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苑博  吕美  曾茂茂  陈洁 《食品工业科技》2011,(11):381-383,518
用UPLC法定性定量分析了杨梅、苹果、柚子和西瓜等四种果汁中的主要多酚类物质,并分别测定了它们经9个月-80℃冻藏、1个月-18℃冻藏和1个月4℃冷藏前后的总酚含量。结果表明,杨梅汁和苹果汁中的主要多酚类物质分别为没食子酸(18.39mg/L)和绿原酸(52.10mg/L),而柚子汁中则主要为柚皮苷(249.51mg/L)和咖啡酸(24.62mg/L)。新鲜杨梅汁和西瓜汁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的总酚含量。长期低温保藏使杨梅汁总酚含量降低最多,苹果汁次之,却可最有效地保持柚子汁的多酚含量,而西瓜汁在低温保藏后总酚含量则呈上升趋势。就保藏温度而言,-80℃冻藏可最有效地保持总酚含量,并且保藏温度越高,总酚含量变化越明显。该研究可为人们正确使用冻藏技术储藏果汁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杨梅最适宜的冷冻模式,并为改善其冻品品质特性提供技术理论支撑。本研究采用液氮喷雾速冻(-20 ℃、-40 ℃、-60 ℃、-80 ℃、-100 ℃),以浸渍冷冻(immersion freezing,IF)和冰柜冷冻(refrigerator freezing,RF)作对比,分析不同冷冻方式下杨梅的冷冻时间、穿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时间、汁液流失率、总酚、花色苷、总糖、硬度、维生素C、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多酚氧化酶等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液氮速冻方式显著优于其他冷冻方式,其中-100 ℃环温的液氮速冻,穿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时间仅为IF的6.44%、RF的1.34%;冻结后杨梅的营养物质(总糖、维生素C、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为29.22 mg/g、27.98 mg/g、1.52 mg/g、0.89 mg/g)能够保持新鲜组的80%以上,较IF和RF处理组的汁液流失率分别降低58.91%、63.39%;硬度分别提高15.15%、34.75%;综上,对杨梅进行冷冻处理时,在-20 ℃~-100 ℃的温度范围内,采用液氮速冻﹣100 ℃的冷冻方式对维持其品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冷藏(2 ℃)和冷冻(-18 ℃)作为对照组,从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水分迁移等方面分析了微冻(-4 ℃)贮藏条件下牛肉保水性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微冻贮藏牛肉的汁液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显著高于冷藏和冷冻处理组(P<0.05),保水性最差。微冻贮藏过程中,牛肉中的水分弛豫时间逐渐变长,结合水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显著下降,自由水相对含量显著上升(P<0.05)。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 种贮藏方式下牛肉的总巯基含量和活性巯基含量均显著下降,蛋白质表面疏水性显著上升(P<0.05),且贮藏温度越低,变化速率越慢。微冻贮藏过程中,牛肉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较低,贮藏后期蛋白质变性程度较高,提升了肌原纤维蛋白网络中不易流动水的自由度,使得部分不易流动水转化为自由水,导致了微冻牛肉较差的保水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小黄鱼为原料,采用-4.3℃的微冻保鲜和三种不同的低温冷冻处理(-80℃低温冰箱速冻至-18℃、-80℃低温冰箱速冻至-60℃、液氮速冻至-60℃,然后均于-18℃条件下贮藏),研究了小黄鱼的p H值、TVBN值、Ca2+-ATPase活性、TBA值、感官评分、总巯基和盐溶性蛋白含量在一个月内的变化,探究不同的预冻处理对小黄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四组样品的p H值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微冻组随后表现出回升的趋势,TVBN和TBA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在第30 d时,四组样品的TVBN值分别达到14.26 mg/100 g、7.11 mg/100 g、6.13 mg/100 g、5.53 mg/100 g;盐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17.68 mg/g、28.36 mg/g、30.01 mg/g、32.33 mg/g;四组样品的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含量、感官评分也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这表明不同的预冻条件对小黄鱼贮藏过程中的品质以及风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胡霞  陈林和  郑瑶瑶  尹雯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9):260-263,268
研究3种包装材料铝箔袋、PET塑料瓶和玻璃瓶分别对25 ℃避光贮存90 d期间冻干杨梅品质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存放时间的冻干杨梅水分含量、色泽、花色苷含量、质构、VC含量和总酚含量变化,分析何种包装材料更适合包装冻干杨梅。结果表明:铝箔袋贮存的杨梅90 d后水分含量最低,为6.52%,色泽最红(a*值24.05),硬度为20.08 N,VC、总酚和花色苷保持的最好,分别为49.36 mg/100 g、25 μg/g和44.23 mg/100 g。其次是玻璃瓶,而PET塑料瓶效果最差。综合考虑冷冻杨梅干品质和成本,铝箔袋包装冻干杨梅优于塑料瓶和玻璃瓶包装。  相似文献   

6.
