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ng XL  Wang F  Zheng JJ 《中国针灸》2012,32(1):35-38
追溯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的渊源,将其与烧山火、透天凉术式对比剖析,探讨其创新点与临床应用优势。郑氏"热补""凉泻"针法源于"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其术式由捻针补泻、提插补泻、三五助补助泻与开阖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组成,其中捻针补泻和三五助补助泻法为郑氏首倡,也是郑氏针法特色之一。"热补""凉泻"针法操作术式较"烧山火""透天凉"针法简易,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又不失"烧山火""透天凉"针法之功效。  相似文献   

2.
针刺操作手法,在针术治疗中是很重要的一环.运用不同的操作手法,可以达到补虚泻实、调整气血、疏通经络的治疗目的.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能治疗一切虚寒性的疾病,"透天凉"能治疗一切实热性的疾病.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体会到正确运用这些手法确能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仅将应用"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治疗痹痛等几种疾病的点滴经验作一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3.
“烧山火”和”透天凉”针灸手法之我见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030002)郭信烧山火、透天凉是针灸临床常用的补泻手法,古今文献对该手法的操作方法说法不一,根据自己的体会,介绍于下。阴·杨继洲《针灸大成》描述烧山火操作手法曰:“先针入五分,行九阳之数,得气...  相似文献   

4.
烧山火、透天凉是一种具有特定操作方法的针刺补泻手法,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其操作方法有分天、人、地三部者,有分深浅两层或不分层次者。其针刺后产生热感与凉感的主客观反应十分明显。文章并对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的临床适应症、施术部位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追溯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的渊源,将其与烧山火、透天凉术式对比剖析,探讨其创新点与临床应用优势.郑氏“热补”“凉泻”针法源于“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其术式由捻针补泻、提插补泻、三五助补助泻与开阖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组成,其中捻针补泻和三五助补助泻法为郑氏首倡,也是郑氏针法特色之一.“热补”“凉泻”针法操作术式较“烧山火”“透天凉”针法简易,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又不失“烧山火”“透天凉”针法之功效.  相似文献   

6.
“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临床应用潘伟达“烧山火”与“透天凉”是明代·徐凤在《内经》针刺补泻手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式手法,临床掌握、运用得当,可提高疗效。现举例如下。例1:李××,女,70岁。10年前因外伤致第2、3腰椎压缩性骨折,经治疗后基...  相似文献   

7.
历代针灸医家认为,针刺手法是决定针刺疗效的关键。“烧山火”和“透天凉”是针刺复合补泻手法。“烧山火”能使针下产生热感,“透天凉”则产生凉感。临床上我们应用针刺治疗扁桃腺炎时,常用“透天凉”手法施治于曲池、合谷,以疏泄蕴热;而治疗脾胃虚弱患者时,则多用“烧山火”手法施于足三里、胃俞、中脘,以补中气,这样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为了  相似文献   

8.
周海燕  杨洁  冯跃  杨慎峭 《针刺研究》2012,37(4):277-280
目的:比较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热证模型家兔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烧山火组、透天凉组。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T)制造热证模型。治疗组动物选取"曲池"穴,分别施以"烧山火"补法和"透天凉"泻法各1次。用体温计检测各组家兔基础肛温及治疗前后肛温,用鲎试剂检查法检测血清ET含量。结果:造模后家兔肛温和血清ET含量增高(均P<0.01)。治疗两组与模型组相比肛温显著降低(P<0.05,P<0.01),E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透天凉组ET含量较烧山火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烧山火"透天凉"确能降低实热模型家兔血清ET含量,且"透天凉"退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郭天保论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医学入门》理论中探讨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对古人所云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加以论述,从临床实践中认为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归纳起来不外乎“捻转提插”四个字,捻转的目的是为了诱导针感,提插的目的是为了施行补泻,而手法成功的关键是补必热,泻必凉.同时在临床运用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首先见于《金针赋》,其后《针灸问对》、《针灸大成》等均有记载。作者等于1963年,在观察临床疗效的基础上,曾对37例不同疾病患者,依据中医辨证施治,施行了136人次的手法操作,探讨以上两种手法施术前后体温的变化。初步结果表明:在施行“烧山火”手法的82人次中,有58人次体温上升;施行“透天凉”手法的54人次中,有32人次体温下降。根据这一观察以及其他学者的报导,我们设想“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有可能首先影响植物性神经系统以及脑垂体-肾上  相似文献   

