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在早期识别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89例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30例和病毒感染组27例。患儿入院后,于次日清晨取静脉血进行血清CRP、WBC、PCT检测。观察三组患儿血清CRP、WBC、PCT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CRP、WBC、PCT水平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WBC、PCT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WBC、PCT在早期识别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PCT,在辅助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方面,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发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发热患者84例,其中细菌感染51例,非细菌感染33例,分析2组血清PCT与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与CRP水平均比非细菌感染组显著升高(P均0.05)。PCT与CRP联合检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显著高于PCT与CRP单独检验(P均0.05)。结论在临床症状为发热的患者临床诊断中,CRP与PCT联合诊断能够有效提高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新生儿、病毒感染新生儿各70例,分别用免疫比浊法测定SAA、hs–CRP,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PC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SAA、hs–CRP水平与病毒感染组相比,均显著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菌感染组PCT、hs–CRP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SAA阳性率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应用血清PCT、SAA、hs–CRP联合检测,价值突出,可将其当作病情诊断与判断的基础指标,其对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的鉴别与诊断有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疑似感染性疾病患儿115例,诊断后分为细菌感染组64例、非细菌感染组51例,另选取同期正常儿童35例为对照组,检测以上儿童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及非细菌感染组患儿WBC及CRP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PCT高于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患者PCT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菌感染组患儿PCT、WBC及CRP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PCT阳性率为79.69%,非细菌感染组患儿PCT阳性率为13.73%(P0.05)。结论:PCT可作为儿科感染的治疗效果及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且对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中联合应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是高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787例病毒感染患儿、1787例细菌感染患儿、1787例健康儿童,分为病毒组、细菌感染组、对照组,共计5361例,均进行SAA、PCT、CRP检验,分析比较三组的检验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的SAA、PCT、CRP水平比对照组高,病毒感染组SAA、CRP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联合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灵敏度为94.85 %、特异度为87.69 %、准确度为90.08 %,均明显高于SAA、PCT、CRP单独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中SAA、PCT、CRP联合应用效果显著,能确保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探讨血清PCT、CRP和WBC在细菌性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5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试验组,非细菌感染患者80例作为非细菌感染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PCT、CRP及WBC的检测,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血清PCT、CRP及WBC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组PCT、CRP及WBC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血清PCT、CRP、WBC可以作为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诊断指标,PCT、CRP和WBC联合检测可提高准确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停药指标的临床安全性。方法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50例新生儿根据出生后检测的CRP值分为无感染组42例和感染组108例。感染组又分为CRP指导组54例和7 d治疗组54例。CRP指导组根据每天测得的CRP作为停用抗生素的指标;7 d治疗组应用抗生素至少7 d,待临床症状消失和CRP8mg/L后停药。结果无感染组2.38%的患者需再次接受抗生素治疗,感染组无患者需再次接受抗生素治疗者。抗生素疗程:无感染组为3 d,CRP指导组为4~11(4.6±1.2)d,7 d治疗组为7~14(9.8±1.6)d;3组之间抗生素疗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再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停用抗生素的安全有效指标,可明显缩短抗生素疗程,而不增加感染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RP与PCT检测对肺部感染病原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肺部感染患者60例,进行CRP和PCT检测,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将患者主要分成细菌感染组(31例)、真菌感染组(12例)以及病毒感染组(17例)结果:入院时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相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真菌感染组以及病毒感染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PCT水平相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性感染组的PCT水平明显降低,两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真菌感染组相对于治疗后的PCT水平则无明显的好转,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而言,不同感染类型其CRP和PCT的升降幅度不同,通过对患者血浆CRP和PCT水平进行联合监测,并且进行动态监测加以观察水平的变化情况,能够更好的针对感染病原体进行有效鉴别,同时还能够评估抗感染药物的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抗感染相关治疗方案的制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C反应蛋白(CRP)是判断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在损伤的6~8h内,血清CRP量迅速升高,并在48~72小时达高峰。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当有急性炎症、创伤和冠心病时CRP会升高。降钙素原(PCT)是一种新的炎症介质,在健康人血清中水平极低,几乎不能被检测到,感染2小时后,降钙素原浓度增高,24小时达高峰,72小时开始下降,炎症消退后,恢复至正常水平,体内稳定性良好,不受外伤、激素的影响。在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局部感染患者,PCT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或者略有轻度升高。随着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PCT水平也明显升高,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PCT水平迅速下降,并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CT与CRP联合测定可以提高临床检测率,有利于鉴别诊断,有助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本文从生物学特性、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于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82例儿科感染患者资料,分为细菌感染组(151例)与非细菌感染组(13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单独予以胶体金定量法、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比较三组血清PCT与CRP水平及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CRP、PCT比较,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均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PCT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CRP检测阳性率14.17%比较,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91.39%、94.66%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菌感染组PCT检测阳性率92.72%比较,非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的6.11%、4.17%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与CRP联合应用可提高小儿感染疾病诊断灵敏度,为小儿感染性疾病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于诊断小儿急性期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患儿98例进行血清学检测,将符合标准的急性期感染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感染因素分为细菌感染组42例、病毒感染组38例,对照组为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儿童。将各组受检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SAA、CRP、PCT、SAA/C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且与病毒感染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病毒感染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细菌感染组单一检测、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比对照组、病毒感染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感染组的阳性率虽然稍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AA、CRP和PCT联合检测可较好地鉴别诊断小儿急性期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阳性率高,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清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6年1月1日—2007年10月31日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的细菌感染性黄疸新生儿52例(感染组),非感染性黄疸新生儿50例(非感染组)。