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中枢发热介质的角度探讨野黄芩甙的解热机制。方法:本实验用内毒素(ET)复制家兔发热模型,观察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及对家兔下丘脑和脑脊液中环磷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静脉注射ET后80 min,野黄芩甙+ET组家兔的体温明显低于ET组(P<0.01),表明野黄芩甙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且野黄芩甙能抑制ET所致的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升高(P<0.01)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的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的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野黄芩甙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升高而发挥其解热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清开灵注射液的解热机制 ,建立家兔内毒素 (ET)性发热模型 ,观察清开灵对发热家兔体温的影响和下丘脑、脑脊液cAMP及隔区AVP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ET组的ΔT、TRI1、下丘脑cAMP含量、脑脊液cAMP含量、隔区AVP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及清开灵注射液 +ET组 ,下丘脑、脑脊液cAMP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 4组隔区AVP含量变化亦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说明清开灵能够抑制ET性发热家兔的体温升高 ,在降低下丘脑、脑脊液cAMP水平的同时促进隔区释放精氨酸加压素 (AVP)。这可能是清开灵解热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建立家兔内生致热原性发热模型 ,观察解热醒神注射液对发热动物的体温及下丘脑cAMP、IL 1β 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解热醒神注射液组的体温变化曲线、最大体温上升高度 (ΔT)、体温反应指数 (TRI3)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表明解热醒神注射液对正常体温影响不大。而解热醒神注射液 +内生致热原组的ΔT、TRI3及下丘脑cAMP、IL 1β 含量明显低于内生致热原组 (P <0 0 1) ,4组家兔的体温变化与cAMP及IL 1β 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说明解热醒神注射液不但抑制内生致热原引起的发热反应而且抑制内生致热原引起的下丘脑cAMP及IL 1β 含量的增多。  相似文献   

4.
清开灵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的解热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清开灵注射液 (简称清开灵 )对内毒素性家兔发热的解热机制。方法 复制内毒素性家兔发热模型 ,以数字温度计测量结肠的温度 ,用放免法测定下丘脑中的IL 1β和cAMP、脑脊液中的cAMP、腹中隔区 (VSA)的精氨酸加压素 (AVP)的含量。结果 ①清开灵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有显著性的解热效应 (P <0 0 1) ;②明显抑制下丘脑IL 1β及cAMP的生成 (P <0 0 1) ;③显著降低脑脊液 (CSF)中cAMP及腹中隔区AVP的含量 (P <0 0 1)。结论 清开灵对内毒素性发热的重要解热机制可能与抑制内生致热原和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 ,促进解热物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脑热清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下丘脑IL-1β及cA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脑热清口服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建立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模型 ,观察脑热清对家兔体温的影响 ,并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及环磷酸腺苷 (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 脑热清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P <0 0 1) ,能够明显降低下丘脑中IL 1β及cAMP的含量 (P <0 0 1)。相关分析显示 ,4组家兔的体温变化分别与下丘脑IL 1β (r =0 96 2 ,P <0 0 1)及cAMP(r=0 899,P <0 0 1)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抑制下丘脑中IL 1β含量的增多 ,从而减少下丘脑cAMP的生成与释放 ,可能是脑热清的重要解热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热清口服液的解热机制.方法建立内生致热原(EP)性发热家兔模型,观察脑热清对家兔体温的影响,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及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结果 EP组的ΔT及TRI4变化、下丘脑及脑脊液中cAMP含量、腹中隔区AVP含量显著高于脑热清 EP组(P<0.01).4组的体温变化分别与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以及腹中隔区AVP的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热清的解热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cAMP的生成与释放,同时通过促进腹中隔AVP释放两种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野黄芩甙是半枝莲的主要成分,半枝莲水煎剂对大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为了证实野黄芩甙是否是半枝莲解热的主要成分,对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方法: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注射10%干酵母混悬液制备大鼠发热模型。选取体温上升1℃以上的大鼠70只,随机分为野黄芩甙12.5mg·kg-1、25mg·kg-1、50mg·kg-1组,阿斯匹林100mg·kg-1、黄芩甙25mg·kg-1、50mg·kg-1和盐水对照组。均腹腔注射给药。药后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连续6次。