肉类、禽类和鱼类等烹饪原料在烹调前若需较长时间的保存,通常采用冷冻的保藏方法,烹调时再进行解冻。冷冻与解冻使原料中的水分发生了变化,前者由液态变为固态(水),后者则反之。它们对原料品质具有重大的影响。烹饪原料的冷冻冷冻速度的分类。烹饪原料的冷冻速度可分为快速冷冻(简称速冻或急冻)和慢速冷冻(简称慢冻或缓冻)两种,原料在冷冻过程中是属于速冻还是慢冻,这与原料的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陈琴  邵兴锋  王伟波  柴黎洁 《食品科学》2010,31(12):251-254
以杨梅(东魁)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并将该温度应用于实际的冻结保藏中。研究发现,杨梅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起始点为- 44℃,中点为- 42℃,终止点为- 39.2℃。与- 18℃冻藏相比较,- 40℃冻结保藏(模拟玻璃态保藏)的果实解冻后汁液流失率低,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高,果汁pH 值和可滴定酸(TA)含量无显著差异;仪器分析和感官评定的结果均表明,- 40℃冻结保藏更有利于保持杨梅果实的质地品质。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旨在为探究不同低温方式下刺梨鲜果保藏过程中的品质和风味变化。该研究以刺梨鲜果为原料,探讨不同条件(4℃冷藏、-20℃缓冻、液氮速冻)下保藏过程中刺梨果品质和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实验通过测定刺梨果保藏过程中的色差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维生素C等理化指标,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技术对其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刺梨果在4℃冷藏至第45天开始出现腐烂,缓冻和速冻组的刺梨经过365 d的冻藏仍未变质。在冻藏过程中速冻组色差变化显著小于缓冻组(P<0.05),能够更好地保持刺梨果原有颜色;速冻组和缓冻组相比,维生素C、总酸、黄酮含量、可溶性固形物、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刺梨微观结构和硬度测定结果表明,速冻组刺梨的结构更加完整,硬度更高。GC-MS分析结果表明,3种处理条件在不...  相似文献   

9.
