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46例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及腹水中IL6,IL2,TNFα水平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联合检测这三种细胞因子对肝硬变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1材料和方法1.1材料46例均系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合并腹水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IL2R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及其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ELISA法动态检测113例乙型肝炎及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sIL2R水平,另选31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以q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微机处理,POMS200版).结果各型乙型肝炎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C)组(P<001),其顺序依次为:HCC>CSH>CH(II)>LC>CH(II)>AH>CH(I)>NC.HCC组sIL2R均值达正常值的2倍以上,且与CH(I),CH(I),AH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05及<005);CH(II)组显著高于CH(I)组(P<001).HBeAg阳性组及HBVDNA阳性组sIL2R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结论sIL2R是监测乙型肝炎病情、HBV复制及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一项敏感标志.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素对脾虚小鼠脾细胞和胸腺细胞表达IL-3 mRN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介素3(IL3)是一种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刺激因子,因而具有调节体内造血功能的作用[1].甲状腺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环路改善造血功能.为探讨甲状腺素对脾虚小鼠脾细胞和胸腺细胞IL3表达的影响,我们在ConA刺激的脾细胞和胸腺细胞中加入甲状腺素,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其对脾虚小鼠脾细胞和胸腺细胞IL3mRNA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BALB/c6周龄~8周龄纯系♂小鼠,体质量19g±3g,由本校动物中心提供.甲状腺素T3,使用T3放免药盒标准品,上海原子能研究所生产;RPMI164…  相似文献   

4.
IL-6、IL-8及其在烧伤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细胞因子。虽然发现它们的时间很短,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L6能诱导B细胞的终末分化,刺激浆细胞瘤和杂交瘤的生长,诱导肝细胞产生急性期蛋白质[1],刺激造血干细胞,刺激T细胞和胸腺细胞[2];IL8能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3],趋化嗜碱性粒细胞和释放组胺,促进T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应答作用,增加内皮细胞的通透能力。IL6、IL8是烧伤病理生理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1 血浆IL6、IL8与烧伤…  相似文献   

5.
探讨20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经TPA/A23187刺激培养48小时后的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水平,以及培养前后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结果表明:1.IDDM病人体外IL-2产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且与病程长短及血糖水平无关。2.刺激培养前的IDDM病人PBMNC表达IL-2R:①病程小于1年的5例病人表达IL-2R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与腹水中细胞因子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消化系恶性肿瘤(DMT)患者血清与腹水中内源性IL2,IL6,IL8,TNFα和IFNγ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15例DMT患者(肝癌11例,胆总管癌1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血清与腹水中5种细胞因子活性,并与6例肝硬变(LC)患者和8例正常成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DMT患者血清IL2,IL6的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LC(P<005);腹水中IL2,IL8活性显著低于LC组(P<001),而IL6和IFNγ活性则高于LC组(P<001,005).DMT患者血清中IL6,IL8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P<005);IL2,IFNγ则低于正常成人组,但缺乏显著性.肝癌血清和腹水中IL2活性显著高于非肝癌组(P<005);而IL6活性则相对降低(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L2和IFNγ活性低于正常人,是DMT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的标志.IL6对于预测DMT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转染Bcl-2反义核酸对胃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手术根治为主的胃癌综合治疗,五年生存率只有37-7%,对胃癌的化疗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1].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不仅与胃癌的发生有关,其抗凋亡作用的发挥,势必影响化疗效果[2];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存在多药耐药现象,缘于多种机制,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之有关[3].我们通过pDOR载体将Bcl2反义核酸转染胃癌细胞,观察转导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DDP)、5氟脲嘧啶(5FU)、长春新碱(VCR)的敏感性调变,能否逆转耐药,为胃癌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人…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的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和TNF-α活性的变化规律,探索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制,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用双抗体夹心检测IL-1β,IL-6,TNF-α。结果1.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IL-1β,IL-6和TNF-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2.治疗组HBeA  相似文献   

