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的应用价值;同时研究应用能谱曲线寻找最佳keV值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脊柱金属植入术患者行宝石CT GSI扫描,并以10keV为间隔重建11组单能量(Mono)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通过比较140kVp(QC)和各级别Mono图像的客观指标伪影指数(AI)和对比噪声比(CNR)、软组织和骨质以及金属植入物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4分法,1分图像最优,4分图像最差),寻找GSI去金属伪影最佳成像条件。并以最佳图像为对照,比较利用能谱曲线寻得最佳Mono图像的质量和诊断效能。结果:AI在90~140keV时减低,在100~130keV达最低;CNR在100~120keV时减低且最低。能谱成像技术在90~140keV对软组织、骨质及金属植入物诊断效能提高,在110~130keV对软组织观察最优,在110~140keV对骨质及植入金属观察最优。利用能谱曲线寻得最佳单能量成像条件为100~120keV,范围落在普通方法确定的电压值区间内,其图像均能满足诊断。结论:宝石能谱CT GSI在高电压区可有效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最佳成像区间为100~120keV。利用能谱曲线可快速有效获得最佳单能量成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在儿童脊柱侧弯术后CT影像中去除金属植入物伪影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例行CT复查的脊柱侧弯术后患者行能谱CT扫描,采用GSI扫描模式,扫描后获得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QC)及不同能量的单能量图像(MONO),同时使用单能金属伪影消除重建(MARs)技术对能谱数据进行去金属伪影获得图像(MONO+ MARs,共3组).8例共选取10个带有金属植入物的部位,再对每个部位选取2个伪影最大的层面(10个部位共计20层面)及1个伪影最小层面(作为背景)进行感兴趣区(ROI)客观噪声值(SD)的测定.每个层面选取2个ROI(椎管外软组织和椎管内软组织),由一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图像质量并分别在工作站测量其SD值、计算伪影指数(AI).对所获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结果 MONO组和MONO+ MARs组图像质量随着keV的升高明显改善.在120 ~140 keV水平可获得最小SD值及AI.对于椎管外组的SD值及AI值,MONO组SD值最低,QC组最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组及MONO+ MARs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组的SD值及AI值,MONO+MARs组最低,QC组最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组与MONO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MONO组与MONO+MAR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宝石能谱CT扫描及MARs后重建技术能显著改善儿童脊柱侧弯术后CT图像质量.对于椎管外软组织金属植入物伪影的去除,MONO组图像表现较突出;对于椎管内软组织的观察,MONO+ MARs组及MONO组图像质量均好于QC组,其中MONO+ MARs组图像质量略胜于MONO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能谱CT单能量成像(MONO)联合金属伪影去除软件(MARs)技术在去除颅内弹簧圈植入物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例头部弹簧圈介入术后患者,对其头部进行能谱成像(GSI)扫描,得到1组120 kVp混合能量(QC)图像、40 ~140 keV以10 keV为间隔的共11组MONO图像和11组MONO联合MARs图像.每组图像随机选择1个伪影较严重和1个无伪影的感兴趣区域(ROI),并测量出各自的SD值,并计算出各自伪影指数(AI),对SD值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各自图像进行主观评分(0~3分).结果 120 kVp的QC图像、40~ 140 keV的11组MONO图像和11组MONO联合MARs图像,在60 ~140 keV范围内AI值表现为MONO联合MARs图像低于MONO图像,MONO图像低于QC图像,且MONO图像和MONO联合MARs图像在70 keV达到最低,往后AI值趋于平缓;三组图像的SD值配对t检验中,MONO图像中60 ~ 140 keV与QC图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MONO联合MARs图像中50 keV与QC无显著性差异(P=0.985,>0.05),而60 ~140 keV存在显著性差异且SD值均值小于QC均值,即MONO联合MARs图像中的60~140 keV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其他组;在主观评价三组图像的配对t检验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MONO联合MARs图像的70 ~ 90 keV能量范围分别获得(2.85±0.15)、(2.78±0.18)和(2.75 ±0.20)分,远高于其他组.