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响应面法,对酶解制备板栗清汁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液化优化参数为:料液比1:4.21,酶添加量25.04U/g,酶解时间39.83min,pH5.54,在此条件下板栗清汁的透光率76.25%,吸光度0.3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78%,最佳综合指标为1.88;得出糖化优化参数为:酶添加量80.44U/g,酶解温度62.01℃,酶解时间4.21h,pH5.68,在此条件下板栗清汁的透光率79.69%,吸光度0.2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26%,最佳综合指标为4.34。  相似文献   

2.
果胶酶在杜仲绿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果胶酶对杜仲绿茶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和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杜仲茶的最佳工艺为果胶酶浓度10 U/mL,酶解温度55℃,pH6.0,浸提时间25 min,该工艺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429%(w/v),黄酮提取率为54.02 mg/g.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法优化骨素酶解制备可溶性肽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达玉  张崟  王卫  张佳敏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316-318,370
利用响应面法分析了酶解骨素制备可溶性肽的工艺,以酶解温度、时间、pH及酶用量为影响因素,酶解液中可溶性肽含量、酶解液的苦味和鲜味为优化指标。结果显示,酶解温度和pH对可溶性肽含量、酶解液鲜味有显著影响(p0.05);拟合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得模型在预测可溶性肽含量时具有一定可靠性;酶解骨素的最优工艺为温度60℃、时间2h、pH6、酶用量10000U/g,此时可溶性肽含量最高,酶解液的鲜味较强,无苦味。  相似文献   

4.
以燕麦粉为主要原料制备燕麦浓浆饮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粘度为指标,对加酶量、料水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4个因素对燕麦浓浆的酶解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加酶量为0.1%,料水比为1:4(w/w),中温α-淀粉酶酶解温度为70℃,酶解时间为30min时制备得到的燕麦浓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5.
选用果胶酶对枸杞汁进行澄清,在最适pH和不调pH条件下、以及最适温度和常温作用下比较了果胶酶对枸杞汁澄清效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果胶酶的澄清效果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调节pH值对澄清度的影响则表现不明显。且酶处理不增加枸杞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正交试验证明:最佳澄清工艺条件为:pH4.0,酶解温度55℃,作用时间6h,酶剂量40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银杏板栗乳的制备。方法:以可溶性固形物的增加量为指标筛选银杏汁和板栗汁的酶解条件,以感官评分确定银杏板栗乳的配方。结果:银杏汁的最适酶解条件为:温度70℃、料液比1:5、酶解时间20min、淀粉酶0.03%,可溶性固形物增加量可达3.5%以上;板栗汁的最适酶解条件为:温度65℃、料液比1:8、酶解时间50min、淀粉酶0.04%,可溶性固形物增加量可达2.5%以上。最终产品各组分含量分别为板栗汁20%、银杏汁10%、脱脂奶液20%、木糖醇8%、稳定剂0.01%,此时产品感官评分最高。结论:银杏板栗乳呈乳黄白色,具有银杏、板栗和乳品的复合香味,口感细腻柔滑、甜度适中。  相似文献   

7.
酶法制备燕麦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对α-淀粉酶酶解燕麦制备燕麦浆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加酶量为6u/g燕麦,温度为55℃,时间为45min,料液比为1:8(w:w)时得到的燕麦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到17.24g/100mL。然后又研究了淀粉水解程度对燕麦浆粘度、色泽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当DE值达到50%时,燕麦浆的粘度、色泽、稳定性基本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8.
酶法制取芒果混汁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莹  王璋  许时婴 《食品工业科技》2007,28(10):167-170
芒果破碎前进行热烫处理不但有利于去皮,而且可以使过氧化物酶完全失活。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热烫条件为100℃下加热5min。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制备芒果混汁,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酶加入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芒果汁出汁率、浊度、悬浊稳定性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酶法制取芒果混汁的最佳酶解工艺为:果胶酶用量0.25%(w/w)、纤维素酶用量0.04%(w/w)、酶解时间70min、酶解温度30℃、自然pH。  相似文献   

9.
小米绿豆清凉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用α-淀粉酶和木瓜蛋白酶分别酶解小米和绿豆制取小米汁、绿豆汁,再以此为主要原料,用科学的调配方法研制具有清热解暑等作用的功能性饮料.小米汁的最佳酶解工艺为料液比1:4,在100℃下,糊化20min后,加入α-淀粉酶0.5%,pH为6.5,温度印℃,时间80min.绿豆汁最佳酶解工艺为料液比1:10,木瓜蛋白酶0.02%.pH为6.5,温度50℃,酶解时间100min.小米绿豆清凉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绿豆汁:小米汁为6:4,白砂糖10%,食0O.1%,柠檬酸0.12%,最终清凉饮料成品中可溶性固形物为11%,总酸为0.53%,还原糖含量为4.49%,总黄酮含量为3.920μg/100mL氨基酸含量为22.9mg/100mL.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中温α-淀粉酶酶解怀山药的工艺条件。以可溶性固形物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中温α-淀粉酶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对结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pH值和酶加入量,时间的影响最小。中温α-淀粉酶酶解怀山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加入量为0.060mg/mL,pH值为7,温度为80℃,时间为20min,在此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得率为24.259%。  相似文献   

11.
在相同条件下利用复合酶酶解处理猴头菌丝体,即加入5mL 1%复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质量比为1:1)、调pH4.2、50℃水浴酶解30min。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及料液比对猴头菌丝体多糖得率的影响。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微波酶解协同提取猴头菌丝体多糖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500W、微波时间3min、料液比1:50(g/mL),此条件下提取率为8.01%。  相似文献   

