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胡曼曼  钱志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1-114, 119
目的了解男女护生职业态度现况,掌握职业态度影响因素在男女护生中的差异。方法男生采取条件抽样,女生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校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的职业态度得分为(4.34±0.65)分,其中男、女护生职业态度得分分别为(4.29±0.71)分、(4.36±0.63)分,不同性别护生的职业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家庭居住地、专业选择动机、职业兴趣和职业选择的护生职业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专业选择动机、职业兴趣和职业选择均为护生职业态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1)。护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中,家人态度、本专业和其他专业学生态度、学校态度以及自身对专业的认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男女护生职业态度均偏消极、缺乏职业兴趣;家庭居住地、自身意愿和兴趣影响护生的职业态度;护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深刻,学校及护理教育者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临床护理实习生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探索临床带教如何提高护生有效沟通水平.方法:对随机选取的110名实习护生采用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进行测评,并对影响护患沟通能力的显著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普遍不高(67.87±16.95)分,得分率为60.65%;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在沟通能力及意识上存在差异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25.14,P<0.01).结论: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应注重护生沟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效激发护生掌握护患沟通技巧的学习热情,使其迅速提高职业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习前后护生职业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职业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实习前后采用护生职业态度量表对2015级高职护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其职业态度的因素。结果实习前护生职业态度量表得分为(4.89±0.41)分,实习后为(5.12±0.79)分,影响护生职业态度的因素为个人兴趣、家长、专业教师、临床带教教师、患者及其家属等。结论要培养护生稳定的职业态度,减少护理人才流失,保障护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段湘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3):983-985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利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对衡阳市某医院实习的157名不同学历护生的职业认同现况进行调查,了解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总体得分最低为(100.73±16.14)分,中专护生得分最高为(118.48±8.82)分;不同学历、不同志愿选择,职业认同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逐步回归显示,志愿选择、学历能解释职业认同总变异的25.30%.结论大多数护生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本科护生较非本科学历护生、非自愿选择较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感低,护理教育者应给予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职高专护生自我价值感(SW)现状.方法:采取整群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 818人,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和实习护生SW各维度进行团体测试.结果:高职高专护生在总体、一般和特殊SW等多维度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大学二年级护生个人取向的人际SW、实习护生社会取向的道德SW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1),实习护生个人取向的人际SW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人际维度异常率均高于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护生(P<0.01),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护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高专护生SW总体水平较高,随着专业因素的逐步涉入,与专业因素相关的少数维度显示异常,可能与专业对护生的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西某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为职业防护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临床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信行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93名正在参加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信行问卷总分为(153.44±12.42)分,其中职业防护知识问卷得分为(9.42±1.44)分,职业防护态度问卷得分为(64.02±4.92)分,职业防护行为问卷得分为(80.00±8.92)分。结论 临床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知信行整体处于中等水平,防护知识掌握不足、态度良好、行为操作规范性一般,因此高校和医院需要加强职业防护培训,使护生掌握丰富的职业防护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防护态度,规范其操作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在校高职护生的职业态度现状,以便有针对性的引导高职护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观.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对我院291名高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总体职业态度评分2.23~7.35(5.37±1.02),生源地及不同年级的高职护生职业态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志愿选择方式护生职业态度评分之间比较:自愿选择者职业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家人意愿和调剂者(均P=0.000);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其职业态度评分显著高于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P=0.000);无转行年头的护生职业态度得分高于有转行念头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讨论在校高职护生总体职业态度较积极,职业兴趣是影响职业态度培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实习护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6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护生去人格化与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均高于杭州护士常模(P < 0.01),2组情感耗竭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自我效能感总均分为(25.76±5.05)分,处于中等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的(29.46 ±5.33)分(P < 0.01)。不同性别、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以及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间情感耗竭和人个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去人格化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性别、学历、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的护生间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与职业倦怠、情感耗竭及去人格化得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392、-0.375、-0.519,P < 0.01),与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03,P < 0.01)。结论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给予护生多方面支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感,避免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本科护生实习期间职业认同感状况,为端正本科护生的职业特点,减少护理人才的流失提供依据。方法由采用护士职业认同感问卷对护理学院2009级护理本科实习护生8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总分为22~35(28.57±5.48)分,总体职业认同感偏低;农村护生职业认同感评分高于城市护生;自愿选择护理专业者职业认同感评分高于家人意愿及调剂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仍需提高,临床带教老师应加强本科护生的职业态度教育,注重培养职业兴趣,减少护理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的职业态度现状,找出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生职业态度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问卷对护理系244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职业态度评分的均分为(4.69±1.14)分,66.4%的护生职业态度中立偏积极,33.6%的护生偏消极。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职业态度评分高于家人意愿及调剂的护生(P〈0.01)。相关分析显示,同学态度、其他专业同学的态度、就业压力、归属感、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项对职业态度有影响(P〈0.05或P〈0.01)。结论2/3的实习护生对护理职业持较积极的态度,学校及用人单位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态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方法选取456名实习护生,对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另对实习护生进行访谈研究,了解其对护理伦理的认知以及对现状的建议和改进措施。结果实习前的护生的临床护理伦理认知得分为(3.02±0.33)分,及格率为44.7%,良好率为4.3%,优秀率为0.0%,实习后的护生的临床护理伦理认知得分为(3.23±0.52)分,及格率为53.7%,良好率为10.9%,优秀率为5.5%,实习前后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在实习前的临床护理伦理认知水平均不高,在实习后有所提高,但还具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因此需根据护生的特点以及认知方面不足的地方,针对性的加强护理伦理认知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微信视频教学法在消化内镜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市中医院消化内镜科实习的126例护生为本研究教学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结合微信视频教学。两组实习时间均为4 周。比较两组实习结束后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并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护生临床实习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教学前后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满意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四格表法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实验组实习护生综合能力得分、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教学后实习护生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得分及总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教学前(P<0.05),思维自信心得分与教学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教学后实习护生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得分及总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思维自信心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习管理、实习环境、教学内容、实习效果得分及总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素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护生临床带教中应用微信视频教学法,能提高实习护生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及满意度,增强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调查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现状,找出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和自设影响因素问卷对青岛大学护理学院307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总体职业态度得分中立偏积极,专科护生高于专升本和本科护生,职业态度随年级的升高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77、10.583,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兴趣、学历、同学态度、就业压力、学校重视程度是影响职业态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强护生职业态度的教育,培养护生的职业兴趣,满足护生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4.
