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建立新疆圆柏叶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测定、总灰分测定、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挥发油含量测定等方法。结果:建立新疆圆柏叶性状和显微、薄层色谱等的鉴别方法,制定其水分不得过9.5%,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3.0%,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1.8%(mL/g)。结论:制定的新疆圆柏叶质量标准全面、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广西壮药华凤仙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对华凤仙的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等项目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华凤仙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制定了显微鉴别、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的控制指标。结论:华凤仙建立显微鉴别与薄层色谱鉴别项,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23.0%,浸出物不得少于8.5%。这些数据为华凤仙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对于保证其质量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广西壮药异叶爬山虎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等项目系统研究。结果:异叶爬山虎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制定了显微鉴别、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的控制指标。结论:异叶爬山虎建立显微鉴别与薄层色谱鉴别项,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12.5%,浸出物不得少于4.0%。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药材马蹄蕨的质量标准。方法:对马蹄蕨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等项目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马蹄蕨的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检查指标建议拟定为: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6.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浸出物不得少于7.0%。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马蹄蕨药材质量标准,可用于马蹄蕨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张伟娜  赵颖  李铮 《河南中医》2021,41(2):289-293
目的:建立北京特色炮制饮片炒白扁豆仁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直观法描述炒白扁豆仁性状;薄层色谱(thin loyer chromatography,TLC)薄层鉴别法进行鉴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方法测定炒白扁豆仁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二氧化硫残留量。结果:炒白扁豆仁性状为2枚子叶多分离,完整者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表面微黄色至橙黄色,或偶见焦斑,具轻微独特焦豆香气;TLC薄层鉴别中炒白扁豆仁在与派可林酸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斑点清晰;同时检测出水分不得超过11.0%,总灰分不得超过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30%乙醇浸出物不少于15%。初步拟定了炒白扁豆仁的质量标准。结论:该标准可为北京特色炮制饮片炒白扁豆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迭鞘石斛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砷盐、浸出物,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杂质不得过2.0%,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4%,重金属不得过10ppm,砷盐不得过2ppm,浸出物不得少于10.0%。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能有效评价迭鞘石斛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修订和提高黄芫花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药品标准研究方法对黄芫花药材的显微、薄层进行鉴别,对10批黄芫花药材的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检查,并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结果:确定了黄芫花的显微特征,建立了其TLC鉴别;黄芫花的水分限度≤11.0%,杂质限度≤11.0%,黄芫花酸不溶性灰分限度≤1.0%,黄芫花总灰分限度≤9.0%,10批黄芫花中木犀草素质量分数0.10 ~1.40 mg·g-1.结论:完善了黄芫花药材的质量标准,可作为修订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定中药刘寄奴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 TCL)对刘寄奴有效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同时对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等项目检查,对其质量进行控制。结论:得到质量标准为杂质≤4%,水分≤11.0%,总灰分≤7.0%,酸不溶性灰分≤1.0%,醇溶性浸出物≥20.0%。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重复性强,可有效控制刘寄奴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生地黄炭饮片中水分、灰分、浸出物及毛蕊花糖苷、梓醇的含量,并进行性状与薄层定性鉴别,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检测生地黄炭饮片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运用薄层色谱方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10批生地黄炭饮片水分平均值为5.22%,总灰分平均值为4.66%、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值为1.32%、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53.06%、醇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10.52%、毛蕊花糖苷含量平均值为0.0223%;梓醇含量平均值为0.0203%;薄层鉴别可以检出毛蕊花糖苷、梓醇。结论:本实验方法准确可靠,以上检测指标和参数可以为制定生地黄炭饮片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并规范九节菖蒲净制工艺,建立饮片质量标准。方法以产率、水分、灰分和浸出物为指标优选净选、净洗和干燥方式,对九节菖蒲饮片进行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检查水分、灰分和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指标性成分异阿魏酸含量。结果净制工艺为:取九节菖蒲原药材,拣选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干燥;质量标准为:水分不得高于13%,灰分不得高于3%,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9%。结论优选的净制工艺简单、易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对规范九节菖蒲的净制工艺具有重要意义;质量标准简便、可行,能有效控制九节菖蒲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傣药藤苦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11.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浸出物不得少于19.0%.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能有效评价藤苦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壮药赪桐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赪桐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对赪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赪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初步拟定赪桐药材水分不得超过9%、总灰分不得超过9%、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5%、浸出物不得少于16.0%,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为赪桐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傣药黑种草籽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水分不得过8.0%,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 ,浸出物不得少于30.0%.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能有效评价黑种草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中医药》2015,(4):78-80
目的:对瑶药羊角风进行水分、灰分、浸出物的含量测定及薄层鉴别研究,为建立该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有关规定进行薄层鉴定、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测定。结果:羊角风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可行,含水量均不超过12%,总灰分小于7.5%,酸不溶性灰分小于0.9%,50%乙醇浸出物(热浸法)不得少于1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可为羊角风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肾蕨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肾蕨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并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对肾蕨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明确了肾蕨化学成分类型和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确定了肾蕨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限量.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为肾蕨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傣药材卵叶巴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粉未鉴别;《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傣药材卵叶巴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规定水分不得过12.5%,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浸出物不得少于22.5%。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能够控制傣药材卵叶巴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和完善挂金灯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法对挂金灯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同时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挂金灯药材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斑点均清晰明显;5批挂金灯样品的水分测定结果为7.9%~10.1%,总灰分为8.8%~14.6%,酸不溶性灰分为0.3%~3.8%,浸出物测定结果为11.9%~17.4%。结论:本研究为挂金灯药材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傣药材傣百部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粉未鉴别;按《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傣药材小百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规定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5.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浸出物不得少于60.0%。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能够控制傣百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傣医常用药材黑面神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植物学、生药学、化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基源、性状、系统成分、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急性毒性等项目.结果:植物来源明确,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重现性好、专属性强,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限度设定合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LD50为123.87g生药/kg.结论:该标准简便快速、实用,能有效控制傣药材黑面神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假蒟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假蒟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和薄层色谱鉴别,并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对假蒟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确定假蒟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限量,初步明确假蒟化学成分类型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初步拟定假蒟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3.0%,总灰分不得超过1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4.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7.0%。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为假蒟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