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开胸手术后伤口持续输注局麻药和PCIA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伤口持续输注局麻药镇痛组(A组)和PCIA组(B组)。A组患者缝皮前在切口皮下处放置镇痛泵导管,继之通过导管快速给予0.5%罗哌卡因5ml,术毕48h内以2ml/h持续输注0.5%罗哌卡因。B组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缓慢静注舒芬太尼3μg,术毕接PCA泵以2ml/h(3μg/kg舒芬太尼配置成100ml)持续泵注。分别记录患者术后2、8、12、24、36、48h安静和活动时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需哌替啶镇痛例数、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及总体满意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安静时和活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术后不同时点A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A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嗜睡26例(87%)、头晕11例(37%)(P0.05)、呼吸抑制2例(6%)。A组满意率29例(97%),B组25例(83%),患者术后需哌替啶镇痛A组8例(26.7%),B组7例(23.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伤口持续输注局麻药镇痛和PCIA具有同样的镇痛效果,但伤口持续输注局麻药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上腹部手术后硬麻外镇痛与静麻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术后硬膜外镇痛(A)组和术后静脉镇痛组(B)组。观察患者术后12、24、48、72 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硬膜外镇痛组术后12、24、48、72 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及B组均能有效控制上腹部术后疼痛,而A组较B组效果更平稳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收肌管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单纯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而联合组患者接受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收肌管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48小时Ramsay镇静评分与VAS疼痛评分,并比较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12、24、48小时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罗哌卡因组,该联合用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FNB)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全身麻醉术后镇痛效果,为患者的恢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接诊72例行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后行超声引导FNB镇痛,对照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后行静脉给药镇痛,在术后6、12、24、48小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记录术后48小时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着术后恢复,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研究组患者在术后6、12、24小时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恢复,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研究组患者术后6、12、24、48小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超声引导FNB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全身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超前镇痛组(A组),于手术切皮前15 min缓慢静脉推注喷他佐辛30 mg;术后镇痛组(B组),于手术结束关腹时静脉缓慢推注喷他佐辛30 mg;对照组(C组),于手术切皮前15 min缓慢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 ml.三组患者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A),镇痛液为0.2%左旋布比卡因和0.01%吗啡,PCA采用设置为负荷剂量5 ml、背景剂量1 ml/h、追加剂馈每次1 ml的LCP模式,锁定时间10 min,镇痛24 h.分别记录伤口静息疼痛和动态疼痛的VAS评分、开启PCA泵后各时段PCA泵的按压次数(D1)和实际有效按压次数(D2)、Ram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PCA期间24 h左旋布比卡因和吗啡用量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术后1、2、4、6、8、12及16 h静念和动态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术后4 h静态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在2~4 h、4~6 h、6~8 h时段中A组患者D1及D2明显少于B、C组(P<0.05).结论 在手术切皮前15 min静注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可有效增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硬膜外PCA的术后镇痛效应,减少PCA镇痛药量,镇痛时间延长,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选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在颈椎前路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骨科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1组(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推注,q12 h×6次+自控静脉镇痛泵组),A2组(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推注,q 12 h×6次),B组(单用自控静脉镇痛泵).记录术后1、6、12、24、48、72 h的VAS疼痛评分和吗啡用量,观察不良反应率.结果 A1、A2组术后72 h内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B组;A1组吗啡使用量少于B组(P〈0.05);A1与A2组术后72 h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1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具有高效和安全的镇痛特性,对于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4):1254-1257
[目的]探讨携带利多卡因局部镇痛泵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疗效。[方法]将60岁以上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分为两组,一组术后伤口放置局部镇痛泵持续缓释利多卡因(局部镇痛泵组),一组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输入稀释芬太尼(PCIA组)。比较两组术后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口延期愈合率、感染率;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镇痛泵依从性比率。[结果]局部镇痛泵组术后1h VAS评分高于静脉镇痛泵组(P=0.016),术后2 h VAS评分与PCI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局部浸润组术后24 h(P=0.024)、48 h(P=0.012)VAS评分低于静脉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 h后局部镇痛泵组应用额外镇痛药比例低于PCIA组(P=0.015),局部镇痛泵者依从性优于PCIA组(P0.001)。局部镇痛组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静脉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口延期愈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伤口感染。[结论]对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局部镇痛泵持续静息镇痛效果优于PCIA泵,能明显减少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全身麻醉患者,局部镇痛泵应用时如果配合术中伤口局部浸润麻醉或者术后早期辅助额外小剂量镇痛药物镇痛效果可能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及芬太尼联合曲马多组(FT组),分别接受持续静脉镇痛。记录并比较术后48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术后镇痛效果VAS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hF组和B组的VAS明显低于FT组(P<0.05);术后12h,B组的VAS仍低于FT组(P<0.05)。