9.
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3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以及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在体外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sIL-2R的分泌能力。结果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sIL-2R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其升高与病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肝内单个核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相关。而病人PBL经PHA刺激分泌sIL-2R的能力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对45例重型乙型肝炎(SHB)患者(其中急性10例,亚急性15例,慢性20例)检测了血浆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结果显示,各型SH一B患者血浆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均<O0l)。而不同类型SH一B之间,HBeAg与抗-HBe阳性组之间血浆slL-2R水平及SH-B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sIL-2R水平皆无显著性差异(P均>O.05)。提示不同类型SH一B患者都存在免疫效应细胞的过度活化而其PBMC体外释放sIL-2R的功能似乎无异常,血浆sJL-2R水平高低似乎与HBV复制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双抗夹心ELISA检测了风湿热患者血清sIL2R水平,旨在探讨血清中sIL2R的测定在风湿热中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风湿热患者组: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35例(男6例,女29例),年龄(39±13)岁,病程1~15年。其中,风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慢性肝病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本文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染色法分别检测了60例不同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fR及IL-2R的表达状况。结果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TfR及IL-2R表达阳性率分别是4.7±1.2%、5±1.4%(CH),8.1±1.6%、5.3+1.2%(Cir),8.1±2.3%、6.2±2%(HC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4±9%、36±11%(P<0.05)。本文结果提示,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可能是病毒难以清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ECM)聚积和扩张是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1]。研究表明,系膜细胞可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白细胞介素6(IL6),IL6又可促进系膜细胞生长[2]。人类MsPGN中IL6的表达及其与E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bleinterlukin2receptor,sIL2R)含量改变与疾病的诊断、分期、预后判断等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27例结肠癌患者(DukesA,B期19例),C,D期8例)及42例对照组(正常32例及肠易激综合征10例)分别测定血清sIL2R含量.同时使用间接荧光染色法对各组进行血CD3,CD4,CD8及CD4/CD8的测定.结果结肠癌患者DukesA,B期组血清sIL2R含量(835pmol/L±218pmol/L)与对照组(692pmol/L±279pmol/L及762pmol/L±246pmol/L)无明显差异,而有淋巴结转移的DukesC,D期患者(3216pmol/L±2344pmol/L)则明显高于DukesA,B期患者,且CD4/CD8值明显下降(106±049比158±036);另外,血清sIL2R含量还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密切关联.结论结肠癌术前血清sIL2R含量与疾病分期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对52例甲型肝炎(甲肝)患者血TIL-2R释放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并对患者PBMCmIL-2R的表达进行了同步监测。发现在甲肝急性期,mIL-2R的表达(20.55±10.52%)及sIL-2R的释放(664.13±488.84u/ML)均较正常对照组(7.55±4.28%,P<0.001;188.90±122.91u/mL,P<0.001)显著增强,恢复期(9.32±6.20%;206.78±176.07u/ML)两者均基本降至正常水平。相关分析发现mIL-2R的表达与sIL-2R的释放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两者与ALT之间亦显著相关。提示mIL-2R的表达及sIL-2R的释放可能与甲肝患者的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血清可溶性sIL_2受体测定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意义.方法应用酶免疫法测定2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另3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组.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6472kU/L±3656k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50kU/L±910kU/L)(P<00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轻、中、重三种程度之间血清sIL2R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淋巴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血清sIL2R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IL)6mRNA表达与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的关系。方法对12例过敏性哮喘发作期患者、8例缓解期患者及9例健康人,采用RTPCR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中IL6mRNA的表达水平及ECP和FEV1%。结果发作期患者IL6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人(P<001),而缓解期患者无明显升高。发作期患者IL6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ECP呈中度正相关(r=0679,P<001),而与FEV1%呈中度负相关(r=-0589,P<005)。结论过敏性哮喘发作期患者PBMC中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强。其气道炎症程度与IL6基因转录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患者血清sIL_2R及RBC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51例和40例正常对照组作血清sIL_2R(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RBCC3b受体花环率、RBC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酵母菌花环试验)测定。结果慢性胃炎患者血清sIL_2R水平(2750±2311KU/L)与正常对照组(1906±793KU/L)相比增高,RBC免疫功能降低;上述改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合并Hp感染者更明显(P<001)。血清sIL_2R与RBCC3bRR呈负相关(r=-057,P<001);与RBCICR呈正相关(r=072,P<001)。结论慢性胃炎患者有免疫功能紊乱,血清sIL_2R及RBC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朱金水  邹静 《胃肠病学》2000,5(3):156-15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应用肠内高营养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白细胞介素(IL)-2系统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晚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高营养组和常规输液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一的外周血清IL-2、IL-2受体(IL-2R)α及可溶性IL-2R(sIL-2R)水平。结果:早期肠内高营养组患者治疗1周后,机体IL-2和IL-2R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sIL-2  相似文献   

20.
哮喘豚鼠免疫治疗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观察抗白细胞介素5(IL5)单抗对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用鸡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法复制豚鼠哮喘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联合应用雾化吸入和腹腔注射法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S)及抗IL5单克隆抗体(McAb)治疗,比较基础、治疗前、后外周血(PB)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OS的改变。结果McAb治疗组豚鼠外周血EOS计数治疗前[(176±027)×109/L]与治疗后[(163±026)×109/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NS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McAb组BALF中EOS数[(041±006)×109/L]与NS组[(046±007)×109/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抗IL5单抗具有下调外周血和气道EOS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