结论 在能谱CT中,MONO联合MARs在70 ~90 keV范围内去除颅内弹簧圈植入物伪影效果最为显著,其中70 keV是临床应用的最佳能量图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宝石CT能谱扫描在减少金属伪影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1例体内含有金属植入物的受检者行能谱扫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扫描后获得混合能量图像(140kVp),用能谱分析软件(GSI Viewer)进行分析,以10keV为间距在40~140keV间进行11种不同能量的单能量图像重建,选取最优单能量图像,再行金属伪影消除重建(Metal-Artifacts Reduction System,MARs),对混合能量图像及能谱图像(110keV单能量图像或单能量+MARs图像)进行感兴趣区(ROI)SD值的测定,计算出伪影的SD值。并且所有图像均由三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采用盲法进行独立评分,按金属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予以记3、2、1、0分(3分为基本无伪影;2分为图像质量较好,有部分伪影;1分为图像伪影较重,尚能观察;0分为伪影很重,图像无法观察)。对所获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在110keV单能量区图像信噪比较高,因此所有图像均于110keV行MARs重建。能谱图像(110keV单能量图像或单能量+MARs图像)的评分与混合能量图像的评分之间,以及能谱图像组与混合能量图像组金属伪影的SD值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5),即能量图像的金属伪影明显降低,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的图像质量。结论:宝石CT能谱扫描能显著减少受检部位的金属伪影与硬化伪影,使含金属植入物的受检部位CT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能谱成像技术(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和多种伪影去除系统(multi artifact reductionsystem,MARS)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椎管内伪影方面的临床价值,获得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图像。方法选取本院15例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行能谱CT的GSI扫描及单能量加MARS技术重组,每隔10 keV分别获得40~140 keV共11组单能量图像及11组单能量加MARS图像,每组图像分别选取伪影最重层面(A)和无伪影层面(B)的两幅图像,行感兴趣区(ROI)与邻近脂肪组织CT值和噪声(SD)值的测定,分别记录为CT1、CT2和SD1、SD2,计算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值,SD值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图像中,110 keV单能量图像组,A、B两层面SD值分别为54.12±8.35和34.77±3.50,两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其他10组P值均<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加MARS图像中,各组A、B两层面SD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keV单能量图像中,GSI能谱成像的70 keV图像脊柱椎管内组织与邻近脂肪组织CNR最佳(CNR=9.2±5.07);110 keV+MARS的图像金属植入物伪影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但产生一定的图像失真。结论 110 keV单能量图像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椎管内伪影方面的效果最佳,110 keV单能量图像优于110 keV+MARS图像,70 keV图像虽然CNR最佳,但噪声明显高于110 keV图像,不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 CT Monoplus 新虚拟单能量成像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源 CT 双能量检查的经病理证实的26例早期胃癌患者资料,采用双源 CT 新单能谱软件(syngo.via.VA30A,Dual energy Mono+)分别获得40 keV、50 keV、60 keV、70 keV 4组单能量图像,并与常规混能120 kVp 图像对比,分析并比较各组图像间胃癌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平均噪声(SD)以及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和病灶显示能力评分。结果40 keV、50 keV、60 keV、70 keV 及120 kVp 5组图像早期胃癌病灶的 CNR 分别为3.24±0.76、2.94±0.92、2.47±0.79、2.37±0.98及1.22±0.40,图像噪声值分别为(32.7±1.82)HU、(25.6±2.61)HU、(20.30±2.17)HU、(17.03±2.15)HU、(18.15±2.12)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24.654、227.05,P 均<0.01)。50 keV 组的 CNR 值均高于60 keV 组、70 keV组和120 kVp 组,与40 keV 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0 keV 组 SD 值低于40 keV 组,但高于其他3组(P 均<0.05)。5组图像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08±0.27)分、(3.65±0.49)分、(3.31±0.47)分、(3.23±0.43)分及(3.15±0.37)分,病灶显示能力评分分别为(4.15±0.67)分、(3.92±0.48)分、(3.27±0.45)分、(3.08±0.27)分及(3.04±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25.343、70.426, P 均<0.05)。