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格列喹酮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葡萄糖摄取及葡萄糖转运相关蛋白葡萄糖转运体4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格列喹酮干预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胰岛素组(1×10-7mol/L胰岛素)、格列喹酮组(1×10-5mol/L格列喹酮)、格列喹酮+胰岛素组(1×10-5mol/L格列喹酮+1×10-7mol/L胰岛素).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水平,DMEM组葡萄糖含量平均值减去其余各孔葡萄糖含量算得各孔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液闪计数法检测C2C12细胞葡萄糖摄取量;采用半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葡萄糖转运体4 mRNA水平.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格列喹酮组C2C1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11.0±0.5)vs(7.9±0.6)mmol/L,q=0.36,P<0.01];格列喹酮+胰岛素组C2C1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较胰岛素组增多[(13.8±0.7)vs(12.3±0.6)mmol/L,q=0.72,P<0.01].胰岛素组、格列喹酮组C2C12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均增加,分别为空白组的(1.68±0.09)、(1.52±0.23)、(1.23±0.16)倍(q值分别为14.78、11.30、5.00,均P<0.01);格列喹酮组C2C12细胞葡萄糖摄取增加较格列苯脲组明显(q=6.30,P<0.01),格列喹酮+胰岛素组C2C12细胞葡萄糖摄取为空白组的(1.93±0.12)倍(q=13.04,P<0.01),且明显高于胰岛素组(q=5.43,P<0.01).格列喹酮组C2C12细胞葡萄糖转运体4 mRNA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格列喹酮可促进C2C12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并未增加C2C12细胞葡萄糖转运体4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吡格列酮对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例,按发病前有无口服吡格列酮分为吡格列酮组(1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20例),另选择老年健康体检者23例作为对照组,抽血测定三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396.5±67.3μg/L比290.8±75.5μg/L)和C反应蛋白浓度(8.73±2.59 mg/L比3.21±1.11 mg/L)明显升高,吡格列酮可降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339.2±79.8μg/L)和C反应蛋白浓度(6.33±2.25 mg/L)。结论吡格列酮可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水平,提示吡格列酮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之外还对心血管系统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以及骨骼肌脂联素受体1(AdipoR1)表达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40只8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糖尿病组(n=15)及吡格列酮组(n=15)。用高糖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吡格列酮组给予10 mg/(kg.d)吡格列酮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12周。3个月后股静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留取大鼠骨骼肌,光、电镜观察骨骼肌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骨骼肌AdipoR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1.73±0.32 mg/L)比较,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1.01±0.27 mg/L)水平显著降低,而吡格列酮组(1.34±0.43 mg/L)较糖尿病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骼肌AdipoR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正常对照组着色深且广泛,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染色浅,吡格列酮组较糖尿病组染色深,但较正常对照组浅。光镜及电镜结果显示大鼠骨骼肌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骨骼肌AdipoR1表达降低并导致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吡格列酮可上调血清脂联素及骨骼肌AdipoR1的表达,从而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李健  王文汇  崔莹  娄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6):1592-159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分别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后血浆和胃组织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38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糖尿病对照组(n=9)、二甲双胍治疗组(n=9)、吡格列酮治疗组(n=9).