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榆树根皮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榆科植物榆树 (UlmuspumilaL )根皮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榆树根皮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 7个化合物 ,经鉴定分别为mansononeE(UE Ⅰ )、滨蒿内酯 (UE Ⅱ )、mansononeF(UE Ⅲ )、齐墩果酸 (UE Ⅳ )、1 亚油酸甘油单酯 (UE Ⅴ )、maslinicacid(UE Ⅵ )和 β 谷甾醇 (UE Ⅶ )。 结论化合物UE Ⅱ、UE Ⅳ~Ⅵ为从榆属植物内首次分离 ;UE Ⅰ、UE Ⅲ为该种植物内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民间常用草药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L.) Kitam.)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线叶菊抗感染活性部位进行目的性分离.结果:从线叶菊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小麦黄素(Ⅰ),5,7-二羟基色原酮(Ⅱ),茵陈色原酮(Ⅲ),东莨菪内酯(Ⅳ),β-谷甾醇(Ⅴ),正十五烷醇(Ⅵ),槲皮素(Ⅶ).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线叶菊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文冠果果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aBunge)果壳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8α表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Ⅰ)、东莨菪素(Ⅱ)、异秦皮啶(Ⅲ)、对羟基苯甲醛(Ⅳ)、3,4,5三甲氧基苯甲酸(Ⅴ)、原儿茶酸乙酯(Ⅵ)。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玄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静  戚进 《海峡药学》2013,25(1):35-37
目的研究中药玄参(Scrophularia ninpoensis Hemsl.)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波谱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从玄参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eucalyptolic acid(Ⅰ),buergerisides A1(Ⅱ),原儿茶酸(Ⅲ),五-羟甲基糠醛(Ⅳ),肉桂酸(Ⅴ),β-谷甾醇(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美洲凌霄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等手段对美洲凌霄花70%乙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美洲凌霄花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Ⅰ)、十九烷酸(Ⅱ)、β-谷甾醇(Ⅲ)、鼠李柠檬素(Ⅳ)、芹菜素(Ⅴ)、柯伊利素(Ⅵ)、反式对羟基桂皮酸(Ⅶ)、咖啡酸(Ⅷ)、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Ⅸ)、原儿茶酸(Ⅹ)、胡萝卜苷(Ⅺ).结论 化合物Ⅰ~Ⅺ均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Ⅳ、Ⅵ~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荆三棱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荆三棱.Scirpus yagara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和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醇(Ⅰ)、木犀草素(Ⅱ)、槲皮素(Ⅲ)、白藜芦醇(Ⅳ)、白皮杉醇(V)、荆三棱素A(Ⅵ)和荆三棱素B(Ⅶ).结论 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研究毛脉酸模(Rumex gmelini Turcz.)内生真菌RGT-S11菌丝中的化学成分。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NMR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苯甲酸(Ⅰ),棕榈酸(Ⅱ),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Ⅲ),油酸(Ⅳ),腺苷(Ⅴ),鸟苷(Ⅵ),没食子酸(Ⅶ)。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内生真菌RGT-S11菌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百合科葱属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反相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葱子水提取物的50%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位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苷(Ⅰ),2,3,4,5,6.五羟基己酸(Ⅱ),1,4-二羟基-2-甲氧基苯(Ⅲ),S-顺式-烯丙基-L-半胱氨酸(Ⅳ),S-反式-烯丙基-L-半胱氨酸(Ⅴ),反-异扁柏脂素(Ⅵ),β-谷甾醇(Ⅶ)。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葱子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Ⅵ为首次从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酸浆宿萼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茄科植物酸浆宿萼(Physalis alkekengiL.var.franchetii(Mast.)Makino)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对酸浆宿萼进行加热回流提取,回收乙醇,浓缩后用水混悬,依次用环己烷、乙酸乙酯萃取,取乙酸乙酯层经硅胶柱色谱,CHCl3MeOH混合溶剂做梯度洗脱;CHCl3MeOH体积比为100∶2、100∶6,洗脱部分以及萃取后的水层再次经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20柱色谱、反相ODS开放柱色谱及RP HPLC等,共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中4个为酸浆苦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酸浆苦素D(Ⅰ)、酸浆苦素L(Ⅱ)、酸浆苦素O(Ⅲ)、4,7二脱氢新酸浆苦素B(Ⅳ);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Ⅴ)、商陆素(Ⅵ)、木犀草素7,4′二OβD葡萄糖苷(Ⅶ)。结论商陆素(Ⅵ)、木犀草素7,4′二OβD葡萄糖苷(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2个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蛹虫草培养液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人工蛹虫草培养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常压、加压硅胶柱色谱、制备色谱进行分离 ,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目前从氯仿部分分离得到 9个化合物 ,鉴定了其中的 5个化合物 ,分别为 :环 (苯丙氨酸 脯氨酸 ) [cyclo (L phenylalanyl L prolyl) ,Ⅰ ];环 (亮氨酸 脯氨酸 ) [cyclo (L leucyl L prolyl) ,Ⅱ ];环 (缬氨酸 脯氨酸 ) [cyclo (L valyl L prolyl) ,Ⅲ ];环 (丙氨酸 脯氨酸 ) [cyclo (L alanyl L prolyl) ,Ⅳ ];7,8 二甲基 异咯嗪 (7,8 dimethyl iso allox azine ,Ⅴ )。