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湿热法合成米渣分离蛋白-葡萄糖接枝产物,以研究美拉德反应条件及反应程度对接枝产物乳化性和结构的影响。以温度、pH值、时间、米渣分离蛋白和葡萄糖质量比为试验因素,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试验。结果显示,接枝产物乳化性同实验因素之间不呈线性关系。在温度79.13℃,pH 10.6,时间16 min,质量比1∶1的反应条件下制得的接枝产物乳化性为7 778 m2/g,为米渣分离蛋白的1.46倍。在此条件下蛋白接枝产物表面疏水性降低;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米渣分离蛋白以共价键的形式引入糖分子,蛋白接枝产物的α-螺旋结构含量减少,β-折叠和不规则卷曲结构含量增加。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蛋白改性后表面结构分散,聚集体之间的界限分明。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波辐射法对棉籽蛋白与阿拉伯树胶进行接枝改性。以接枝度(DG)为指标,对微波处理的pH、蛋白浓度、蛋白质与多糖配比、温度和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采用正交法对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棉籽蛋白-阿拉伯胶接枝反应的条件为pH7.00,蛋白浓度0.4%,蛋白质与糖的配比5: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0min,接枝度可达到8.735%。  相似文献   

3.
研究对米渣分离蛋白进行琥珀酰化改性以提高其功能特性,拓展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琥珀酰化米渣分离蛋白的改性条件,得到乳化性较好的产物。结果表明:琥珀酸酐添加量、反应温度、pH对酰化反应均有显著影响。琥珀酰化改性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36.24℃,反应pH 8.57及琥珀酸酐添加量5.39%,在此条件下,琥珀酰化米渣分离蛋白的乳化性为5 551 m2/g,为未酰化米渣分离蛋白乳化性的2.64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琥珀酰化米渣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工艺条件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对大米蛋白与麦芽糊精进行接枝改性,通过接枝物回收率和溶解度的测定,对其工艺进行优化。以溶解度为响应值,在微波功率200~500W、大米蛋白-麦芽糊精质量配比为1:5的条件下,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累计加热时间9.90min、反应温度79.73℃、反应pH11.18,此时大米蛋白溶解度从7.95%提高至35.82%。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条件温和、高接枝度、低褐变程度的糖接枝技术,以葡聚糖、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接枝物的制备工艺。选取物料比、接枝温度及接枝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采用物料比、接枝温度及接枝时间为变量,以接枝度(DG)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糖接枝蛋白制备工艺,并进行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糖接枝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蛋白:糖(质量比)1:1.2,接枝温度83 ℃,接枝时间7.3 h,此工艺条件下,接枝度可达56.38%,褐变程度为0.041。分别以聚丙烯酰胺电泳、氨基酸分析鉴定糖接枝蛋白,表明葡聚糖以共价键接枝在蛋白上。糖接枝蛋白在pH为7.0处的溶解性与原蛋白相比提高40.48%;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明显提高,分别比原蛋白提高69.76%和62.11%。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米渣脱糖去杂的最佳方法,分析了冻融预处理、酶处理、超声波及其协同作用对米渣蛋白纯度的影响,然后对液固体积质量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超声波功率等因素对米渣蛋白纯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Central Composite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米渣蛋白纯度为响应值,建立米渣脱糖去杂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米渣脱糖效果的最优参数为:液固体积质量比6.1 m L/g、加酶量600μ/g、酶解温度62℃、酶解时间88 min、超声波功率140 W,此时所得米渣蛋白质的纯度为92.01%,与理论预测值(92.68%)一致。  相似文献   

