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45例肺部的CT表现,探讨肺癌的影像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肺癌的临床表现和CT检查结果。结果:45例肺部中央型22例,周围型1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纵隔型肺癌3例。病理分型:鳞癌22例,腺癌19例,小细胞肺癌4例。癌瘤的主要CT征角是肿块,肿块有分叶征、束突征,空泡征和偏心性空间,还有脐样凹隐,环形透亮带等征象,纵隔窗显示较清楚。肺不张、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气肿、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和血管中征等肺窗较清楚。肺癌肿块CT值为12-96.7Hu。结论:肺癌CT征象是发现肿块,肿块有其特征性,其他还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气肿等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纤支镜帮经皮肺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1 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特点临床主要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鳞癌多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 ,以壁内蔓延为主 ,向腔内突出 ,临床以中央型较多 ,多伴有阻塞性肺气肿、肺炎、肺不张 ,周围型鳞癌大于 4cm ,中心常伴有坏死形成空洞。腺癌多为周围型 ,常小于 4cm ,为孤立球型病灶。大细胞癌体积较大 ,边缘光整可有大分叶 ,较少发生肺不张及空洞。2 注意高危人群 ,抓住临床症状 ,全面体格检查是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基础据流行病学调查肺癌发病率与吸烟密切相关 ,美国低年龄组人群肺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得益于其大范围禁烟…  相似文献   

3.
COPD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可能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 对26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与单纯COPD患者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与单纯COPD组症状、体征比较 ,胸痛、痰血、咳嗽性质改变、声音嘶哑、胸腔积液、进行性消瘦有显著性差异 ;X线表现中央型肺癌17例(65%) ,周围型肺癌8例(30.7 %) ,弥漫型1例(4.3 %)。结论 吸烟、COPD本身可能是COPD合并肺癌的主要原因 ;COPD患者伴胸痛、痰血、咳嗽性质的改变、声音嘶哑、胸腔积液、进行性消瘦应警惕合并肺癌的可能 ;定期X线和痰脱落细胞筛查对COPD合并肺癌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胸部CT和纤支镜检查对COPD合并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肺癌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早期肺癌患者的胸片。结果可为结节状阴影,浸润型阴影及索条状表现:早期中央型肺癌表现为支气管狭窄的继发改变:如肺含气不足、肺炎及局限性肺气肿,而且空泡征、放射冠、支气管充气征是极其重要的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征象。结论肺癌的发现十分重要,由于早期肺癌诊断困难,应十分熟悉其X线表现,疑似病例应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肺不张、阻塞性X线平片对早期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早期无症状肺癌及X线阴性肺癌诊断价值的认识,以尽早确诊肺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支镜检查确诊的早期无症状肺癌20例及X线阴性肺癌32例的纤支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类型。结果无症状肺癌组:纤支镜下表现:①解剖学分型:中央型16例(80.00%),周围型4例(20.00%);②基本表现:增生型10例(50.00%),侵润型6例(30.00%),外压型3例(15.00%),正常型1例(5.00%)。病理学类型:鳞癌13例(65.00%),小细胞癌3例(15.00%),腺癌2例(10.00%),未分类2例(10.00%)。X线阴性肺癌组:①解剖学分型:中央型24例(75.00%),周围型8例(25.00%);②基本表现:增生型18例(56.25%),侵润型6例(18.75%),混合型5例(15.62%),正常型3例(9.38%);病理学类型:鳞癌18例(56.25%),小细胞癌5例(15.63%),腺癌4例(12.50%),未分类5例(15.62%)。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早期无症状肺癌及X线阴性肺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青壮年肺癌特点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2年至1990年,我院共收治肺癌病人982例,40岁以下青壮年肺癌经手术治疗的80例,占同期全年龄组的8.2%,误诊率为71.2%,病理类型以小细胞癌居多占38.7%.症状以咳嗽、痰血、胸疼为常见。有吸烟史的45例,其中鳞癌和小细胞癌占32例。胸部 X 线片表现有肺部肿块影、肺门肿块、肺不张、癌性空洞等,其中以肺部肿块影较多占43%。肿瘤分布和分期左肺42例,右肺38例,周围型41例,中心型39例.Ⅲa 和Ⅲb 共40例占50%,误诊为肺结核者27例,其它为肺炎、炎性假瘤、肺脓肿空洞等。在切除的64例中(80%),属根治性的42例,姑息性切除22例,全肺切除26例,肺叶切除(包括双肺叶切除或一叶加楔形)38例,术后一、三、五、七年生存率分别为78%、39%、35.1%、21%。