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府穴归属督脉,风,指风邪,府为府宅,聚居之地,风府为治风之要穴,既可用于中风、癫狂、癔症等内风为患的神志病症,又可用于眩晕、头痛、颈项强痛等外风为患的病症。它是临床上常用的腧穴,现从风府穴定位、主治和现代配穴应用,结合解剖学中关于风府穴的安全进针角度和深度进行论述,以便在针刺治疗中恰当的使用风府穴。  相似文献   

2.
风府,又名鬼林、舌本,属督脉,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其应用范围广泛,《素问·骨空论》载:"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针灸大成》载:"主中风,舌缓不语,振寒汗出,身重恶寒,头痛,项急不得回顾。"《普济方·针灸》载:"督脉阳维之会。治头痛,颈急不得回顾,目眩,鼻衄,喉咽痛,狂走目妄视。"风府穴既可单穴应用,也常与风池、哑门、承浆、太冲、百会等配穴应用,《行针指要歌》载:"或针风,  相似文献   

3.
析哑门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哑门穴 ,首见于《素问·气穴》论 ,属督脉 ,位于项后正中线 ,后发际上 5分凹陷处 ,为督脉、阳维脉的交会穴 ,具有开治哑的作用 ,故前人命名为哑门。又名门 ,《针灸甲乙经》又有“舌厌”、“舌横”等别名 ,《针灸大成》、《铜人》、《针灸图翼》亦均类同。本穴为“回阳九针穴”之一 ,穴下深部是延髓。因此 ,讨论该穴既有重要主治作用的一面 ,又有针刺操作值得注意的一面 ,对本穴的针灸法 ,历代医家争议较多 ,一般均告诫浅刺禁灸。但近人曾有打开聋哑禁区——深刺 2寸的提法和穴位注射 [1]、温针灸 [2 ]等疗法。因此 ,“哑门”穴的针刺深…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刺督脉腧穴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取穴特点以及配伍规律。方法:系统收集2009年8月至2019年8月所有针刺督脉腧穴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利用SPSS Statistics 23软件对数据库中的腧穴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07篇合格文献,总涉及120个腧穴。频数分析得百会、人中使用频次较高,关联和聚类分析得百会常与神庭、人中、大椎、风府等配伍使用,督脉常与阳明经和足太阴脾经配伍。结论:临床上针刺督脉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常取百会、人中,腧穴配伍常用神庭-百会、大椎-人中-百会、风府-百会,督脉取穴时常配伍阳明经和足太阴脾经同用。  相似文献   

5.
风府穴在临床上应用较多,多用于治疗头痛项强、狂证癫痫、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眩晕等,而治疗腰腿痛则甚少。近3a笔者依据《肘后歌》“腿脚有病风府寻”的记载,采用动刺风府穴治疗腰腿痛,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28~81岁;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膝关节病9例,骶髂关节错缝3例,急性腰扭伤3例,踝扭伤2例,足跟痛2例。1·2治疗方法取风府穴,行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垂直进针0.5~1寸,行小幅度提插,结合凤凰展翅之法[1](即用右手大拇指、示指捻针头,如飞腾之象,一捻一放,使针感逐渐沿督脉及膀胱经感传,最好气至病所)行针1 m in,嘱  相似文献   

6.
风府,中医人体的一个生物组织体名字,历代汉医释作“风府穴”。风府穴只是依风府名子在人体经络督脉的一个穴位,比如足太阳经的肺俞,心俞,肝俞,胆俞……等诸多俞穴,皆以脏腑名字为穴名,但这些穴名多通络自己脏腑联系。风府名字,非空穴来风,有名就有其形。如何读懂风府名字,要寻根问祖,因为中医祖上有甲骨文化,金篆文化,文化造就了中医文字形象与生物形象合为一体,成立中医文化真谛。风府形象什么样?位置何在?且看本文的甲骨文名子形象与生物形象信息,文理与医理协调配合,温故而知新。  相似文献   

7.
哑门穴,首见于《素问·气穴论》,属督脉,位于项后正中线,后发际上5分凹陷处,为督脉、阳维脉的交会穴,具有开痦治哑的作用,故前人命名为哑门。又名痦门,《针灸甲乙经》又有“舌厌”、“舌横”等别名,《针灸大成》、《铜人》、《针灸图翼》亦均类同。  相似文献   

