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β-胡萝卜素氧化降解产物的生理活性。对利用OsO4为催化剂,将β-胡萝卜素在OsO4-H2O2-Ether体系中进行控制型氧化降解,对氧化降解产物进行薄层分离后,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β-胡萝卜素氧化降解产物对Hela细胞以及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β-胡萝卜素氧化降解产物在高浓度时对Hela以及bel-7402的抑制作用强于β-胡萝卜素的,且对bel-7402的作用强于对Hela的,显示β-胡萝卜素氧化降解产物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反应条件对β-胡萝卜素氧化降解过程的影响,对不同反应条件下的降解产物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氧化降解产物主要香味成分有2,2,6-三甲基环己酮、异佛尔酮、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其中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含量最高;溶剂、体系pH与反应时间对降解产物中的主要香味成分的组成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乙醚、石油醚和环己烷相比,极性较大的乙醇体系更有利于氧化降解反应,而主要香味成分的总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或pH下降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所采用的各种氧化降解条件中,以乙醇为反应溶剂,体系pH3.0,反应3h的降解产物中主要香味成分的总量最高,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含量也为最高.  相似文献   

3.
从枸杞汁中分离得到一株降解β-胡萝卜素产香菌株GQ-16,根据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初步鉴定菌株GQ-16为库特氏菌(Kurthia sp.)。采用单一成分缺失法研究确定了该菌的必需营养素与β-胡萝卜素降解最佳条件,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测定了该菌降解β-胡萝卜素的产物成分。结果表明,酪氨酸(Tyr)、色氨酸(Try)、亮氨酸(Leu)、苏氨酸(Thr)和FeSO_4·7H_2O等物质是菌株GQ-16菌体生长的必需营养素,该菌降解β-胡萝卜素产物中主要香气物质为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  相似文献   

4.
采取平板划线法从红茶中筛选分离高效降解β-胡萝卜素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和16S r DNA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对该菌株所产β-胡萝卜素降解酶分离纯化,并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降解β-胡萝卜素菌株HC-3,该菌株对β-胡萝卜素的降解率达86.82%,主要降解产物为5,6-环氧-β-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反式-β-紫罗兰酮等香味物质。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 r DNA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肠杆菌(HC-3)。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和阴离子交换柱等步骤分离纯化得到该菌株所产β-胡萝卜素降解酶,SDS-PAGE分析表明该酶分子质量约53 ku。该酶最适反应温度45℃,最适p H值8.0;金属离子Ca2+和Cu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Fe2+和Mn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β-胡萝卜素为该酶的最适作用底物。  相似文献   

5.
采取稀释涂布平板法以及平板划线法从烟叶中分离得到1株高效降解α-胡萝卜素菌株ULI3,该菌株在含有α-胡萝卜素(15 mg/L)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底物降解率达到89.74%,并且主要降解产物是5,6-环氧-β-紫罗兰酮(6.15%)、β-紫罗兰酮(5.1%)、二氢猕猴桃内酯(3.12%)等香味物质。根据形态特征和ITS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鉴定菌株ULI3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得出菌株ULI3发酵降解α-胡萝卜素最佳培养条件:蔗糖30 g/L,Na NO34 g/L,酵母粉3 g/L和初始p H值为8。采用该培养条件,α-胡萝卜素降解率达到97.13%。  相似文献   

6.
从采自云南昆明的22份不同陈化时间的烟草样品中筛选到6株可降解β-胡萝卜素的真菌。菌株YNCA9037可降解β-胡萝卜素,获得具甜木香味的发酵产物,经菌落形态、显微形态及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进行菌株分类鉴定,菌株YNCA9037初步鉴定为纸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对菌株YNCA9037降解β-胡萝卜素的产香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其较佳产香的条件为:pH 6.5,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 h,β-胡萝卜素添加量0.2%。菌株YNCA9037降解β-胡萝卜素的发酵产物经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检测到致香物质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  相似文献   