结果:野黄芩甙ip给药,对正常大鼠的体温无明显影响,用药前后体温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发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用药前后体温变化差异显著(P<0.01),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持续4h。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强于阿斯匹林。结论:野黄芩甙是半枝莲的主要成分,其解热作用与半枝莲相似,表明野黄芩甙是半枝莲解热作用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建立家兔内生致热原性发热模型,观察解热醒神注射液对发热动物的体温及下丘脑cAMP、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解热醒神注射液组的体温变化曲线、最大体温上升高度(ΔT)、体温反应指数(TRI3)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别(P>0.05),表明解热醒神注射液对正常体温影响不大.而解热醒神注射液+内生致热原组的ΔT、TRI3及下丘脑cAMP、IL-1β含量明显低于内生致热原组(P<0.01),4组家兔的体温变化与cAMP及IL-1β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说明解热醒神注射液不但抑制内生致热原引起的发热反应而且抑制内生致热原引起的下丘脑cAMP及IL-1β含量的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蒿甲虚热清颗粒的解热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家兔阴虚热盛证模型和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蒿甲虚热清颗粒的解热作用,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蒿甲虚热清颗粒对家兔阴虚热盛证模型和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的动物体温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增高。结论蒿甲虚热清颗粒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下丘脑cAMP生成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皮下注射丁香酚是否可引起弓状核组织中前列腺素E2 (PGE2 )和环磷酸腺苷 (cAMP)含量的改变 ,以及两者的变化是否有相关关系 ,借此进一步探讨丁香酚解热的中枢机制。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应用内毒素及丁香酚后的家兔弓状核组织中PGE2 和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 :在内毒素ET所致家兔明显发热的同时 ,弓状核组织中的PGE2 和cAMP含量也明显升高 ,而丁香酚则显著地抑制了上述物质的升高反应 ,而且ET及丁香酚所引起的体温改变与弓状核中PGE2 和cAMP的含量之间均存在着明确的量效关系。结论 :丁香酚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可明显抑制ET性发热反应 ,且ET与丁香酚对体温的影响与弓状核区脑组织中PGE2 和cAMP含量的升降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丁香酚对致热家兔弓状核区脑组织中PGE2和cA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丁香酚是否可引起弓状核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改变,以及两者的变化是否有相关关系,借此进一步探讨了香酚解热的中枢机制。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应用内毒素及丁香酚后的家兔弓状核组织中PGE2和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内毒素ET所致家兔明显发热的同时,弓状核组织中的PGE2和cAMP含量也明显升高,而丁香酚则显著地抑制了上述物质的升高反应,而且ET及丁香酚所引起的体温改变与弓状核中PGE2和cAMP的含量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丁香酚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可明显抑制ET性发热反应,且ET与丁香酚对体温的影响与弓状核区脑组织中PGE2和cAMP含量的升降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用封闭群大耳白家兔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发热组。对照组测量动物的基础体温,不注射内毒素(ET)、发热组动物I.V.ET后80min体温明显升高。给ET后80min处死动物。动物发热时丘脑下部组织AC和PDE的活性均增强,与对照组动物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发热组动物脑干AC活性虽有增强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发热组动物脑皮质AC活性减弱与对照组动物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作者推论:家兔ET性发热是由于丘脑下部AC活性增强使cAMP产生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九头狮子草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对发热大鼠下丘脑cAMP含量的影响,为开发新药源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复制大鼠酵母人工发热模型,测量大鼠体温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cAMP的含量。结果:九头狮子草对发热大鼠有显著解热效应,明显降低发热大鼠下丘脑cAMP含量。结论:九头狮子草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热介质cAMP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用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ET)分别复制大鼠、家兔ET性发热模型,观察大鼠与家兔不同脑区组织(脑皮质、脑干、丘脑下部)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鼠,家兔ET性发热时,丘脑下部cAMP含量明显增加,且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脑皮质、脑干cAMP含量未见明显变化。作者推论:大鼠、家兔ET性发热都是由于丘脑下部cAMP含量增加所致,丘脑下部cAMP含量变化是体温波动的原因之一。cAMP可能是一重要的中枢性发热介质。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ET)分别复制大鼠、家兔ET性发热模型,观察大鼠与家兔不同脑区组织(脑皮质、脑干、丘脑下部)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鼠、家兔ET性发热时,丘脑下部cAMP含量明显增加,且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脑皮质、脑干cAMP含量未见明显变化。作者推论:大鼠、家兔ET性发热都是由于丘脑下部cAMP含量增加所致,丘脑下部cAMP含量变化是体温波动的原因之一。cAMP可能是一重要的中枢性发热介质。  相似文献   

16.