12.
以猴头菇为原料,采用传统水提法提取猴头菇多糖,并制备乙酰化猴头菇多糖。以乙酰基取代度为实验指标,研究料液比(即多糖与乙酸酐的比例(g/mL))、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HEP乙酰化修饰取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对乙酰化实验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比较修饰前后HEP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HEP乙酰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34 g/m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30 ℃,在此条件下测得猴头菇多糖乙酰化的取代度为0.609,与修饰前的HEP相比,A-HEP的抗氧化性均有显著提高。乙酰化修饰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猴头菇多糖抗氧化活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还原能力、清除自由基能力以及多肽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木瓜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分别水解猴头菌液体发酵菌丝蛋白。结果表明效果最佳的是木瓜蛋白酶。通过控制木瓜蛋白酶加入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以及pH值4个因素的变化,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猴头菌丝蛋白的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猴头菌丝抗氧化肽制备的因素为加酶量〉pH〉酶解时间〉温度。确定猴头菌丝抗氧化肽制备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加酶量80 U/mL,酶解时间1 h,酶解温度50℃,酶解pH 6.0,在此条件下猴头菌丝多肽的还原力最强,多肽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在前期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上,本实验比较了摇瓶的温度、pH、装液量和发酵罐培养的通气量、转速和培养时间等不同培养条件对猴头菌转化EGB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含有0.5%的EGB培养基中,猴头菌转化EGB温度为25~30℃,初始pH范围为5.5~6.5,此时对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抑制率较高。同时添加10g/LCaCO3可稳定pH,提高发酵液对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抑制率。20L发酵罐转化EGB最佳工艺条件为72h前通气量为8L/min,72h后为4.8L/min,转速为120r/min。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猴头菇三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为影响因素,猴头菇三萜得率为响应值,应用Design expert 10.0.3软件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绘制等高线图和响应面图,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并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温度55 ℃,料液比1:15(g:mL),验证试验显示猴头菇三萜得率为0.28%,与预测值接近,说明响应曲面法建立的模型准确可靠,能合理优化猴头菇三萜的提取工艺。DPPH·清除能力、还原力、ABTS+·清除能力3种抗氧化体系综合评价表明,提取物浓度与自由基清除力呈良好的剂量关系。猴头菇三萜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375±0.020) mg·mL?1和(0.355±0.040) mg·mL?1,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葡萄糖与红糖在猴头菇液体发酵过程中对菌丝多糖分泌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筛选出猴头菇的最适碳源。方法 分别以葡萄糖和红糖为碳源进行猴头菇菌丝液体培养,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猴头菇的总糖、还原糖与多糖含量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与果胶酶活性。结果 两种碳源对猴头菇液体发酵的影响较大, 除菌丝生物量影响不显著外, 其他指标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其中, 以葡萄糖为碳源时, 发酵液始终为酸性, 并且pH随发酵时间延长显著降低, 最低可达4.36; 总糖与还原糖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显著降低; 纤维素酶活力在发酵第11 d时显著升高并达到最高值(392 U/L), 木聚糖酶活性在发酵至第7 d时显著升高至最大值(1809 U/L), 但第11 d时显著降低, 果胶酶在发酵至第3 d时活力最高, 可达7349 U/L, 3种胞外酶的活性最高值交错出现。以红糖为碳源时, pH先升至7.28, 后降低至弱酸性(5.88); 总糖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无显著变化, 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P<0.05), 而多糖含量升高极显著; 纤维素酶活性随发酵时间延长显著降低, 但木聚糖酶及果胶酶活性无显著变化, 3种酶活性最高值均低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酶活性最高值。结论 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猴头菇, 猴头菇3种胞外酶的分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使其可以迅速分解果胶, 然后为木聚糖, 最后大量利用纤维素, 而以红糖为碳源有利于猴头菇胞外多糖的分泌, 为猴头菇液体发酵后续药理作用研究与生产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提取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HE)多糖和蛋白后所剩残渣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微波辅助酶法(Ultrasound-microwave assisted enzymatic method,UMAE)制备猴头菇高品质膳食纤维(HE-DF2)的最佳工艺,并对其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物料粒度80目、酶添加量3%、微波温度55 ℃、超声功率300 W、酶解时间75 min时,HE-DF2的SDF含量为12.89%±0.12%,持油力为(2.05±0.01)g/g、胆固醇吸附能力为(36.84±0.59)mg/g;与参考GB 5009.88-2014《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制备的普通猴头菇膳食纤维(HE-DF1)相比,HE-DF2 内部结构发生改变,产生更多的亲水基团,其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结合水力和胆固醇吸附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并且符合高品质膳食纤维的要求。说明UMAE有利于猴头菇膳食纤维功能性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猴头菇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猴头菇中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L9(34),研究了料液比、乙醇浓度、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醇浓度和料液比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为95%,浸提时间4h,在最佳提取工艺时,猴头菇的多糖提取率为7.29%。  相似文献   

19.
利用猴头菌对大果山楂汁进行发酵,以发酵液中形成的多糖含量及菌丝湿质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猴头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大果山楂汁中白砂糖添加量为10 g/L,发酵温度为26 ℃,转速为160 r/min,接种量为8%。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10 d,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达到5.91 mg/mL,菌丝湿质量达到255.86 mg/mL。  相似文献   

20.
猴头保健酸奶研制及其相关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发酵液含丰富多糖,以猴头发酵液、乳粉及乳酸菌等为材料,采用不同发酵液加量和正交试验,对影响猴头酸奶品质的因子进行比较探讨,提出制作猴头酸奶可行的最佳配比方案:乳粉14%,砂糖4%,猴头发酵液40%,接种量8%。猴头酸奶色泽柔和均匀,表面光滑,菌香清新自然,酸甜适口,回味悠长,具双重营养保健作用,是一种融天然菇香的风味保健酸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