7.
β-胡萝卜素(β-CE)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不稳定,容易降解,利用酪蛋白(CN)对β-胡萝卜素进行自组装能够对其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提高β-胡萝卜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利用价值。本文以β-CE/CN形成纳米复合物为背景,研究了其形成的影响因素、粒径分布以及β-CE的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β-CE/CN纳米复合物的形成受温度与β-CE/CN质量比的影响较大,β-胡萝卜素经酪蛋白自组装后,其水溶解性提高。经体外消化实验,β-CE/CN纳米复合物经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酶解后,酶解产物经SDS-PAGE分析,酪蛋白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其水解程度增加,因此β-CE从纳米复合物中更易释放出来,其生物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红茶中香气物质的形成及工艺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气是影响红茶品质的重要因素,它的形成与加工工艺密切相关。在红茶加工中,香气物质主要经过糖苷类水解、氨基酸的斯却克尔(Strecker)降解、美拉德反应、脂肪酸的氧化以及β-胡萝卜素降解等反应生成。这些反应在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工序中综合作用形成了红茶丰富多样的香型。本文主要从红茶香气物质形成的反应类型以及加工工艺对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红茶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β-胡萝卜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类胡萝卜素,是机体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β-胡萝卜素拥有共轭多烯不饱和双键结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清除自由基、猝灭单线态氧、抑制炎症信号传导,其应用从最初的食品着色,逐渐转向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和动物饲料等多个领域。本文对β-胡萝卜素的来源、结构、毒理学研究以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进行概述,为β-胡萝卜素的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富含花色苷及类胡萝卜素的复合果蔬汁中花色苷及类胡萝卜素的降解机制,选择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花色苷及类胡萝卜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及β-胡萝卜素为对象,构建模拟体系,研究金属离子、pH值、糖种类及含量对C3G和β-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3G和β-胡萝卜素热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且两者的降解反应均为吸热非自发反应。C3G和β-胡萝卜素经复合后,C3G的稳定性无显著变化,而β-胡萝卜素稳定性降低。此外,不同糖种类及浓度对复合模拟体系中的C3G和β-胡萝卜素热降解的影响不同。糖类对C3G的促降解作用依次为果糖>蔗糖>葡萄糖,且随糖浓度的增大,花色苷稳定性逐渐增加。而3种糖类对β-胡萝卜素的作用不显著,且随糖浓度的增大,β-胡萝卜素稳定性逐渐下降。研究结果为富含花色苷及类胡萝卜素的复合果蔬汁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β-胡萝卜素异构体中,9-顺式异构体具有更高的生理活性。通过碘掺杂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在乙酸乙酯中非均相催化全反式β-胡萝卜素异构化,制备高顺式构型占比的β-胡萝卜素。经液相-离子阱质谱联用仪分析,证实催化产物主要为15-顺式、13-顺式、9,13-双顺式、全反式和9-顺式等5种β-胡萝卜素异构体。以9-顺式β-胡萝卜素相对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制备高9-顺式β-胡萝卜素异构体的最优条件为:温度75℃,时间90 min,底物质量浓度1 mg/m L,催化剂添加量1.2 mg/mg(基于β-胡萝卜素),此时,9-顺式β-胡萝卜素异构体质量分数达到25.02%,总顺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为47.41%。反应过程中β-胡萝卜素的降解率为12.6%。结论:碘掺杂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催化全反式β-胡萝卜素异构化适用于高9-顺式β-胡萝卜素的制备,此制备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2.
天然β-胡萝卜素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强化剂,主要用作色素和营养强化剂。近些年来,β-胡萝卜素在保健和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简述了天然β-胡萝卜素的制备原理、应用市场。摘要用第三人称,不要用“本人、本文、作者、我们、笔者”作主语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新资源食品原料β-基-β-基丁酸钙在食品中的应用广泛,其应用主要是基于其可以促进肌肉合成,减少肌肉蛋白降解等。文章综述了β-基-β-基丁酸钙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在动物营养、运动营养以及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红葡萄柚中番茄红素的降解机制,本文通过构建红葡萄柚模拟体系对番茄红素进行降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和糖类能显著促进番茄红素的热降解,而β-胡萝卜素却能延缓番茄红素的降解,且这种保护作用比前两者促进作用更有优势。