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科高危药品的管理策略,为确保用药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科的高危药品用药管理(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发现存在用药风险,并于2016年2月实施JCI标准管理,罗列高危药品目录,强化药品安全管理知识培训,规范高危药品放置、使用、核对制度等,并将JCI标准管理实施前后的管理缺陷表现及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家长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JCI(国际联合委员会)标准管理实施后的药品混放3例,标识不清1例,未出现使用前未核对及用药错误,较实施前具有显著优势,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5例(5.00%),家长满意度为100.00%,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新生儿高危药品的管理过程中引入JCI标准管理方案干预,可弥补管理缺陷,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提高其用药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内外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加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高危药品为关键词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高危药品的概念、管理现状、JCI标准对高危药品的要求、实际应用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医疗机构应重视高危药物的管理以及风险的防范,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安全使用流程;强化医药护的高危药品专项培训,对患者实施安全用药健康教育,减少用药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论高危药品使用不当将严重危害患者健康,通过加强高危药品的监督管理,提高医药护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认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以减少或避免高危药品用药错误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对高危药品管理在我院的实施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干预前后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等进行评分.结果发现,通过建立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对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进行干预,门急诊药房在高危药品的目录、药品认知种类、专人管理、用药指导与用药咨询、有效期管理、基数管理、不良事件报告、药师继续教育培训、差错管理等项目的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的提高.因此得出结论,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模式适合三级综合医院门急诊药房的高危药品管理,有助于促进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等的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4.
柏蓉  张蕾  张学会  欧宁  袁红宇 《中国药事》2017,31(9):1067-1071
目的:促进医疗机构合理使用高危药品,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参考国内外高危药品的管理经验,从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目录、药品管理软件等方面,总结高危药品管理的先进方法。结果与结论:高危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风险,应引起医疗机构和医生的高度重视。我国对于高危药品的标准化管理研究起步较晚,虽然部分医院实施了一些具体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医疗机构仍应该在不同的技术层面和管理方式上加大对高危药品的标准化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高危药品规范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方法:制订高危药品目录,规范高危药品管理工作流程,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管理原则。结果:加强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的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结论:高危药品规范管理,可加强医、药、护人员三位一体的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防止用药差错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5,(25):3531-3533
目的:规范手术室药品管理,促进手术用药安全。方法:介绍我院基于JCI标准中药品管理的相关原则建立手术药房的实践,并主要从工作模式和实施效果两方面进行描述。结果:通过明确药师、麻醉医师和联络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形成了我院手术药房的工作模式;设立手术药房后,将手术用药品纳入全院药品统一管理体系中,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细化了各环节药品的使用管理,提高了药品安全管理水平;加强了药品效期管理;落实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用药(潜在)差错收集上报工作。建立的工作模式符合JCI标准中对药品的准备、发放、贮存及不良反应收集的相关规定。结论:手术药房的建立促进了手术药品的规范管理,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刘世林  杨晓蓉  黄亮  张伶俐 《中国药房》2012,(29):2724-2725
目的:加强病区药品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结合《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下简称JCI标准)药品管理原则,从普通药品基数管理、药品贮存与养护、高危药品管理、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以及急救药品管理进行行政和技术干预,制订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流程。12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12个月后,普通药品未按要求贮存(8vs.19)、未规范放置(11vs.78)和药品基数不符(0vs.1)等均较干预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区高危药品、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急救药品管理合格率达到100%。结论:结合JCI标准后,加强了我院病区药品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及多部门协作,促进了药品管理和用药安全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滨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379-380
目的通过高危药品规范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方法制订高危药品目录,规范高危药品管理工作流程,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管理原则。结果医疗机构要切实做好高危药品的监管,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明确其职责,应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防范高危药物风险。结论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是医院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医疗机构应对高危药物提高安全警惕,并运用适当的方法以及措施,减少用药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配制安全以及临床用药安全。本院制定了静脉配制中心高危药品目录,加强药师、护士高危药品知识学习,制定高危药品使用流程。因而实现了静脉配制中心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增强了药师和护士的给药安全防范意识,减少用药安全隐患,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高危药品规范管理,提升药物安全管理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制定医院高危药品目录,规范高危药品管理,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管理制度。结果:总结医院高危药品的风险防范措施及管理方法,提高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降低了用药风险。