8.
正长强穴最早记载于《针灸甲乙经》"在脊骶",为督脉起始穴,亦为督脉络穴,《千金翼方》言其可针入三寸。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入属于脑。"长强穴为督脉脉气所发,上入于脑,故针刺长强穴亦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面肌痉挛、小脑梗死后共济失调等。孙菊光教授临床擅长通过创新针刺法以提高针刺疗效,基于督脉循行入脑,关联诸筋,从督脉论治脑病,针刺督脉络穴长强穴为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收效显著,现择其验案2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哑门穴,首见于《紊问·气穴》论,属督脉,位于项后正中线,后发际上5分凹陷处,为督脉、阳维脉的交会穴,具有开喑治哑的作用,故前人命名为哑门。又名喑门《甲乙》又有“舌厌”、“舌横”等别名,《大成》、《铜人》、《图翼》亦均类同。本穴为“回阳九针穴”之一,穴下深部是延髓。因此,讨论该穴既有重要主治作用的一面,又有针刺操作值得注意的一面,对本穴的针灸法,历代医家争议较多;一般均告诫浅刺禁灸。但近人曾有打开聋哑禁区一一深刺二寸的提法和穴位注射、温针灸等疗法。因此,“哑门”穴的针刺深度和主治范围应以何为准,很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查考和探析,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人中一穴,又称水沟、鬼宫、鬼客厅、鬼市等名。属督脉,为督脉、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其部位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人中”首见于《灵枢·经脉》篇:“大肠手阳明之脉,……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针灸甲乙经》记载:“水沟,在鼻柱下人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直唇取之,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其穴名之义,陈修园解释道:“人之鼻下口上水沟穴,一名人中,取身居乎天地中之义也,……。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穴居其中,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风府穴治疗不同疾病的操作手法。方法:以风府穴为关键词,通过对CNKI和维普30年有关风府穴的操作手法文献的检索,共检出31篇,涉及32条,对风府穴的临床操作手法进行概述。结果:临床上风府穴多单穴应用或配伍风府、哑门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病症。所有文献都专门注明风府的刺法,直刺或斜刺,一般针刺深度为0.5~1寸,针刺方向向口腔或下颌方向,针刺时注意守神,手法宜轻巧。不捻转,不提插,不留针或留针时间不超过15 min。结论:风府穴是临床危险穴位之一,针刺操作手法对于安全性和针刺效果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风府穴治疗不同疾病的操作手法。方法:以风府穴为关键词,通过对CNKI和维普30年有关风府穴的操作手法文献的检索,共检出31篇,涉及32条,对风府穴的临床操作手法进行概述。结果:临床上风府穴多单穴应用或配伍风府、哑门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病症。所有文献都专门注明风府的刺法,直刺或斜刺,一般针刺深度为0.5~1寸,针刺方向向口腔或下颌方向,针刺时注意守神,手法宜轻巧。不捻转,不提插,不留针或留针时间不超过15 min。结论:风府穴是临床危险穴位之一,针刺操作手法对于安全性和针刺效果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水沟,又名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因其穴在鼻下人中沟中,故名水沟.此名出于《针灸甲乙经》:“水沟,在鼻柱下人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道家认为,闭口藏舌舌抵上颚,运送口中津液下行,滋润喉咙,通渗脏腑,为口水吞咽向上翻转之路,故名水沟.又因中医理论认为,天食人以五气,天气通于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气通于口,该穴位于鼻之下口之上,故又名人中.人中穴的主治病症从古以来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4.
督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小腹内,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可以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阳脉之海",在循行路线、生理功能、临床运用等方面均与脑有着密切联系,故历代医家素有"病变在脑,首取督脉"之说。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针刺治疗中,督脉的运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以督脉为主针刺结合穴位注射脑神经生长素对弱智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针刺督脉穴位神庭、百会、风府及胆经本神穴[1],配合脑神经生长素在内关和通里穴穴位注射共48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显效12例,占25%;有效30例,占62.5%;无效6例,占13.5%.总有效率87.5%.结论 本法对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多动不安、情绪异常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们以针刺风府、哑门为主穴治疗脑出血、脑梗塞、植物人状态获得显著疗效,并对癫痫、脑炎后遗症、颅脑损伤、脑震荡后遗症和小儿智能低下、大脑发育不全等均有奇特疗效。对其治疗作用,我们提出以下认识与同道商榷。 1 醒脑升阳、利语言 风府、哑门穴(以下简称“两穴”)均为督脉重要腧穴,且与阳维交会。督脉为阳经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有调节十二经气盈亏的重要作用,两穴位于脑后空窍处,与脑直接相连,头为阳经之会,精明之府。临床实践证明,针刺两穴可调节大脑微循环,提高脑能量代谢及利用率,增加氧供,提高脑细胞活性及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确有醒脑开窍和利语言的重要作用。我们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意识障碍的患者61例,其中治疗组30  相似文献   

17.
百会穴浅谈     
百会穴,出自《甲乙经》,亦名三阳,又名巅上、五会、天满,属督脉。其位“在前预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甲乙经》)。现通常定位在头顶部正中线上,前顶直后一寸五分,或当神庭与脑户连线之中点处。其简易取穴方法乃两耳尖连线与头部正中线交点处。百会穴临床应用相当广泛。《黄帝内经太素》二十六卷云:“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百会灸之”。《千金要方》曰:“半身不遂,失音不语者,灸百会,次灸本神……风府”等等。据有关资料报道:百会透曲鬓,治疗脑血管偏瘫500例,其有效率为95%;前顶透百会,百会透后顶,后顶透强间穴,治疗高血压,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百会透通天,配合体针治疗坐骨神经痛116例,有效率为100%;百会透角孙,治疗肩周炎30例,有效率亦为100%;  相似文献   

18.
人中穴即水沟穴,归属于督脉,位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处。人中穴又称之为“鬼宫”、“鬼市”等,为十三鬼穴之一,是督脉与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最早记载人中穴并指出其针刺方法的当首推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水沟,在鼻柱下人中……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王逵认为:“人之水沟穴,在鼻下口上,一名人中,盖居人身天地之中也。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无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穴居其中,古名之曰人中。”(明《蠡海集》人中穴具有醒脑开窍,清热通阳,救逆止拖,舒筋利脊的作用。临床…  相似文献   

19.
督脉是脊髓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顺发  焦青峰 《中国针灸》2006,26(10):761-761
祖国医学早在2 500年前即描述了督脉,而且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难经·十九难》:"督之为病,脊强而厥."《甲乙经·卷二》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阳脉之海也."《甲乙·卷三》曰:"悬枢,在第十三椎节下间".简而言之,中国古代医家描述的督脉,位于脊骨空内,上端在风府穴水平入属于脑,下端被悬吊在第十三椎节下间.为阳脉之海.督脉为病,出现脊强反折,脊强而厥.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  相似文献   

20.
风府是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在发际正中直上1寸,是风邪聚留之府,为治疗风病之要穴。笔者在临床中以针刺风府穴为主,治疗风邪而致的多种病证,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一、中风(脑溢血) 李某,男,62岁,农民。1986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原有高血压病史,1986年10月在田间劳动时突然跌倒在地,神志昏迷,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