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均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7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迅速、微创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宋波  刘奇  王硕  章志明  刘隆茂 《江西医药》2009,44(2):120-122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06年10月-2007年9月我科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的2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均成功,手术时间2—6min,1例术中出现气囊破损。无严重并发症及与手术操作有关的死亡发生。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国丽娜  冯星火 《医药世界》2010,12(3):219-22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重症患者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ICU重患者型根据气管切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第一组应用PDT,第二组应用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PDT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结论:PDT更适合于ICU内重症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4.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危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将25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择近年来ICU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患者24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4±2.3)min;切口长度为(1.5±0.4)cm,术中出血量为(8.0±2.5)ml,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开展使手术时间明显减短,配合精心细致的护理可使术中出血少,切口愈合瘢痕小,并发症少。适合ICU危重症患者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吴金  陈策  李伯恩  孙向东  陈程 《安徽医药》2008,12(12):1182-1183
目的研究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5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为实验组,随机选择近年来ICU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患者2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8.4±2.3)min;切口长度为(1.5±0.4)cm,术中出血量为(8±2.5)ml,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一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开展使手术时间明显减短,术中出血少,切口愈合瘢痕小,并发症少。适合ICU危重症患者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患者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另36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和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以及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结果在危重患者中,经皮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别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经皮气管切开术比较传统气管切开术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的特点,在ICU缩短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避免延误气管切开时机,可提高内科ICU医师气道管理的主动性,可以作为ICU医生标准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重症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Ⅰ组(22例)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Ⅱ组(20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变化及出血量等.结果 Ⅰ组术中血压(102 ±30)mm Hg、心率(70±30)次/min、手术时间(8.2±1.3)min、术中出血量(1.8 ±0.2)ml、切口大小(0.8±0.1)cm等明显低于Ⅱ组的(140±45) mm Hg、(95±35)次/min、(18.6±3.6)min、(12.7±3.6)ml、(2.6 ±0.4)cm(t=-8.421、-7.338、-36.310、-38.220、-60.227,均P<0.05),两组呼吸[(18±4)次/min与(22±6)次/min]、血氧饱和度[(91±8)%与(85±10)%]、置管操作≥2次(4例与3例)、皮下气肿(0例与4例)、切口感染(1例与5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的特点,有利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器械,为75例ICU患者行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病例136对比。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手术简便的明显优点。结论应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器械实行微创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便于ICU内实行,应予以推广,但并不能完全淘汰传统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性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本院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60例预防性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总结各例患者预防性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术前护理、术前准备、麻醉与术中护理配合,以及术毕运输患者过程中护理。结果59例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顺利完成,气管切开时间3~6min,出血量5—10ml。未见气道梗阻、心律失常、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毕安全送入监护室。结论手术室护士应熟悉PDT的操作步骤,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才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护理条件,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陈兴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99+101-99,10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总结本科2009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应用经皮微创扩张气管切开术17例患者的手术前准备、手术中配合与手术后观察和护理方法.结果 17例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气管狭窄、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快捷的微创急救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的特点,做好相关护理能使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急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接受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12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5例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快速、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危急重症患者,值得在医院ICU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例需要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气管切开术组(对照组10例)及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组(治疗组1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15min内完成,较传统气管切开术所需要时间短,且术中出血量少,损伤小,伤口愈合时间短,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操作方法简易,创口小,术中出血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由急救医师床边施行,便于急诊科及ICU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需行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经皮钳扩气管切开术(PDT),观察组采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RDT),并对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及手术安全性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调查显示,PRDT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且创伤小,对于患者的术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对于危重患者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30例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30例应用传统气管切开术,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小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危重患者,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中应用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对我院ICU自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采用BRANDEN旋切型经皮气管切开套装行气管切开的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14 min,仅一例术后少许渗血,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ICU中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快速、创伤性小、手术操作精确易掌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80例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治疗中应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且操作较传统手术更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皮气管切开术操作方法,并就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注意事项予以分析。方法:选取2013-01~2016-01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和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40例,所选取患者均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和普通气管切开术实施治疗。结果:所选取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手术失败状况,经皮气管切开组术前准备时间(10±5)min,普通气管切开组术前准备时间为(30±5)min,经皮气管切开组手术时间(7±2)min,普通气管切开组为(20±3)min,经皮气管切开组手术出血量(6±2)m L,普通气管切开组(15±3)m L,经皮气管切开组手术的创伤程度小于普通气管切开组,手术费用上看无显著差别。结论:针对脑出血和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对其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不仅手术操作方便简单,且可完成于病区床边,创伤较小,不对气管软骨环造成损伤,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术前准备时间短,且后续并发症较少,术后颈部不存在明显性瘢痕,在临床中具有很好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经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重症监护室需行气管切开术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经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23%)明显少于对照组(25.0%),两组之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4.2667,P<0.05)。结论经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相比较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传统气管切开术与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分析104例在ICU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8例经传统气管切开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①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观察组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T在抢救中具有优势,熟练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PDT)在危重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18例重症患者分成A、B组,A组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PDT),B组单纯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相关并发症及安全性 结果 A组手术时间(7.3±2.5) min,B组(6.8±2.2)min,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5.8±2.2) ml,B组(9.2±2.3)ml,A组出血量明显减少(P< 0.01),而且相关并发症更少.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PDT)安全性和准确性高,操作简单、快速,适合急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