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干预8 w,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ghrelin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组织中ghrelin的表达水平.结果 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血浆及胃组织中ghrelin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及吡格列酮组血浆ghrelin与空腹胰岛素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ISI)呈正相关.结论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可升高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及胃组织中ghrelin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亚砷酸钠(iAs3+)和砷酸氢钠(iAs5+)染毒后,对大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肝脏砷及甲基化产物的关联性,寻找不同价态砷体内代谢转运间的差异,为进一步阐明砷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70只Wistar大鼠分成7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给予饮用去离子水;第2~4组为染毒iAs3+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0.0、6.7、2.2 mg/kg体质量亚砷酸钠溶液;第5~7组为染毒iAs5+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0.0、6.7、2.2 mg/kg体质量砷酸氢钠溶液.各组大鼠于染毒90 d后处死,取肝脏组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测定MRP2表达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HPLC-HGAFS)分析各组肝脏中砷及甲基化产物含量,并运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MRP2表达与砷及甲基化产物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iAs3+和iAs5+高、中、低剂量组MRP2蛋白表达分别为1.21±0.13、1.85±0.09、1.65±0.19、1.61±0.18、1.69±0.04、1.42±0.19、1.27±0.10,iAs3+的高、中、低剂量组和iAs5+高、中剂量组MRP2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相同受试物比较,iAs3+和iA83+的高剂量组MRP2蛋白表达均高于低剂量组(P均< 0.05);不同受试物同一剂量组比较,iAs3+高、中、低剂量组的MRP2蛋白表达均强于iAs5+高、中、低剂量组(P均<0.05).同时,iAs3+染毒组肝脏中MRP2蛋白表达量与iAs3+和砷甲基化代谢产物MMA和DMA的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75、0.678、0.395,P均<0.05);iAs5+染毒组肝脏中MRP2表达量与MMA和DMA的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93、0.643,P均<0.05),与iAs3+的含量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MRP2表达逐渐上调,从而致使肝细胞膜上MRP2表达代偿性改变.MRP2外排通路可能在iAs3+代谢径路中发挥重要作用.肝脏MRP2与不同价态砷甲基化产物的负荷或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蛋白质组学筛选出的慢性砷暴露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玻璃粘连蛋白(vitronectin)含量,为研究砷暴露人群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线索。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证筛选出的vitronectin在不同砷暴露剂量组的表达。结果对照组(228.45±34.14 ng/ml)和低(219.31±28.73 ng/ml)、高(199.84±29.11 ng/ml)剂量砷暴露组vitronectin血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00,P<0.01),水砷含量与血清vitronectin水平呈负相关(OR=-383.95)。结论初步验证vitronectin可作为砷暴露致健康损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并研究吡格列酮防治NAFLD发病和进展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其余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吡格列酮组大鼠在高脂饮食8周后吡格列酮10ml.kg-1.d-1灌胃。于第20周结束时将3组动物处死,取材备检。结果:①肝组织病理变化:模型对照组动物肝细胞均出现中、重度大泡性脂肪变、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聚集,吡格列酮组肝细胞也出现较明显的脂肪变和炎症表现,但较模型对照组病变轻。②TIMP-2染色指数3组分别为1.22±0.31,4.52±0.61,1.89±0.45,PDGF-B表达面积3组分别为(0.82±0.13)、(3.79±0.32)、(0.91±0.27)μm2,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吡格列酮干预后TIMP-2染色指数和PDGF-B表达面积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模型中PDGF-B和TIMP-2表达增强,吡格列酮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动物肝脏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纤维化变性程度,同时能降低PDGF-B和TIMP-2表达水平,有抗炎、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 ;高脂组喂高脂饲料诱导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 ;盐酸吡格列酮组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 ,灌胃给盐酸吡格列酮 10mg·kg-1·d-1。