.4组输注前后APTT无明显变化(P>0.05),输注后30min和4h明显短于HES 200/0.5组(P<0.05);HES 200/0.5组输注后30min和4 h较输注前和NS组均明显延长(P<0.05);三组间输注前后PT与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S 130/0.4组和HES 200/0.5组输注后30min较输注前和NS组血浆Ⅷ因子、VWF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HES 130/0.4组下降明显少于HES 200/0.5组(P<0.05).HES 130/0.4组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输注后30 min与HES 200/0.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S 200/0.5组输注后30 min与输注前和NS组比较,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注HES130/0.4和HES200/0.5(33mL/kg)均可引起血浆Ⅷ因子和VWF显著下降,但后者更明显.HES130/0.4对内外源性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无影响,HES200/0.5则有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小容量复苏对大鼠内毒素休克所致肺损伤的影响&#65377;【方法】 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组)&#65380;内毒素(LPS)对照组(LPS,E组)&#65380;75 g/L高渗氯化钠(HSS)组(LPS + HSS, HSS组)&#65380;羟乙基淀粉液130/0.4(HES)组(LPS + HES,HES组)&#65380;75 g/L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HSH)组(LPS + HSH,HSH组)&#65377;各组在静注LPS(1 mg/kg) 30 min后予小容量复苏(4 ml/kg)干预&#65377;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干/湿质量比例,测定肺泡灌洗液中蛋白浓度,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的浓度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65377;【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内毒素模型各组病理改变均加重,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均升高(P < 0.05),内毒素对照组病理评分升高(P < 0.01),干/湿质量比例下降(P < 0.05),SOD活性下降(P < 0.01),内毒素对照组和75 g/L高渗氯化钠组MDA浓度升高;与内毒素对照组比较,75 g/L高渗氯化钠组,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组和75 g/L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组,病理改变减轻,肺病理评分&#65380;MDA浓度下降(P < 0.01),干/湿质量比例升高(P < 0.05),SOD活性升高(P < 0.01)&#65377;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组和75 g/L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组肺泡灌洗液中蛋白浓度下降(P < 0.05, P < 0.01)&#65377;【结论】 使用75 g/L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和75 g/L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进行小容量复苏对大鼠内毒素休克所致肺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65377;相比75 g/L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和75 g/L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在减轻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方面作用更佳&#6537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行肺叶切除术猪实施3种容量治疗方法,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和氧合功能的变化,并对3种容量治疗方案进行评价,以期对临床容量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成年贵州小型香猪20只,随机分为容量限制组(S组,7只)、正常容量组(M组,6只)及大容量组(L组,7只).S组持续静脉滴注5 mL·kg~(-1)·h~(-1)乳酸钠林格注射液;M组按基础需要量+禁食丧失量+术中丢失和第3间隙损失量补液,基础需要量+禁食丧失量根据4-2-1法则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补充,第3间隙损失量采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以5 mL·kg~(-1)·h~(-1)计算;L组除给予M组的量外再给予10 mL·kg~(-1)·h~(-1)的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负荷量.在有创操作完成后稳定10 min(T_1)、单肺通气1 h(T_2)、单肺通气2 h(T_3)、单肺通气3 h(T_4)及恢复双肺通气1 h(T_5)5个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抽取桡动脉和肺动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供(DO_2)和氧耗(VO_2).结果 L组在T_3~T_5时间点的心率(HR)显著高于T_1时间点(P值均<0.05),在T_2~T_5时间点的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显著高于T_1时间点(P值均<0.05),在T_4~T_5时间点的肺动脉压(PAP)显著高于T_1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在T_3~T_5时间点的外周循环阻力(SVR)显著低于T_1时间点(P值分N<0.05、0.01).L组在T_2~T_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M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在T_2~T_5时间点的CVP、CI显著高于M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在T_4~T_5时间点的PAP显著高于M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L组在T_2~T_5时间点的MAP、CVP、PAP、CI显著高于S组(P值分别<0.05、0.01),在T_3~T_5时间点的SVR显著低于S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L组在T_2~T_5时问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显著低于T_1时间点,且在T_5时间点显著低于S组及M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L组在T_2~T_5时间点的DO_2较T_1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S组及M组在T_2~T_4时间点的PaO_2显著低于T_1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结论 