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HTNVIgG(HRP-抗-HTNV)染色的半微量直接免疫酶斑减少中和试验,作为检测灭活汉坦病毒疫苗和病毒中和抗体及血清学分型的方法。该方法简便、特异、敏感、稳定,结果与经典的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HRP-抗-HTNV可识别HTNV和SEOV的共同抗原。灭活HTNV疫苗加强免疫和部分批次初次免疫诱导较好的交叉中和抗体应答,同型与异型中和抗体滴度呈正的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制备出抗狂犬病病毒(RV)核蛋白(NP)荧光标记抗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检测RV中和抗体的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方法。经与小鼠中和试验(MNT)比较,其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该方法在大多数需要检测RV中和抗体的情况下可取代MNT。  相似文献   

3.
SARS冠状病毒空斑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SARS病毒空斑形成试验 ,用于病毒滴定和中和抗体检测。方法 用Vero E6细胞接种6孔塑料细胞培养板 ,加两层含琼脂糖培养基 ,以中性红为染色剂建立空斑试验 ,以能减少 5 0 %的空斑为标准 ,测定抗SARS中和抗体。结果 应用空斑试验能稳定清晰地形成SARS病毒特异性空斑 ,可用于病毒滴定、抗SARS病毒抗体的测定和疫苗效力的检定。结论 为正确滴定病毒、检测中和抗体、评价疫苗的有效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三种方法测定水痘病毒抗体滴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痘是儿童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疾病,建立水痘病毒抗体测定方法,对水痘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水痘疫苗免疫效果考核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应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2份健康人群血清和2份带状疮疹病人恢复期血清进行了VZV抗体测定。结果24份血清VZV中和抗体、荧光抗体、酶标抗体GMT分别为1:2.38、1:4.36和1:110-07,3种抗体GMT比值为1:1.83:46.25。 此结果提示,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测定VZV抗体敏感性最低,与荧光法接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三株病毒用不同方法制备的疫苗,免疫家兔后都能诱导产生免疫荧光抗体(IF)。其中Z10和L99株用细胞冻融以β-丙内酯灭活制备的疫苗还可以测到HI抗体。以β-丙内酯灭活的疫苗所产生的中和抗体,以Z10株最高(1:80~1:160),L99株较低(1:10),而LR1株未测出。但三株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上清液,用两种灭活剂均未产生HI或NT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高效价的抗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兔血清。方法分别用RD细胞和Vero细胞培养EV71,纯化后,将经甲醛灭活和未灭活的EV71抗原分别加入佐剂或不加佐剂,经不同途径(肌肉、皮下、腹腔)免疫家兔,每周采血,分离血清,分别采用ELISA、免疫双扩散、免疫荧光和中和抗体试验检测兔血清抗体效价,并分析不同方法检测兔血清抗体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未灭活和灭活的纯化EV71抗原加弗氏佐剂后,经皮下或肌肉途径免疫家兔均可获得高效价的抗EV71兔血清,其中加弗氏佐剂的灭活疫苗经皮下途径免疫获得了最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当抗血清ELISA效价达到或接近1∶108,免疫双扩散效价达到或接近1∶512,抗血清1∶2 000稀释后荧光强度荻时,可进行免疫家兔的全血采集;不同方法免疫家兔全血采集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为29 406~1 280 652 U/0.2 ml;免疫双扩散检测与中和抗体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较高。结论获得了高效价的抗EV71兔血清,为EV71疫苗抗原的相关检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灭活轮状病毒疫苗(inactivated rotavirus vaccine,IRV)与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免疫大鼠后,两种疫苗间免疫效果的相互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联合免疫组、间隔免疫组和单疫苗免疫组:联合免疫组接种IPV后4周,经双侧腿同时免疫IPV和IRV,共2次,间隔4周;单疫苗免疫组2组,分别免疫3针IPV和2针IRV,每针均间隔4周;间隔免疫组免疫1针IPV后4周,开始进行IPV和IRV间隔免疫(每针间隔2周,共6周)。分别于每次免疫后4周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中和试验结合免疫荧光抑制方法检测血清抗RV中和抗体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抗RV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血清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结果大鼠经2针IRV免疫后,血清抗RV中和抗体和特异性Ig 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均明显上升,血清抗体阳转率均达100%;经3针IPV免疫后,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GMT均明显上升,抗体阳转率均达100%;联合免疫组、间隔免疫组和单疫苗免疫组间血清抗RV中和抗体水平、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及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V和IPV免疫大鼠后均获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两种疫苗联合使用时,免疫效果无相互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灭活轮状病毒(rotavirus,RV)与灭活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及两种抗原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灭活RV与EV71按不同抗原含量配比制成联合疫苗免疫ICR小鼠,同时设单价疫苗组,均经小鼠腿部肌肉注射,隔2周免疫1次,共2次,分别于每次免疫后2周,经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经56℃灭活30 min后,采用血清中和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抗RV和抗EV71中和抗体效价。