清开灵滴丸对家兔感染性退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进一步确定清开灵滴丸对家兔感染性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家兔56只,分7组,设对照、比较、观察3组,测出每只家兔基础体温,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茁液静脉注射致热。观察组分别灌服清开灵滴丸水溶液,依次在30、60、120、180、240和300min时测出每只家兔体温,按组记录。结果:家兔致热前后体温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灌服清开灵滴丸前后体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给药组体温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的体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清开灵滴丸对家兔感染性发热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在体温调节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发热、降温和解热时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50(CYP450)含量的变化,探讨CYP450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方法:数字温度计连续监测大鼠体温,并用改进的木村和佐藤方法测量第1次注射不同试剂后24h CYP450含量。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大鼠作为对照。结果:腹腔注射脂多糖后大鼠体温升高(P<0.05),注射后24h CYP450含量下降(p<0.05);注射丁香酚后体温下降(P<0.05),注射后24h CYP450含量增加(P<0.05);腹腔注射脂多糖后3h再腹腔注射丁香酚体温先升高然后恢复,注射后24h CYP450含量与对照组差并不显著。结论:CYP450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方向相反,CYP450可能有解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外伤垂体内分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外伤后垂体-甲状腺轴和性腺轴激素改变,以及脑脊液中环磷酸腺苷(cAMP)的环磷酸鸟(cGMP)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前瞻性的研究,分别于伤后或术后1-2天,5-7天,10-14天,20-22天探讨了18例急性脑外伤患者血中垂体,甲腺和性激素以及脑脊液中cAMP和cGMP含量,与对照组10例进行比较,结果:cNMP,cGMP伤后早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中晚期逐步升高并接近对照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伤后早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5,P<0.001),随意识好转T3接近正常,T4浓度增高,但未恢复正常,卵泡刺激素早期无显著改变,中期明显降低(P<0.01),晚期接近正常,睾酮观察期间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虽晚期有所升高,但未恢复正常,皮质醇伤后早期升高,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cAMP,血清T4与GCS评分减少有相关关系,GCS评分愈低,cAMP和T4降低就愈明显(P<0.05),随意识改善而逐渐升高,结论:急性脑外伤可影脑脊液(CSF)中cAMP和cGMP,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和性腺轴的功能,其变化程度与脑伤程度有关,对伤后判断病情和蔼和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香酚抑制脂多糖所致发热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脂多糖性发热模型,观察丁香酚对大鼠直肠温度的影响,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及脑脊液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脂多糖溶液后大鼠直肠温度明显升高(P<0.01),血浆及脑脊液中AVP的含量也明显升高(P<0.05);丁香酚能明显抑制脂多糖所致大鼠发热反应(P<0.01),同时血浆及脑脊液中AVP含量也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丁香酚通过增加体内AVP的含量而发挥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芩甙对发热大鼠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70只Wistar系大鼠用测直肠温的方法,研究黄芩甙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结果表明:黄芩甙对正常体温大鼠无致低温作用,对发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黄芩甙0.45mg/100g体重的解热作用与复方氨基比林10mg/100g体重的解热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