50 keV 组的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其他4组(P 均<0.05),病灶显示能力评分亦高于60 keV 组、70 keV 组和120 kVp,与40 keV 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52)。结论50 keV Monoplus 新虚拟单能图像可以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提高早期胃癌病灶的 CNR,有利于早期胃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GSI)中单能量图像消除金属移植物硬化伪影的作用.方法 对体内有金属移植物的患者行GSI.其中义齿3例、颈椎钢板植入2例、锁骨钢板植入1例、腰椎金属棒植入1例、人工股骨头3例、髂骨骨折移植物1例、胫骨钢板植入1例.对上述部位行GSI螺旋扫描,管电压采用80 kVp和140 kVp,在0.5 ms内行快速切换扫描.然后重建1.25 mm层厚能谱图像,含40~140 keV共101个单能图像,不同keV单能图像均采用同样的窗宽(1500 HU)、窗位(500HU).测量不同keV单能量图像的伪影指数(AI),分析不同单能量图像伪影消除程度,将AI最小的单能keV图像保存,应用于三维重组.结果 单能图像中AI随keV变化而不同,12例中最大AI为145~225,均在40keV时出现;最小AI为15~190,出现在95~140 keV之间.重组图像时,12例常规的混合能量图像均有明显的金属伪影,用最小AI的单能量图像重建时,可明显肖除或降低金属移植物的硬化伪影.结论 采用CT能谱成像技术,在高keV单能量图像上可以明显降低或消除金属移植物伪影,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联合ASIR及ASIR-V重建技术对胸部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质量的优化。方法搜集行胸部增强能谱CT检查的62例患者资料,使用能谱GSI模式进行扫描并重建,在传统重建模式(FBP)重建下,以间隔10 keV为一组重建出40~140 keV的11组单能量(MONO)图像,与140 kVp混合能量(QC)图像共组成12组图像。对12组图像的CNR、BHA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并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其主观评分。得出能谱CT成像中伪影较小且图像质量较高的单能量图像。将其单能量图像分别与30%、50%、70%水平的ASIR及ASIR-V进行重建,得到6组新重建模式下的单能量图像,将其与FBP重建下QC及此单能量图像共组成8组图像并使用较前相同的统计学方法对其主观及客观评价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FBP重建下,80 keV图像的CNR值为7.7±2.0,与QC图像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处的BHA值为44.4±22.0,低于QC图像(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4.50±0.62,与QC图像无差异(P>0.05);伪影主观评分为2.45±0.62,低于QC图像(P<0.05);具有较低的伪影水平并保持了较好的图像质量。因此选取80 keV做为最佳单能量值进行下一步研究。80 keV联合50%ASIR-V的CNR值为13.9±4.3,高于QC图像(P<0.05);BHA值与其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4.90±0.298,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与常规胸部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相比,能谱CT 80 keV单能量联合50%ASIR-V图像能够减低对比剂硬化伪影,同时提高图像质量,可常规应用于胸部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及虚拟单能图像重建与传统迭代重建在减少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的差异。方法 56例脊柱矫形术接受金属植入物行标准能谱CT检查,包括常规迭代重建、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虚拟单能图像重建。测量衰减系数(HU)和噪声(SD),以计算椎旁肌和椎管的信噪比。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图像质量和伪影减少程度。结果与常规迭代重建相比,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显著降低低密度伪影及高密度伪影。与常规迭代重建相比,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椎旁肌(34.6±17.0HU vs. 26.1±13.5HU及34.6±17.0HU vs. 27.0±14.2)和椎管(102.5±60.1HU vs. 72.1±39.3HU及102.5±60.1HU vs.60.1±38.0HU,P均0.05)的噪声伪影减少。观察者间评价主观图像质量的一致性良好,ICC=0.74。在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中,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上表现出伪影减少分别为44/56例(78.6%)、48/56例(85.7%)。结论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重建上客观及主观伪像均减少,金属伪影去除算法联合虚拟单能图像的组合可能有希望进一步减少伪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CT能谱成像的最佳能量点以减少肺部增强CT扫描锁骨下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对比剂伪影,并改善图像质量。