11.
烧山火和透天凉为针刺的复式补泻手法,能够使被针刺者产生热感和凉感。但本手法由来已久,且各代医家对其论述不尽相同,操作更是纷繁错杂,使今人尤其是初学者如堕五里雾中,茫然不知其意。该文通过简单梳理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源流,分析其操作,求同存异,客观论述两种手法的操作要领,冀以略窥金针一二,帮助初涉针灸之人更好地理解此二种复合手法。  相似文献   

12.
经过查阅近5年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的临床应用研究,作者发现这2种补泻针刺手法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但其操作手法较复杂,不易操作;随着红外热像仪、远红外线检测仪在医学范畴的使用不断深化,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辅助中医诊治。  相似文献   

13.
杨洁  周海燕  冯跃 《四川中医》2009,(11):32-34
目的:在针灸理论指导下,比较研究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热证模型家兔血清糖皮质激素(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阳虚模型组(B组)、阳虚烧山火组(C组)、阳虚透天凉组(D组)、热证模型组(E组)、热证烧山火组(F组)、热证透天凉组(G组)。分别采用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交叉治疗,用ELISA法检测血清GC、ACTH含量。结果:两种手法均可升高阳虚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P〈0.01,P〈0.05)和ACTH含量(P〈0.01,P〈0.05),且“烧山火”有优于“透天凉”的趋势(P〉0.05);均可降低实热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P〈0.05,P〈0.01)并升高ACTH含量(P〈0.05),且“透天凉”有优于“烧山火”的趋势(P〉0.05)。结论: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证、实热证模型家兔确有治疗效果,其效应上存在一定差异,治疗阳虚证“烧山火”优于“透天凉”,治疗实热证“透天凉”优于“烧山火”,故临床应用时仍建议辨证论治的选用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4.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是前人在《素问·针解篇》:“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则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基础上,经过不断整理和发展,将针刺的徐疾、提插、捻转、九六、开合、呼吸等单式补泻手法综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一种“热补”、“凉泻”针刺手法。其文献记载,始见于明代徐凤所著《针灸大全·金针赋》。赋曰:“一日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二日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至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此后,对“烧山火”、“透天凉”手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与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毫针文献数据库,对60多年来与毫针补泻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效应特异性规律。结果:1从研究的病种看出,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的应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外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儿科;相对于其他疾病,腰腿痛出现频次较高。2烧山火手法的临床应用病种最多、频次最高,其次是透天凉、龙虎交战、阳中隐阴、阴中隐阳。3在临床各科疗效中儿科痊愈率最高,其次是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妇科。4烧山火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其次是三阴交;透天凉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其次是曲池;龙虎交战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环跳。结论: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中的应用频次较高,腰腿痛是应用最多的病种,对于儿科疾病的治愈率最高。各种复式针刺补泻手法中,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多用于足三里穴,龙虎交战手法多用于环跳穴。  相似文献   

16.
五、“烧山火”与“透天凉”的个人操作经验今年七月份参加了中央卫生部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中医经络,针灸会议”在小组会上同上海陆瘦燕大夫先后作了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表演;由于个人运用的手法与一般针灸书籍所载有所不同,所以有许多同志向我索阅补泄手法的论文,特别是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方法,因此有必要将个人“烧山火”“透天凉”的具体操作方式及掌握的原则加以论述,以供中西医同志及本刊读者参阅。如有不同的看法和经验心得,希本  相似文献   

17.
传统针刺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最早以歌赋文体的形式见于《针灸大全·金针赋》,操作方法散见于原文全篇,现代“烧山火”与“透天凉”针刺法即源于《金针赋》.但操作方法繁琐复杂,与原法有所不符,笔者认为源于现行教材在对原赋文的解读上有欠准确和恰当的地方,对此将逐条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8.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应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梅  刘伟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2):564-564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应用心得刘冬梅长春中医学院附院进修生(长春130021)刘伟吉林市医院理疗科(吉林132021)“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首见于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卷二·金针赋》。笔者曾师从于纪青山教授,纪老学验俱丰,师古不泥,临诊提倡谨思、明辨...  相似文献   

19.
"烧山火"针刺手法是一种复合针刺手法,为多种单式针刺手法综合操作方法,主要由提插、捻转、呼吸、徐疾、迎随、开阖、九六等多种单式补泻手法组合而成。临床多用于治疗寒证、痹证及迁延难愈的慢性虚寒性疾病,为临床行之有效的针刺手法。  相似文献   

20.
提高“烧山火”、“透天凉”针法成功率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和运用好针刺补泻手法,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而最具代表性的补泻针法就是“烧山火”、“透天凉”二法。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近20年的探索,体会颇深,现提出和广大读者交流。1正确认识针刺补泻原理掌握和运用好补泻针法,首先要正确认识符合中医理论体系的针刺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