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RA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RA合并感染组,64例RA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RA未合并感染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比较稳定期与活动期RA合并与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结果RA合并感染组CD3+(641.21±438.08)个/μl、CD4+(171.58±96.42)个/μl、CD8+(215.48±110.16)个/μl、CD4+/CD8+(0.82±0.26)、NK细胞(26.57±4.88)个/μl;RA未合并感染组CD3+(1051.36±434.65)个/μl、CD4+(308.07±101.69)个/μl、CD8+(324.17±108.16)个/μl、CD4+/CD8+(0.96±0.24)、NK细胞(40.52±8.92)个/μl;对照组CD3+(1403.00±402.77)个/μl、CD4+(610.07±82.58)个/μl、CD8+(532.47±168.45)个/μl、CD4+/CD8+(1.35±0.21)、NK细胞(365.15±117.61)个/μl。RA合并感染组、RA未合并感染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合并感染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均低于RA未合并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RA合并肺部感染患者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均低于稳定期RA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RA合并肺部感染患者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均低于活动期RA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肺部感染的RA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明显偏低,T淋巴细胞及NK细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RA合并肺部感染发挥一定的预测价值,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MODS患者40例(年龄40岁~86岁)和非MODS患者40例(年龄27岁~82岁)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v(美国BD公司)定量测定外周血CD3+T细胞(CD3阳性淋巴细胞)、CD4+T细胞(CD4阳性淋巴细胞)和CD8+T细胞(CD8阳性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CD4+T/CD8+T值。结果:相比非MODS患者,MODS组CD3+T、CD4+T、CD8+T的百分比及CD4+T/CD8+T值均降低(P<0.01)。与MODS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CD4+T的百分比和CD4+T/CD8+T值降低(P<0.05或P<0.01),而CD3+T和CD8+T百分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DS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死亡组MODS患者损害更为严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MODS患者免疫功能评价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提取物湘A 1号(HNA-1)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恒河猴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利用HNA-1治疗SIV感染恒河猴,同时对不同时间点的冻存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幼稚型细胞、中央型记忆细胞和效应型记忆细胞的分类和计数,并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低剂量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P<0.05),且停药后较快回落.高剂量组治疗8周和16周后幼稚型CD4+T淋巴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长(P<0.05),低剂量组治疗8周和16周后也出现了明显增长(P<0.05).转换成细胞绝对数后,高、低剂量组幼稚型CD4+T淋巴细胞分别从治疗前的(364±342)个/μl、(309±216)个/μl,增至治疗8周后的(699±319)个/μl、(639±337)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病毒载量改变不明显.结论 中药能有效增加SIV感染恒河猴的外周幼稚型CD4+T淋巴细胞,HNA-1可能会延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生,有望作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辅助药物加快免疫重建,值得更长期、全面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T细胞亚群CD3+、CD4+、CD4+/CDs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体外实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对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表达及CD4+/CD8+比率的调节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0-12月在空军总医院儿科确诊为MPP的2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例患儿作为病例试验组,另10例患儿作为病例对照组(即未与视黄酸孵育),同期1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病例试验组提取其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视黄酸共同培养孵育,再次测定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将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4+/CD8+、CD3+百分比分别为(4.5±1.9)%、(1.3±0.9)%、(38.9±11.4)%,正常对照组儿童分别为(13.2±2.5)%、(7.9±3.0)%、(65.1±8.8)%,病例对照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视黄酸共同孵育后病例试验组以上指标明显升高,分别上升至(9.2±3.8)%、(5.9±2.5)%、(81.3±11.6)%,与病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3+T细胞表达明显受抑,CD4+/CD8+亚群比例异常,T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明显紊乱,而体外试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干预后能增强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CD3+ T细胞表达,恢复CD4+/CD8+亚群比例,纠正T细胞亚群功能失衡,从而增强、协调机体免疫、抗感染能力,为维生素A辅助治疗MPP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5.