方法:共66名病人接受能谱CT扫描。一次能谱成像获得12组图像:140kVp混合能量图像和11组单能量图像(40~140keV)。比较混合能量和单能量图像在肺部增强CT动脉期的伪影区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平均线束硬化伪影指数(BHAs)。BHAs是感兴趣区和背景区噪声平方差的平方根。结果:与常规混合能量组相比,120keV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硬化伪影(P=0.000),同时SNR、CNR明显减小,导致软组织对比度明显减低。70keV可以减小硬化伪影(P=0.042),且SNR、CNR最高,优于混合能量图像和其他单能量图像,而伪影区噪声减低,图像质量最好。结论:在肺部增强扫描中,120keV去除对比剂硬化伪影的能力优于混合能量图像及其他单能量图像,但是组织对比度较差,可以结合70keV图像共同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1.
CT能谱成像在诊断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性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淋巴瘤、肺腺癌、肺鳞癌及胆管癌的转移性淋巴结行能谱CT扫描,探讨能谱成像在鉴别不同肿瘤淋巴结转移性肿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12月间淋巴瘤3例(28个淋巴结)、肺腺癌5例(30个淋巴结)、肺鳞癌4例(24个淋巴结)及胆管癌2例(10个淋巴结)行能谱CT扫描,测量混合能量图像上各个淋巴结在不同能量水平下(40~140 keV,间隔10 keV)淋巴结的CT值及碘基图和水基图各个淋巴结的碘和水含量,分别对不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在不同keV下淋巴结的CT值、碘和水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观察肿大转移淋巴结的最佳对比噪声比对应的单能量水平是70 keV.70 keV下淋巴瘤、肺腺癌、肺鳞癌及胆管癌CT值分别(81.36±9.81)、(58.33±21.55)、(56.47±10.62)和(73.57±4.4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9,P<0.01),其中淋巴瘤与肺腺癌、肺鳞癌及肺鳞癌与胆管癌在CT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与胆管癌及肺腺癌与胆管癌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与肺鳞癌CT值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肺腺癌、肺鳞癌及胆管癌的碘含量分别为(1.93±0.05)、(1.16±0.15)、(1.25±0.21)和(1.44±0.04)g/L;淋巴瘤、肺腺癌、肺鳞癌及胆管癌的水含量分别为(1029.40±20.85)、(1024.98±11.19)、(1022.12±12.94)和(1030.87±10.10)g/L;肺腺癌与肺鳞癌的转移性淋巴结的碘含量之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1.77,P>0.05),其他不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的碘含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不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的水含量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能谱成像通过应用碘含量及低能量下的CT值,对不同来源的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有较大意义,70 keV单能量图像显示肿大转移性淋巴结最清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体外区分肾结石成分的价值.方法 168枚经外科手术取出的肾结石,分别置于猪肾中.行能谱扫描( GSI)及常规120 kVp扫描.测量计算GSI图像上结石的有效原子序数(Zeff)、钙水比值(CWR)、能谱衰减曲线斜率、50 keV单能量CT值及120 kVp混合能量CT值,并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比较各组结石上述指标的差异.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其成分,成分单一的结石108枚,其中尿酸类结石组13枚、鸟粪石结石组24枚、胱氨酸结石组14枚、磷酸钙结石组18枚、草酸钙结石组39枚.结果 5组结石的Zeff、CWR、50 keV单能量CT值、120 kVp混合能量CT值及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尿酸类结石组为7.4±0.4、0.0085±0.0021、(503±168) HU、(495±106) HU、-0.77、鸟粪石结石组为11.8±0.9、0.1743±0.0677、(1056±290) HU、(799±165) HU、18.72,胱氨酸结石组为11.2±0.6、0.1253±0.0297、(740±172)HU、(565±129) HU、12.79,磷酸钙结石组为16.0±0.4、0.6781±0.0952、(2567±178) HU、(1602±200) HU、37.14,草酸钙结石组为15.4 ±0.4、0.5683±0.0759、( 2267±385) HU、( 1489±284) HU、36.3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内两两比较,有效原子序数、钙水比值及50 keV单能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能谱CT成像为区分肾结石成分提供了新的方法,有效原子序数、钙水比值及50 keV单能量CT值,3个指标均可以明显区分尿酸类、鸟粪石类、胱氨酸、磷酸钙类及草酸钙类结石.  相似文献   

13.