各组喂食 11周时 ,分别做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耐量试验后处死动物。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用HOMA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喂食 11周后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 试验后 3组间体重变化、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HOMAIR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其中吡格列酮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HOMAIR均显著低于高脂组 (P <0 0 1)。试验后 3组间血浆Hcy也有显著差异 ,高脂组 (35 7± 14 1) μmol/L高于对照组 (9 95± 2 4 0 ) μmol/L和吡格列酮组 (8 8± 1 39) μmol/L。相关分析显示血糖曲线下面积、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HOMAIR、内脏脂肪含量均与血浆Hcy水平显著相关 (P <0 0 5 )。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空腹血糖 (r =0 5 0 4 ,P =0 0 31)和HOMAIR与血浆Hcy相关 (r=0 30 2 ,P =0 0 4 6 )。结论 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与大鼠血浆Hcy水平升高有关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浆H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成假手术组、ANP组、吡格列酮组.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内注射建立ANP模型,于造模后3、6、12 h检测血清淀粉酶含量,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并采用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PPARγ mRNA的表达.结果 ANP组6 h点的血清淀粉酶及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7171±1636)U/L和13.00±2.36,均较假手术组的(523±166)U/L和1.67±2.34显著增高(P<0.01),而PPARγ mRNA在两组中表达均较弱,无显著差异(0.18±0.05对0.22±0.03,P>0.05);吡格列酮组6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病理学评分分别为(4504±1901)U/L和9.00±0.89,均较ANP组明显下降(P<0.05),PPARγmRNA表达较ANP组增强(0.56±0.05对0.18±0.05,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ANP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PPARγ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p-CREB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吡格列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机制。方法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吡格列酮组、吡格列酮+GW9662组,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伊文思蓝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p-CREB蛋白表达。结果吡格列酮组梗死面积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吡格列酮+GW9662组梗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吡格列酮组p-CRE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吡格列酮+GW9662组p-CREB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吡格列酮组相比,吡格列酮+GW9662组p-CREB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上调p-CREB蛋白表达进而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GW9662可逆转吡格列酮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对体外原代培养的人内脏和外周来源的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自16例行电切开腹部手术的健康成年女性腹部皮下和网膜分离前脂肪细胞.分为4组,即无干预的正常对照(NC)组、噻唑烷二酮类约物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贝那普利(Benazapril)组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替米沙坦(Telmisartan)组,诱导分化共14 d.观察细胞活力、细胞内脂质含量和前脂肪细胞分化标志物--甘油-3-磷酸脱氧酶的活性.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通过葡萄糖消耗试验测定. 结果 对照组皮下来源的前脂肪细胞活力高于网膜,脂质含量反而低于网膜来源细胞,二者胰岛素敏感性无差别.