β-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均能降低温度对番茄红素降解速率的影响,而糖类对番茄红素的促降解作用却与温度密切相关。与其他模拟体系不同,有糖存在的模拟体系中的番茄红素热降解并不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糖类对番茄红素的促降解作用影响依次为:葡萄糖蔗糖果糖。红葡萄柚中主要内源因子在不同体系中对番茄红素降解协同表现出促进或保护作用,研究结果为红葡萄柚及番茄红素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宁杞1号枸杞鲜果为试材,研究抗氧化剂、杀菌温度、杀菌时间、贮藏条件等关键因子对枸杞鲜汁加工中β-胡萝卜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抗氧化剂V_C和0.2%柠檬酸对β-胡萝卜素有保护作用,杀菌温度和时间是杀菌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杀菌温度85℃、时间5 min时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0℃~4℃贮藏条件较室温更有助于鲜汁中β-胡萝卜素的保留。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胶束因其增溶、靶向递送亲脂性活性成分的特性,使得其在医药、营养、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辛烯基琥珀酸燕麦β-葡聚糖酯(oatβ-glucan octenylsuccinate,OS-glucan)胶束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其对β-胡萝卜素的结肠靶向递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OS-葡聚糖酯胶束在模拟胃液环境条件下,其粒度和多分散性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的变化较小,荷载的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有所下降;在模拟肠液环境条件下,OS-葡聚糖酯胶束结构部分被破坏,导致一定程度降解,胶束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有所减少、胶束的粒度显著增大、PDI也显著性增大。在体外结肠发酵试验中,OS-葡聚糖酯胶束发生快速解体,7 h内β-胡萝卜素被迅速释放。因此,OS-葡聚糖酯胶束可作为β-胡萝卜素的载体,有效调控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其向结肠部位的递送。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β-胡萝卜素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以乳清蛋白、阿拉伯胶、卵磷脂为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制备了3种水包油型β-胡萝卜素乳液,研究在不同盐离子浓度、pH和温度下,3种乳液的稳定性、β-胡萝卜素保留率以及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卵磷脂乳液,乳清蛋白乳液和阿拉伯胶乳液在不同盐离子浓度下均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乳清蛋白乳液在pH 5.0的条件下极不稳定,会出现明显的分层;β-胡萝卜素在酸性条件下会加速降解;温度显著影响乳液的氧化,乳清蛋白乳液氧化程度较阿拉伯胶乳液和卵磷脂乳液低,且对β-胡萝卜素的保护能力更高,体外模拟消化研究显示消化率最高的为阿拉伯胶乳液,其次为乳清蛋白乳液,卵磷脂乳液最低,且阿拉伯胶乳液可以减缓β-胡萝卜素在消化过程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
β-胡萝卜素是一种典型的类胡萝卜素,也是生物体内合成VA的前体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工、化妆品、饲料、食品、保健品以及医药等行业。与化学合成的产品相比,天然β-胡萝卜素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且无毒副作用,因此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三孢布拉氏霉发酵产β-胡萝卜素过程不受光照、气候、产地等环境条件的限制,因此逐渐成为获取天然β-胡萝卜素的主要方法。本文从菌种选育、发酵工艺优化以及反应器等不同角度,对三孢布拉氏霉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从而对该技术的优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富含高溶性β-胡萝卜素的油脂体系(β-胡萝卜素总顺式质量分数约40%,其油脂基含量约10 mg/mL)的氧化稳定性及降解规律,在不同储藏温度(-18、4、20、37℃)下,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首先通过建立降解动力学方程考察了富含高溶性β-胡萝卜素的不同油脂(大豆油、橄榄油、月见草油、鱼油)的氧化稳定性,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橄榄油中β-胡萝卜素及其异构体的储藏氧化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高溶性β-胡萝卜素在不同油脂体系中的抗氧化效果依次为:橄榄油>大豆油>月见草油>鱼油;且在伴随储藏过程中,β-胡萝卜素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规律,橄榄油中β-胡萝卜素异构体稳定性高低次序为:All-E>Total Z>13 Z,且随着β-胡萝卜素异构体的氧化降解导致的其总含量减少,橄榄油的过氧化值也不断增大,表明高溶性β-胡萝卜素抗油脂氧化的效能降低。  相似文献   

20.
β-胡萝卜素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氧化、防癌抗癌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利用红酵母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具有发酵周期短、营养要求简单、菌体营养丰富可综合利用等优点.本文从茵种的分离筛选和改造、发酵工艺优化、产物提取及菌体综合利用等方面,综述目前国内外利用红酵母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