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外阴硬化性苔藓(Vulvar lichen sclerosus, VLS)是外阴、肛周皮肤变薄、色素减退呈白色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外阴慢性损伤性疾病。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中医认为该病外因为虫、风、湿、热之邪,内因之根本为肝脾肾三脏虚损。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外阴硬化苔藓分为肝肾阴虚证、肝经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血虚风燥证及肝郁脾虚证;中医治疗此病方法众多并有明显优势,常用治法有内治法、外治法(中药熏洗、中药涂擦、针灸等)和内外合治法。通过对病因、中医证型和治法的总结,期望为外阴硬化性苔藓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00例外阴营养不良患者的致病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调查100例外阴营养不良的就诊患者,选取18个相关致病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中医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归纳本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单因素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有9项,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形成本病的因素按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患阴道炎,性格易怒易紧张,带下量多,平时偏嗜辣食,产次增多,绝经后妇女和尿道炎;中医证型分布为肝肾阴虚型占43%,肝经湿热型占27%,脾肾阳虚型占20%,血虚风燥型占10%。结论:患阴道炎、易怒易紧张者、带下量多、偏嗜辣食、产次增多者、绝经后妇女和尿道炎是外阴营养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医证型主要以肝肾阴虚、肝经湿热、脾肾阳虚、血虚风燥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琢(TNF-α)-308 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哮喘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方法,检测16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40 例健康对照者的TNF-α-308 基因多态性。根据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标准对16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比较各中医证型的基因分布。结果:哮喘组与正常组、维吾尔族哮喘组与维吾尔族正常组、汉族哮喘组与汉族正常组、维吾尔族正常组与汉族正常组之间的两种基因型(野生型和突变型)及等位基因在分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哮喘各中医证型间TTNF-α-308 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哮喘患者与维吾尔族哮喘患者在各中医证型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疆支气管哮喘发病可能与民族、TNF-α-308 基因多态性无关;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分型可能与TNF-α-308 基因型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4.
周丽娜  刘丽  韩延华 《河北中医》2023,(1):115-117+121
外阴硬化性苔藓(VLS),俗称“外阴白斑”,临床表现为外阴及肛周瘙痒难忍、坐卧不安、皮肤色素脱失变白等症状,且病势缠绵难愈。龙江韩氏妇科是近代中医学史上颇具影响的中医学术流派,其学术思想独树一帜,在VLS的临床诊疗中,亦有自己独特而临床效验的学术理论。韩氏妇科认为,VLS以肝肾阴虚为主要病机,在治疗上以“精血互生,乙癸同源”为基,强调肝肾并治,内外合用,中西并行,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广东汉族人群湿热证候易感性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分为广东籍湿热组、正常组和非广东籍湿热组、正常组共4组,采用基因芯片分型技术分别对各组进行HLA-A、B及DRB1基因分型检测.直接计数法计算各组的HLA各等位基因的表型频率,两组之间等位基因的表型频率差异分析运用Fisher精确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广东籍湿热体质组HLA-A*02等位基因表型频率明显低于广东籍正常质组(P<0.01).广东籍湿热体质组HLA-B*15、B *46等位基因表型频率显著低于非广东籍湿热体质组(P<0.05).结论 广东籍湿热人群与非广东籍湿热人群存在不同的免疫遗传学基础.HLA-A*02可能是广东籍湿热体质人群的保护性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CYP2C19*2、CYP2C19*3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3月采集229例ACS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扩增及测序,分别进行CYP2C19*2、CYP2C19*3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分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基因计数法及单样本K-S检验,基因型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1)CYP2C19*2基因多态性分布:CYP2C19*2(A/A,突变纯合子)12例,占总病例数的5.2%;CYP2C19*2(G/A,杂合子)93例,占总病例数的40.6%;CYP2C19*2(G/G,正常纯合子)124例,占总病例数的54.2%。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255。(2)CYP2C19*3基因多态性分布:CYP2C19*3(A/A)0例;CYP2C19*3(G/A)26例,占总病例数的11.4%;CYP2C19*3(G/G)203例,占总病例数的88.6%。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056。(3)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CYP2C19*2基因突变纯合子较杂合子及正常纯合子更易出现氯吡格雷抵抗(R=0.30,P0.01);CYP2C19*3基因杂合子与正常纯合子比较,同样易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R=0.34,P0.01)。(4)229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如下:心血瘀阻证33例(14.41%),气虚血瘀证51例(22.27%),气滞血瘀证92例(40.18%),痰阻心脉证17例(7.42%),阴寒凝滞证8例(3.49%),气阴两虚证13例(5.68%),心肾阴虚证5例(2.18%),阳气虚衰证10例(4.37%)。(5)CYP2C19*2基因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呈显著相关(R=0.26,P0.01),突变纯合子和大多数杂合子患者均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结论 229例ACS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临床氯吡格雷抵抗关系密切,其发生率与CYP2C19*2、CYP2C19*3基因突变频次相关。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为ACS的主要表现证型,且气滞血瘀证型显著高于其余证型。CYP2C19*2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气滞血瘀证患者多数存在CYP2C19*2基因缺陷。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炎微观辨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85例慢性肾炎肾穿刺活检病理与辨证的关系,着重讨论阴虚型肾炎与活检病理间的相关性。认为中医辨证分型与肾炎临床分型之间有一定关系,肾炎型以肝肾阴虚型为多,肾病型以脾肾阳虚型为多;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间亦有一定的联系:增生性肾炎的中医辨证以肝肾阴虚型为多,与其它病理类型的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出结合微观辨证是丰富中医治疗学的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国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和降压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206例汉族EH患者和86名汉族健康人的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以及血浆AngⅡ、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用盐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PCR加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AT1R的1166位基因突变。根据高血压中医辨证标准对20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比较各中医证型的基因分布;分别用清心胶囊和卡托普利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34例与32例,观察其降压效果与基因型分布的关系。