惠红霞  石超  薛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6-261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再障患者治疗前CD4+,CD4+/CD8+,CD4+CD2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8+细胞则明显升高(P<0.05);重型再障组与慢性再障组比较CD4+CD25+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CD3+,CD4+,CD4+/CD8+,CD4+CD25+无统计学意义.(2)再障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CD4+CD25+明显升高(P<0.01).(3)再障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CD4+,CD4+/CDs+,CD4+CD25+明显升高(P<0.01).结论:再障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CD4+CD25+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且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的免疫状态、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新感染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尽早发现机体免疫功能情况,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罗定市2014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采取全血样本,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并统计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共检测83例HIV/艾滋病(AIDS)的外周血样本,HIV/AIDS首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158.04±180.45)个/μl,其中≤200个/μl有54例,占65.06%;201~350个/μl有22例,占26.51%;351~500个/μl有2例,占2.41%;CD4>500个/μl有5例,占6.02%。不同性别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9,P>0.05)、不同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80,P<0.05)。结论 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较低,HIV感染者发现较晚。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AIDS的重要措施。对新发现的HIV感染者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感染或是否需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降低机会性感染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34例(A组)和健康人25例(B组)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IgE水平,并分析CD4+CD25+T淋巴细胞与外周血IgE及IL-1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组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B组[(5.90±1.10)%vs.(7.13±1.48)%](P<0.05),且与血IL-10呈正相关,与IgE呈负相关(P<0.05).结论 CD4+CD25+T淋巴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高表达,与IL-10及IgE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的重要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晚期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0例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1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增加(17.9±6.1)%,表达高于正常人(6.81±0.4)%(P<0.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Treg细胞在肺癌患者中比率明显升高,并与临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ACLF患者43例,随访观察3个月后患者的存活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的百分比,并计算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选择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3个月后,43例HBV-ACLF患者存活26例,死亡17例.与肝衰竭存活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CD3+细胞百分率(22.96±20.59)%、CD8+细胞百分率(31.63±12.69)%均低于存活组(37.89±17.36)%和(36.52±9.75)%,而CD4+细胞百分率(55.15±14.23)%、CD4+/CD8+(1.77±1.38)高于存活组(48.51±13.35)%、(1.32±0.6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下降,CD4+T淋巴细胞、CD4+/CD8+升高,肝衰竭存活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百分比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HBV-ACLF患者的预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4+ CD25+ Treg比例下降的程度越重,预后可能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外周血总淋巴细胞数(total lymphocytecount,TLC)与CD4阳性(CD4 )T淋巴细胞数的相关性,了解用TLC预测CD4 T淋巴细胞数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602例HIV/AIDS患者共计1883例次TLC和CD4 T淋巴细胞数相关性,根据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估计预测CD4<100个/μl、CD4<200个/μl和CD4<350个/μl的TLC的临界值.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结果 TLC与CD4 T淋巴细胞数显著正相关(r=0.631,P<0.001).用TLC<1200个/μl预测CD4<100个/μl灵敏度为70.3%,特异度为82.9%,阳性预测值为71%,阴性预测值为80.6%;TLC<1500个/μl预测CD4<200个/μl灵敏度为71.1%,特异度为75.4%,阳性预测值为80.6%,阴性预测值为64.4%;用TLC<1800个/μl预测CD4<350个/μl灵敏度为76.1%,特异度为75.9%,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45.1%.结论 在无条件检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情况下,可用TLC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以TLC<1200个/μl、<1500个/μl和<1800个/μl预测CD4<100个/μl、<200个/μl和<350个/μl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FOXP3的表达情况,探讨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猪囊尾蚴感染中的免疫调控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1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含量,同时观察CD4+CD25+T细胞中表达FOXP3群体的百分含量。结果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为6.11%,较正常人(3.94%)明显升高(P<0.05);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表达FOXP3的细胞百分含量为15.67%,与正常对照组(11.0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显著升高,表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猪囊尾蚴感染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演变规律及意义。方法:我院2002年7月~2004年6月收治的16例急性肝炎、40例慢性肝炎及46例重型肝炎病例的抗凝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对不同类型肝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CD3 ,CD8 细胞计数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型肝炎组与非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比较CD3 ,CD4 ,CD8 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幼稚的CD4 ,CD8 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的T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差异,乙型肝炎随着病情严重及病程延长,CD3 ,CD4 ,CD8 淋巴细胞逐渐减少,重型肝炎出现大量幼稚的CD4 CD8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免疫状态,对免疫调节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7(CCR7)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探讨CCR7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0例健康对照组、80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CR7在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表达。结果化疗前乳腺癌患者各疗效组CCR7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各疗效组CCR7含量变化与临床效果一致;疗效越明显,CCR7升高越显著(P<0.05)。结论检测CCR7能更好地提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监测效果、并对判断预后及术后化疗药物的选择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4.