在心肺功能良好的健康猪行肺切除术中,容量限制及正常容量治疗方案均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及氧供需平衡,而大容量治疗方案则呈现循环亢进的表现,虽然能维持机体氧供需平衡,但是可能导致肺组织氧合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对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3组建大鼠脊髓(T10-11)中度撞击伤模型并经尾静脉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低分子量羟乙基淀粉、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余下1组仅去除相应椎板.行为学观察大鼠痛阈变化.术后测脊髓组织内伊文氏蓝含量,观察血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6%HES130/0.4)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预充对心脏手术患儿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CPB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性别不限,年龄≤6岁,随机分为实验组(6%HES130/0.4预充,n=20)和对照组(血浆预充,n=20)。分别于术前一日(110)及手术结束时即刻(T1)取患儿静脉血2ml分别装入两个试管送生化室检测患儿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尿素(UREA)、肌酸酐(CRE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LT、TBIL、CREA明显下降(P〈0.05),PT、APTT明显延长且Fbg明显降低(P〈0.05)。结论CPB预充6%HES130/0.4对心脏手术患儿的肝肾功能无损伤,而有保护作用,对凝血功能有影响,但未见临床明显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对俯卧位下行腰椎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腰椎手术俯卧位患者150例, 随机分为3组, 乳酸林格氏液组 (n=50) :麻醉诱导后30 min内输入乳酸林格氏液15 m L/kg;羟乙基淀粉组1 (n=50) :麻醉诱导后30 min内输入羟乙基淀粉氯化钠 (130/0.4) 15 m L/kg;羟乙基淀粉组2 (n=50) :麻醉诱导后30 min内输入羟乙基淀粉氯化钠 (130/0.4) 20 m L/kg。采用Flo Trac/Vigilo心排量监测仪, 连续监测患者每间博量指数 (SVI) 、心输出量指数 (CI) 、心脏每搏变异度 (SVV) 等各项指标;记录和分析患者仰卧位及俯卧位后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CI、SVI、SVV、中心静脉压 (CVP) 及气道压 (P) 。结果 和仰卧位比较, RS组患者俯卧位后10 min CI、SVI、CVP均明显降低 (P<0.05) , MAP、SVV和气道压力明显增加 (P<0.05) , HR无明显变化 (P> 0.05) ;HES1组上述各参数变化趋势和RS组一致, 但俯卧位和仰卧位之间各参数差异比RS组明显减小;HES2组俯卧位后CI、SVI、HR、SVV和仰卧位之间均无明显差异 (P> 0.05) , 俯卧位后MAP和气道压力较仰卧位明显增加 (P<0.05) 。结论 急性血液稀释 (HES 15 m L/kg和20m L/kg) 均可以改善俯卧位后血流动力学波动, HES 20 m L/kg更有利于维持俯卧位后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舒康胶囊(NSK)对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形成的影响,初步阐明NSK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NSK 2、8和16 g/kg组及步长脑心通(BCNXT)2 g/kg组,观察电刺激颈动脉血栓形成的时间。另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血瘀模型组、NSK 2、8和16 g/kg组及BCNXT 2 g/kg组,建立血瘀模型后测量体外血栓的长度及干、湿质量,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凝血时间、全血及血浆黏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NSK 8和16 g/kg组体内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延长(P<0.05或 P<0.01);与血瘀模型组比较,NSK 8及16 g/kg组体外血栓的长度变短,血栓的干、湿质量降低(P<0.05或P<0.01),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0.05),凝血时间延长,全血及血浆黏度降低(P<0.05或P<0.01)。结论:NSK具有抗血栓形成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右旋美托咪啶(Dex)的镇静效应和脑电变化.方法 选择手术后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镇静时间大于6 h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30例,随机双盲分为Dex组(D组,输注Dex)和空白对照组(C组,输注0.9%氯化钠溶液).分两个阶段给药,先以6.0 μg·kg~(-1)·h~(-1)经静脉泵注射给药10 min,随后以0.4 μg·kg~(-1)·h~(-1)的速度维持给药,记录给药前(T_0)及持续输注后5 min(T_1)、10 min(T_2)、20 min(T_3)、30 min(T_4)的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数据.结果 D组T_1~T_4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值均<0.01).能量光谱分析显示,D组T_1~T_4时间点的β波能量显著低于C组、δ波能量显著高于C组(P值分别<0.05、0.01),T_2~T_4时间点的θ波能量显著高于C组(P值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α波能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组T_2~T_4时间点的相对β波能量和相对α波能量显著低于C组(P值分别<0.01、0.05)、相对δ波能量显著高于C组(P值均<0.01),两组间各时间点相对θ波能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组T_1~T_4时间点的95%频谱边界频率(SEF)均显著低于C组(P值分别<0.01、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amsay镇静评分与95%SEF呈负相关(r=0.694,P<0.01).结论 Dex可以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会抑制人类脑电的高频率波段活动,增加低频率波段活动,95%SEF可以有效地监测Dex的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18.