结果初次免疫后14 d,各组小鼠血清中RV特异性中和抗体阳转率为50%~67%,中和抗体效价为2.2~2.8,加强免疫后14 d,抗体阳转率达100%,中和抗体效价为28.5~35.9。初次免疫后14 d,各组小鼠血清中抗EV71中和抗体阳转率为83%~100%,中和抗体效价为4.0~7.1,加强免疫后14 d,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中和抗体效价为25.4~71.8;联合疫苗组与单价疫苗组间抗RV及抗EV71中和抗体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和EV71抗原量按160/160 EU配比时,可诱导出最高的抗RV抗体及抗EV71抗体应答。结论 RV与EV71联合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针对两种病毒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应答水平与疫苗抗原配比剂量相关,未发现两种抗原间有协同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验证其与小鼠脑内中和法(MNT)的相关性,并用于马抗狂犬病病毒血清(ERIG)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及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的测定。方法待测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在96孔板中作3倍系列稀释,与能感染80%~95%细胞量的攻击病毒混合后,37℃体外中和1h,接种BSR细胞,培养24h后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读取结果。用建立的RFFIT法与MNT法同时标定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国家标准品,并检测ERIG和HRIG以及疫苗免疫后血清样品的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以比较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和相关性。结果采用MNT法和RFFIT法检测我国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国家标准品的GMT分别为21.4和23.8IU/ml,两种方法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2.3%和13.3%;两个实验室用RFFIT法测定我国国家标准品的结果分别为21.71和23.81IU/ml。两种方法测定ERIG和HRIG及疫苗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为0.976,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RFFIT法可替代MNT法检测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IPV)3针免疫大鼠的中和抗体效价,为确定Sabin IPV的最佳免疫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abin IPV对52只Wistar大鼠进行3针免疫,每针间隔1个月,每次免疫后30d采血并分离血清,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血清中抗脊髓灰质炎病毒3个型的中和抗体效价。结果大鼠经3针Sabin IPV免疫后,其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均显著上升,2针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已经达到100%,且原倍疫苗与稀释疫苗免疫大鼠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Sabin IPV在大鼠中有良好的免疫效果,经3针免疫可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2-3月龄婴幼儿免疫IPV,并采集 双份血样118份。来用特异性抗原抗体中和法,分别对血清中抗脊髓灰质炎病毒3个型的中和抗体进行测定。结 果 要幼儿免疫后其脊髓灰质炎 Ⅰ、Ⅱ、Ⅲ型病毒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 100%、98.73%和 97.98%,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282.41、154.88和340.84。结论 IPV在初免儿童中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健康人血浆中抗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结果 四川和重庆地区健康人血浆中98%以上含有抗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其中10%的健康人血浆中该抗体滴度高达1:500倍以上。结论 采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方法用于健康人血浆中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测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F-基因型)免疫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及特异性IgG浓度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二者作为相互验证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194份人免疫血清,包括疫苗组98份[腮腺炎减毒活疫苗(F-基因型),免疫前后各49份]和安慰剂组96份(不含腮腺炎病毒,其他成分与疫苗组相同,免疫前后各48份),采用ELISA法和中和试验分别检测血清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G浓度和中和抗体效价,并对两个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中和抗体效价为纵坐标,IgG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通过逻辑回归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以中和抗体效价为标准采用ROC曲线对各组特异性IgG浓度进行分析,评价以特异性IgG浓度判定中和抗体阳转的可靠性。