与对照组相比,贝那普利、替米沙坦和吡格列酮均能明显提高网膜和皮下来源前脂肪细胞的细胞活力和脂质含量,并提高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其中,替米沙坦组网膜前脂肪细胞的上述各指标均高于吡格列酮组.在网膜,替米沙坦和吡格列酬组的葡萄糖消耗量分别为(5.567±1.612)mmol/L和(4.418±1.572)mmol/L,P=0.020;皮下则相反,两组葡萄糖消耗量分别为(5.335±1.461)mmol/L和(7.506±1.615)mmol/L,P<0.01. 结论 RAS阻断剂(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可促进人前脂肪细胞分化并改善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且较之吡格列酮在内脏发挥优势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NF-κB/MCP-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普通饲料对照组(n=9)和高脂饲料组(n=17),高脂饲料组喂养12周后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组干预4周后,平行检测各组血脂、血糖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NF-κB/MCP-1的表达。结果高脂饲料组大鼠喂养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1.729±0.472)mmol/L比(0.929±0.150)mmol/L,(2.981±0.318)mmol/L比(1.831±0.226)mmol/L,(0.499±0.337)mmol/L比(0.195±0.051)mmol/L,均为P<0.05];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0.731±0.319)mmol/L比(1.534±0.172)mmol/L,(1.720±0.249)mmol/L比(3.084±0.984)mmol/L,均为P<0.05],且主动脉内皮组织基本完好,偶有脱落,平滑肌增生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F-κB、MCP-1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0.506±0.083比0.215±0.021,0.378±0.100比0.167±0.012,均为P<0.01);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NF-κB、MCP-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0.250±0.033比0.506±0.083,0.171±0.012比0.378±0.100,均为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够减轻高脂血症对动脉内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用下,吡格列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第4代HUVECs分5组:空白组(无干预);ox-LDL组(80 mg/L ox-LDL);低浓度组(1μmol/L吡格列酮+80 mg/L ox-LDL);高浓度组(10μmol/L吡格列酮+80 mg/Lox-LDL);对照组(10μmol/L吡格列酮),各组培养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OX-1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LOX-1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LOX-1及LOX-1 mRNA表达均无明显改变(P0.05),ox-LDL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LOX-1及LOX-1 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ox-LDL组比较,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LOX-1及LOX-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降低ox-LDL刺激下的HUVECs LOX-1及LOX-1 mRNA的表达,提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干预ox-LDL的病理生理过程起到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孕期和哺乳期砷暴露对子代大鼠脑、肝组织砷代谢与分布的影响,探讨砷在大鼠体内通过胎盘屏障、乳汁屏障以及血脑屏障的情况.方法 将Wistar雌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于妊娠第6天开始分别饮用含亚砷酸钠(NaAsO_2)0、10、50、100 ms/L的蒸馏水.于子代大鼠出生第0、15、28、42天,用氢化物发生-冷原子捕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体内肝、脑组织及母乳含砷量.结果 子代大鼠出生第0、42天,50、100 mg/L组仔鼠脑组织中iAs水平[(120.0±46.0)、(195.5±125.3),(216.5±278.4)、(176.6±151.8)ng/g]、MMA[(47.2±18.1)、(199.6±389.1),(47.4±55.2)、(82.7±79.2)ng/g]、DMA[(984.3±377.4)、(2222.1±1433.2),(998.1±368.3)、(1781.3±715.7)ng/g]均高于0 mg/L组[0、0、0,(7.3±6.6)、0、(44.2±27.4)ng/g,P均<0.05],在出生第15、28天,50、100mg/L组仔鼠脑组织中DMA水平[(270.3±73.1)、(323.9±72.7),(758.7±245.9)、(1020.6±383.6)ng/g]高于0 mg/L组[(13.9±18.1),(50.6±98.3)ns/g,P均<0.05).