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态造血细胞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MDS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巨幼细胞性贫血(MA)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52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1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外周血指标及骨髓细胞形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72例MDS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病态造血细胞比较,红系病态造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粒系病态造血、巨核系病态造血、原幼细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与对照组比较发现,与MDS密切相关的病态造血细胞形态包括多核红细胞、环形铁粒幼细胞、环形核粒细胞、Pleger-Huet样畸形、小巨核细胞。结论 MDS患者一般会发生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病态造血,但两者的变化关系较为复杂,难以依靠单种指标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确诊。通过外周血指标联合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可发现特殊的病态造血现象,有助于提高MDS的诊断,减少误诊、漏诊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细胞形态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难治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对4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 DS-RA)与5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 A)进行形态学比较分析,结果M A红系巨变100%,其它病态造血或有或无。M DS-RA与M A病态造血有相似之处,M A的形态学诊断主要以红系巨变为主:M DS-RA要对病态造血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主要是难治性贫血(RA)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并与其它贫血性疾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比较分析。取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制成涂片行瑞氏染色,骨髓分类500个有核细胞,外周血分类100个有核细胞,观察红系、粒系、巨核系病态细胞特点。结果发现,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细胞浆内颗粒稀少或缺如、Pelger核异常改变、幼粒细胞数及检出率、单核细胞检出率以及骨髓粒系各阶段细胞出现颗粒缺如,红系奇数核、核出芽,巨核系小巨核及单圆核巨核细胞等在RA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形态学是MDS诊断的基础,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在MDS与其他贫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对34例难治性贫血和4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象、外周血涂片、骨髓象进行分析。结果虽然两者粒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三系均有异常增生,但难治性贫血的细胞病态改变在数量上超过巨幼细胞性贫血(MA),巨幼细胞贫血的细胞巨幼变程度和数量大于难治性贫血。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与MA形态学既有相似性,又各具特征,需综合分析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5.
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骨髓内细胞异常增生,常同时或先后出现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发育异常,病态造血导致进行性、难治眭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按法国、美国和英国协作组(FAB)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分型后的三系病态造血情况,对MDS的诊断和分型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通过对112例MDS患者分别按照FAB和WHO分型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重点观察粒系、红系以及巨核细胞有无病态造血情况存在。结果通过对112例MDS的病态造血观察,认为多核幼红细胞(奇数核)、环形铁粒幼红细胞、粒细胞Pelger-Hut畸形、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存在有确诊意义,WHO的MDS分型和FAB的病态造血标准相同。结论 MDS无论是FAB标准还是WHO新的分型方案,其诊断和分型对骨髓病态造血情况的观察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CD34(+)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特征是一系或多系细胞质和量的异常,骨髓有病态造血表现,临床治疗反应差,高风险,并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为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MDS的诊断依据是骨髓病态造血,但病态造血并非MDS所特有,所以在诊断前要排除其他伴有病态造血以及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MA、HA(溶血性贫血),特别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L)、骨髓纤维化等。本文就MDS血液常规三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量的变化与MA作分析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和外周血检查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和外周血特点,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巨幼样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骨髓和外周血检查,记录红系、粒系、巨核细胞系造血情况。结果:38例均呈大细胞贫血,MCV〉100fl,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骨髓中巨幼红细胞〉10%,伴有巨幼变粒细胞及核分叶过多的巨核细胞。结论:骨髓出现巨幼红细胞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关键,但应注意与红血病、红白血病、白血病、MDS等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细胞病态造血特点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的实用价值。通过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骨髓病理学检查,分析64例WHO-MDS患者病态造血特点,评估其对于疾病判断的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的意义。结果表明,外周血出现原始细胞、巨核细胞,骨髓粒系Auer小体、假性Pelger-Huёr畸形,幼红细胞空泡,微小巨核对于WHO-MDS诊断灵敏度虽然不高,分别为34.4%,3.1%,3.1%,75.0%,6.3%,42.4%,但其诊断特异性均为100%。幼红细胞奇数核、核畸形、核碎裂、核出芽、环形铁粒幼细胞,及单圆核、多圆核巨核细胞对于WHO-MDS诊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通过骨髓病理学检查,同样发现WHO-MDS患者三系出现病态造血,并且4例RCMD患者,12例RAEB患者检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超过半数WHO-MDS患者有轻至中度网硬蛋白纤维增生。结论:细胞形态学是诊断WHO-MDS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多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MDS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千细胞的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减少而致贫血、感染或出血。MDS的诊断依据是病态造血现象,但病态造血又非MDS所特有,故在诊断MDS时,要进一步排除可能有病态造血的其他疾病,特别是巨幼细胞性贫血(MA),可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且两者骨髓粒系、红系及巨核三系统细胞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类似病理表现,在诊断上易混淆。为此,将1996-2002年本院按标准诊断为MDS23例与MA27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所引起的造血紊乱性疾病。难治性贫血(RA)是MDS亚型中的初级阶段,表现为血细胞减少、病态造血、原始细胞不增多,其在临床表现及血细胞形态学上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骨髓纤维化(MF)等疾病十分相似,因此很容易发生漏诊、误诊,本文将难治性贫血(RA)与上述疾病容易发生的误诊原因、主要区别及难治性贫血的诊断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的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AA、20例MDS、20例增贫、2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和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并出现多系统的病态造血.