7.
将海藻酸钠通过糖基化反应引入乳清蛋白,制备乳清蛋白-海藻酸钠复合物,探讨干法条件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海藻酸钠与乳清蛋白质量配比对复合物接枝度和溶解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糖基化条件为反应时间6.3 d,反应温度56.1℃,海藻酸钠与乳清蛋白质量配比4.1∶1。在此条件下,乳清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的接枝度为75.89%、溶解度为32.56%与理论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以裸燕麦蛋白、β-葡聚糖为原料进行糖基化改性,利用超声波辅助优化改性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比较分析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和β-葡聚糖与裸燕麦蛋白质量比对接枝度和溶解度的影响,并利用Box-Benhnken原理对4个单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以接枝度为指标,得到了裸燕麦蛋白糖基化改性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95 min,超声功率240 W,超声温度75℃,β-葡聚糖与裸燕麦蛋白质量比为2:1,此时糖基化改性的接枝度为35.79%±0.86%。与未超声处理的裸燕麦蛋白糖基化改性相比,接枝度提高了2.34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对裸燕麦蛋白糖基化改性过程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低温粕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糖接枝改性蛋白;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影响反应三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糖与低温粕质量比1.5,时间120min,pH值8.5。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海藻酸钠、壳聚糖、葡聚糖利用干法美拉德反应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多糖共聚物,通过比较反应产物的接枝度、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选取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共聚物,并对其制备条件进行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接枝度、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共聚物最佳制备条件为:糖蛋白比9:10,反应温度为68℃,反应时间24 h;最终得到共聚物的接枝度为27.2%,乳化活性提高了121%,乳化稳定性提高了255%。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热变性米蛋白的性质与结构关系,分析了大米蛋白加热前后的溶解性能和氨基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米渣中各种蛋白质的含量大大低于未受高温处理的原料大米;米渣蛋白中胱氨酸含量比大米谷蛋白提高83%,说明大米醇溶蛋白、球蛋白和清蛋白等受热后也存在于米渣中;米渣谷蛋白胱氨酸含量比米渣蛋白降低23%,说明胱氨酸是影响米渣蛋白溶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比较并分析了米渣蛋白(RDP)、脱酰胺米渣蛋白(RDDP)、米渣发泡蛋白(RDFP)的理化性质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在p H 2~12,RDP的溶解度较低,RDDP的溶解度在p H 2~4.5减小,在p H 4.5~12则增加,RDFP的溶解度均高于90%。与RDP相比,RDDP与RDFP的起泡力在p H 8~10分别增加39%与126%以上,且在p H 9.5时分别达到最高值56%和196%。RDP的乳化性稳定,RDDP先减小后增大,RDFP则一直增大。RDDP与RDFP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比RDP减少8.29%与7.7%,疏水值分别增加9.14%与30%。RDP、RDDP、RDFP均存在糖蛋白和α-螺旋、β-折叠片等二级结构,且数量依次减少。RDP结构紧密,聚集呈球状,RDDP分裂为相对较小的块状聚集体,RDFP为大块片层结构。RDFP具有良好的发泡性,可以作为一种蛋白质发泡粉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13.
米糟蛋白酶解制备生物肽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高值化利用米糟资源,以米糟蛋白为原料通过酶解法生产一种高效、低毒的天然米糟抗氧化肽。实验结果表明:7种蛋白酶中,中性酶为最佳酶选,其最佳酶解条件为:米糟蛋白质量浓度(S)为10g/100mL,中性酶浓度(E/S,质量分数)为8%,pH为6.0,温度为60℃,时间为30min。在该最佳酶解条件下,米糟生物肽的得率为18.50%,水解度为2.84%,DPPH.(1,2-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清除率为90.10%。该米糟生物肽具有较强的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值(抗氧化活性为50%时所对应的米糟生物肽质量浓度)分别为1.136、0.169g/L,还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和Fe2+螯合能力(IC50值为2.127g/L)。由此得出,米糟蛋白是一种很好的米糟抗氧化肽生产原料,且该生物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产品。  相似文献   

14.
Fermented sauce, from rice dreg protein (RDP) instead of soybean,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RDP sauce was studied. Amino nitrogen, reducing sugar, soluble protein and colour indicators,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three kinds of RDP sauce ferment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analys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n optimize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is the addition of 2.4 times salty solution into koji, to obtain a 13% salt concentration in the sauce mash, and then fermentation at ~35°C. RDP sauce that had an addition of 0.01%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in the fermentation stage gave a good quality RDP sauce. The RDP sauce content of amino nitrogen and reducing sugar, with 0.01% Z. rouxii, was 0.98 and 4.57 g/100 mL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nsory quality was better than in the samples produced without Z. rouxii. It was concluded that RDP can be utilized to produce a high‐quality sauce. Copyright © 2015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 Distilling  相似文献   

