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1):47-48
目的:探讨温肾化浊、逐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顿服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温肾化浊、逐瘀通络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与对照组的71.43%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A1c、FBG、2hPBG、TC、TG、UAER、24hUpro、BUN、SCr、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温肾化浊、逐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延缓肾功能恶化,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泄浊方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例予补肾泄浊方,观察组58例采用补肾泄浊方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检测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FP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FPG、Hb A1c、TG及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及β2-MG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FPG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有统计学意义(P 0.05),TG、TC、UAER及β2-MG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FPG、Hb A1c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UAER及β2-MG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组均可有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补肾泄浊方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明显增加疗效、改善症状且经济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东阳  姜宁 《河北中医》2012,34(11):1614-1615,1635
目的观察扶正化浊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扶正化浊通络汤治疗,对照组40例予缬沙坦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测定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化浊通络汤可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排泄,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脏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通络化浊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益气通络化浊方治疗,2组均治疗1年。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5.0%,治疗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BG、TC、TG、LDL-C、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BUN、SCr、UAER、IL-6、IL-1β、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终点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63.3%,治疗组为1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气通络化浊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能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化瘀通络清热泻浊法治疗临床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9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控制血糖治疗。治疗组36例,在补肾益气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清热泄浊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33例,予厄贝沙坦治疗。两组均2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的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UAER、24h尿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UAER、24h尿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化瘀通络、清热泄浊法能显著降低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24h尿蛋白水平,从而更有效的阻断或延缓中期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扶正通络散结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2组均给予2型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服用缬沙坦分散片80mg/d,观察组在服用缬沙坦基础上同时服用自拟扶正通络散结方,按100 mL 2/d,2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er)、估算肾小球率过率(GFR)的变化情况。结果 FBG、PBG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及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蛋白定量、Ser、eGFR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5.71%,对照组为61.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扶正通络散结方具有较好的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滋阴通脉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辨证属气阴两虚、瘀阻脉络证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通脉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TG、T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UAER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G、TC、UAER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G、TC、UA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FPG、2 h PG、Hb A1c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通脉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并能改善TC、TG及UAER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地化浊通络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共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9例),两组均采用饮食、运动和口服替米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芪地化浊通络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总有效率78.3%优于对照组61.2%,在降低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抑光素(Cys-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地化浊通络汤能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补肾益气通络化浊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0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为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实施补肾益气通络化浊法治疗以及常规治疗,将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总有效率91. 00%高于对照组患者81. 00%(P 0. 05);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 h尿蛋白、Hb 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患者1例、腹泻患者1例)低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补肾益气通络化浊法治疗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高患者有效率,还能改善24 h尿蛋白、Hb A1c指标,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化瘀通络清热泻浊法对临床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肌酐的影响。方法将63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控制血糖治疗。治疗组32例,在补肾益气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清热泄浊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31例,予厄贝沙坦治疗。两组均2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4.5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酐(Scr)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肌酐(Scr)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肾益气、化瘀通络、清热泄浊法能显著降低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肌酐(Scr)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并总结祛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诊断标准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祛瘀通络法,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后比较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在疾病疗效方面比较,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比较,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心电图疗效方面比较,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方面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祛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56.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原发性IgA肾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尿红细胞,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8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中药颗粒丹芍颗粒Ⅲ号治疗,对照组33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尿N-酰-β-D-葡萄糖苷酶(尿NAG)、尿-β-D-半乳糖苷酶(尿GAL)的变化情况;随访结束后,回顾性分析68例HSP患儿,分肾损组与非肾损组,对继发及未继发肾损害患儿的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皮疹反复情况及腹痛、关节痛不同肾外伴随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尿常规异常例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末、12周末、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末尿m-Alb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尿NAG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GAL变化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继发肾损害以男性患儿居多(男∶女=2.07∶1),发病年龄平均(9.7±3.28)岁,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7.8±1.46)岁,(P<0.01);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P﹥0.05);发生肾损害与未发生肾损害者皮疹反复率分别为70.0%、28.9%,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3.3%、34.2%,两组对比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瘀通络法可降低HSP患儿尿常规异常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AG的排泄量,能够有效地预防儿童HSP肾损害;HSP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并发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年龄较大、皮疹反复及并发消化道症状者易并发肾损害。  相似文献   

14.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观察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将 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和西医基础治疗。治疗 12周后,观察患者症状积分、肾功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 34%,治疗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尿β2 MG、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或P<0 .05)。提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可有效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汤干预糖尿病肾病(DKD)G3aA2期气阴两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8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通络汤,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缬沙坦胶囊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肾小球及足细胞损伤指标的变化趋势,综合评价益气养阴通络法干预DKD G3aA2期气阴两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ACR、UPCX/UCR、UNephrin/UCR、TC、TG、FBG、HbAlc、SCr、BUN、Cys C、β2-MG、Hcy显著下降(P<0.01,P<0.05),且试验组UACR、UPCX/UCR、TC、TG、HbAlc、SCr、Cys 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无异常变化。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汤不仅能够显著降低DKD G3aA2期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的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程度,而且能够显著降低血脂、血糖、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的水平;同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中药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68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中药,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的降压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积分、血清VEGF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79.4%(27/34)、91.2%(31/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结论化痰通络中药配合降压药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VEGF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乐三号方结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康乐三号方。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7%,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分别为50.00%和46.67%;组间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UAER、Scr、BUN、2hPG、FBG、TC、T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Scr、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UAER、Scr、BUN、T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康乐三号方结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糖肾安对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祛瘀生新复方(糖肾安)对糖尿病肾病(DN)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5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糖肾安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FBG,TC,T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组TC,TG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IL-6,TNF-α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P<0.01),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对照组Hs-CRP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IL-6,TNF-α改善不明显.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肾安,可提高DN的临床疗效,改善血脂代谢,下调相关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固肾合剂治疗气阴两虚脉络瘀结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5例,均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固肾合剂,对照组同时服用安博维,治疗8周;比较2组中医临床症状、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固肾合剂治疗组与安博维对照组比较,2组症状积分用药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评定,2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治疗组29.03%,对照组32.73%,2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用药前后水平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评定,2组显效率治疗组为19.35%,对照组为21.82%,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合剂在改善气阴两虚络脉瘀结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等方面与厄贝沙坦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