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ELISA法检测EBV抗体用于诊断IM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免疫染色法,检测30例临床疑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血清 EB 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并与常规的异常淋细胞计数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EB 病毒壳抗原抗体(VCA-IgM)22例阳性(73.3%);异常淋巴细胞>10%者14例(46.7%)。提示酶联染色法检测血清 EB 病毒 VCA-IgM 抗体,是诊断 IM 具有特异、敏惑、快速、简便的方法,较测异常淋细胞计数法具有阳性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联合试验在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由疱疹病毒(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良性淋巴细胞增多的传染性疾病,是引起儿童长期发热的主要病因[1].在临床上多呈隐性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性炎症.IM虽属良性自限性疾病,但有时会出现一些致死性的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脾破裂、呼吸道阻塞、持续性感染等.由于确诊IM需病原学诊断.在临床上难以开展,故易误诊和漏诊.在病程的4~10 d异常淋巴细胞、谷丙转氨酶(ALT)、血小板计数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IM.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三种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比较,以寻求一种对IM快速诊断的实验方法。方法对162例临床诊断为IM患儿的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分类计数(AL)、血清嗜异性抗体(HA)及EB病毒抗体(EBV-CA-IgM和EBV-CA-IgG)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三种实验室诊断方法正确识别IM的能力。结果 IM患儿外周血AL阳性率41.4%,HA阳性率43.8%,EBV-VCA-IgM阳性率87.7%,EBV-CA-IgG阳性率59.9%,EBV-CA-IgM诊断IM敏感性显著高于AL与HA(2χ分别为75.83,69.08,P〈0.01)。结论 EBV-CA抗体检测对于早期诊断IM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方法简便快速,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IM患者血清中嗜异凝集抗体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高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清中可测得EB病毒抗体等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此病系自限性疾病,儿童因普遍缺乏免疫力易发生本藏近年来,IM在成人中发病增多,目前尚无特殊治疗,一般采取对症治疗,主要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对症治疗并发症,同时加强护理。我院自2000年3月-2006年10月共收治成人IM3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以及误诊原因。方法:对确诊的46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典型临床表现的有31例(67.4%),发热46例(100%),合并腹股沟或腋下淋巴结肿大28例(60.9%),咽峡炎34例(73.9%);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者39例(84.8%),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EBV-VCA—IgM)阳性率分别为42.9%、39.3%;误诊17例(37.2%),被误诊的疾病有化脓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白血病、淋巴瘤、急性肾炎、传染性病毒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呼吸道感染。结论:小儿IM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典型症状,部分缺乏特异性,症状不典型时容易造成误诊,对可疑IM者应提高认识,综合判断,尽早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刘莹  曹军皓  容东宁  孙洁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82-3583
目的 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ocyte)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提高早期诊断率和病程的判断。方法 对已确诊的50例IM按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进行分组,观察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结果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大多患者具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通过实验室检查分析(IM)外周血中存在数目不等的异型淋巴细胞。Ⅰ组(异型淋巴1-5%)有4例;Ⅱ组(异型淋巴6-10%)有7例;Ⅲ组(异型淋巴11-15%)有10例;Ⅳ组(异型淋巴16-20%)有14例;Ⅴ组(异型淋巴20%以上)有18例。通过荧光PCR-DNA检测EB病毒拷贝数发现第五组患者外周血病毒平均含量最高并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M)临床表现多样,异型淋巴细胞的检查对该病的初期诊断和病程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荧光定量PCR检测儿童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于疱疹病毒科R亚科,DNA病毒。广泛存在于全世界,人类感染后成终生潜伏性感染,在一定条件下活化,并可转化淋巴细胞。在发展中国家感染期较早,约3~5岁已达高峰,人群感染率高,约50%以上感染;在发达国家则较迟,约在15~20岁到高峰。EB病毒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主要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病程常呈自限性,全球约有90%的成年人具有EB病毒感染情况,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大约10%的EB病毒感染患者在原发感染之后延迟到青春期,最后发展成IM。IM是由EB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而且与机体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IM患者在感染EB病毒之后,会以患者B淋巴细胞为主要潜伏感染场所和靶细胞,利用裂解性感染与潜伏性感染转换实现对宿主终身潜伏感染。因为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不一,体征缺乏特异性,所以为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本文主要研究IM的发病机制,希望能够为日后IM的治疗与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儿童时期较常见,主要由EB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多脏器损害,如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淋巴细胞。