15.
安卡红曲霉(Monascus anka)CICC 40806培养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和CM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层析两步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胞外酸性蛋白酶,然后对其性质和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anka酸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3.0,pH值稳定范围为3.0~7.0,最适反应温度为50?℃,低于50?℃时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50?℃时的衰减常数为0.569。M.?anka酸性蛋白酶以酪蛋白为底物时反应活化能为28.85?kJ/mol,相对较低。M.?anka酸性蛋白酶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当NaCl质量分数为7%时,最适条件下反应时相对酶活力为12%。以酪蛋白、米渣蛋白、牛血清蛋白为底物时,Km值分别为12.48、14.77、20.05?mg/mL,对米渣蛋白和酪蛋白的催化效率相对较高。M. anka酸性蛋白酶可能在米渣蛋白发酵降解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正花  朱小燕  李亮  赵强  熊华 《食品科学》2017,38(17):53-59
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核糖、葡萄糖、乳糖、阿拉伯胶与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交联的米渣蛋白(rice dreg protein,RDP)进行美拉德反应,并分析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的结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糖与TG交联RDP在美拉德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接枝度、褐变度及体系的p H值有明显变化,其中核糖和葡萄糖的变化最为明显,其次是乳糖、阿拉伯胶。结构上,核糖最易与TG交联RDP中赖氨酸和精氨酸自由氨基发生反应;功能性质上,MRPs的溶解性和乳化特性较原TG交联RDP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从强到弱依次是核糖、葡萄糖、乳糖、阿拉伯胶。所有样品的流变学特性都表现出假塑性流体所特有的剪切变稀现象,葡萄糖和核糖的MRPs表观黏度较原TG交联RDP大,乳糖和阿拉伯胶的MRPs的表观黏度则较原TG交联RDP小。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roteases on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dreg protein hydrolysates (RDPHs) were investigated.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often under-utilised rice dreg protein (RDP) with different enzymes studied here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protein content and solubility. RDPHs prepared by alkaline protease showed better protein recovery, producing higher protein content with much smaller peptides, while hydrolysates generated by Protamex showed the highest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ith more than 80% solubility over a wide pH rang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ype of protease greatly influenced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amino acid residue composition of RDPH. The enzyme type also determined 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recovered proteins. It was found that an optimum allocation of alkaline protease in addition to the Neutrase enzyme could be an appropriate strategy to produce RDPH with desirable functionalities,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low salt content.  相似文献   

18.
以糙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改性处理提高糙米的蒸煮品质,确定最佳复合处理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糙米初始水分含量对糙米蒸煮品质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与期望函数优化微波改性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微波改性处理糙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2400 W、微波时间75 s、初始水分含量14.5%,在该条件下期望函数值最高为0.76,对应的糙米饭硬度为2865.85 g,吸水率为56.96%,碘蓝值为0.57,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该模型回归性良好,实际实验拟合度高,对糙米蒸煮品质改性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探讨使用戊二醛溶液代替甲醛溶液作为前处理剂的最优处理条件,研究了海带褐藻酸钠消化反应前不同处理方法对海带提取率与粘度的影响。比较得出用体积分数2%的戊二醛溶液做前处理剂优于目前工业上应用的体积分数为1%甲醛溶液,超声-微波协同处理所得褐藻酸钠的提取率及黏度最优。对协同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50 W,微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60 s,料液比1∶20(g∶mL),提取次数2次。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与酸处理方法、超声提取方法、微波法相比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微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和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乳化功能特性,采用微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并以微波功率、改性时间、均质时间、pH、料液比、溶液质量、NaC l浓度及不同种类盐为改性影响因素,研究了其对改性蛋白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蛋白浆液处理量为55 g,均质6 m in,微波功率640 W,改性时间1.5 m in,料液比1∶9(W/V),pH为9时,可使乳化能力达到9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