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腭裂松弛切口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腭裂修复手术松弛切口填塞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和填塞碘仿纱条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腭裂手术病例,术中填塞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组50例,填塞碘仿纱条组40例,临床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体温变化、出血多少、创口愈合情况、饮食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填塞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组术后体温升高发生率明显低于填塞碘仿纱条组(P<0.01);且创口愈合时间早于后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较后组早,术后出血少。结论:腭裂松弛切口填塞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比填塞碘仿纱条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丰景  胡升 《口腔医学》2007,27(10):556-556
目的比较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填塞明胶海绵和填塞碘仿纱条的效果。方法160例腭裂修复术患者,填塞明胶海绵80例,填塞碘仿纱条80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体温、出血量、创口愈合情况,以及饮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填塞明胶海绵组术后体温升高发生率低于填塞碘仿纱条组,创口愈合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早于后者,术后出血少。结论腭裂松弛切口填塞明胶海绵比填塞碘仿纱条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腭裂松驰切口碘仿纱条填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腭裂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8~10d抽出和填塞3~5d抽出对患者创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55例腭裂手术病例,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8~10d抽出组31例(A组);3~5d抽出24例(B组)。观察两组病例术后的体温,创口愈合情况,饮食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A组创口愈合迟于B组;A组术后口腔卫生状况,体温,食欲恢复等各项指标均明显劣于B组。两组均未出现穿孔,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腭裂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3~5d抽出较8~10d抽出明显有利于腭裂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腭裂松弛切口二种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腭裂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I)和不填塞碘仿纱条(NI)两种不同处理方法 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共72例病人,填塞碘仿纱条组39例,不填塞组33例。临床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体温、体重变化、创口愈合情况、饮食情况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填塞碘仿纱条组术后体温明显高于不填塞组且持续低热时间长,P<0.001;体重平均下降率明显高于不填塞组,P<0.001;创口愈合时间亦迟于不填塞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长;两组均未见创口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腭裂松弛切口内不填塞碘仿纱条明显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三种腭裂松弛切口处理方法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陈涌  杨容 《广东牙病防治》2007,15(7):314-315
目的 研究腭裂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放置生物蛋白海绵以及暴露疗法3种处理方法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400例腭裂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B组:松弛切口放置生物蛋白海绵;C组:松弛切口直接暴露,不作任何特殊处理.术后观察创口出血、体温、创口愈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与A组术后出血和创口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发热率高于B、C组(P<0.05).结论 腭裂术后松弛切口的暴露疗法简单、实用、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可吸收止血纱布在腭裂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可吸收止血纱布在腭裂术后松弛切口中的应用。方法 以兰氏法和两瓣法修复腭裂,松弛切口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填塞。结果 95例腭裂患者术后第1天体温均在37.5℃以下,术后3个月随访无复裂、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可吸收止血纱布应用于腭裂术中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杨建平  刘美绸 《口腔医学》2011,31(5):317-318
目的 探讨电外科技术在小儿腭裂整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小儿腭裂病例随机分2组,各40例。一组采用高频电刀作松弛切口手术为实验组,另一组采用普通手术刀片作松弛切口手术为对照组,术中分别收集并计算出失血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手术中失血量比对照组少,两者经配对t检验,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实验组松弛切口不填塞碘仿纱条,5~7 d肉芽组织基本长满,对照组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10~14 d肉芽组织基本长满。结论 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应用电外科技术即高频电刀作松弛切口,可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同时术创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因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腭裂手术松弛切口,传统以碘仿纱条填塞,防止出血、食物嵌塞、减少组织张力、促进肉芽生长,以利于创面愈合[1]。但术后患者常有持续较长时间的发热,且伤口愈合时间较长。本科用医用吻合胶黏贴代替传统的碘仿纱条填塞,并与传统方法对照,观察术后体温变化、创口愈合、饮食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三种处理方法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裸露疗法、填塞碘仿纱条与术后松弛切口内放置生物蛋白胶三种方法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近三年来300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松弛切口直接暴露于口腔;B组,松弛切口内放碘仿纱条;C组;松弛切口内放置生物蛋白胶。观察术后创口出血、体温、创口愈合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证实A、C组各项指标均无统汁学差异,A、C组与B组在术后出血和伤口愈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体温变化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腭裂修复术裸露疗法与填塞碘仿纱条和放置生物蛋白胶比较具有相同的疗效,并且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裸露腭裂松弛切口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腭裂修复术于两侧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作为常规被一直应用.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较长、体温在碘仿纱条抽出前不易恢复正常、口腔异物感明显且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现象,因此选取50 例不完全腭裂患者随机分成填塞组和裸露组,比较填塞碘仿纱条与否对术后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Sancti Spiritus Province in the 1984-1986 period about the results of the treatment of lip cancer. Male patients were the most affected by lip cancer (CIE 8-140) in our series. The place of the tumor was predominantly the lower lip (p less than or equal to 0.001). Surgical treatment was used in 96.8% of the cases and the cuneiform (wedge-shaped) exeresis wa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disease (T1 y T2). Casta?ón keloplasty was the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 used in 18.7% of the patients. Local sepsis was present in 31.2% of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occurring most frequently in upper lip tumo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溶解性和表面微观形态改变,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及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分别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0 d,冷热循环15000次,烘干测重,比较前后质量变化,计算溶解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改变.结果:不同剂型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溶解率由高到低分别为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3种玻璃离子水门汀经浸泡溶解后,SEM扫描表面微观形态可观察到GE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表面形态改变较少,其他2组玻璃离子水门汀表面微观改变较多.结论:双糊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理化性能及溶解率均低于传统水粉剂型,是未来临床修复治疗的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A model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restorative dentistry and dentist characteristics for 119 Montana general dentists is presented. The best predictors formed a significant model explaining 22% of the variance of the quality measure. Results are contrasted with a previous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for 102 Washingt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Evidence for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