CT能谱成像在胸腔渗出液与漏出液定性鉴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鉴别胸腔积液性质的价值.方法 将20例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穿刺术抽出的胸腔积液放在试管中进行能谱CT扫描,同时抽出的胸腔积液做胸水常规和生化检查.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析两组数据的常规混合能量140 kVp图像的CT值差异,以及两组数据的不同keV水平(40~140 keV)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碘-水浓度、钙-水浓度、钙-脂肪浓度等CT能谱成像的定量参数间的差异.对渗出液和漏出液的CT能谱特征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20例中11例渗出液、9例漏出液.渗出液组的常规混合能量140 kVp的图像CT值[(19.56±4.10)HU]高于漏出液组[(13.44±3.4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2,P=0.010).keV能量越低,其CT值差别越大.在40keV,其CT值差异最大,分别是(47.49±14.60)、(19.76±6.8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0,P=0.000),渗出液明显高于漏出液;而在140 keV,其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值分别是(9.76±4.16)和(6.22±3.17)HU(t=2.107,P=0.050).渗出液能谱曲线斜率(0.51±0.23)明显大于漏出液(0.18±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7,P=0.001).渗出液的有效原子序数、碘(水)浓度、钙(水)浓度、钙(脂肪)浓度明显高于漏出液组,两组的值分别为7.89±0.16和7.67±0.07、(5.74±1.28)和(1.70±0.95)g/L、(7.89±1.78)和(2.53±1.37)g/L、(25.95±1.74)和(20.82±1.4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80、6.998、6.546、6.301,P值均<0.05).结论 渗出液与漏出液具有不同的能谱曲线和能谱特征物质含量,低能量keV图像在渗出液的鉴别中起重要作用,能谱CT为鉴别胸腔积液的性质提供了一种多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定量评价双源双能量CT不同管电压条件下肺动脉及肺动脉栓子显示情况,优选肺栓塞检测的管电压条件.方法 66例临床拟诊肺栓塞的患者中37例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诊断为肺栓塞.对66例患者进行对比增强双源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获得80 kVp(Ⅰ组)、平均加权120 kVp(Ⅱ组)、140kVp(Ⅲ组)3组图像.分别测量3组肺动脉1~4级分支、栓子及背部肌肉的CT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多个相关样本Friedman检验,分析3组的CT值、SNR及CNR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利用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分析不同管电压条件下CTPA图像质量的一致性.结果 Ⅰ组1~4级分支平均CT值为(446±140)、(433±130)、(411±138)、( 392±127) HU.Ⅱ组1~4级分支平均CT值为(303±91)、(290±85)、(276±86)、(263±85) HU.Ⅲ组1~4级分支平均CT值为(244±70)、(230±63)、(216±72)、(205±68) HU.3组肺动脉1~4级分支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Ⅰ组图像的平均CT值均高于Ⅱ组及Ⅲ组.37例CT检查诊断为肺栓塞患者定量分析结果显示,3组栓子CNR值分别为8.3±3.3、8.0±2.9、5.6±2.2.3组间CN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Ⅰ与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与Ⅲ、Ⅱ与Ⅲ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组CTPA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名医师的评价结果经kappa检验,Ⅰ组图像质量一致性(kappa值=0.789,P<0.01)高于Ⅱ组(kappa值=0.652,P<0.01)和Ⅲ组(kappa值=0.509,P<0.01).结论 80 kVp图像的平均CT值高于平均加权120 kVp及140kVp图像,其图像质量及CNR值与平均加权120 kVp图像相当,可用于临床可疑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成像的检查中.  相似文献   

15.