结果(1)高血压组除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外,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血脂、血浆相关激素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EH患者AT1R基因AC加CC基因型的比例为0.126,较正常对照组0.047显著增高(P〈0.01),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068、0.023(P〈0.05);而男性与女性之间,AT1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3)基因分型与临床表型:AA基因型与AC加CC基因型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脂、血浆AngⅡ、ET、CGRP水平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4)基因分型与中医分型:高血压痛各证型中AA基因型与AC加CC基因型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5)基因分型与降压疗效:卡托普利和清心胶囊对不同基因型高血压患者均有效,各治疗组中AA与AC加CC基因型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相近。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AC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的一个易感基因;而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可能与是否携带C等位基因无关,清心胶囊和卡托普利的降压效应与是否携带C1166等位基因无关。在不同基因型的EH患者中,其血压、血糖、血脂、血浆AngⅡ、ET、CGRP未见明显差异,提示基因型对高血压的影响可能未通过糖脂代谢、血浆ET、CGRP、AngⅡ系统。  相似文献   

9.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与HLA基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方法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序列特异性引物的技术方法(PCR-SSP),将实验组4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 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个证型,结合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多态性分型特点进行相关性研究,以探讨CAA中医辨证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HLA-C_1基因可能与肾阴虚CAA的易感基因呈现连锁不平衡,故其可能为肾阴虚CAA易感基因的标志基因。但肾阴虚CAA未见与HLA-DQB1~*基因相关联。②HLA-A_(30)基因可能与肾阳虚CAA的易感基因呈现连锁不平衡,故其可能为肾阳虚CAA易感基因的标志基因;我们还发现HLA-DQB1~*0201基因可能是肾阳虚CAA的易感基因。③HLA-C_1基因和HLA-A_(30)基因也可能是CAA易感基因本身或其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AC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与ACE基因多态性分布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5例,中医辨证分为心阳气虚型、气虚血瘀型、阳虚水犯型及心阳虚脱型,并采用PCR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结果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心阳气虚型和气虚血瘀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心阳气虚型与阳虚水犯型、心阳虚脱型以及气虚血瘀型与阳虚水犯型、心阳虚脱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证型与ACE基因多态性有关联。ACE基因多态性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15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并检测各患者血CD3 、CD4 、CD8 和血IgM、IgG、IgA。结果CD4 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8 水平在脾肾阳虚证中最高,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IgM、IgG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免疫指标对辨证分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吴云  姚志山  王巍  张文静  张志勇 《河北中医》2021,43(1):25-28,33
目的 研究分析酒精性肝病(AL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以及不同中医体质的证型分布情况研究.方法 收集2016-03—2020-03就诊的ALD门诊(100例)或住院(71例)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日折合乙醇量及ALD具体诊断情况,通过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判定患者的中医体质,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影像学角度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关节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RA患者进行关节功能分级、X线分期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X线分期与关节功能分级的关系以及中医证候与关节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RA关节功能分级与X线分期呈正相关(P<0.01).湿热痹阻证与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寒湿痹阻证与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关节功能多为Ⅰ、Ⅱ级;肾气虚寒证与肝肾阴虚证患者关节功能多为Ⅱ、Ⅲ级. 结论 RA患者X线分期越高,关节功能分级也越高;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关节功能Ⅲ级分布最少,而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则以关节功能Ⅲ级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4.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 方法 收集江苏省8家医院4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辨证分为湿热蕴结证、瘀热阻滞证、痰浊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统计患者病程、年龄、地区,并检测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总结各证候患者病程、年龄、地域、分期、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 4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湿热蕴结证150例,占33.78%;瘀热阻滞证131例,占29.50%;痰浊阻滞证117例,占26.35%;肝肾阴虚证46例,占10.36%.瘀热阻滞证和肝肾阴虚证病程长于湿热蕴结证和痰浊阻滞证(P<0.05);年龄较轻者主要表现为湿热蕴结证,较长者主要表现为瘀热阻滞证(P<0.05);急性期以湿热蕴结证为主,间歇期以痰浊阻滞证为主,慢性期以瘀热阻滞证为主(P<0.05);各地域间及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方面证候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患者病程、年龄、地域、分期、炎性指标等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  周滢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160-2162
文章论述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出该病在临床上分为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五个常见类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分析各型的临床表现,提出各自不同的治疗法则,不同的遣方用药,为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目前中医对胰腺癌中医证候的认识,寻找其规律,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结合的方法,对胰腺癌中医证候进行文献分析,数据应用Frequencie法进行处理。结果: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6篇论文和25本专著,分析结果显示多认为胰腺癌为实证;常见类型为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湿热毒蕴证、脾虚湿热/湿困、阴虚(含阴虚内热、气阴两虚);多认为病位在脾(脾胃)、其次为肝(肝胆);病理因素以湿和瘀血多见。结论:目前对胰腺癌中医证候的证型研究尚属初始阶段,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必要展开大样本的中医证候调查。  相似文献   

17.
