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谈中西药联用的现状和前景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李士勇主题词中西医结合/历史,中西医结合/发展趋势,药物疗法,联合目前中西药联用大致分为二大类,中药与西药互相配伍组成新的复方制剂;另一类则是临床医生根据病情利用中成药或中药方剂与西药合并用药...  相似文献   

2.
<正> 中西药联用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和形式。中西药合理配和,能够取长补短、互济其美,较单用中药或西药具有独特的疗效和较大的优势。但中西药无原则的重叠堆砌、机械相加,非但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使疗数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据统计,临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高达6~15%,故在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西药联用的规律和药物间的相互关系十分必要。本文结合个人临床体会就中西药联用问题略述管见,以就教于同道。一、中西药联用的基本原则中药为含多种有效成分的天然药物,同西药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在临床工作中中药和西药联合使用也日趋增多,就连一些电视节目也经常宣传中西药结合疗效好。特别在基层医院,中成药常与西药配伍应用,因而不合理的联合应用也不断增加,怎样才能合理使用中西药,以求达到提高中西药结合治疗疾病的目的,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笔者认为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相互作用复杂,不能是简单的相加,而应建立在临床与药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中西药联用四戒任广来牟乃洲山东省临沂市中医院(临沂276002)中西药合理配用,相得益彰,较之单用西药或中药均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加强中西医结合的今天,中西药无原则的迭加滥用现象令人担忧。笔者根据临床见闻和个人经验教训,提出中西药联用四戒,望广大同仁...  相似文献   

5.
中西药物联用由来已久,上可朔源至应用阿司匹林白虎汤治疗“湿瘟”。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深入,中西药物联用在临床中极为普遍,各类中西药联合组方的制剂亦日渐增多。中西药物合理并用或组方制剂大多可提高疗效,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和毒副作用,扩大适应证范围,缩短疗程和促进体质恢复,并能发挥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不能取得的治疗作用,显示极大的优越性。现将丹参,黄连,川芎与西药联用的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中西医汇通思想和派别已经形成,一些思想开拓的医家在中西医汇通中,就开始了中西药联用的尝试。最有代表性的医家是张锡纯,临床大胆以石膏阿斯匹林汤(生石膏加阿斯匹林)治疗发热。他的尝试可谓开中西药联用之先河。之后,临床上中西药联用日益普遍,逐渐成为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实践证明,中西药联用合理确实可以发挥其各自优势,取得优于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的综合疗效。临床应用的具备国家“药准字”号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可谓是中西药合理联用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临床药学、药理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中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结合使用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专家们的重视。中西药联用也成为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疾病的方式之一,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物并用防治疾病的情况日趋普遍。但我们也应看到中西药联用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如降低疗效,加重病情,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等。本文就中西药联用的理论基础、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利弊、中西药联合应用存在的问题等研究近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杨静  谭勇  郭洪涛  蔡峰  郑光  姜淼  吕爱平 《中医药研究》2011,(11):1281-1283
目的使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采集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药、中成药、西药及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检索到文献64 039篇,丹参、黄芪、人参、葛根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药;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复方丹参片、麝香保心丸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成药;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辛伐他汀、氯吡格雷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西药;丹参注射液和硝酸甘油分别是中西药联用时最常用的中成药和西药。结论使用文本挖掘方法能够找到治疗冠心病高频使用的中药、中成药及西药,以及联用的中成药与西药,并为分析中成药和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使用规律提供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丹参栝萎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36例,予口服丹参栝萎汤;西药组35例,予口服硝酸异山梨酯;中西药联用组35例,同时予口服丹参栝萎汤及硝酸异山梨酯.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西药结合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中西药结合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治疗后血脂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栝蒌汤配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能改善临床症状,并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还能调节心脏自主神经状态,降低硝酸异山梨酯的耐药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由于使用方便快捷,疗效可靠,深受临床医师青睐。临床上出现了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合用抢救危急重症病人的可喜局面。然而,在中西药注射剂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行探讨。1中西药联用时必须有间隔所谓间隔,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药物间的间隔,即中药和西药尽量不配入一组液体中;二是指时间上的间隔,即中药和西药进入人体的时间应尽量拉开,避免一边输入中药,一边以另一通道输入西药。在当今的临床工作中,许多中西医均有这样的习惯,对于同一个病人的一种疾病,往往中西药物联合使用,以求迅速缓解病情。中药注…  相似文献   