在讨论中对发病情况、诊断、胸部 X 线征、病变分布和分期、组织类型、手术等问题都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回顾总结由X线平片发现,经支气管体层摄影、CT扫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最后由手术、病理证实的中心型肺癌42例。这42例在首次X线胸片检查时均无肺癌诊断。追溯其首次X线平片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气肺、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即“三阻征”。“三阻征”是中心型肺癌早期间接征象,对“三阻征”的发现及如何作进一步检查,是提高中心型肺癌早期诊断的关键,本文结合42例作一粗浅探讨。1资料和方法42例中男性刀例,女性15例。年龄33岁一叨岁。右肺25例(上叶12例,中叶8例,下叶5例),左肺17例(上叶10例,下叶7例)。首次X…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央型肺癌树芽征的出现率、形成机制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接受胸部64层螺旋CT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304例,分析树芽征的出现率、伴随征象、出现范围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对出现树芽征的病例采用MPR及 MIP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304例中央型肺癌中树芽征的出现率为17.76%(54/304),其伴随征象为肺门区不规则结节或肿块影伴以远支气管阻塞性扩张及黏液栓塞,树芽征出现范围与阻塞支气管所属的肺叶肺段相一致,MPR及MIP示树芽征均位于阻塞肺组织次级肺小叶中央,且与阻塞支气管相连;54例伴树芽征的中央型肺癌中,鳞癌36例(36/54,66.67%),腺癌6例(6/54,11.11%),腺鳞癌6例(6/54,11.11%),小细胞肺癌6例(6/54,11.11%);54例中因树芽征误诊为结核18例,误诊率33.33%(18/54)。结论 树芽征可出现于中央型肺癌引起的阻塞性改变中,其形成机制可能系近端支气管狭窄程度加重继发远端细支气管阻塞性扩张及黏液栓塞;中央型肺癌树芽征的出现率与病理类型的关系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中央型肺癌的CT纵隔转移情况。方法:对32例胸部X线仅有支气管继发阻塞征的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患者用平扫、增强或螺旋CT进行纵隔淋巴结筛查。结果:CT发现有纵隔转移征者12例21处,转移率37.5%,其中病变类型为管外型16例;管壁型2例;管内型3例。转移部位为上腔静脉与气管之间间隙7例;支气管分歧部7例;肺门部5例;主动脉弓旁2例。转移征与病变类型和病变部位无关(P>0.05)。结论:胸部X线仅示阻塞征的早期中央型肺癌,用CT对其进行肺癌转移的排查,可提高肺癌早期转移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肺癌623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癌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的特征及病理特点。方法对623例60岁以上老年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老年肺癌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5.2±4.5)岁,男女比例为5.77∶1,组织学明确者399例中鳞癌居首位(83.7%),其次为小细胞癌(8.8%)和腺癌(7.5%);肺癌镜下改变以直接征象为主(79.8%),间接征象占20.2%,发生部位右肺多于左肺,双上叶最常见;刷检细胞学诊断阳性率72.7%,病理学诊断阳性率67.4%。X线表现为肺部肿块影者占57.4%,片状模糊阴影18.8%,肺不张17.7%。结论老年人肺癌纤维支气管镜下改变以直接征象最常见,鳞癌是较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纤维支气管镜和胸部X线检查相结合有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cT征象与病理结果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肺癌患者214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将肺癌病理类型与cT征象相对照,判断其病理类型与cT征象的一致性。结果:腺癌的胸膜凹陷征发生率高于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合并肺炎及肺不张发生率高于腺癌。结论:cT检查可在术前对肺癌的组织分型做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心型肺癌的CT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总结由病理证实56例中心型肺癌的首次CT表现。结果 56例中首次CT检查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的间接早期征象,而无明显气道狭窄、消失及肺门部肿块等直接征象。结论 中心型肺癌早期CT直接征象少,难显示;间接征象多,易发现,但缺乏特征性,误诊高。CT薄层扫描加重建有助于发现直接征象,结合支气管镜活检可提高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中央型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中央型肺癌(n=23)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2mm-3mm)且行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小密度投影(Min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 螺旋CT薄层图象及MPR重建均可准确显示中央型肺癌病灶发生部位,气管支气管阻塞气管树SSD及MinIP成像可整体直观显示其阻塞和狭窄范围及程度,SSD及MinIP图像较粗糙,显示病灶解剖细节差,对显示早期小病灶及小支气管改变有一定限制。