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萍钢3号高炉的结瘤分析,指出了高炉结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炉料质量的显著恶化和炉内操作不当,提出了预防高炉结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冷钢1^#高炉结瘤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冷钢1^#高炉炉身中下部结瘤的原因,认为主要是由于原燃料粉末多、操作低料线、炉温大起大落、炉料分布不合理等造成。预防结瘤必须贯彻精料方针,高炉操作保证稳定,禁止低料线操作和保护炉内周向气流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马钢二铁厂4#高炉6年零8个月的生产实践的调查分析,提高炉的长寿方针是:加强高炉操作,稳定炉况,预防结瘤,改善入炉料质量,加强炉役期的操作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梁世标 《炼铁》1997,16(6):10-13
韶钢1号高炉(第二代)从1987年9月开炉到1997年1月停炉,连续生产了9年零4个月,单位炉容产铁6167.8t/m^3,达到了冶金部制定的长寿标准,该高炉主要的长寿措施是改善入炉料质量,加强高炉操作,稳定炉况、预防结瘤,加强炉役后期的操作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炼铁》2015,(6)
对涟钢6号高炉炉墙结瘤的处理经验进行了总结。初步分析了炉墙结瘤的原因,认为主要是由于受长期休风、炉料结构、冷却设备、护炉和配矿,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6号高炉处理炉墙结瘤的主要经验:①大剂量的集中加焦,是处理严重结瘤的主要手段;②在高炉已严重结瘤的情况下,装料制度调整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③冷却制度的调整,对处理高炉结瘤基本不起作用;④大幅降低料线有利于处理炉瘤,但不一定要降低料线才可发现结瘤的程度;⑤添加萤石和锰矿洗炉,有利于增加渣铁流动性,对处理下部结瘤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昌3座1750m~3高炉入炉原燃料中有害元素含量较高,导致了高炉煤气管道结瘤堵塞、风口破损、炉缸堆积等事故,破坏高炉顺行,劣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通过采取调整炉料结构、加强原燃料质量的过程管控、调剂高炉操作制度等措施,高炉保持了稳定顺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未出现大幅下滑。生产实践表明,维持最大风量、稳定炉温、控制压差、降低冶炼强度以及改善造渣制度,有利于有害元素的排放,减少其循环富集,保证炉缸工作的均匀稳定和活跃状态。  相似文献   

7.
《炼铁》2015,(5)
对沙钢2号高炉炉身上部结瘤的处理进行了总结。进入2叭4年7月,2号高炉炉身上部就存在结厚,之后形成结瘤,降料线到14 m才使瘤根完全裸露。采用滑杠放炮的方式进行爆破炸瘤,瘤体基本上被清除。由于重视炸瘤后的复风操作,高炉炉况得到一次性恢复,各项技术指标在第3天就达到炉况失常前水平。着重分析了2号高炉炉身上部结瘤原因,认为:一是炉料锌负荷长期过高(达1.5 kg/t);二是焦炭质量差;三是原料入炉粉末高;四是生产操作管理缺位。  相似文献   

8.
碱金属的循环富集是使高炉炉况恶化和导致结瘤的一个重要原因.矿石中大量氟的存在加剧了碱金属的危害.本文研究了生产高炉内碱金属的平衡及影响炉渣排碱的因素.总结了冶炼含碱金属炉料保证高炉顺行和防止结瘤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9.
 含铁炉料良好的冶金性能是保障高炉炉况顺行,节燃增产的前提条件。熔滴试验对于高炉含铁炉料冶金性能把握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熔滴试验本身成本较高且检测耗时,多数企业仅在高炉炉况出现重大变化时通过试验追溯炉料冶金性能。因此,操作者难以根据炉料结构变化预判其冶金性能,进而调整操作方针。在对莱钢含铁炉料进行熔滴性能试验检测的基础上,通过遗传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关键参数,以含铁料化学成分对其熔滴性能指标建立优化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精度高,且避免了建模过程中的主观性,可指导生产配料及调整高炉操作。  相似文献   

10.
在高炉操作实践中,炉内有长出体积巨大的炉瘤的情形,仿瘤妨碍炉子继续正常作业。大多数情况下,炉瘤是以爆炸法除去的。表明炉内有瘤的征兆如下:炉子坐料作业、风压高、炉项温度高、燃料消耗增高,而当炉瘤容积甚大时,炉料的所有变动过早地对生铁和炉渣的质量起影响。本文叙述别洛列兹基钢铁厂的三次结瘤事故。第一次结瘤是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在Б高炉上发生的。当时,Б高炉因木炭不足而使用焦炭,并系冶炼普通平炉炼钢生铁。炉子的生产率和技术经济指标当时一直都是良好的。当炉瘤长大到妨碍炉子正常作业时才被  相似文献   