B组术后0.5、6、12h 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FT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可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50例全麻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腹横肌平面阻滞(TABP)+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研究组)及单纯PCIA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拔管即刻、2、6、12和24小时的VAS及Ramsay评分;第1次需求PCA距离清醒拔管的时间、术后24小时镇痛泵药物使用量及术后24小时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Ramsay镇静评分在T0和T1时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第1次需求PCA距离清醒拔管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24小时镇痛泵药物使用量及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镇痛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经腹宫颈癌根治术能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的需要量及副反应,增加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对椎旁神经阻滞(PVB)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28例,男43例,女85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地塞米松组(S组)。使用0.5%罗哌卡因共15 ml对C组患者行PVB,D组和S组分别使用0.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00μg共15 ml、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10 mg共15 ml行PVB。记录阻滞后2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口干评分以及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液体入量和尿量。测定PVB后0.5、1、2、3、24 h罗哌卡因血药浓度。记录术后24、48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结果D组PVB阻滞后2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口干评分明显高于C组,术中尿量明显多于C组(P<0.05)。C组、S组Ramsay镇静评分、口干评分以及术中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中舒芬太尼、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液体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B后0.5、1、2、3、24 h三组罗哌卡因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48 h三组不同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S组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S组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明显长于D组(P<0.05)。结论与0.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00μg比较,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10 mg行PVB的镇痛时间更长,且患者无口干、镇静过深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自控静脉镇痛方案在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术后均行PCIA,镇痛方案分别为:舒芬太尼3μg/kg组(S组)、舒芬太尼1.5μg/kg+地佐辛0.3mg/kg组(SD组)、舒芬太尼1.5μg/kg+氟比洛芬酯3mg/kg组(SF组)和地佐辛0.3mg/kg+氟比洛芬酯3mg/kg组(DF组),四组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300ml持续泵注,持续给药量5ml/h,单次PCA剂量3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8、24、48h的安静时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h内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术后2、4、8、24和48h的安静时VAS疼痛评分及术后24h内PC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比较,术后2、4和8h时SD、SF和DF组在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术后2、4、8和24h时SD、SF和DF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降低(P0.05),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单用舒芬太尼比较,联合用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减轻早期运动痛,增强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镇痛分别给予舒芬太尼3μg/kg(S1组)、右美托咪定1.5μg/kg+舒芬太尼2μg/kg组(S2组)和右美托咪定1.5μg/kg+舒芬太尼1μg/kg组(S3组)。三组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mg/kg、舒芬太尼0.8μg/kg,于手术结束前30 min连接静脉镇痛泵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背景输注流速3 ml/h,单次追加药量0.5 ml,锁定时间15min,总容量150ml。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后2h(T0)、4h(T1)、8h(T2)、12h(T3)、24h(T4)、48h(T5)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T1~T5时S2组和S3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S1组(P0.05);三组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嗜睡、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1.5μg/kg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骨科手术术后镇痛可显著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同时降低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无心动过缓和嗜睡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联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镇痛在胃肠外科微创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24例胃肠道微创手术病人(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胃手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3组,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滴注组(A组,41例),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组(B组,42例),生理盐水局部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滴注组(C组,41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病人术后各时间点即手术后即刻、术后1h、术后2h、术后4h、术后8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参照Ramsay镇静评分对病人镇静程度进行评分,观察3组病人胃肠道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长短。结果 A组VAS评分在术后4h、8h、12h及24h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Ramsay评分在术后1h、2h、4h及8h均低于B组和C组,A组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B组及C组,住院时间也短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联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在胃肠外科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伤口周围缓释浸润利多卡因在控制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3年5至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由同一位主刀医生完成的全膝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术后伤口周围持续缓释浸润利多卡因(局部浸润组),一组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输入稀释芬太尼(静脉镇痛组),直至术后48小时。分别记录术后即刻、术后24小时静息、术后24小时运动、术后48小时静息、术后48小时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超过4分或患者自觉疼痛影响休息者给予镇痛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镇痛药物使用量、康复满意率、下肢周径变化、关节活动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42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1例,女31例。