氯化钙处理对速冻蓝莓冻藏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斯  孟宪军  汪艳群  李斌  李冬男  韦石 《食品科学》2014,35(22):310-314
研究不同质量分数氯化钙处理对速冻蓝莓果实于-18 ℃冻藏时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延长,速冻蓝莓果实的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VC、花色苷和总酚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浸钙处理可延缓速冻蓝莓果实质量、硬度、TSS、可滴定酸、VC、花色苷和总酚含量的下降,保持果实原有品质。在整个冻藏期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断下降,氯化钙处理组冻藏后期PPO活性明显被抑制,但对POD活性没有显著效果。综合分析各指标,经1.5%氯化钙溶液处理的速冻蓝莓其冻藏期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冷冻食品已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速冻水产品、速冻畜禽肉、各种速冻蔬菜及速冻调理食品已不再让人陌生。通俗地讲,速冻食品就是在零下30~35℃的环境下,在15分钟左右,完成冻结过程,使被冻的食品达到-18℃。速冻食品和缓冻食品的差别在于速冻食品的细胞更不易变形,食品组织中的水分、汁液不流失。速冻处理避免了缓冻食品长时间冻结过程中造成的食品品质下降。速冻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对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保持在零下-18℃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以采后临泽小枣(Zizyphus jujuba Mill. cv. Linzexiaozao)为实验材料,探讨热水处理对近冰温贮藏鲜枣果实耐冷性与膜脂脂肪酸组分变化的影响。采后果实用60 ℃热水浸泡1 min,自然干燥后,装入带有若干小孔(孔径为2 mm)的聚乙烯塑料饭盒,置于(?1.5~?2)℃的冷库中贮藏,定期测定果实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脂氧合酶(LOX)活性及膜脂脂肪酸组分变化。与对照相比,贮藏50 d时,热水处理果实的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MDA和LOX活性分别降低了7.56、17.93%、17.93 μmol/g·FW和15.84 U/g·FW,不饱和脂肪酸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及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脂肪酸不饱和度(UFA/FA)分别增加了11.10%、9.13%、8.60%和55.17、0.65,饱和脂肪酸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花生酸(C20:0)的相对含量也分别降低了54.10%、18.66%、17.93%和3.37%,且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对照LOX活性与亚麻酸(C18:3)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有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性(r=?0.931)。结果表明,鲜枣在近冰温冷藏下发生冷害的程度与膜脂中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变化存在相关性。热水处理抑制了鲜枣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和脂肪酸不饱和度(UFA/FA)的下降,诱导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解速率减缓,从而维持较高的膜脂稳定性,使采后鲜枣近冰温贮藏的耐冷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及香梨冰点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果冰点的确定是保证贮藏效果的前提。利用冻结法对猕猴桃和香梨的冰点进行测定,并分析冰点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包括还原糖、总糖、总酸及可溶性固形物。实验结果表明:猕猴桃的冰点变化较小,在- 1.9~- 2.6℃之间;香梨的冰点变化范围较大,在- 1.4~- 2.7℃之间。主要原因可能是猕猴桃的总酸度较高,降低了其他营养成分对冰点的影响;而香梨的酸度较小,冰点受到还原糖、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较大,并随着它们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经实验数据所回归的猕猴桃及香梨冰点计算方程所计算的值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13.
冻结速率对河蟹肌肉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不同的低温冻结处理方式,即-20℃自然慢冻组、速冻处理组(包括-20、-40、-60℃速冻及液氮速冻),进行鲜活整河蟹的冻结,以-20℃条件下贮藏期内河蟹肌肉p H值、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Ca~(2+)-ATPase活力、总巯基(-SH)含量、表面疏水性为指标,研究不同冻结速率对冷冻贮藏河蟹肌肉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河蟹样品的p H值下降、脂肪氧化产物MDA含量先增大后减小、Ca~(2+)-ATPase活力降低、总巯基含量降低、表面疏水性增大,速冻处理组的样品各指标变化趋势明显低于或迟缓于慢冻组,且-60℃和液氮组效果要显著优于-20、-40℃处理组,-60℃和液氮组之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2.0 mmol/L的SA(Salicylic acid,SA)浸泡处理杏果10 min,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将处理后的杏果贮藏于(4~6)℃和(?1.5~?1)℃下,研究水杨酸处理结合冰温贮藏对吊干杏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冷藏(4~6)℃相比,冰温(?1.5~?1)℃贮藏49 d的吊干杏腐烂率与失重率较低,营养物质含量更高,过氧化氢含量与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处于较低水平,体现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膜质受损程度较轻。