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初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期效果.[方法]分析31例单独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或结合固定融合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初期随访结果,记录Wallis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VAS疼痛10分法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组腰椎手术疗效标准评估手术疗效,随访有无Wallis系统相关并发症及疗效.[结果]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前1 d、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9±2.0、2.6±1.2和1.7±0.8,术后末次随访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 .[结论]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或结合固定融合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简便安全,初期随访疗效良好,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增加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加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期效果.[方法]分析自2008~2011年65例单独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或结合固定融合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初期随访结果,采用VAS疼痛10分法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腰椎手术疗效标准评估手术疗效,随访有无Wallis动态固定系统相关并发症及疗效.[结果]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前ld、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改善明显,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内置物移位、邻近节段退变加重.[结论]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或结合固定融合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简便安全,初期随访疗效良好,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增加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期效果。方法分析27例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或结合固定融合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初期随访结果,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isualanalogue scale,VAS)100分法和Odom′s评分评价手术疗效,随访有无Wallis系统相关并发症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优22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2.2%。下腰痛VAS评分术前(72.3±2.6)分,术后(15.8±8.1)分。无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Wallis棘突动态稳定系统或结合固定融合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初期随访疗效良好,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增加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效果,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分析26例单独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或联合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初期随访结果,记录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10分法)、下腰痛日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DD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6月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5例:其中巨大椎间盘患者5例;节段性腰椎失稳致下腰痛患者3例;腰椎管非硬性狭窄患者4例;既往节段融合后出现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患者3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情况(ODI).[结果]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经随访,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中及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掌握好适应证,Wallis系统能为DDD患者的阶梯治疗环节上增加一种有益的过渡性甚至是终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间盘切除、棘突间Wallis系统置入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科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21例L3、4、L4、5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统计病人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选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VAS评分及ODI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椎间盘切除、棘突间Wallis系统置入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的,但宜观察术后腰椎活动度和长远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3月,共治疗17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32~48岁,平均41岁.脊柱显微镜配合下行开窗髓核摘除术,置入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并固定缝合.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的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手术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平均随访18(9~24)个月,优16例,良1例,差0例;ODI评分由术前的(45.4±9.4)分,降低至(11.9±4.3)分;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3±2.5)分,降低至(1.5±0.4)分;无硬膜撕裂腩脊液漏、术后感染、棘突骨折、神经损伤、椎间盘突出复发、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无1例患者出现复发.[结论]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椎间孔镜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撑开系统,术前、术后1d,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置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弓根间距离,腰椎活动度.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 (15.5±2.53)个月.术后各时间点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下降(P>0.05),术后1d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后各时间点椎弓根间距离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活动度由术前的(9.78±1.85)°减小到末次随访的(5.55±1.89)°.在末次随访中,腰背部疼痛VAS、ODI评分[(2.12±1.88)、(20.58±18.30)分]均明显低于术前[(6.82±1.68)、(72.76±1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假体松动、断裂及脱落.[结论]椎间孔镜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撑开系统在完成髓核摘除、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活动度及稳定性,防止椎间隙塌陷及继发腰椎不稳的发生,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7):1562-1566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2014年3月,采用椎管潜行减压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37~75岁,平均58.6岁;病程10个月~16年。全部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双侧开窗减压术,完整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切除增生的黄韧带及部分增生内聚的小关节突、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椎间隙以自体骨并单枚Cage融合。术中注意保证棘突、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的完整性。采用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45±35)min,出血量(650±135)ml,术后伤口引流量(205±24)ml。并发硬脊膜破裂2例,经相应处理后治愈。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5.7个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TLIF手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不破坏对侧结构、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并且术后即刻稳定性较常规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共使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腰痛患者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19~75岁,平均48.0岁.手术开窗摘除突出的间盘,置入Wallis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1月、术后1年进行VAS及ODI评分.术后随访(12.1~25.4)月,平均(17.9±4.0)个月.结果 1例术后半年出现腰痛复发,保守治疗缓解.VAS及ODI术前评分(7.8±1.0)分,(77.9±4.8)%;术后1月评分(1.6±1.0)分,(24.2±4.6)%;术后1年评分(0.8±0.7)分,(13.0±3.8)%.运用SPSS 13.0分析,P<0.01,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Wallis系统作为一种弹性固定系统,能够保留固定节段一定的活动度,维持腰椎稳定,预防临近节段退变,是治疗腰椎退变性腰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棘突成型应用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疾病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棘突成型于后路椎间融合结合后路椎弓根钉治疗下腰椎疾病7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椎弓根峽部裂并椎体滑脱21例,退行性腰椎滑脱11例,单纯椎管狭窄10例.观察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结果.[结果]5例失随访,72例随访时间1~2年,平均17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有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和椎间植骨块脱出,无滑脱复发.术前椎间隙高度(8.5±1.9) mm,术后2周(10.9±1.8) mm,最后一次随访(10.7±1.7) mm,术后与术前对比椎间隙明显增高(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对比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0.4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Wallis、Coflex两种棘突间撑开装置治疗早期腰椎退变的临床学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2月,共治疗54例轻度至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为L1、5间隙.其中Coflex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岁,Wallis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岁.