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关于电刺激对神经再生恢复的促进作用仍需要探讨。目的:比较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促进不同部位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与效果。设计:以患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电理室和骨科。对象:1999—10/2003—06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周围神经损伤患中,选择经临床诊断和肌电图证实的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方法:对人选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变化。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8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经1~10个疗程的治疗,53例患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18例患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91%(71/78)。治疗后失神经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2.
经皮神经肌电治疗周围神经损伤57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57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辅助以运动疗法及心理治疗,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57例臂丛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不全损伤者,经1~10个疗程的治疗,受损神经功能治愈率67%(38/57),有效率95%(51/57)。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治疗后肌电图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辅助以运动疗法,可改善和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协调性,配合心理疗法最终取得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关于电刺激对神经再生恢复的促进作用仍需要探讨.目的比较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促进不同部位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与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电理室和骨科.对象1999-10/2003-06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选择经临床诊断和肌电图证实的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方法对入选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变化.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8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者,经1~10个疗程的治疗,53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18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91%(71/78).治疗后失神经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4.
经皮神经肌电治疗周围神经损伤57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57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辅助以运动疗法及心理治疗,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57例臂丛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不全损伤者,经1~10个疗程的治疗,受损神经功能治愈率67%(38/57),有效率95%(51/57)。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治疗后肌电图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辅助以运动疗法,可改善和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协调性,配合心理疗法最终取得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沈杰 《护理研究》2010,(1):231-232
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最严重的一种,常常导致病人上肢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遗留终生残疾。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不断提供了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相关资料及临床作用。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不但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或消除疼痛,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恢复神经功能,而且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我院现已成功开展10例植入起搏器治疗臂从神经损伤的手术,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皮神经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肌电图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21)对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的再生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由创伤等原因引起神经损伤36例46根神经根据接受门诊治疗前后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接受弥可保治疗,疗程两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测定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及波幅对比均有显性差异。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作为周围神经神经损伤保守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最严重的一种,常常导致病人上肢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遗留终生残疾[1].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不断提供了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相关资料及临床作用[2].神经肌电刺激治疗, 不但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3-5],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或消除疼痛,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恢复神经功能,而且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6].我院现已成功开展10例植入起搏器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术中电刺激及肌电监测在手外科周围神经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手外科收治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35例,给予松解手术治疗,术中给予电刺激并且通过肌电图仪监测电刺激前后受损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术后3个月随访记录临床疗效。结果:与电刺激前比较,臂丛神经损伤组及尺神经损伤组CMAP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臂丛神经损伤组、正中神经损伤组及桡神经损伤组CMAP波幅明显增加(P<0.05);术后3个月随访91.42%的患者受损神经功能得到恢复。结论:术中电刺激及肌电监测可有效提高手外科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促进受损神经再生,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经皮神经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肌电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21)对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的再生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由创伤等原因引起神经损伤36例46根神经根据接受门诊治疗前后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接受弥可保治疗,疗程两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测定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及波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作为周围神经神经损伤保守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电图定位定量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上肢不完全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华北制药厂)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则辅以低频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对比2组患者肌电图变化及临床疗效情况。 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23.26%)及显效率(51.1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6.98%和34.88%),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受损正中神经、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47.99±5.03)m/s和(47.21±5.91)m/s]、潜伏期[分别为(4.04±0.78)ms和(4.21±1.43)ms]及尺神经潜伏期[(3.62±0.88)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肌电图定位定量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具有定位准确、电刺激参数适宜、安全性好等优点,能进一步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改善患者受损神经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受损相关部位神经进行运动和(或)感觉神经传导测定,以及相应支配肌进行肌电图检查,探讨肌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的鉴定作用。方法应用肌电图仪对1997-05/2005-01荆门市优抚医院1352例患者进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观察肌肉的自发电活动,分析轻收缩时的运动单位电位和重收缩时的募集类型及峰值,结果与本科正常值对照。结果1352例患者均进人结果分析。正常范围312例(23.1%),轻度失神经支配346例(25.6%),中度失神经支配358例(26.5%),重度失神经支配261例(19.3%),完全失神经支配75例(5.5%)。法医鉴定结论:重伤429例(31.7%),轻伤662例(49.0%),轻微伤261例(19.3%),其中评残245例(18.1%)。结论肌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定性、定量诊断,能够客观地评价神经功能、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汶川地震伤员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24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包括运动疗法、针刺疗法、功能性电刺激及作业治疗(感觉训练、矫形器的佩戴为主)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30次后,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等级及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恢复等级评定、上肢功能活动的评定及电诊断检查评价疗效,同时记录合并损伤情况。结果治疗后24例BMRC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等级及感觉功能恢复等级评价的疗效优良率为41.66%;简易上肢机能检查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评定治疗前后疗效有效率87.50%。合并损伤越多,恢复越差。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汶川地震伤员周围神经损伤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功能恢复率仍不尽人意,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对 35例四肢周围神经损伤进行肌电图仪作神经肌肉电刺激及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 35例,男 19例,女 16例。年龄 5~ 45岁,平均年龄 24岁。其中尺神经损伤 6例,正中神经损伤 6例,桡神经损伤 8例,臂丛神经干损伤 3例,腓总神经损伤 9例,胫神经损伤 3例。病程 7d~ 8个月。检查:受损肢体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或消失,肌力下降肌力为 0~ 1级,有的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萎缩,肌电图检查:神经性部分损害肌电图,神经传导…  相似文献   

14.