11.
真实世界大数据冠心病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及分析真实世界中冠心病患者的中西药使用情况,为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全国17家三甲医院中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采集其药物信息,使用频数及关联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4 697人中男性47564人,女性32 882人,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1岁。76 172人有用药记录,包括278种西药和331种中药。西药使用最多的为阿司匹林,共51 132例(67.08%),其次为硝酸异山梨酯(46 291例,占60.72%)、氯吡格雷(34 030例,占44.64%)等;中成药使用最多者为丹红注射液,共15 174例(19.92%),其次为疏血通注射液(10 166例,占13.35%)。药物归类后,西药位于前列者为抗血小板药、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中药使用最多的为活血化瘀注射液,其次为活血化瘀口服药、扶正类口服药、通腑药等。进行关联规则后显示冠心病西药间联合用药最为常见,中西药联合使用中活血化瘀口服药、活血化瘀注射液与西药间的联合用药更为常见,尤其是与抗血小板药、硝酸酸类药物。结论:冠心病的西药治疗符合指南推荐,但使用率较低;中药逐渐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活血化瘀是冠心病中药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数据84697例冠心病中医证候及其中西药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选择全国17家三甲医院中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采集其一般信息、合并疾病、中医证候及中西药使用信息,使用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在该HIS数据库84 697例冠心病患者中,以男性、老年人居多。年龄中位数为71岁,男女比例约为1.45:1。住院天数多为8~14 d,住院总费用分布多在0.5万~2万元;25~59岁冠心病患者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冠心病死亡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多。该数据库中患者最常见合并的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血脂蛋白紊乱血症。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最为多见;血瘀是比例最高的证候要素,占79.97%,其次为气虚、痰浊、阴虚等。西药使用最多的为阿司匹林,其次为硝酸异山梨酯、氯吡格雷;中成药使用最多为丹红注射液,其次为疏血通注射液;使用活血化瘀药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已经较为普遍,有43.46%的患者共同使用了抗血小板西药及活血化瘀注射液,同时联合硝酸酯类药物的频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合并抑郁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冠心病是目前公认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与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其中焦虑更为重要。该文分别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综述了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中医病机,抑郁影响冠心病的机制及临床干预治疗的现状,认为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影响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抗抑郁治疗能改善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益气活血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与IL-6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户〈0.05),尤其对心悸、气短、胸闷改善作用显著(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药配合常规西药可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15.
防治冠心病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  解静  李琳  徐一兰  高树明  高杉  于春泉 《中草药》2019,50(19):4620-4627
冠心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及疾病负累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医药在对冠心病的认识及诊治方面显示出优势明显,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已证实中药对冠心病的疗效确切,防治冠心病的中药研究成为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中药质量是保证中药发挥其效用价值的关键因素,也是中药现代化、科学化的基本保障,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中药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为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了研究思路。对防治冠心病中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及质量标志物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药与化学药的联用可能改变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引起中西药药动学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的药效和不良反应的改变。当前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主要参考了化学药的研究体系,但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具有多组分多靶点作用特征的中药仍未可知。通过对化学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进行总结,收集并分析现有中西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探讨了中药药物相互作用体内外不相关的原因,提出了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体外研究方法需根据其多组分多靶点的作用特征进行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陈作  梁勇  郝征  高克俭 《天津中医药》2018,35(6):404-407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中属于胸痹范畴。高主任认为,随着疾病谱和诊治技术的进步,古代中医对胸痹的认知远远满足不了现代胸痹的整体辨证需求。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虽然显著降低了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冠心病的预防以及介入后治疗仍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难点、热点问题。在临床中,针对与冠心病相关胸痹的病因病机,总结了高克俭主任大量辨证论治的经验,旨在对高克俭主任治疗冠心病的学术经验进行初步总结,以利于对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急、慢性腹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因本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常致小儿再发性腹痛,且抗生素的反复使用也易降低患儿抵抗力,增加二重感染的机会,还会加重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与家长的焦虑心理。目前西医对本病的诊治仍存在不确定性,临床主要予抗感染、解痉止痛等治疗,虽可不同程度地缓解患儿腹痛、纳差等临床不适,但仍未能完全有效控制。此外,近来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探索对本病疗效更好,复发率较低的治疗措施成为儿科医生们当前最关心的课题。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报道,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满意、复发率较低、费用少及家长易于接受等特点。但也存在诊疗与评价标准不统一、药物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样本量少及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等;同时随着中医药现代化与中医药研究不断深入,将中西医理论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实现中西医互补,为今后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做准备。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常见疾病,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可控、可治甚至可治愈的慢性疾病。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有西医药、中医药(包括中西医结合)等医学手段。相对而言,西医药在根除或减少肿瘤病灶方面优势突出;而中医药在辅助西医药发挥增效与减毒作用,在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稳定肿瘤病灶方面优势更加明显。为更好地让读者深入了解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理念、方法、特色、优势、用药特点以及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邀请中医肿瘤界知名专家就"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特色与优势"进行了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冠心病住院患者的联合用药状况。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提取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诊断用药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联合用药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643例冠心病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心绞痛308例(占47.90%)、心力衰竭238例(占37.01%)、急性心肌梗死97例(占15.09%)。年龄29~91岁,平均(64.39±12.44)岁;男性417例(64.85%),女性226例(35.15%)。患者住院天数1~48 d,平均住院(12.15±5.82)d。主要并存疾病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以4~6种疾病共存为多见。共计应用西药2~33类,77种,平均(7.54±3.83)类,(16.38±7.31)种。513例(79.78%)患者使用了中成药,总计79种,单个患者使用3~18种,平均使用(10.68±4.21)种。376例(58.48%)患者服用了中药汤剂,中药汤剂药味4~50味,平均(16.18±6.37)味;联合用药(包括中药、中成药、西药)数2~60种,平均用药(18.49±9.24)种,77%以上的患者使用了5~26种药物。结论:冠心病常多种疾病并存,联合用药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策略,药物联合应用的交互作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