11.
萍钢实业股份公司九江炼铁厂1号高炉于2011年3月开始出现恶性悬料,休风坐料后检查发现炉身结瘤,采取降料面炸瘤处理后炉况恢复正常。通过对结瘤进行分析,总结炉况处理的成功与不足,以便积极应对高炉冶炼条件的变化,确保炉况稳定顺性。  相似文献   

12.
柯建华 《中国锰业》1992,10(5):57-60
湖北银山5m~3小高炉冶炼含铅高锌复合锰矿结瘤严重,主要是因为锌在冶炼中的行为引起。锌的主要析出区正好处于炉喉料线区部位。锌质炉瘤是由气相析出的熔融锌冶凝而成。可采用无衬砖结构推迟结瘤。  相似文献   

13.
针对1750m^3高炉开炉初期,因设备故障多造成的炉墙结厚、炉况不顺等问题,采取堵风口、活跃炉缸、适当提高炉温、控制风量等措施,分三个阶段恢复了炉况.并应用精料技术,采取全风量、全风温操作,稳定富氧、提高煤比,减少设备故障等措施,使高炉实现了达产,利用系数达到了2.68t/m^3.d的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炉结瘤的征兆与位置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彩 《炼铁》1995,14(2):43-46
高炉结瘤是能够预防的。预防结瘤,应从识别结瘤征兆入手。高炉结瘤的普遍特征主要有:热流强度降低、炉墙温度低于正常值、冷却设备进出水水温差低于正常水平及炉皮温度明显降低。结瘤位置可用炉身探孔法、降料面观察法及传热计算法来确定。  相似文献   

15.
莱钢1#1 880 m^3高炉检修后恢复过程中出现炉况失常,主要原因是设备故障多、布料矩阵不合理、渣中Al2O3升高及操作失误等。通过采取热洗炉、改善原燃料质量、调整布料矩阵等措施使炉况恢复正常。此次炉况处理过程表明,长时间休后加负荷不宜过快,生产中要确保布料参数准确,并应加强对原燃料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郭俊 《钢铁研究》2012,(4):43-46
南钢炼铁新厂8号高炉(2 000m3)由于原料质量的不稳定、渣系的变化,上下部操作调剂的不匹配等原因造成炉身部位圆周方向结厚,通过采取"降料线打水,强力疏松边缘气流,调整风口配置"等措施,历时42天,炉墙粘结脱落,炉型规整,炉况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杨志荣 《钢铁》2015,50(1):31-36
 通过太钢2座4 350 m3高炉生产、操作炉型监控和维护的实践,认识到高炉上下部操作炉型之间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其对炉缸寿命有一定的影响。高炉上部的操作炉型受到炉腹煤气量、炉身部位耐火材料的选择以及炉身冷却水流向的影响。适当的炉腹煤气量、减少冷却板与砖衬间可能形成的窜气通道、冷却水横向分段、分区冷却有助于形成合理的上部操作炉型。炉身操作炉型与渣皮厚度具有相互作用关系,风口以上操作炉型对炉缸炉底的侵蚀和结厚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维持炉芯死焦堆透气透液性、高炉炉身硬质压入以及钒钛矿护炉等措施,维持合理的上、下部操作炉型,改善了炉况顺行和操作指标,同时减缓炉缸侧壁的侵蚀。  相似文献   

18.
以实现有效电极工作端为理想炉况的主要标志,通过分析硅铁、硅钙和硅铬合金生产过程中炉瘤的生成机理,阐述了锰硅炉瘤的生成及对炉况的影响,并结合对锰硅电炉炉况的控制,总结了锰硅电炉炉瘤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西钢炼铁系统近几年的技术进步情况进行了总结,其主要方面在于精料方针、喷吹烟煤、高炉操作和炉前作业等。  相似文献   

20.
 结合酒钢集团山西翼城钢铁公司2005年6月份以来2座高炉的生产数据,分析了原燃料成分变化与高炉冶炼的关系。指出高炉生产应继续采取精料措施、稳定原燃料成分、控制合理的炉温,才能维持高炉的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