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拟诊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的住院患者340例,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120例)、单支病变组(78例)、双支病变组(66例)和三支病变组(76例).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脉狭窄程度.以Gensini积分为因变量,年龄、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主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冠脉病变支数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 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SBP、PP、TG、HDL-C、冠脉病变支数与Gensini积分有关(r分别为0.20、0.28、0.15、0.19、0.57、-0.18、0.79,P均<0.05);校正年龄性别后,仅PP与Gensini积分仍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压、年龄、吸烟史为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Gensini积分)=16.018 +0.603×年龄(岁)+2.078×吸烟史(年)+0.298×PP(mmHg).结论 主动脉PP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主动脉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198例,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系统表示。造影前测定主动脉根部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计算出PP及PPI,两组比较应用t检验;以Pearson相关分析主动脉PP、PPI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以冠脉病变程度评分为因变量,其它参数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主动脉SBP、DBP、PP及PPI与非冠心病患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主动脉SBP、DBP、PP及PPI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主动脉PP、PPI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PP=0.592、rPPI=0.658,P〈0.01);回归分析发现,主动脉PPI和年龄进入回归方程,提示主动脉PPI及年龄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PP及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胡宪清  傅慎文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3):172-174,177,167
目的:探讨平均脉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岁),按PP水平分为A组(PP<50mmHg)和B组(PP≥50mmHg)。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2型糖尿病病史、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平均脉压(PP),以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及病变血管解剖分布计算Gensini评分。比较两组Gensini评分,对可能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并以Gensini评分为因变量,和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B组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1)。通过单因素相关分析,影响Gensini评分的因素包括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年龄、2型糖尿病史、吸烟史、SBP、PP、TC、LDL-C,其中以PP影响最明显(r=0.56,P<0.01)。在校正了年龄、2型糖尿病史、吸烟史、SBP、TC、LDL-C等因素影响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R2=0.52,P<0.01)。结论 :P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脉压(P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57例入选患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并采用Gensini冠脉评分系统对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记分,测量外周肱动脉血压并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统计分析P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中,随病变支数的增加、病变范围的增大以及冠脉狭窄程度危险分级的增高,PP逐渐增高,其中左主干病变者PP最高。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PP每增加10mmHg,对数转换的Gensini积分平均可增加0.128(P=0.007)。SBP在总体冠心病患者中显著高于正常者,但各亚组与正常者差异不大,仅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正常组与单支病变组。各组平均动脉压未见有统计学意义,DBP则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结论在冠心病人群中,PP与老年冠心病患者(≥60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且相关性优于SBP及DBP。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各脉压指数(PPI)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入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术,其中男103例,女53例.年龄33岁~81岁(59.15岁±10.60岁).所有病例均于术后监测24 h动态血压,并计算各病例24 h PPI、白昼PPI及夜间PPI.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 冠脉狭窄组24 h动态血压监测,无论24 h、白昼还是夜间,其收缩压(SBP)、脉压(PP)及PPI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且SBP、PP及PPI均随冠脉血管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各PPI均与冠心病(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且夜间PPI较其他因素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更密切.结论 动态各PPI均是CHD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夜间PPI的预测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晨血压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6例疑似冠心病的病例行冠脉造影术。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清晨血压的定义计算出各病例06:00~10:00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值。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用病变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冠脉狭窄组清晨SBP、PP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晨SBP、清晨PP与冠脉狭窄程度关系密切。结论清晨PP是冠脉狭窄程度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特征的关系.方法226例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结果随着PP及PPI增加,Gensini积分逐渐增加.与PP<45 mm Hg患者相比,PP≥75 mm Hg患者冠脉三支病变数增多2.2倍;与PPI≤0.4患者相比,PPI>0.6患者冠脉3支病变数增多2.7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PI与Gensini积分密切相关(P<0.01).结论 PP和PPI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应用于临床指导,且PPI在一定程度上较PP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尿微量白蛋白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52 例入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清晨留取清洁中段尿5 mL,用放射免疫法(RIA)测量mAlb值.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 积分表示.结果 高血压病(EH)组较非EH组冠心病(CHD)患病率明显增高(81.1%比53.4%,P<0.05);EH组双支、三支冠脉病变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EH组(P<0.05;29.3%比9.1%,P<0.05);EH组mAlb显著高于非EH组(P<0.05);冠脉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mAlb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对肱动脉测压,mAlb与收缩压(SBP)、脉压(PP)均有显著相关性,且与PP的相关性优于与SBP的相关性.结论 PP是CHD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mAlb与PP密切相关,mAlb可以作为CHD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晓辉  孙玉兰  吴鹤 《心脏杂志》2006,18(3):314-317