出生后第28、42天,10、50、100 mg/L组仔鼠肝组织中iAs[(37.5±28.1)、(268.8±246.4)、(307.2±339.9),(15.4±9.4)、(479.1±161.1)、(408.4±51.9)ng/g]、DMA水平[(594.5±148.8)、(3181.9±519.0)、(4834.2±2568.4),(1061.8±85.2)、(3697.1±553.7)、(4120.0±732.8)ng/g]明显高于0 mg/L组[(1.4±3.5)、(49.7±47.1),0、(100.4±30.2)ng/g,P均<0.05],而在出生第15天,10、50、100 mg/L组仔鼠肝组织DMA[(182.0±60.2)、(637.6±90.0)、(1458.7±196.3)ng/g]高于0 mg/L组[(13.2±20.5)ng/g,P均<0.05].脑、肝中各种形态砷化物均随饮水砷暴露浓度的增高而增加.第0、15天50、100 mg/L组母鼠乳汁中的DMA[(182.3±85.9)、(372.2±203.9),(124.2±33.1)、(244.4±196.5)ng/g]也明显高于0 mg/L组[(9.8±13.4),0ng/g,P均<0.05].且各组仔鼠脑、肝组织中各种形态砷化物均在出生后第15天出现一个降低的趋势,在第0、28、42天都旱现比较高的水平.结论 仔鼠脑、肝组织中砷及其甲基代谢物呈现剂量相关性分布.砷可通过胎盘屏障、血脑屏障对仔鼠产生不良影响,而乳汁屏障能够阻碍一定量的砷进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探讨吡格列酮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钙化的作用,及钙化与易损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n=10)和对照组(n=10)。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吡格列酮组给予每日吡格列酮灌胃。两组大白兔在第8周和第18周抽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浓度,并各进行一次PET/CT扫描,测量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SUVmax、SUVmean)。实验动物处死,主动脉组织行病理免疫组化,比较两组斑块面积、斑块纤维帽厚度、纤维帽厚度与斑块面积比值、钙化面积百分比。结果两组间第8周与第18周TC、TG、LDL-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8周,吡格列酮组hs-CRP[(4.67±0.46)ng/mL vs.(6.21±0.93)ng/mL,P0.01)]、MMP-9[(43.50±1.94)ng/mL vs.(60.24±3.62)ng/mL,P0.01]、SUV值(P0.01)较对照组下降。吡格列酮组第18周时的TG[(1.48±0.85)mmol/L vs.(1.70±0.90)mmol/L,P0.01]、hs-CRP[(4.67±0.46)ng/mL vs.(6.08±0.75)ng/mL,P0.01]、MMP-9[(43.50±1.94)ng/mL vs.(50.44±2.05)ng/mL,P0.01)]、SUV值(P0.01)均低于第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吡格列酮组相应动脉的斑块面积、钙化面积百分比较对照组低,斑块纤维帽厚度,纤维帽厚度/斑块面积比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可以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并可以对于血管早期钙化做出提示;吡格列酮可以用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并可以控制血管早期钙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对照组、糖尿病组、钙化组、糖尿病+钙化组、钙化+吡格列酮组、糖尿病+钙化+吡格列酮组;建立大鼠血管钙化模型(维生素D3+华法林)和糖尿病模型(链尿佐菌素);并对血管组织进行Von Kossa染色、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qRT-PCR检测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保护素蛋白表达。结果钙化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其间质内有大量黑色颗粒沉积;糖尿病+钙化组较糖尿病组和钙化组血管组织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升高3.63倍、1.35倍和3.69倍、1.30倍(P<0.05),骨保护素mRNA含量及其蛋白表达降低(P<0.05);糖尿病+钙化+吡格列酮组较糖尿病+钙化组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下调13.70%、18.04%(P<0.05),骨保护素mRNA含量及其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以减轻血管钙化程度并上调骨保护素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骨保护素可能是抑制血管钙化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胰岛素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的增殖能力、凋亡及分泌NO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正常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非吡格列酮组,各16只,分别给予吡格列酮和生理盐水灌胃预处理。喂养10天后,断颈处死,密度梯度离心法取骨髓单个核细胞,在M199培养液中培养扩增EPCs并进行鉴定。贴壁细胞培养4天后,将吡格列酮组EPCs消化后进一步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胰岛素(1nmol/L)或空白干预,非吡格列酮组EPCs处理同吡格列酮组EPCs。24h后检测NO水平,3天后检测凋亡情况,7天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吡格列酮预处理能提高EPCs数量(P<0.01),吡格列酮预处理和(或)体外给予胰岛素干预组EPCs与未处理组细胞相比EPCs增殖能力提高(P<0.01),凋亡程度降低(P<0.05),培养上清中NO浓度增加(P<0.05)。结论体内吡格列酮预处理与体外胰岛素干预均能促进EPCs增殖,抑制EPCs凋亡,并促进EPCs分泌NO,且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阿霉素所致的小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灌胃吡格列酮)和联合组(灌胃吡格列酮和腹腔注射GW9662),每组7只,后3组腹腔注射阿霉素5mg/kg,每周1次,持续4周,累积剂量达20mg/kg。