可出现多系统并发症,甚至可继发其它恶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本文旨在研究更昔洛韦治疗IM的疗效及耐药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EB)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儿童易感,抗生素及一般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目前对EB病毒所致IM的诊治尚处于摸索阶段,为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儿童EB病毒所致IM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将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确诊为EB病毒所致IM患儿3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更昔洛韦组)228例及对照组(病毒唑组)105例的治疗观察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儿童常见。常用的抗病毒药物病毒唑、阿昔洛韦单用时疗效也较差。近年来有报道用更昔洛韦(GCV)、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IFN-α等治疗IM疗效较好。作者采用GCV联合IVIG治疗儿童IM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它是一种传染性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小儿期常见。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病毒抗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EB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deoxyribonucleic acid,EBV-DNA)载量、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抗CA-IgM(IgM to Epstein-Barr viral capsid antigens,CA-IgM)及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中的诊断意义. 方法 对116例IM患儿EBV-DNA载量、抗CA-IgM、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 结果 IM患儿EBV-DNA载量的敏感性为85.34%,特异性为96.00%;抗CA-IgM的敏感性为84.48%,特异性为94.00%;外周血异淋细胞比例≥10%占39.66%,特异性为100.00%.抗CA-IgM联合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敏感性为88.79%,特异性为94.00%.EBV-DNA载量联合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敏感性为88.79%,特异性为96.00%.抗CA-IgM联合EBV-DNA载量检测的敏感性为93.10%,特异性为90.00%.EBV-DNA载量和抗CA-IgM诊断儿童IM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异型淋巴细胞检测(x2分别为46.05和43.61,P<0.05),三者的特异性较高. 结论 EBV-DNA载量、抗CA-IgM和异型淋巴细胞计数两两联合检测,可提高儿童IM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epstein-bait virus,EBV)属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为双链DNA病毒,人是唯一的自然宿主。有文献显示,全世界约有90%的人口曾感染过EBV[1,2]。儿童期EBV感染可直接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致人体细胞免疫紊乱。临床上可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肤及黏膜皮疹等表现。作者自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采用全血细胞分析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对本组EB病毒感染相关性IM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并与普通健康儿童比较,探讨其免疫细胞的变化特点,为EB病毒感染相关性IM患儿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变化多样,常有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出现EB病毒抗体等。2010年以来,我院收治30例IM患儿,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向龙  毛萌  付雪梅 《华西医学》2003,18(3):372-372
目的 :探讨血清EB病毒抗体IgM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诊断IM组 4 6例 ,同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抗EB病毒衣壳抗原 (VCA)的抗体IgM (EBV -VCA -IgM)。结果 :IM组EBV -VCA -IgM4 1例阳性 ,阳性率 91 3% ,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结论 :血清EBV -VCA -IgM是IM急性期的重要实验室诊断指标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强 ,检测方法简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联合EB病毒(EBV)抗体、核酸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儿童共185例纳入研究。其中试验组85例,为临床确诊的IM患儿;对照组100例,为同期于儿童保健科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对两组儿童异型淋巴细胞比例、EBV抗体(VCA-IgM抗体)及EBV-DNA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异型淋巴细胞比例、VCA-IgM、EBV-DNA单项检测时,EBV-DNA的灵敏度最高,为85.88%,将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可提高至92.94%,与各项目单项检测的灵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型淋巴细胞比例、EBV抗体及核酸检测3项联合用于儿童IM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是辅助临床诊断儿童IM较为理想的实验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几乎所有医院都已配备自动化程度不同的血细胞分析仪,自动化程度越高的仪器分析参数越多,人工分片已严重缺乏,异型淋巴细胞检出率明显下降.过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依据EB病毒抗体及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数量进行诊断.近年来已有实验表明EB病毒DNA定量检测较抗体检测阳性率更高[1].本文主要探讨外周血中EB病毒DNA浓度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46例IM急性期患儿、42例恢复期、26例随访期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期检测CD3+和CD8+细胞明显升高,CD4+细胞明显降低,CD4+/CD8+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0.01);恢复期CD4+细胞明显降低,CD4+/CD8+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0.01),CD3+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CD3+、CD4+、CD 4+/CD 8+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的IM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发生变化,检测其变化规律对评估IM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