目的探讨有创主动脉脉压(P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94(男103,女91)例;年龄(64±11)岁,造影同时测量主动脉血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积分来表示。结果冠状动脉病变影响因素较多,如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等,其中冠脉狭窄组主动脉收缩压(SBP)、PP、脉压指数(PPI)显著高于非冠脉狭窄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其增高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呈线性关系。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P、年龄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主动脉PP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且可能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血糖(FPG)、血脂、血压、肥胖、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冠脉造影检查者共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2例、双支病变组30例、多支病变组32例和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34例.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C)和臀围.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APN、胰岛素(FINS)、FPG、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Gensini积分.结果:CHD各组血浆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APN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WC、BMI、WHR、TC、LDL-C、FINS、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P<0.05或0.01),与ISI呈正相关(P<0.01).均衡年龄、血压、FPG、血脂、肥胖等影响后,APN仍与Gensini积分、FINS、ISI存在相关性(P<0.01).回归分析显示,ISI、WC和Gensini积分是影响血浆APN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CHD患者血浆APN水平降低并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与IR、血脂、血压和肥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参数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52例入选病例行冠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损害程度采用Gensini法计分,所有病例均于术前监测24 h动态血压.记录参数: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以DBP为纵坐标,SBP为横坐标,求出斜率(β),动脉僵硬度指数=1-β.结果 高血压组较非高血压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P<0.05).高血压组患者冠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冠脉狭窄组24 h动态血压监测,无论24 h、白昼还是夜间动脉僵硬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动脉僵硬度指数与冠心病(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且夜问动脉僵硬度指数较其他因素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更密切(P<0.05).结论 动脉僵硬度指数是CHD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僵硬度指数与CHD冠昧狭窄程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pluse pressure index,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4月~2013年4月实施冠状动脉造影(CAG)的高血压患者355例。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237)及非冠心病组(n=118)。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计算脉压指数(PPI,PPI=PP/SBP)。分析上述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PP及PPI水平更高,分别为(77.8±8.7)mmHg vs.(64.7±7.6)mmHg,(0.52±0.08) vs.(0.4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PPI值越高,患者冠脉病变数值越高(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PPI(OR=1.39)、PP(OR=1.23)、SBP(OR=1.27)均为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PPI值有助于预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的患者434例,按照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NMS组),依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形态特点及Gensini积分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评估,分析MS各组成部分及其他危险因素与Gensini积分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MS组患者年龄、腰围、臀围、体重、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双支及多支病变例数、复杂病变例数和Gensini积分高于N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总胆红素(TBIL)低于N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BMI、SBP、DBP、FPG、Hb A1c、TG、TC、LDL-C和UA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r=0.090~0.278,P0.05),HDL-C和TBIL与Gensini积分负相关(r=-0.120、-0.097,P0.05),Hcy和hs-CRP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r=0.090、0.09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BMI、SBP、Hb A1c和TC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P0.05),HDL-C和TBIL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OR1.0,P0.05)。结论 MS患者有更高的CHD危险因素,更复杂和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MS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等危险因素,对于防治CHD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6例入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术,其中男性103例,女性53例,年龄33~81(59.15±10.60)岁。所有病例均在术中测量主动脉血压,术后监测24h动态血压,并在术前、术后测量仰卧位肱动脉血压,记录其平均值。最后计算各PPI。