结果 安慰剂组免疫前血清特异性IgG浓度(t=-0.977,P> 0.05)及中和抗体效价与免疫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405,P> 0.05),疫苗组免疫后血清特异性IgG浓度(t=-9.959,P <0.001)及中和抗体效价(Z=-5.696,P <0.001)均明显高于免疫前。安慰剂组免疫前后及疫苗组免疫前IgG阳转率均明显高于相应中和抗体阳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原型株、Beta株、Gamma株和Delta株SARS-CoV-2灭活疫苗在大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 分别将原型株、Beta株、Gamma株和Delta株SARS-CoV-2灭活疫苗经大腿肌内免疫5只雌性Wistar大鼠2次,间隔14 d,免疫剂量均为3μg病毒蛋白/(0.5 mL·只),初次免疫后14、28和42 d,经静脉采集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水平;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计算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的抗原比,以评价2株病毒间的抗原性差异。结果 初次免疫后14 d,全部免疫血清中均可检测到针对4株病毒的IgG抗体,28 d的IgG抗体水平较14 d提高10倍以上,42 d时效价略有下降。首次免疫后14 d,免疫原型株或Delta株疫苗的大鼠血清中,针对4株病毒的中和抗体全部阳转;免疫Beta株和Gamma株疫苗的大鼠血清中,针对Beta株和Gamma株病毒的中和抗体全部阳转,针对原型株或Delta株病毒的中和抗体部分阳转。初次免疫后28 d,4种病毒免疫血清中和抗体均阳转,中和抗体效价较14 d大幅升高;初次免疫42 d时中和抗体效价较28...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SAR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病毒终点法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及Westernblot等方法对人SAR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体外中和NS1SARS病毒株的中和指数、中和效价、抗体滴度以及与NS1SARS病毒株灭活疫苗的反应性进行研究。结果8份用于生产人SAR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恢复期病人血清的中和指数均在186~112200之间;8份混合原料浆和SAR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200和1∶1000;ELISA效价分别为1∶8和1∶64;与NS1SARS灭活疫苗的Westernblot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10000、120000和47000处有明显的条带。结论人SAR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有效中和SARS病毒,且与灭活SARS疫苗具有强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人用禽流感疫苗免疫原性检测方法。方法用禽流感病毒R1203株制备疫苗,以不同剂量免疫家兔,检测血清中的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并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交叉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R1203株疫苗接种家兔1针后14 d,中和抗体和血抑抗体滴度均较低;第2针后14 d均明显升高。血抑抗体量-效反应不明显,而中和抗体量-效反应明显。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显示,异型之间普遍有交叉反应,滴度大部分不低于1∶40。单向免疫扩散试验显示异型之间无交叉反应。禽流感疫苗抗血清不能中和人流感病毒,但能中和同型病毒(R1194),滴度可达1∶240。结论中和抗体能正确反映疫苗的免疫原性;检测中和抗体的方法可用于禽流感疫苗的效力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重组人乳头瘤状病毒52型(human papilloma viruses type 52,HPV52)免疫原性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假病毒体外中和试验(pseudovirus based neutralization assay,PBNA)及酶联免疫吸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HPV52型中和抗体滴度,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结果重组四价HPV疫苗免疫小鼠血清中,HPV52型中和抗体滴度与抗体滴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 765,P 0. 01;不同状态HPV52型VLP蛋白颗粒免疫小鼠血清中,HPV52型中和抗体滴度与抗体滴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 809,P 0. 01。结论采用PBNA法检测的HPV52型中和抗体滴度与ELISA法检测的抗体滴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胃蛋白酶对抗狂犬病毒IgY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抗狂犬病毒IgY经胃蛋白酶酶解24h后,抗体活性的变化。方法 高效价抗狂犬病毒IgY粗提后,经胃蛋白酶酶解,纯化,用ELISA及小鼠中和实验测其抗体活性。结果 获得单一IgY解片段并能够中和狂犬病毒。结论IeY经胃蛋白酶酶解24h仍保持其中和抗体的活性,为制备口服免疫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制备出抗狂犬病病毒(RV)核蛋白(NP)荧光标记抗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检测RV中和抗体的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方法。经与小鼠中和试验(MNT)比较,其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该方法在大多数需要检测RV中和抗体的情况下可取代MNT。  相似文献   

20.
皮卡狂犬病疫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灭活提纯狂犬病疫苗(IPRV)加皮卡佐剂,与单纯使用IPRV相比,可使半数有效抗原量降至原来的1/5~1/10.显著提高抗狂犬病毒IgG和中和抗体滴度;促进诱生IL-2,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免疫;显著降低感染狂犬病毒野毒株小白鼠的死亡率,具有抗血清样和疫苗的双重效果;皮卡IPRV能通过小白鼠脑内注射的安全性检查和腹腔注射的毒性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