而增生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的观察对AA、MDS、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低增生型MDS(L—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进行血液学及形态学的鉴别诊断。[方法]对已确诊的16例L—MDS与15例AA进行初诊时病例的血液学、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检查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以探讨两者区别。[结果]①血液学检查资料表明:AA的HGB减低、WBC减少及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较L—MDS更明显,但仅有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未见不成熟红细胞。而L—MDS则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并可见有核红细胞及中、晚幼粒细胞,WBC数及中性成熟粒细胞较AA偏高,单核细胞明显多于AA。②骨髓形态学观察资料表明:L—MDS的骨髓增生程度及造血细胞成分比AA为高或多,粒、红两系均有病态造血形态学改变,并可见少数巨核及小巨核细胞。而AA则粒、红、巨三系均明显受抑,多无病态造血和形态学改变,且极少见巨核细胞。③细胞化学检查资料表明:铁染色及PAS染色有一定意义。L—MDS的骨髓细胞内铁阳性率明显低于AA,且Ⅰ—Ⅳ型铁粒幼细胞均低于AA.L—MDS的PAS阳性率及积分均高于AA。[结论]L—MDS与AA在血液学、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方面均有一定差异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MA)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病人骨髓象均可见病态造血现象,如多小核巨核细胞作为分化较好的病态巨核细胞均可在这两病中出现,但我们发现在病态巨核细胞的类型和多小核巨核细胞核象的变化上,各有特征和不同.现将我们观察的结果作一报告.  相似文献   

15.
邢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3):8116-8117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yelodysplastic syndrome,refractory anemia简称MDS-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astic anemia简称MA)的形态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9例MDS-RA和98例MA的血象、骨髓象及小巨核细胞染色的形态学特点。结果:MDS-RA和MA血象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MDS-RA骨髓象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MA易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MDS-RA和MA的病态造血各有其特点,MDS-RA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显著高于MA。结论:MDS-RA与MA形态既有相同点又各有特点,而这些特点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态造血特征,分析与MDS诊断高度相关的特异性病态造血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初诊MDS患者45例,对照组病例50例,通过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分析比较各种病态造血在MDS组和对照组中的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等。结果:除胞浆空泡及巨核系过分叶核外,其余各种病态造血在MDS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uer小体、假Pelger-Huēt样畸形、奇数核幼红、微小巨核细胞,以及外周血原始细胞和小巨核细胞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为100%。其次,多核粒细胞和原始细胞2%、环形铁粒幼细胞、多核幼红、小巨核、单圆核巨核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90%。结论:Auer小体、假Pelger-Huēt样畸形、奇数核幼红、微小巨核细胞在MDS诊断中的特异性极高,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对MD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大细胞贫血中的临床价值,以此鉴别大细胞性贫血,并辅助临床进行诊断。方法应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急性失血性贫血组(7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组(65例)、溶血性贫血组(42例)、肝病性贫血组(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28例)及健康对照组(63例)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类型大细胞贫血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失血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肝病性贫血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明显增高(P<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呈明显下降(P<0.01),巨幼细胞性贫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FR)明显升高(P<0.01)。急性失血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明显下降(P<0.01)。除肝细胞贫血组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大细胞贫血组中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均呈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网织红细胞及参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灵敏指标,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大细胞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及血液学特点。方法:全部患儿均检测常规血液学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指标,部分患儿行骨髓病理、细胞化学及染色体检查。并以不同方案进行治疗。结果:33例中难治性贫血20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3例,难冶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6例,转变中的RAEB 4例。本组患儿骨髓均有病态造血特征,骨髓活检3例,1例检出粒系有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染色体检查6例,2例出现核型畸变。有5例转化为白血病。结论:小儿MDS的诊断主要依据病态造血,必要时进行骨髓病理及细胞染色体检查,对MDS的诊断和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4例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本院确诊的54例MDS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结果:54例MDS中,3例难治性贫血(RA),1例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7例难治性贫血伴多系统发育异常(RCMD),3例难治性贫血伴多系发育异常和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CMD-RS),2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型(RAEB-Ⅰ),19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Ⅱ型(RAEB-Ⅱ),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结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病态造血是诊断MDS的必备条件,形态学仍是诊断MDS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形态学病态造血特点。方法以WHOMDS分类标准为诊断金标准,收集2007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6日起期间,诊断的MDS患者165例。非克隆性疾病患者16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骨髓与血片细胞学检查中病态造血特征在克隆性和非克隆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MDS病态造血形态学诊断的主要依据:粒系Auer小体、核出芽、微核;红系核出芽;外周血片中出现巨核细胞、原粒细胞或早幼红细胞。结论细胞形态学是诊断MDS的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早期MDS细胞形态学改变不典型时,恶性克隆处于非显性状态。表达特征亦不明显,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手段,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