结论:在药物安全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应重视高危药品管理,减少用药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病区常用的高危药品进行危险因素评估,根据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相关责任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对高危药品相关危害的知晓率从60%上升到96%,高危药品储存、放置不规范、标识不清等现象未再发生。结论: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增强相关责任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并建立适合北京军区总医院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方法: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合本院高危药品管理的实际,探讨并建立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结果和结论:高危药品管理模式应结合医院实际和专科特点,通过筛选确定高危药品品种、限制同品种数量、设定专区专柜、完善药房药品货位标识、落实责任制等管理措施、建立信息支撑体系、制定各项工作的标准流程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和凡  邓明  吴燕漫  何艳玲 《中国药房》2013,(45):4261-4263
目的:探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法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从某院高危药品目录的确定、摆放、调剂、使用、检查等方面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根据制度实施后出现的实际问题再采用PDCA法,以提高高危药品标识正确率为指标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定期检查效果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采取了完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编制高危药品知识手册、加强全员培训及重点科室的检查等多项措施进行质量持续改进,使高危药品标识正确率由改进前的80%提高到改进后的100%。结论:该院建立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切实可行,且PDCA法能够促进高危药品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蔡瑞娜  陈建达 《中国药事》2018,32(2):245-249
目的:应用JCI标准,对医院高警示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基于JCI标准制定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与目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进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评价JCI认证前后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成效。结果:医院确立新的标准,在信息系统上设安全屏障,统一全院高警示药品标识,由专人监管并加强培训和督导,通过8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高警示药品保管合格率提升至98.70%。结论:医院应用JCI标准规范了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且加强了医、药、护及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我院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加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部分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为91.84%。结果显示,受访医务人员中有69.61%的医师、72.62%的护士和71.79%的药师明确高危药品的概念;对高危药品的品种能够准确辨别的医师仅为4.90%,护士为20.24%,药师为15.38%;约20%的受访医务人员对于科室建立的高危药品风险防范措施不清楚;用药差错报告的意愿率为88.44%;对高危药品知识的需求途径主要是专题讲座,占受访医务人员的88.00%;最易发生风险的前5类高危药品分别为高渗电解质注射液、胰岛素制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抗凝血药、抗心律失常药。结论:我院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存在一定不足,对高危药品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建议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医务人员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知程度和警惕性,使其牢记风险防范措施,减少或杜绝由此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军区总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低医院高危药品的用药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在确定我院高危药品种类的基础上,利用Oracle数据库技术及Power Builder编程语言,开发了"北京军区总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系统"软件,对高危药品管理各环节进行计算机管理。结果与结论:该软件由字典维护模块、库房管理模块、处方预警模块、摆药预警模块、系统维护模块组成。该软件的应用使科室对高危药品数量管理一目了然,减少护理及卫生技术人员出错几率,避免了患者用药失误,有效降低了用药风险,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高危药品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参考美国医疗安全协会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依据说明书等确定高危药品的单次最大剂量和给药途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管理剂量和给药途径信息,嵌入医师工作站。结果与结论开发了高危药品单次最大剂量和给药途径的计算机辅助医嘱系统,可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任爽  梁健华 《中国药物警戒》2013,(8):501-504,507
目的探讨药师在医疗机构内高危药品管理的作用和具体方法。方法参考美国ISMP公布的2012年版最新高危药品目录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2年推荐目录,并查阅文献搜集国内多家医疗机构的管理经验和策略。结果阐述了高危药品概念、产生的背景和最新的国内外公布的药品分类和管理办法;总结了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在高危药品管理上的新理念、技术和举措;分析了药师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作用;介绍了我院开展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及体会。结论建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推荐目录和自身特点制定本机构内的高危药品目录,建立符合自身的管理策略,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历年来医疗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建立与我院实际医疗工作契合的高警示药品目录及警示内容,加强高警示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根据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委员会推荐使用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目录等资料,查阅药品说明书、相关临床指南,结合文献记载的高警示药品用药风险案例、中国裁判文书网高警示药品相关案例,编写高警示药品目录及其警示内容。根据已发表的高警示药品调查问卷相关文献,制定以警示内容为导向的高警示药品目录。结果:将二百余种药品列入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并将其分为特殊警示级高警示药品和一般警示级高警示药品。特殊警示药品分为11类、6种,一般警示药品分为16类。制定《高警示药品速查手册》,供医务工作者学习,相关内容通过我院临床医务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复审。结论:药师通过有效途径建立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 整理警示内容,解临床之惑,把对不良事件的事后处理变为前馈控制,从源头上促进高警示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报告了2例高危药品用药错误(皮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浓氯化钠封闭注射)导致药物损害事件的实例。药师参与此2例药物损害事件会诊处理,患者恢复良好。建议医院对高危药品加以警示标识,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