测定2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感染组治疗3 d后复查CRP,将CRP水平与WBC计数治疗前后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感染组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感染组外周血WBC计数高于非感染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RP检测对判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黄疸与非感染性黄疸及指导抗生素治疗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对淀粉样蛋白 A(SAA)、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诊断小儿急性期感染的价 值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500 例符合急性期感染诊断的患儿,其 中包含病毒感染患儿 280 例、细菌感染患儿 220 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 100 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 所有儿童的血清 SAA、PCT、CRP 水平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 CPR、SAA、PC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毒感染组患儿的血清 PCT、CRP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SAA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细菌感染组患儿的 PCT、CRP、SAA 水平均高于病毒感染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SAA、CRP 和 PCT 联合检测在小儿急性期感染诊断中具有较为显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降钙素原(PC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PCT在CAP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对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73例CAP患者,并选取同期7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CAP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的PCT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比较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患者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在入院后各项指标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AP患者治疗后PCT、CRP显著下降(P均<0.05),且与临床症状一致。细菌感染组PCT诊断CAP敏感性(92.9%)高于CRP(88.1%)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78.6%)。结论 PCT、CRP与WBC对CAP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PCT具有早期、快速、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动态检测血清PCT、CRP、WBC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PCT水平能更好地反应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益于判断预后及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进一步指导临床对于该类患者抗感染方案制定,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含血常规、降钙素原、CRP等临床资料完整的129例HIV感染患者资料。其中HIV携带者18例,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57例,艾滋病合并肺外感染(如血液系统、腹腔感染等)33例,感染部位不明患者21例。57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痰及支气管镜呼吸道分泌物采样病原学检查提示单纯细菌感染12例,单纯真菌感染11例,细菌真菌混合感染15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11例,病原学不明确患者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有常规采集血常规、CRP、PCT等炎性指标,艾滋病期考虑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均有留取呼吸道分泌物送检病原学检查,以HIV携带者为对照组,分别以单纯细菌组、单纯真菌组、细菌真菌混合组及卡氏肺孢子虫组为病例组,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间CRP及PCT水平,进一步探讨PCT在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中的检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单纯细菌组、真菌合并细菌组PCT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单纯真菌组、卡氏肺孢子虫组PCT亦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对于诊断呼吸道细菌感染,CRP、P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18%和40.90%,81.48%和90.90%。结论 PCT、CRP均可预测HIV携带者病情进展,但对于诊断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尤其是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两者敏感度相近,但PCT较CRP特异度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及时抗感染治疗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苓清肺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细菌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2016年10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老年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排痰、营养支持、抗菌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参麦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苓清肺汤,连续治疗10 d,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主要症状评分,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5.9%(P0.05);治疗后,2组肺炎患者咳嗽、咳痰量、痰色质、发热等主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肺炎患者的WBC计数、血清PCT以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三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苓清肺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细菌感染肺炎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改善咳嗽、痰量、发热等症状以及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7.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发热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鉴别诊断儿科发热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选择发热患儿152例,将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秋季腹泻、新生儿窒息纳入A组(非细菌感染组,82例),将肺炎、肠炎、脐炎纳入B组(细菌感染组,70例)。患儿入院时静脉采血1 mL,及时分离血清,吸取200μL加入试剂卡膜孔内,在室温下平置30 min后观察结果,根据所出现条带的颜色深浅与试剂盒标准色卡上的颜色相对比,读出PCT值。结果A组PCT检测阳性21例(26%),B组PCT检测阳性62例(89%),2组有显著性差异(2=60.39,P<0.01)。结论PCT是人体一种敏感的细菌感染标志物,在细菌感染早期血清PCT水平升高,其可作为儿科感染的早期检测指标,判定患儿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3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治疗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给予抗生素联合疏风解毒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生存率、体温、血糖(BG)、血酮、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C反应蛋白(CRP)、乳酸、降钙素原(PCT)、氧合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生存率为96.1%,对照组为97.5%,两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体温控制、血糖异常升高、血酮阳性率、ALT、AST、Cr、CRP、乳酸、PCT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P0.01)。3治疗组氧合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有助于控制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炎症反应,提高氧和指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药辅助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中医辨证用药+常规西医治疗)和对照组(予单独西医治疗),每组20例,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肺炎严重指数(PSI)进行等级评分,同时检测血清PCT、CRP浓度。结果治疗前2组PSI等级评分、血清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4 d后,2组肺炎严重指数(PSI)等级评分、血清PCT、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CT、CRP浓度变化及PSI等级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上加用中医药能显著抑制重症肺炎血清PCT、CRP水平的过度分泌,缓解炎症刺激,对疾病预后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桑白皮汤加味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组联合桑白皮汤加味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血清CRP、LDH、PCT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治疗组血清CRP、LDH、PCT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桑白皮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大叶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