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PCR检测HCMV-DNA,ELISA检测HCMV-IgM、IgG,诊断肾移植受者HCMV感染,65例受者中HCMV感染者39例,非感染者26例。应用MTT法检测受者血清IL-6生物活性,阐明了HCM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血清IL-6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与非感染组间血清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6例原发性感染者血清IL-6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呈增高及降低双相改变,表明慢性迁延性感染者血清IL-6水平降低。临床工作中监测HCMV感染的肾移植受者血清IL-6水平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捕获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抗体,以诊断肾移植受者HCMV感染。共检测10份供者血清、20份受者术前血清及37例受者术后血清。结果肾移植受者HCMV-Ig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二组;肾移植受者15份双血清IgG有4倍以上增高,同时IgM均为阳性。本法不受特异性IgG的竞争和类风湿因子干扰,与同属其它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简便快速等优点,是检验HCMV-IgM较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活动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原因以及CMV感染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检测187例肾移植受者和供者术前血清抗-CMV抗体;受者术后定期检测体内CMV DNA、对CMV DNA阳性的部分患者给予抗CMV治疗,并比较各组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无论是供者还是受者,术前如血清抗-CMV抗体阳性,受者术后发生活动性CMV感染者明显增多,这些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病人HCMV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市售HCMV-Ig的间接ELISA试剂盒测定病人血清中的HCMV-Ig滴度。结果:42例RSA病人、33例早孕对照组、37例正常对照组HCMV-IgG、HCMV-IgM抗体测定结果为:10倍稀释的血清HCMV-IgG在3组标本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8.1%、87.9%和83.5%;血清HCMV-IgM抗体检出率分别为83.3%、66.7%和67.7%;血清100倍稀释时,RSA组两种类别HCMV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6%和38.1%,对照组的HCMV-IgG检出率分别为15.2%和2.7%;HCMV-IgM分别为6.1%和2.7%;血清1000倍稀释,HCMV的两种类别抗体仅实验组有较低的检出率(分别为9.5%和7.1%)外,两个对照组均未检出阳性病例。结论:早孕妇女反复自然流产与HCMV感染有密切关系,对早孕妇女进行HCMV抗体调查时,血清1∶1000稀释对结果的判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以HCMV感染与排斥反应的关系。65例肾移植受者中HCMV感染者39例,其排斥的发生率为48.7%,未感染组则为15.4%。对未发生排斥反应的15对肾移植患者进行配对研究,结果表明:HCMV感染组排斥发生率为40%;未感染组则为13.3%,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病人HCMV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市售HCMV-Ig的间接ELISA试剂盒测定病人血清中的HCMV-Ig滴度。结果:42例RSA病人、33例早孕对照组、37例正常对照组HCMV-IgG,HCMV-IgM抗体测定结果为:10倍稀释的血清HCMV-IgG在3组标本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8.1%,87.9%和83.5%,血清HCMV-IgM抗体检出率分别为83.3%、66.7%和67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技术及ELISA法诊断HCMV感染,65例肾移植受者中感染率为60%。应用APAAP法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发现HCMV感染导致CD4/CD8值显著降低。HCMV产生的超级免疫抑制导致了严重的临床后果:HCMV感染组革兰细菌、结核杆菌、霉菌、HSV及VZV等所致的机会感经明显高于HCMV未感染组,AAG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应用PCR技术及ELISA法诊断HCMV感染,65例肾移植受者中感染率为60%。应用APAAP法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发现HCMV感染导致CD4/CD8值显著降低。HCMV产生的超级免疫抑制导致了严重的临床后果:HCMV感染组革兰细菌、结核杆菌、霉菌、HSV及VZV等所致的机会感染率明显高于HCMV未感染组;AAG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通过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病毒DNA,诊断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活性感染。结果术前所有受者及其供者DNA检测均为阴性,术后共检出4例阳性受者。另有3例患者亦出现类似病毒感染的症状,DNA检测为阴性,后经检查确诊为结核和霉菌感染。2例术后1年多出现发热的受者经DNA检测,排除CMV感染,确诊为慢性排斥反应和霉菌感染。以上结果表明,PCR作为移植受者术后HC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通过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病毒DNA,诊断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活性感染。结果术前所有受者及其供者DNA检测均为阴性,术后共检出4例阳性受者。另有3例患者亦出现类似病毒感染的症状,DNA检测为阴性,后经检查确诊为结核和霉菌感染。2例术后1年多出现发热的受者经DNA检测,排除CMV感染,确诊为慢性排斥反应和霉菌感染。以上结果表明,PCR作为移植受者术后HCMV活性感染的诊断手段,简单快速,准确性高,成本低,并可用于鉴别其它细菌(如霉菌)感染或慢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移植受者尿中人巨细胞病毒廖利民,石炳毅,梁春泉,庄玉辉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免疫低下患者(如器官移植受者)中可导致严重的疾病。以往诊断HCMV感染的方法大多存在耗时长、灵敏度低等缺点。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CMV具有灵...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据报道CMV活动性感染率在肾移植受者中约50%~75%,有10%~30%的患者为有症状的CMV感染。供者血清学CMVIgG阳性,受者阴性,是CMV感染的高危人群,术后感染率高达96%。轻度感染者一般为自限性疾病,症状多数在1~3周内自行消失。一旦发生严重的CMV感染,特别是肺间质性炎症,死亡率高达25%。一、CMV和CMV感染CMV是人类疱诊病毒之一。它有复杂的双链DNA螺旋核心,因病毒侵入细胞内,外面包裹有宿主胞核膜,或内质网形成的脂质层包壳,直径约180nm。病毒基因包含重…  相似文献   