潘雪琳  李真林  程巍  袁元   《放射学实践》2013,(12):1212-12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植入术后,双源CT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中单能谱成像技术在降低伪影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求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成像点。方法:对48例颅内动脉瘤颈夹闭术后患者行双能量头部血管扫描,获得双能量扫描数据后,采用双能量软件内的单能谱技术(Monoenergetic)进行后处理。对40~120keV的单能量数据每隔10keV进行重建,共9组单能量图像,对每组图像选取4个点(a^d)进行CT值测量。a点位于动脉瘤夹伪影最重的脑组织即动脉瘤夹长轴的尾部;b点为a点的对称点,位于无动脉瘤夹伪影的脑组织内;c点位于受动脉瘤夹伪影影响最重的血管;d点为c点的对称点,位于无动脉瘤夹伪影影响的血管内。测量CT值分别记录为CTa、CTb、CTc、CTd,计算a、b两点CT值的差值即|CTa-CTb|以及c、d两点CT值的差值即|CTc-CTd|。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Ta、CTb之间,CTc、CTd之间,以及|CTa-CTb|、|CTc-CTd|的差异。结果:9组单能量图像上,a与b点、c与d点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CTb|和|CTc-CTd|在9组单能量图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能量的升高|CTa-CTb|逐渐降低,而|CTc-CTd|除70keV组(为最低)外呈逐渐增加,其中40keV组|CTa-CTb|和|CTc-CTd|分别为(270.54±9.08)和(9.64±2.46)HU,70keV组|CTa-CTb|和|CTc-CTd|分别为(65.85±1.99)和(1.03±0.24)HU,120keV组|CTa-CTb|和|CTc-CTd|分别为(10.51±2.79)和(8.32±0.84)HU。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复查头部血管增强扫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可明显降低颅内动脉瘤夹的伪影,采用70keV进行图像重建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不同评估参数在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能谱CT 三期对比剂增强扫描的肝肿瘤患者31例(肝细胞癌15例,肝转移瘤16例),分别在三期能谱图像上对病灶边缘与腹主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能谱参数进行测量,并计算50~70keV下的标准化CT 值、标准化碘(水)浓度、铁(水)浓度、水(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及动静脉碘浓度差等。分析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之间、肝细胞癌转移灶与肝转移瘤之间各测量和统计参数的差异。结果肝细胞癌组在门脉期50、60、70keV 下 CT 值分别为142.500±29.106、112.010±20.864、93.727±15.331,碘浓度值为17.235±5.089(100ug/ml),有效原子序数为8.594±0.266,明显高于肝转移瘤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且门脉期较动脉期差异更为明显。肝细胞癌转移灶组与肝转移瘤组相比较,50~70keV下的CT值、碘(水)浓度、铁(水)浓度、水(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标化后CT值、标准化碘(水)浓度、铁(水)浓度、有效原子序数肝细胞癌转移灶组明显高于肝转移瘤组,也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且随着扫描时间延长,两组差异逐渐变小。结论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肝细胞癌转移灶与肝转移瘤的C T 能谱成像具有不同的特征,低能量keV可以对两组病变进行定量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不同肝脏肿瘤检出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肝脏肿瘤患者(14例肝细胞癌、12例肝转移瘤、16例肝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患者均行CT能谱成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静脉期扫描,获得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和70 keV单能量图像.