结论这 5个化合物均是从蛹虫草培养液中首次分离 ,且化合物Ⅰ、Ⅳ、Ⅴ 3个化合物均为属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龙胆药材功效成分的方法.方法:在10 000~4 000 cm-1光谱范围内扫描样品,以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决定系数(R2)为指标,通过筛选,确定了用于建模的最优近红外波段和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NIR与HPLC信息间的关系.结果:龙胆苦苷与獐牙菜苦苷近红外预测值与真实值的R2分别为0.9534,0.8135,RMSECV为0.184,0.0177,裂环烯醚萜苷总量的决定系数和校正均方差为0.9435,0.211.结论:该模型可直接对样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具有非破坏性、无污染等优点,可以应用于龙胆药材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筛选龙胆栽培品,并依据龙胆苦苷含量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应用PCR法建立龙胆栽培品的种质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筛选出的龙胆栽培品中龙胆苦苷含量,并对不同采收季节和生长年限的龙胆栽培品中龙胆苦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龙胆栽培品最佳采收季节为春秋两季,最佳生长年限为3年。结论PCR法建立的种质标准可用于筛选龙胆栽培品;其主要有效成分龙胆苦苷含量高,可作为确定龙胆栽培品最佳采收期的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柚皮中的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从芸香科植物柚 (Citrusgrandis(L .)Osbeck)的果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 7个香豆素类化学成分 .经光谱数据及理化性质的分析 ,分别鉴定为葡萄内酯、异前胡素、marminace tonide、pranferin、isomerancin、花椒毒酚和伞形花内酯 .其中葡萄内酯、marminacetonide、pranferin及isomerancin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脑脉Ⅱ号胶囊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脑脉II号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人工牛黄,虎杖,龙胆草,龙胆草,益母草进行了定性鉴别,用薄层扫描法对人工牛黄中胆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线性范围为2.65-15.9mg/m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为2.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膜荚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鉴定膜荚黄芪正丁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膜荚黄芪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stragalosideⅣ(1)、astragalosideⅤ(2)、astragalosideⅥ(3)、cyclocanthoside E(4)、没食子酸(5)a、stragalosideⅦ(6)、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γ-′di-O--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山楂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鉴定山楂叶的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楂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19α-三羟基熊果酸(1)、牡荆素(2)、2″-O-鼠李糖基牡荆素(3)、3-O-β-D-吡喃半乳糖槲皮素(4)、芦丁(5)、2,3-二氢-2-(4′-O-β-D-吡喃葡萄糖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5-(3-羟基丙基)-7-甲氧基苯唑呋喃(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Sephadex LH 20和HPLC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异黄酮(1)、4,2′,4′,羟基查尔酮(2)(、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6αR,11α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4)、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5)。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黄芪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中药龙胆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集鹏  楼之岑 《药学学报》1987,22(8):619-636
本文报道九种龙胆:东北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建德龙胆G.manshurica Kitag.ssp.jiandensis J.P.Luo et Z.C.Lou(ssp.nov.),粗糙龙胆G.scabra Bunge,三花龙胆G.triflora Pall.,坚龙胆G.rigescens Franch.,头花龙胆G.cephalantha Franch.,亚木龙胆G.suffrutescens J.P.Luo et Z.C.Lou(sp.nov),德钦龙胆G.atuntsiensis W.W.Sm.和红花龙胆G.rhodantha Franch.的生药性状与它们的根,根茎、残茎和四种植物的越冬芽的显微特征。根据组织学研究结果,将上述九种生药分为二个型:关龙胆型与坚龙胆型,并发现上述分型与形态分类结果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19.
清热解毒口服液中所含药味龙胆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曼  周兰  熊慧林 《中国药房》2010,(31):2931-2932
目的:评价清热解毒口服液处方中药味龙胆的质量。方法:建立龙胆主要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流通领域的清热解毒口服液(299批)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建立的HPLC法简便可靠,流通领域中清热解毒口服液样品所含药味龙胆的质量情况不容乐观。结论:应加强清热解毒口服液生产过程监管,并对龙胆作进一步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菊科苦荬菜植物苦碟子(Ixeris sonchifolia(Bge.)Hance)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苦碟子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lir-ioresinol-A(1)、木犀草素(2)、芹菜素(3)、原儿茶酸乙酯(4)、香草醛(5)、对羟基苯甲酸(6)、香草酸(7)。结论:化合物4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