4周后,存活小鼠进行相关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Tunel染色、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小鼠心脏受损及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VEF、短轴缩短率、心脏质量/胫骨长度、心肌细胞横截面积下降(P0.05);心房钠尿肽(ANP)及B型钠尿肽(BNP)表达上调和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LVEF、短轴缩短率、心脏质量/胫骨长度、心肌细胞横截面积上升[(78.41±4.80)%vs(62.24±4.50)%,(46.63±5.09)%vs(33.35±3.35)%,(7.07±0.52)mg/mmvs(5.87±0.09)mg/mm,(191.93±9.52)μm2 vs(115.79±10.61)μm2,P0.05)];ANP、BNP相对水平和细胞凋亡比下调[0.21±0.06 vs 1.22±0.18,0.28±0.04 vs 0.82±0.06,(6.40±2.09)%vs(61.34±3.28)%,P0.05)];联合组抑制药物对小鼠心功能和凋亡的改善(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介导其对阿霉素所致的小鼠心功能降低和心肌凋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7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脂多糖组(32只)、曲格列酮干预组(32只)和对照组(8只).脂多糖组和曲格列酮干预组根据检测时间的不同再分为脂多糖及曲格列酮干预1、2、4、8 h组,每组各8只.脂多糖组静脉给予脂多糖(5 mg/kg),曲格列酮干预组在静脉注射脂多糖15 min后静脉给予曲格列酮(3 mg/kg).观察各组大鼠PaO2、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病理;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PPAR-γ、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γ蛋白变化及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肺组织PPAR-γ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核因子-γB(NF-γB)P65活性.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 曲格列酮1、2、4、8 h组PaO2分别为(85±10)、(80±10)、(81±10)、(82±13)mm Hg(1 mm Hg=0.133 kPa),脂多糖组1、2.4、8 h组分别为(75±11)、(69±12)、(63±11)、(71±13)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P<0.05);脂多糖2.4、8 h组MPO活性分别为(10.6±1.2)、(14.1±2.1)、(11.1±1.8)U/g,曲格列酮2、4、8 h组分别为(8.2±0.8)、(9.2±0.9)、(8.8±0.7)U/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9,P<0.05);脂多糖1、2 h组肺组织TNF-γmRNA吸光度(A)值分别为0.68±0.07、0.92 ±0.05,曲格列酮1、2 h组分别为0.39±0.07、0.50±0.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09、3.99,P<0.05);脂多糖1、2 h组肺组织匀浆及血浆中TNF-?水平分别为(340±33)、(757±47)、(12.3±1.8)及(54.7±6.6)ng/L,曲格列酮1、2 h组为(306±30)、(685±47)、(10.0±1.7)及(46.8±5.9)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92、4.71、4.81、5.17,均P<0.05);脂多糖1、2、4 h组肺组织PPAR-? mRNA表达(A值)分别为0.36±0.05、0.25±0.04、0.30±0.05,曲格列酮1、2.4 h干预组分别为0.39±0.02、0.44±0.05、0.46±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13、5.69、3.72,均P<0.05);脂多糖1、8 h组NF-?B P65由胞质向胞核移位(A值分别为0.81±0.14、1.91±0.16、0.33±0.06及2.01±0.18),曲格列酮1、8 h组分别为1.14±0.15、1.06±0.21、0.81±0.14、1.03±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29、6.25、5.59、6.81,均P<0.05).结论 在脂多糖诱发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中,曲格列酮通过上调PPAR-γ表达来抑制NF-γB活性,使NF-γB调控的炎症介质表达下调,炎性细胞浸润和活化减少,从而保护肺组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和-α激动剂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对高淀粉饮食SD大鼠能量代谢及体脂分布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C组),高淀粉组(SC组),高淀粉 非诺贝特组(SF组)、高淀粉 吡格列酮组(SP组)。CT测定大鼠腹部皮下脂肪面积及腹内脂肪面积。结果吡格列酮增加大鼠摄食量[(1524±145) vs (1437±162)g,P>0.05]、摄食效率[(0.050±0.005) vs (0.044±0.004)g/kcal,p<0.05]及体重[(428.0±20.6) vs (361.7±23.6) g,P<0.05],与高淀粉组相比,没有进一步增加腹内脂肪及皮下脂肪面积。非诺贝特显著降低大鼠摄食量[(1174±169) vs (1437±162)g,p<0.01]、摄食效率[(0.034±0.001) vs (0.044±0.004)g/kcal,P<0.05]及体重[(287.7±61.5) vs (361.7±23.6)g,P<0.01],减少总体脂含量。结论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对大鼠能量代谢及体脂分布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