六经辨证是中医最常用的辨证方式之一,主要应用于外感疾病,也可用于眼病的整体辨治。中医学认为,津液代谢障碍能够导致干眼,其病机有津液缺乏、津液停滞两种,可发生于六经传变的各个阶段。本文即运用六经辨证,从津液角度将干眼分为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6大类。太阳证中,正气充盛,若未传变,则尚未耗及津液;太阳蓄水可引起膀胱气化津液不利,太阳、少阴两感则直接影响肾水。阳明证中,阳明之热可以灼耗津液;少阳证中,气机郁结可导致津液通道受阻;太阴证中,脾肺湿热与脾肺寒湿都可导致全身水液代谢失常;少阴病中,肾阴虚,则津液供给不足;肾阳虚,则阳气推动津液无力;厥阴证中,寒热错杂,肝木不得肾水所养。则津液代谢障碍,发为干眼。六经辨证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对干眼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则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与结直肠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证型及肿瘤相关抗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湿热瘀毒型、肝肾阴虚型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SFe水平较脾肾两虚型、气血两虚型、脾虚湿毒型的水平高(P〈0.05)。湿热瘀毒型与病灶在直肠乙状结肠、男性、未行手术治疗高度相关(P〈0.01);肝肾阴虚与大于60岁、肝脏转移高度相关(P〈0.01),与术后复发、肝脏以外的转移相关(P〈0.05)。结论根据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变化,配合中医辨证分型,可对结直肠癌的病情演变做出判断,并做出积极的干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侯特点及病机特点.方法 观察103例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经两名主治中医师判断中医证侯及辨证分型,分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侯特点.结果 103例患者的证型中脾虚湿热证21例(20.38%)、脾虚证21例(20.38%)、湿热内蕴证20(19.41%)、肝郁脾虚证14例(13.59%)、肝阴虚证9例(8.73%);103例患者证侯:脾虚49例(47.57%)、湿热45例(43.68%)、肝郁12例(11.65%)、肝阴虚11例(10.67%)、血瘀9例(8.73%)、肾阴虚4例(3.88%).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机为肝脾肾不足、湿热血瘀内蕴,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常见中医证侯为脾虚、湿热、肝郁、肝阴虚、血瘀.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syndrome and pathogenesis of patient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treated by Lamivudine. Methods By Observing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symptoms, physical signs,tongue and pulse, TCM syndrome of 103 patient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treated by Lamivudine were differentiated by two attending doctors and analyzed. Results Patten of 103 patients were: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heat (20.38%), spleen deficiency (20.38%), endoretention of damp-heat (19.41%),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13.59%), liver yin deficiency (8.73%); Syndrome of 103 patients were: spleen deficiency (47.57%), damp-heat (43.68%), liver depression (11.65%), liver yin deficiency (10.67%), blood stasis (8.73%), kidney yin deficiency (3.88%). Conclusion Pathogenesis of patient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treated by Lamivudine was spleen-liver-kidney deficiency, and endoretention of damp-heat; Nature of disease was deficiency in origin and excess in superficiality, and simultaneous deficiency and excess; Common syndromes were spleen deficiency, damp-heat, liver depression, liver yin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and kidney yin deficienc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以下简称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携带者200例,HBeAg阳性携带者和HBeAg阴性携带者各100例,通过辨证分析得出中医证型,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HBeAg阳性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为湿热中阻型3例,肝郁脾虚型92例,瘀血阻络型3例,肝肾阴虚型2例,脾肾阳虚型0例。HBeAg阴性携带者分别为4、87、5、4、0例。2组均以肝郁脾虚证为主,与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和瘀血阻络型散在出现,没有表现为脾肾阳虚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