所有病人均行腰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减压+棘突间撑开系统植入术,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拍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分别测量椎间盘前、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活动范围,同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及VAS评分.Coflex 组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Wallis组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ODI及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术后3个月椎间盘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末次随访时高度有所丢失.椎间盘前缘高度术后各个随访点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棘突间撑开系统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腰椎早期退变疾病的非融合技术,都能取得良好疗效,不因内置物的不同而影响疗效,都能够较好的维持手术节段的椎间盘及椎间孔高度,最大程度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4月本院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34例进行分析,观察手术后各项指标、椎间隙高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4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74 min,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4.2 cm,平均术中出血量252 ml,平均术后引流量97 ml,平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为1.9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6d.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为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1.8个月,统计分析显示出院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改善率平均为85.6%,椎间隙高度从术前(5.68±1.82) mm增至(10.01±1.31) mm.[结论]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组织损伤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操作简单,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临床对比研究分析评估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与后路坚强钉棒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11年9月,对4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治疗患者,分别采用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与后路坚强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时间12 ~46个月,平均随访36个月,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汉化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活动度(ROM)进行疗效评估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区别(P>0.05).采用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术后1年随访时ROM与术前比价差异无显著性区别(P>0.05),而后路坚强钉棒内固定组ROM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后路坚强钉棒内固定组出现1例临近节段退变,而采用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组未发生.[结论] 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获得常规后路融合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保留固定节段适当的活动度,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一种新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棘突间植入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2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患者术前均接受腰椎MRI和CT扫描,证实相应节段因各个原因继发腰椎管狭窄。在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间隙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及椎间活动范围,采用VAS评分及JOA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24个月。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及间歇性跛行均明显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末次随访较术后3、12个月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4.65±3.80)分改善至术后3个月的(25.12±1.96)分(P0.05)。椎间隙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增加(P0.05),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仍保持一定活动度,但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Coflex系统松动、断裂、脱出及相应棘突的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较好地维持相应节段的稳定性、手术节段椎间隙、椎间孔的高度及活动度,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Willis棘突间动态固定装置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探讨其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2010-03-2011-03,对我院19例接受Willis装置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观察随访,对比治疗前后患者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结果 19例患者均获3~12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JOA评分术前(21.7±1.03)分,术后(6.5±1.56)分;ODI评分由术前(49.5±1.6)分下降至(12.1±5.1)分.无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术后感染、棘突骨折、神经损伤、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无患者复发和需要翻修.结论 Willi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有良好疗效,是一种可靠安全的方法,但临床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结合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对2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椎管减压后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固定.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43~65岁,平均53.6岁.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同时行影像学观察手术节段及相邻节段的活动范围(rangeof motion,ROM).[结果]术后随访12~ 32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评定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Macnab标准评价,优1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ROM明显减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ROM略有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压结合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临床效果良好,防止手术及相邻节段的退变,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一种有效的非融合性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应用Coflex棘突间置入物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组2008年6月~2010年6月以来应用Coflex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44~65岁,平均为50.2岁。行微创减压+Coflex置入者24例,行椎间融合内固定+融合节段上方Coflex置入术者4例,置入物置入L3~4间隙6例,L4~5间隙18例,L5S1节段4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术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painscore,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80~190 min,平均120.5 min。术后椎间隙高度得到恢复,末次随访高度未见明显丢失;VAS评分由术前的(7.9±1.1)分减至术后1年随访的(2.62±0.7)分;ODI由术前的(58.2±9.6)%减至术后18个月随访的(26.8±3.4)%,在随访期间VAS评分及ODI均得到明显恢复,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应用Coflex棘突间置入物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减压棘突间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0月,4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全麻下行微创减压棘突间动态固定术(IntraSPINE),评价围手术期资料、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板或棘突骨折、假体置入失败等。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以上随访,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末次随访的优良率为95.2%(40/42)。影像方面,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disk height, DH)和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 FH)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随访中1例出现相邻节段退变,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微创减压棘突间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固定与坚强内同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同定及坚强内固定术(PLIF腰椎后路椎体问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各36例.每组平均随访时间2年以上,采用VAS(疼捕视觉模拟)评分、JOA评分以及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组腰椎手术疗效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对比观察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退变及相火并发症.[结果]Isobar TTL绀疗效总优良率91.7%,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从术前8.3±1.0降低至1.5±1.9,JOA评分从术前4.3±2.8提高至25.2±5.6,32例患者表示如果催患相同疾病需要手术,会选择同种手术方式;PLIF组疗效总优良率83.3%,未次随访时VAS评分从术前7.7±1.5降低争1.7±2.4,JOA评分从术前5.1±3.1提高争25.1±6.3,30例患者表示患相f司疾病需要手术时,仍会选择坚强内固定融合术.Isobar TTI组中1例(2.8%)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PLIF组中3例(8.3%)出现ASD.两组问末次随访时VAS及JOA评分筹异无统计学意义.Isobar TTL组平均住院费用(71 197±12 370)元,PLIF组平均住院费用(40 734 ±10 644)元,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Isobar TTL组1例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PLIF组1例出现椎弓根钉断裂.[结论]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固定与坚强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取得满意疗效,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固定对腰椎节段活动度影响小,可能会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