龙军  喻平 《卫生职业教育》2014,(10):113-114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实习对高职护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探讨如何提高高职护生对专业的认同,为专业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我院2009级120名高职护生进行调查,评价护生在校期间(大二下学期)和进入临床实习后(实习后6个月)对专业的认同情况.结果 护生的专业价值现得分实习后高于实习前(P<0.05),专业期望得分实习后低于实习前(P<0.05);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认识、专业技能得分与专业认同总分实习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实习可提高高职护生的专业价值观,降低专业期望.带教教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素养等对护生的专业认同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理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实习的护生进行抽样,选取64例护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习护生予以传统带教方法进行带教,实验组予以PBL教学法进行带教,观察两组实习护生操作技能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提高状况,并分析实习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状况.结果:在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成绩上,实验组依次为(90.36士4.13)分、(91.25±3.59)分,对照组依次为(84.42±3.96)分、(86.18±4.01)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方法接受状况上,实验组总评分为(98.56±1.6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6.56±2.65)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法可提高实习护生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理念在妇产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参加妇产科实习的学生36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都为18人,治疗方案分别为传统教学和人文关怀理念联合与传统教学方式执行,治疗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实习考核后,观察组的总成绩为(84.1±4.97)分,而对照组的总成绩为(71.2±5.78)分,两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和总成绩存在差异(P<0.05).两组学生中,观察组护生对实习更加满意,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实习带教中,应尊重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护生得到收获,可显著地提高妇产科护理护士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教学方式在实习护生护理安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自2011年6月~2012年5月期间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实习的80例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护生采取传统教学培训考核方式,而观察组护生则结合不同阶段护生心理特点采取PBL教学法.在实习结束后,记录两组护生的护理安全考核成绩、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统计结果统一以(-x±s)的形式表示.组间计量比较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护生认为通过PBL教学法提高自身发现、分析和解决护理安全问题能力的人数分别为38例(95.0%)、36例(90.0%)和33例(8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例(60.0%)、21例(52.5%)、18例(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50、13.730、12.170,均P<0.05).两组护生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分别为(93.85±12.37)分和(92.25±11.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2,P>0.05),而观察组的实践操作技能成绩为(92.63±10.35)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7±12.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4,P<0.05),且各类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0,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安全带教中采取PBL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护生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急救与重症监护方向(简称ICU方向)为例,了解分方向培养模式对专升本护生学习投入及专业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对120名专升本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方向护生学习投入各项得分、专业态度各项得分均高于和未分方向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ICU方向护生学习投入水平高于未分方向护生,专业态度更积极.分方向培养模式能提高专升本护生学习投入水平,建立更积极的专业态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目前本科实习护生在实习前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和相关因素,以提出提高本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的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144人,使用自编调查表,以及根据刘玲编制的护士职业认同感问卷改编的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情况本科护生在实习初期职业认同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实习护生在实习初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评分为103.19±13.11,职业认可感五个因子中职业认知评价为26.46±6.54、职业社会支持为23.13±3.32、职业社会交往技能为19.73±3.16、职业挫折应对为22.71±3.51、职业自我反思为11.17±2.02。结论加强本科护生实习各期的针对性、规范化培训及教育,有利于提高护生职业认同度,稳定护理人才,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已完成临床实习的全日制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关怀护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21名本科护生进行关怀能力调查。结果本科护生关怀能力总得分为(185.48±20.84)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认知(72.15±10.97)分,勇气(56.30±10.319)分,耐心(57.03±8.656)分。不同性别及是否是独生子女护生的关怀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农村护生的关怀能力高于城市或城镇护生(P<0.05);非常热爱护理专业的护生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一般热爱和不热爱者(P<0.05),认为关怀能力非常重要的护生关怀能力在认知和耐心维度的得分高于一般重要和不重要学生(P<0.05)。结论本科护生的关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家庭所在地、护生专业热爱程度及对护理关怀重要性的认识是影响护生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