结论 螺旋CT薄层横断面及MPR图像是诊断中央型肺癌准确有效方法,SSD及MinIP图像较直观,可弥补其横断面图像的不足,但不能显示病灶的解剖细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便携式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重症患者吸痰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应用床旁纤支镜吸痰及灌洗治疗的58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3例为脑出血、颅脑损伤或外伤后并发肺部感染;10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合并肺部感染;8例为重症肺炎;7例为吸入性肺炎。气管切开13例,气管插管21例,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9例,均予床旁纤支镜吸痰,并配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58例呼吸困难或脉搏氧饱和度均很快改善,其中50例肺部感染、肺不张治愈,8例因肺部广泛耐药菌感染或颅内病变加重,最终死亡。结论床旁便携式纤支镜能有效改善因咳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所致肺部感染、肺不张及急性痰液阻塞窒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肺腺鳞癌与腺癌和鳞癌螺旋CT及病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肺腺鳞癌与腺癌和鳞癌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基础对比研究。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或纤支镜活检被病理证实,有完整CT资料的肺癌122例,包括肺腺鳞癌30例,腺癌38例,鳞癌54例。观察肿瘤的部位、分类、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结果:腺鳞癌和腺癌、鳞癌均以右肺多发,前两者以周围型多见,分别占66·7%(20/30)和65·6%(25/38),鳞癌主要为中央型(37/54,68·6%),P<0·05。肺腺鳞癌、腺癌及鳞癌CT表现为:分叶征21例(70%)、26例(68·4%)和25例(46%);毛刺征17例(56·7%)、26例(68·4%)和27例(50%);胸膜凹陷征14例(46·7%)、17例(44·7%)和10例(18·5%);血管集束征13例(43·3%)、17例(44·7%)和15例(27·8%);坏死9例(30%)、5例(13·2%)和23例(42·6%);密度不均匀20例(66·7%)、5例(13·2%)和5例(9·2%);三者之间部分征象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腺鳞癌的CT表现介于腺癌和鳞癌之间,但更趋向于腺癌,三者之间的部分CT表现有显著差异,这与其组织病理学成分、生物学行为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对肺癌增强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肺癌中的增强表现类型.方法 对38例肺癌患者(外周型肺癌28例,中心型肺癌伴阻塞性肺不张10例)进行超声造影,使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记录病灶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并观察病灶的增强模式.结果 28例外周型肺癌病灶中,6~16 s之间开始增强24例,平均达峰时间(20.6±4.3)s,4~5 s之间开始增强3例,平均达峰时间13.5 s;无增强1例.在28例病灶中,以增强程度分类,表现为高增强14例,低增强13例,无增强1例;以造影剂的分布密度分类,表现为不均匀增强17例,均匀增强10例,无增强1例.10例中心型肺癌伴阻塞性肺不张病灶,造影后显示不张的肺组织早在平均4.8 s开始增强,平均10.5 s时增强达到峰值,而合并的肿瘤平均在10.5 s开始增强,平均16.1 s时增强达到峰值.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鉴别肺囊实性病灶,有助于检出隐藏在肺不张中的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胸片、CT、超声三种影像学检查对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诊断的比较,探讨超声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自身对照,对随机选择的171例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的患者超声、胸片、CT进行比较.结果肺门肿块检出率为胸片38%,CT 78%,超声92%(P<0.005).结论超声在检查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肺门肿块时可弥补胸片、CT的不足,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布桂林 《华西医学》2009,(4):945-946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有CT和临床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SCLC 60例,回顾性总结分析CT影像特征。结果:中央型肺癌47例,CT表现为肺门分叶状结节或肿块,伴阻塞性肺炎11例(23.4%),阻塞性肺不张5例(10.6%),42例(89.4%)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36例行CT增强,其中32例肿块和淋巴结均匀强化。13周围型SCLC中,9例肿大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较肺内肿瘤大。结论:SCLC CT主要征象以肺门区实性肿块为主,多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支气管阻塞征象出现较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