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围神经损伤是创伤中常见的并发症,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恢复其功能已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周围神经成功再生的条件、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机理进行了综述。目前关于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效应已逐渐得到认可,但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仍存在着很多未知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经皮电刺激在周围神经嵌压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嵌压征在手术松解后应用经皮电刺激治疗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5年来收治的28例周围神经嵌压的病例,经手术神经松解后,随机分为电刺激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于术后4周、8周、12周给予功能评定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在4周、8周、12周的神经功能评定优良率电刺激分别为71%、86%、100%;对照组分别为50%、57%、71%。统计学显示电刺激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有效提高了周围神经嵌压征患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周围神经损伤后,其所支配的肌肉部分或全部瘫痪,导致相应的肢体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严重者甚至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1].目前,有应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再生的相关动物实验及临床报道,但应用电脑中频及低频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则鲜有报道.本科采用电脑中频并低频电刺激辅助治疗周围神经损伤29例,与单纯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03-2012-01来我科就诊的门诊及病房会诊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均经神经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确诊.观察组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18 ~ 46岁;平均病程22 d;桡神经损伤10例,尺神经损伤6例,正中神经损伤13例.对照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1 ~ 45岁;平均病程27 d;桡神经损伤9例,尺神经损伤5例,正中神经损伤14例.  相似文献   

17.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如何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传导功能的恢复仍是医学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以往已证实磁刺激在动物模型上应用安全性的基础上,探讨经颅磁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电生理学和组织学变化。目的:观察经颅运动皮质磁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电生理和组织学变化,探讨其促进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地点和材料:1998/1999实验在复旦大学医学院手外科研究所动物实验室和肌电图研究室、复旦大学电镜中心和复旦大学病理实验室进行。实验动物为20只雄性SD大鼠(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验动物部提供,医动字第02-33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磁刺激组,并用苦味酸标记编号,每组10只(1~10号)。干预:建立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磁刺激组大鼠在手术次日开始作经颅皮质磁刺激(刺激频率为6次/min,磁场强度为1T),1次/d,20min/次,共20次。对照组不作磁刺激,但同样置于和磁刺激组相同的笼内,1次/d,20min/次,共20次。用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方法分别观察磁刺激对受损坐骨神经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和周围神经髓鞘结构和数目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经颅磁刺激和对照组受损坐骨神经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和周围神经髓鞘结构和数目。结果:磁刺激组受损坐骨神经的潜伏期[(2.65&;#177;0.07),(0.47&;#177;0.21)ms]在经皮神经电刺激和直接神经电刺激检查时均较对照组[(3.46&;#177;0.53),(2.27&;#177;0.88)ms]缩短,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磁刺激组神经传导速度也较对照组快,但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磁刺激组可见大量新生髓鞘(12826&;#177;1678),其数目较对照组(6506&;#177;779)多,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磁刺激组髓鞘的结构也较对照组清晰完整。结论:经颅运动皮质区磁刺激可能具有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药物、针灸)和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经皮神经电刺激。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表面肌电图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电生理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正常比例为43.33%(13/30)明显高于对照组23.33%(7/3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 =-3.318,P <0.01)。治疗后两组对空吞咽时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的肌电积分值(IEM G )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1)。结果 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能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19.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较常见 ,但目前 ,其神经功能的康复仍不理想。多年来 ,国内、外学者为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提供了相关资料及临床经验。我们于 1999年 10月~ 2 0 0 3年 6月 ,利用肌电图检查仪 ,观察应用无创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 78例患者 ,男 3 3例 ,女 45例 ;年龄 6个月~ 60岁 ,其中 6个月~ 1岁 2例 ,2~ 10岁 1例 ,11~ 2 0岁 10例 ,2 1~ 40岁41例 ,41~ 60岁 2 4例 ;病程 12h~ 2年 ;臂丛神经不全损伤 57例 ,其中全臂丛神经损伤 9例、单纯桡神经不全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TENS-21)和时值对4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用TENS-21置于患者受损神经的运动点和受累萎缩的肌肉及肌腱粘连处。如桡神经损伤,主级放臂丛神经出口处,负极:一块板极放于桡神经外侧处,即前臂外侧,一块板极放于指总深肌处。用时值,方法同上,对于肌腱粘连用强剂量极短时间刺激。结果痊愈10例,显效28例,进步2例。结论应用TENS-21和时值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可以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关节活动度,松解粘连,延缓肌萎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