对2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测量肝实质噪声和肿瘤-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NR),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记录不同肿瘤在不同期相的病灶检出数量,采用百分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70 keV图像和140 kVp图像上,不同肿瘤在不同期相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0±0.25)和(3.63±0.22)分;肝实质噪声分别为(8.82±0.82)和(10.66±1.10);CNR分别为5.39和3.89,70 keV图像均优于140 kVp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动脉期肝转移瘤、动脉期肝血管瘤在2组图像上的检出率相同外,不同肿瘤在不同期相70 keV图像的病灶检出率(78%~100%)均高于140 kVp图像(65%~96%),以小病灶(<1 cm)检出率增高最为明显(分别为57%~100%和14%~91%).结论 能谱CT 70 keV单能量图像通过改善图像质量并增加肿瘤与肝实质的对比,有利于肝脏肿瘤的检出,对检出小病灶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CT能谱成像在胰腺癌病灶显示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行CT能谱检查,且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的113例患者.CT扫描期相分平扫、动脉晚期(AP)、门脉期(PP);增强采用能谱扫描(GSI)模式.将感兴趣区(ROI)分别放置于病灶和胰腺实质处,重复测量3次,求得3次的平均值,计算病灶及胰腺实质AP和PP 40~140 keV的单能量CT值(CTmono值)、归一化CTmono值(以胰腺实质为标准)、对比噪声比(CNR)值及最佳单能量keV值,比较胰腺癌与胰腺组织间的差异,并将最佳单能量与70 keV单能量(相当于常规CT 120 kVp能量水平)进行比较.统计方法为配对t检验和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胰腺导管腺癌在AP及PP的最佳单能量为40 keV,AP和PP的最佳CNR平均值为2.31±1.02和2.38±1.02,70 keV CNR值为2.08±0.98和2.12±0.96,2期最佳CNR值均高于70 keV的CNR值.胰腺癌在70 keV时AP和PP的CTmono值分别为(58±13) HU和(71±19) HU,PP高于AP,40 keV 时AP和PP的CTmono值分别为(111±44) HU和(155±57) HU;胰腺癌在40 keV 时AP和 PP的归一化CTmono值的中位数分别为47.0%和53.9%,70 keV时分别为57.7%和61.8%,40 keV归一化CTmono值低于70 keV,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T能谱成像显示胰腺癌为相对乏血供、进行性强化的病灶;最佳单能量成像能够提高胰腺癌病灶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能谱CT对比剂追踪智能触发技术在低浓度等渗碘对比剂模式下支气管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胸部增强患者20例,行能谱CT GSI扫描模式下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CTA)。经留置针注入碘克沙醇(270mgI/ml),剂量1.2ml/kg ,流速4.0 ml/s ,采用对比剂追踪智能法触发扫描。数据均传入工作站,通过GSI viewer软件获得混合能量图像(Quality Check ,QC ,140 kVp )、最佳单能量图像,测定以上两组图像支气管动脉的CNR、SNR ,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进行独立评分。支气管动脉CTA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配对 t检验,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①本研究患者支气管动脉C T A图像在最佳单能量和混合能量组均显示共55支。最佳单能量组优质支气管动脉共46支(84%),平均主观评分:3.63±0.92;混合能量组优质支气管动脉共28支(51%),平均主观评分:2.57±0.90;两者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t=13.608,P<0.001);两名医师评分结果具有较强一致性( r =0.745, P <0.01)。最佳单能量组图像(CNR:35.1±21.23;S N R:45.10±23.32)CNR、SNR均明显优于140kVp混合能量组(CNR :12.23±9.30;SNR:31.95±17.62)( t =9.865,8.268,P <0.001);②使用低浓度对比剂,患者碘对比剂的碘含量值均低于根据常规对比剂的每公斤体重测量值。结论采用低浓度碘对比剂可以在能谱CT 单能量技术优化条件下获得更多优质的支气管动脉图像,提高了支气管动脉的显示率和清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