金刚烷胺修饰物对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刚烷胺修饰物(NAM)对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抗禽流感病毒新药NAM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小鼠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PC)、金刚烷胺阳性药物组(AMA)及NAM 25、50、100和200 mg?kg-1剂量组。测定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刺激指数(SI)、NK细胞杀伤活性和干扰素(IFN)活性。结果: NAM 100 mg?kg-1剂量组平均脾指数高于PC组(P<0.05);NAM各剂量组平均胸腺指数高于PC组(P<0.05)。NAM 25、100和200 mg?kg-1剂量组的刺激指数高于PC组(P<0.05);NAM 100和200 mg?kg-1剂量组刺激指数高于AMA组(P<0.05)。NAM 100和200 mg?kg-1剂量组NK细胞杀伤活性高于PC组(P<0.05);NAM 25、100和200 mg?kg-1剂量组NK细胞杀伤活性高于AMA组(P<0.05)。NAM 50、100和200 mg?kg-1剂量组IFN活性高
于PC组(P<0.01); NAM 50、100和200 mg?kg-1剂量组IFN活性高于AMA组(P<0.05)。结论:NAM可刺激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脾细胞和胸腺细胞增殖,对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NK细胞杀伤活性及IFN免疫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沙苑子黄酮对衰老模型小鼠的自由基代谢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沙苑子黄酮(FAC)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延缓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ICR小鼠60只,将其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G组)、模型对照组(MG组)、阳性药对照组(VE组,25mg&#183;kg-1&#183;d-1)、FAC高剂量组(FAC—H组,200mg&#183;kg-1&#183;d-1)、FAC中剂量组(FAC—M组,100mg&#183;kg-1&#183;d-1)及FAC低剂量组(FAC—L组,50mg&#183;kg-1&#183;d-1),各10只。除NG组外,其余5组使用D—gal按120mg&#183;kg-1&#183;d-1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连续30d,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从造模的第2l天开始,VE组小鼠灌服25mg&#183;kg-1&#183;d-1维生素,MG组小鼠灌服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FAC—H、FAC—M、FAC—L组小鼠分别灌服相应浓度的FAC,连续10d。末次给药后30min从眼眶取血,按照测试盒要求检测并比较6组小鼠的自由基代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及免疫力指标[胸腺指数(SI)、脾脏指数(TI)、碳廓清指数(K)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用570nm测得OD值A代替)]。本实验重复进行3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结果(1)与NG组比较,MG组小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NO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C—H组、FAC—M组、FAC—L组小鼠血清SOD活性较MG组显著提高,血清MDA、NO水平较MG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MG组小鼠的rrI、sI、K、A与N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C—H、FAC—M、FAC—L组小鼠1rI、sI、K、A与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与VE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C具有抗衰老作用,能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血中SOD活性,降低MDA和NO水平,增加衰老模型鼠的免疫器官湿重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其作用可能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吴强  张俊峰  陆捷  张晓丽 《上海医学》2007,30(7):509-512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中临床剂量的羟乙基淀粉(HES)130/0.4和琥珀酰明胶(GEL)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择期行OPCAB的患者,随机均分为GEL组和HES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术毕即刻(T_1)和术后24h(T_2)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肌酐清除率(Ccr)。记录T_1、T_2时间点尿量。结果两组间术中胶体或晶体补液量、术中出血量、24h胸管引流量以及T_1和T_2时间点尿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及各组内T_0、T_1和T_2时间点的BUN和Cc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临床常规剂量的HES 130/0.4对OPCA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与GEL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