无症状期艾滋病HIV感染者CD+4 CD+8 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免疫力被破坏情况,制订相应的艾滋病(AIDS)防治方案.方法对1344例无症状HIV感染者进行CD+4、CD+8 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发现18例免疫力极度低下(CD+4<30个/mm3)的处于无症状期的HIV感染者,其CD+8T淋巴细胞值≥(400~800个/mm3).结论无症状的HIV感染者中存在着免疫力极度低下者,由于高水平的CD+8T淋巴细胞的抗病毒作用而使之处于无症状期,但其免疫系统已严重受损,任何机会性感染都会诱发他们发展为AIDS.测定其CD+4、CD+8T淋细胞作为预见HIV感染状态和进展为AIDS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抗原HLA-DR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炎肝硬化患者66例分为脾未切除38例(A1组)和脾切除28例(A2组),以慢性乙型肝炎46例(B组)和健康者22例(C组)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及HLA-DR抗原.结果 A2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细胞分别为(41.59±6.79)%、(22.64±6.87)%和(19.16±7.28)%,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CD19~+B细胞为(27.63±9.15)%,显著高于B组(P<0.05)和C组(P<0.01);HLA-DR抗原在CD3~+、CD4~+及CD8~+T细胞上的表达为(25.42±5.51)%、(22.36±4.90)%和(28.53±8.35)%,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CD3~+、CD4~+、CD8~+T细胞数量减少和细胞活性下降,以肝硬化脾切除患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感染的IgA肾病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Mpe感染与IgA肾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年龄>18岁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118例为病例组,以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Mpe p35和Genus表达,进一步分为Mpe感染组和非Mpe感染组,以86例同期行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IgA肾病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T细胞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Mpe感染组相比,Mpe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D8+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表现为CD3+、CD4+和CD8+T细胞比例升高,CD4+/CD8+比值减低;Mpe感染后,进一步影响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变化意义及冷冻消融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同时检测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冷冻消融术前和术后3个月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占总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15.1±1.6)%vs(7.3±1.2)%,t=15.56,P=0.000]。其升高与患者血清AFP浓度(t=2.16,P<0.05)、肿块大小(t=2.73,P<0.05)和临床分期(t=3.00,P<0.01)显著相关,而与患者性别(t=0.23,P>0.05)、年龄(t=1.61,P>0.05)和结节数量(t=1.00,P>0.05)无显著相关。冷冻消融治疗能使CD4+CD25+T细胞显著性降低[(14.5±1.6)%vs(11.3±1.4)%,t=4.37,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较高,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可作为肝癌患者荷瘤状况和疗效评估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透析阶段各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状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透析阶段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4+CD25+T细胞亚群的水平,16例正常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透析前患者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T细胞亚群的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透析后各T细胞亚群均较透析前明显上升(P<0.05),达到正常水平,而各透析阶段之间的分布情况未能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并且不同透析阶段的CD4/CD8比值均保持平衡状态。不同透析阶段患者CD4+CD25+T细胞均低于正常对照,而透析1年后的CD4+CD25+T细胞比率明显减低(P<0.05)。患者首次透析前体内的低白蛋白、高尿素氮水平与各T细胞亚群低下明显相关。结论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存在严重的T细胞亚群低下,透析后CD3+、CD3+CD4+、CD3+CD8+T细胞水平得到提高,但不能改善CD4+CD25+T细胞的低下。监测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体内的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中山地区常住人口CD4+T淋巴细胞计数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选取140例中山地区健康个体,分为15~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59岁共5个年龄组。以Partec PAS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结果同性别各年龄层之间以及不同性别之间的CD4+T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各组个体结果,数据呈正态分布,以(x±1.96s)确定95%的参考区间为(804.7±387.3)个/μL。结论成功建立本地区健康成人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为本地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分期诊断、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3^+、CD4^+、CD8^+、HLA-DR细胞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急性发作期患者)及对照组(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各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8^+、CD3^+、CD4^+、CD4^+/CD8^+、HLA-DR细胞水平。结果试验组CD8^+、CD3^+、HLA-DR细胞水平分别为(36.35±4.16)%、(1365.90±301.40)%、(1.98±0.72)%,均高于对照组的(23.41±3.63)%、(1105.90±381.40)%、(1.59±0.71)%,CD4^+、CD4^+/CD8^+细胞水平分别为(22.52±3.41)%、(0.61±0.62),均低于对照组的(30.31±2.93)%、(1.30±0.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CD4^+、CD8^+、HLA-DR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可用于评价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