13.
Hcv感染是肾移植者肝功能异常原因之──抗HCV和HCVRNA检测[英]McCradenEAB…//J Med Virol.-1994:42.-158~163肾移植患者HC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但与这种感染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尚不清楚,为深入研究H...  相似文献   

14.
尸体肾移植术后HCMV病的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尸体肾移植术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病的防治。方法应用HCMVAg试验诊断HCMV感染,对1150例尸体肾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1989年9月~1997年4月共1050例,HCMV病45例,治愈30例,死亡15例;预防组:1997年5月~1998年5月共100例,活动性HCMV感染42例,由于进行了预防性治疗,无1例HCMV病发生和因HCMV感染而死亡。结论HCMVAg试验可以早期诊断活动性HCMV感染,指导HCMV病的有效治疗;对活动性HCMV感染积极进行预防性治疗,能显著减少HCMV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器官移植受者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的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1例器官移植受者术前1周、术后16天及10例移植术后发热时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HHV-6DNA。结果 术前7例和术后19例的PBMCs中检测出HHV-6DNA,10例发热患者中8例HHV-6DNA阳性。对10例发热患者用阿昔洛韦治疗,8例症状得到控制,2例死亡。结论 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十分普遍,而且有大量迹象表明其感染可能是诱发急慢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1]。我院1996年12月~1998年7月检测了162例肾移植受者及其供者术前CMV血清抗体和受者术后体内CMVDNA,部分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并比较各组排斥反应发生率。1.资料与方法:患者为首次行同种异体肾移植且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内肾功能恢复正常、肾存活不少于3个月。本组共有162例,男97例,女65例,年龄13~69岁,供受者为同血型,T淋巴细胞毒试验均为阴性。(1…  相似文献   

17.
血清及尿白细胞介素-6检测在肾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尿IL-6检测在肾移植急性排斥(AR)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技术,分别对肾移植术后不同状态下患者血、尿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急性排斥及感染患者血IL-6水平较环孢素(CsA)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移植肾功能正常及正常对照组高。尿IL-6在急性排斥及感染组也较CsA中毒、ATN、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有明显升高,而急性排斥组较感染组升高更明显。结论血、尿IL-6水平的升高可作为判断肾移植急性排斥的指标之一;也可作为鉴别急性排斥反应与CsA中毒、ATN的重要参考指标;对鉴别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阻塞性黄疸伴内毒素血症时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阻塞性黄疸时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及机制的意见仍不一致。通过对胆总管结扎大鼠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在早期血清ET水平无明显升高时,血清IgG、IgA、IgM、IL-2和T细胞表型CD4、CD8及CD4/CD8均轻度升高或保持正常;在中后期血清ET水平明显升高时,则IgG、IgA、IgM、IL-2、CD4、CD8及CD4/CD8均明显下降。血清ET与IgG、IgA、IgM、IL-2、CD4、CD8及CD4/CD8呈负相关。提示阻塞性黄疸时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受损程度与血清E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HCC病人血清IL-1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IL-12在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 HC同人及30例良性对照组血清IL-12水平。结果 HCC组血清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Ⅳ期HCC病人血清IL-12水平明显低于Ⅱ、Ⅲ期病人,肝功能,肿瘤直径,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显著影响HCC病人血清IL-12水平,IL-12水平与AFP水平不相关。术后IL-12水平先降低、  相似文献   

20.
IgA肾病患者尿白介素6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们用尿白介素6(IL-6)依赖细胞株7TD1细胞,测定了21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尿和血清IL-6活性水平,并分析了IL-6活性水平与IgAN临床及病理改变的联系。结果:IgAN患者尿及血清IL-6与活性均增高,(活性增高者分别占46.7%及25%),尿IL-6与血清IL-6水平无平行关系,尿IL-6活性水平与IgAN严重蛋白尿的发生以及肾小球病变*节段肾小球硬化、新月体、系膜扩张等)和小管一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