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识别、分析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有效防护措施,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以重庆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关键控制点原理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检测结果显示,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噪声强度和粉尘浓度超标岗位较多,检测13个接触噪声岗位其中4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合格率69.2%,检测9个接触粉尘岗位其中5个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合格率44.4%,化学毒物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标准。结论粉尘、噪声是木制家具生产作业人员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通过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密度板制造企业中密度纤维板(MDF)车间的职业病危害状况,提出相应的职业病防控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作出评价。结果 MDF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木粉尘、甲醛、氨、噪声和高温。其中甲醛共检测6个点,3个检测点合格,合格率为50%;木粉尘、氨、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均为100%。结论甲醛是MDF车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且危害程度严重,企业应采取革新工艺、增加通风、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张诗军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44-2346
目的了解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防护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手工打磨工位空气中木粉尘浓度较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波动幅度为9.5~14.0 mg/m3;表面清洁岗位空气中正己烷浓度全部超标,空气样品中检出正己烷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大值为675 mg/m3;在板材存放区域与板材加工车间,空气样品中检出甲醛最高浓度为0.65 mg/m3,合格率仅为27.8%;36个作业点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作业点合格率仅为21.7%。结论木制家具制造业中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因素为木粉尘、正己烷、甲醛、噪声,应合理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防止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收集某大型木制家具生产企业相关材料并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确定该企业主要接害工序为锯工、刨工、砂磨、底修油漆、喷漆,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木粉尘、噪声、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醛等。检测结果显示,锯工粉尘浓度以及锯工、砂光、磨工噪声声级超出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提示企业需加强和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做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常州市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安全情况。方法对照评价表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结果常州市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粉尘和噪声。所有被调查企业评价表A部分否决项均符合,但B部分存在许多扣分情况。结论常州市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工作,尤其是在通风除尘、职业卫生管理和健康监护方面。  相似文献   

6.
采用职业卫生现况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30家木质家具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进行调查。30家木质家具企业木粉尘检测点合格率为81.1%,毒物检测点合格率为88.7%,噪声检测点合格率为75.8%;木粉尘超标倍数最高为14.6倍,毒物中二异氰酸甲苯酯超标倍数最高为10倍;大中小型木质家具企业木粉尘、毒物检测点合格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噪声检测点合格率在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型企业职业病防护措施均好于中小型企业,而中小型家具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防护效果差,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高工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37家木质家具生产企业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了解木质家具生产企业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并针对行业特点及关键控制点制定行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木质家具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木粉尘、甲苯、二甲苯、乙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甲醛、噪声等,本次调研检测中存在木粉尘、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醛、噪声的浓度或强度检测结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标准、职业卫生防护工程设施配置不完善或效果不佳、个体防护用品配置不当或缺失的情况。结论木质家具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较严重,部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反映该行业的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不规范,因此制定该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并加强行政监管部门执法监督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马炜钰  谭夏优 《职业与健康》2012,28(9):1062-1063
目的了解广州市木质家具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和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及评价。结果木质家具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木粉尘、噪声和甲醛,采样点其合格率分别为46.3%、17.3%和85.4%。结论广州市木质家具行业存在粉尘、噪声和甲醛等职业病危害。应采取防尘与噪声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卫生监督及卫生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北京市某木质家具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4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通过现场管理情况以及检测结果对木质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劳动者接触的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甲醛、正己烷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33.3%接触木粉尘的作业岗位木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20.0%接触噪声的作业岗位噪声强度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2017年企业未进行劳动者职业病健康检查;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封边区和包装区的劳动者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符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结论北京市某木质家具厂整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部分接触木粉尘、噪声的作业岗位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成都市武侯区微小型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地方安监局开展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及制定监督整改方案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也为企业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家微小型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职业病防护设施、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8家企业配置除尘设施,12家企业喷漆房配置通风水帘降毒;防尘口罩、防噪耳塞、防毒面具的配置率分别为42.1%、5.3%和10.0%。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木粉尘、噪声、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23.1%、16.1%、27.3%、0.0%、3.0%和6.1%,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普遍较差。结论被调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11.
郑利纬  杜向阳 《职业与健康》2009,25(24):F0002-F0002
目的对某家具制造厂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法、检测检验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木粉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结论该建没项目采用毒性较小的原料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及合理的防护设施,有效地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弦  李明 《职业与健康》2010,26(9):975-977
目的识别、分析某木制板厂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其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该木制板厂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化学毒物(特别是甲醛)、粉尘、高温和噪声是该木制板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该木制板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病危害控制点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和措施,尤其应重视对化学毒物(特别是甲醛)、粉尘、高温和噪声的防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东莞市家具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提出家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有关部门今后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本市68个家具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资料以及检测数据,利用Excel软件对检测数据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在1 128个检测点中,噪声合格率44.3%,木粉尘合格率52.0%,化学毒物合格率76.9%。大型企业的木粉尘以及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远高于于中小型企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χ2=7.89,均P<0.05)。结论目前,东莞的家具企业职业卫生状况令人堪忧,职业危害因素样品检测合格率低,监督执法重点在于中小型企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某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确定,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岗位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和检查表分析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甲醛、氨、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等)、木粉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但有1个作业岗位的木粉尘浓度和2个作业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整体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但个别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防尘设施和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的完善和执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科学指导龙岩市新罗区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合理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辖区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职业卫生)网报数据。结果 2010年新罗区监测较多的职业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超标较严重的为铅及其化合物、高温、煤尘、水泥尘、噪声、甲醛、一氧化碳,说明该辖区存在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影响较大的职业危害因素为铅及其化合物、苯、煤尘。职业危害因素超标率与在岗期间工人职业禁忌证检出率间相关系数r=0.623,r 0.10(3)=0.672,P﹤0.10。结论铅及其化合物、煤尘、苯是新罗区危害较大的职业危害因素,铅及其化合物、高温、煤尘、水泥尘、噪声、甲醛、一氧化碳作业是较大的职业危害岗位,故今后应加强对铅及其化合物、煤尘、苯等有毒有害因素的企业的监督监测,将其列入"预警企业"名单,切实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对某汽车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风险评估法相结合,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酸乙酯、汽油、乙酸丁酯、环己酮、苯乙烯、氢氧化钠、甲醛、磷酸、乙苯、硫酸、电焊烟尘、玻璃钢粉尘、木尘、矽尘、其他粉尘、噪声,其中,粉尘和噪声超标情况较为严重。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局、卫生辅助用室设置、职业病防护措施实施、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粉尘和噪声是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40.0%噪声检测点8 h等效A声级不符合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强度最高为89.3dB(A),木粉尘、滑石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的检测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与职业有关的异常情况。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应加强噪声的检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