全膝关节置换25例36膝,全髋关节置换17例19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诊断、手术种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局部浸润组术后即刻VAS评分、术后24小时及术后48小时静息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静脉镇痛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后24小时及术后48小时运动VAS评分、康复满意率、下肢周径变化、关节活动度、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静脉镇痛组有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经换药愈合。局部浸润组无伤口并发症。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周围持续缓释浸润利多卡因安全有效,对关节置换术后的静息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泵、运动镇痛效果与静脉镇痛泵相当,能够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50例,年龄41 ~ 63岁,体重55~87 kg,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50):帕瑞昔布钠+0.9%生理盐水组(A组)、帕瑞昔布钠+0.5%罗哌卡因组(B组)和帕瑞昔布钠+0.75%罗哌卡因组(C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采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麻醉.于缝皮前即刻,A组给予生理盐水12 ml,B组和C组分别给予0.5%和0.75%罗哌卡因12 ml行切口周围、皮下、肌肉、腹膜4点浸润麻醉.术后维持VAS评分≤3分,当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哌替啶75 mg.于术毕、术后2、4、8、12、24h时记录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h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过敏、呼吸抑制等)的发生情况、哌替啶使用情况、疼痛部位(切口痛、上腹痛、右肩牵涉痛)、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哌替啶使用率和总用量及切口痛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与B组相比,C组哌替啶使用率和总用量及切口痛发生率降低(P< 0.05或0.01),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切口愈合情况、上腹痛和右肩部牵涉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可优化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的效果,且采用0.75%罗哌卡因时可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筋膜下连续注射罗哌卡因及术后芬太尼自控镇痛静脉泵的镇痛效果,评价其不良反应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筋膜下罗哌卡因注射组(研究组)与静脉芬太尼泵组(对照组),每组42例。记录两组患者静息、咳嗽时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情况、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静息、咳嗽时,术后1 h、6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早期恢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0~24 h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早期筋膜下注射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满意,可满足术后镇痛的需求,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比较纳布啡和舒芬太尼在后腹膜镜下肾囊肿去顶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后腹膜镜手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5~78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行PCIA,其中,纳布啡组镇痛药配方为纳布啡100 mg+托烷司琼10 mg;舒芬太尼组为舒芬太尼100μg+托烷司琼10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度2 ml/h,单次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给药后2、4、8、16、32 h和48 h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舒芬太尼组比较,给药后8~48 h纳布啡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镇痛效果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纳布啡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P0.01)。两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布啡用于后腹膜镜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与舒芬太尼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骨科下肢手术患儿术后父母控制静脉镇痛的效应.方法 择期行骨科下肢矫形手术患儿507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0月~8岁,8.5~34.0 kg.按年龄分为2组:<6岁的患儿采用父母控制静脉镇痛组(n=308);≥6岁的患儿采用自控静脉镇痛组(n=199).气管插管或喉罩全麻复合0.25%布比卡因骶管阻滞下进行手术,术后给予吗啡镇痛,背景输注速率15μg~(-1)·kg~(-1)·h,PCA量15μg/kg,锁定时间10 min.于术后4、24、48 h时,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或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采用Ramsay评分评价镇静程度.于术后24、48 h时记录PCA次数和吗啡剂量;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镇静水平、PCA次数、吗啡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父母控制静脉镇痛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患儿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9.
氟比洛芬酯对经腹子宫全切术后病人 PCA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比较研究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期间氟比洛芬酯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并与氯诺昔康和吗啡作比较。方法选择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氯诺昔康组(L组)和吗啡组(M组)。采用双泵法行双盲对照观察,A泵三组均为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4ml/h;B泵F组以氟比洛芬酯PCIA强化,L组以氯诺昔康PCIA强化,M组以吗啡PCIA强化。记录术后1、2、4、6、8、12、16、18、24h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和病人对PCA综合满意度评分,按常规记录PCA开始后的0~1h、1~2h、2~4h、4~6h、6~8h、8~12h、12~16h、16~18h、18~24hPCA泵的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病人的一般情况相似,24h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的使用剂量为192mg,三组未按压PCA泵的病人各为2例(10%),静脉用药量分别为(53·9±2·1)mg(F组)、(11·4±2·8)mg(L组)、(4·7±3·5)mg(M组),在相同时点三组间VAS、Rame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均相似,在相同时间段内三组间D1/D2值亦相似。结论在0·2%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4ml/h)的基础上,新型靶向非甾体类镇痛药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和吗啡静脉PCA均能达到辅助镇痛的效果,静脉PCA氟比洛芬酯与吗啡的比例约为12∶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舒芬太尼PCIA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不同方式镇痛:S组术后给予常规舒芬太尼PCIA镇痛;M组停机后,每隔20分钟给予吗啡2mg,总量8mg,术后给予舒芬太尼PCIA镇痛;MS组给予吗啡0.3mg/h持续泵注,联合舒芬太尼PCIA镇痛。观察术后6、9、12、24、36、48h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h舒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48h舒芬太尼用量M组明显少于S组和MS组(P0.01)。术后6、9、12、24、36hM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和MS组(P0.01)。术后9、12、24、36hM组和MS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1)。MS组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M组和S组(P0.05)。结论吗啡联合舒芬太尼PCIA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后镇痛,改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减少镇痛药物消耗量,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