与冷藏组相比,2 mmol/L SA处理可显著抑制冷藏和冰温贮藏期间吊干杏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的上升(P<0.05);显著延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P<0.05);显著抑制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过氧化氢含量、丙二醛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的上升(P<0.05);并显著提高贮藏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5)。结果表明,冰温贮藏较普通冷藏更有利于维持吊干杏较好的采后品质;2 mmol/L SA处理可有效延缓冰温和冷藏期间吊干杏品质的下降,尤其对冰温贮藏吊干杏各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李果冻融蜜饯工艺预处理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学显微镜对冻融蜜饯工艺预处理(盐腌、脱盐、冻结、解冻即融化)的芙蓉李果及不同糖浓度(0%、15%、30%、45%、60%)冻融处理后的李果的细胞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发现盐腌果和脱盐果细胞萎缩、胞壁皱曲、细胞质壁分离明显;经过冻融处理的果实细胞组织结构被破坏;细胞向外渗透失水所表现的质壁分离与细胞形体的皱缩和糖处理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1-MCP和真空包装对冰温贮藏磨盘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磨盘柿脱涩保脆新途径,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柿果的贮藏品质、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软化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温(-0.5~-0.2℃)贮藏条件下,1-MCP可以有效抑制柿果硬度的下降、乙醇的积累、细胞膜透性的上升、可滴定酸的减少、PG和CX活性的增加;1-MCP结合真空包装不仅可以有效抑制柿果硬度的下降,还能促进可溶性单宁向不溶性单宁的转化,可溶性单宁在60 d下降为0.03%(完全脱涩),硬度为17.58 kg/cm2,贮藏期延长30 d。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超声波处理对采后柿果实贮藏期的影响,以“阳丰”甜柿为试材,测定超声波处理(420 W,30 min)后的柿果实在温度(20±2)℃、相对湿度 85%~90% 条件下贮藏 0、5、10、15、20 d 时,其硬度、色泽、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果胶组成及相关酶活性、总钙离子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贮藏 20 d,超声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硬度提高 2.97 kg/cm2,总色差(?E)升高 3.31,钙离子含量增加 22.28 mg/kg,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力降低 8.79 μg/(min · g)。超声波处理能够保持柿果实较高的硬度、亮度和 SSC,延缓果实含水量、总钙离子含量的下降,抑制果胶降解酶活性升高,从而有效延缓柿果实的软化,保持果实品质,延长柿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片真空微冻保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  李媛媛  林向东 《食品科学》2011,32(4):232-236
为探索罗非鱼片的保鲜方法,采用真空包装和微冻处理罗非鱼片,对其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特性、水分散失率、僵硬期、肌肉硬度、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水分活度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罗非鱼片在真空包装和微冻条件下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罗非鱼在3℃水中经30min即可致死,鱼片比自然死亡的僵硬时间可延长约100min;先真空包装再微冻处理比先微冻再真空包装的水分散失率减少约2.6%。经-7℃和-4℃条件贮藏15d,鱼片的TVB-N≤15mg/100g;-7℃条件贮藏的鱼片TVB-N比-4℃的低约25%。  相似文献   

19.
以无铝油条预混粉为原料制作速冻油条,研究油条不同预冷时间、预冷温度、冷冻温度对油条物理特性(温度变化、湿基含水率变化、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探讨速冻工艺对油条品质的影响规律及最佳速冻工艺。结果表明:随预冷时间的延长,预冷及冷冻温度的降低,油条皮和瓤的温度逐渐降低,降温速率加快;随预冷时间延长和预冷温度降低,油条皮和瓤湿基含水率降低量增加,速冻后湿基含水率降低量减小;油条的感官品质和质构品质随预冷时间的延长及预冷和冷冻温度的降低而上升。确定预冷温度0?℃,预冷时间45 min,冷冻温度-30?℃以下,冷冻时间30 min为无铝速冻油条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冷冻方式对调味鱼冻藏品质的影响,提取快速(-80 ℃)、中速(-30 ℃)、慢速 (-18 ℃)冷冻调味鱼贮藏期间的肌原纤维蛋白,测定相关蛋白变性指标,并用电子鼻对气味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 种冷冻处理调味鱼的肌原纤维蛋白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具体表现为羰基含 量、表面疏水性不断上升,活性巯基含量、乳化性及稳定性不断下降;-80 ℃冷冻调味鱼的肌原纤维蛋白变性 程度最低,-18 ℃冷冻调味鱼的肌原纤维蛋白变性最严重;-30、-80 ℃冷冻调味鱼贮藏期间气味变化较小, 而-18 ℃冷冻调味鱼贮藏期间气味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