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高血压(EH)组较非EH组冠心病(CHD)患病率明显增高(73.6%比58.5%,P=0.032);EH组患者冠脉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EH组(35.2%比12.3%,P=0.001);冠脉狭窄组,三种测压方式各收缩压(SBP)、脉压(PP)及PPI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SBP、PP及PPI均随冠脉血管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PPI均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且24h动态PPI较其他因素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更佳。结论各PPI均是CHD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且24h动态PPI的预测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联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98例,作为研究组。按照高血压分级分为1级、2级和3级;按照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6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各项基本资料的差异,对比不同高血压分级及不同Gensini积分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分析高血压患者血清GGT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另外冠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肝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GG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5);与1级相比,2级和3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GT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升高,同时3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GT和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2级,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GGT、SBP和DBP均明显高于轻度组,而重度组患者血清GGT、SBP和DBP均显著高于中度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高血压患者血清GG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53,P=0.01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LDL-C、GGT、SBP和DBP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GGT水平与高血压分级及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用于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HBP)患者24h平均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动态血压与心电同步监测等相关检查诊断为CHD合并HBP患者154例,依据24h平均脉压(PP)将其分为A、B两组,A组PP<50mmHg、B组PP≥50mmHg,对比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三支病变发生率及病变血管支数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患者双支病变发生率、冠脉狭窄积分、冠脉狭窄程度均高于A组,p<0.05;B组患者ST-T改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采用24h动态血压和心电同步监测CHD合并HBP患者,发现脉压变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呈正相关,表明PP是一项较为可靠且简便易行的客观评估CHD预后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特征的关系。方法226例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结果随着PP及PPI增加,Gensini积分逐渐增加。与PP<45mmHg患者相比,PP≥75mmHg患者冠脉三支病变数增多2·2倍;与PPI≤0·4患者相比,PPI>0·6患者冠脉3支病变数增多2·7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PI与Gensini积分密切相关(P<0·01)。结论PP和PPI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应用于临床指导,且PPI在一定程度上较PP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HO-1及ox-LD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选择12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6例、冠心病组90例.冠心病组根据病变支数又分为单支病变27例、双支病变30例及多支病变33例.检测各组血浆HO-1及ox-LDL水平并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 ①冠心病组ox-LDL水平及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O-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血浆ox-LDL水平及Gensini积分随着病变血管数增加而升高,HO-1则明显降低(P<0.01).③ox-LDL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9,P<0.01),而HO-1与ox-LDL水平(r=-0.80,P<0.01)及Gensini 积分(r=-0.76,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HO-1与ox-LDL水平密切相关,二者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高血压等多重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总结965例行冠脉造影者的临床资料,以血压作为主要因素单独分析,按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收缩压(SBP)< 120 mmHg和舒张压(DBP) <80 mmHg]、正常高值组[SBP 120-129 mmHg和(或)DBP80 ~ 89 mmHg]、轻度高血压组[SBP 140 ~ 159 mmHg和(或)DBP 90~99 mmHg]、中度高血压组[SBP 160~179 mmHg和(或)DBP 100 ~ 109 mmHg]和重度高血压组[ SBP≥180 mmHg和(或)DBP≥110 mmHg],按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年龄、吸烟、血脂、高尿酸血症及糖尿病)的个数分为6个亚组:0组(未合并其他危险因素)、1组(合并1个其他危险因素)、2组(合并2个其他危险因素)、3组(合并3个其他危险因素)、4组(合并4个其他危险因素)及5组(合并5个其他危险因素),不同血压水平组合并危险因素情况与冠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采用x2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结果 在各血压分组中冠脉狭窄与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均有正关联(正常血压组r=0.675,P<0.01;正常高限组r=0.708,P<0.01;轻度高血压组r=0.731,P<0.01;中度高血压组r=0.824,P<0.01;重度高血压组r=0.886,P<0.01).不同血压级别和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的r值有线性正相关(rp=0.972,P=0.006).结论 高血压是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吸烟、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糖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也不可忽视,尤其多重危险因素对冠脉狭窄的协同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冠脉造影检查者共4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和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0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对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①冠状动脉病变各组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736,P〈0.01).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病史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后,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r=4.763,P〈0.01)仍然独立相关,随着血浆BNP水平的升高,冠脉病变总积分增加.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血浆BNP水平升高,冠脉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