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73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椎间盘镜微创治疗38例(椎间盘镜治疗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35例(开放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评价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对患者步态、交腿试验、并腿下蹲及弹跳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3(13~36)个月。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椎间盘镜组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椎间盘镜组术后出现切口血肿1例,经加压包扎、沙袋压迫后治愈,其余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开放手术组术后出现切口血肿6例,其中3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引流后治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盘镜微创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可靠,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关节镜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16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关节镜手术组56例,对照组为传统开放手术组60例,根据蔡斌等[1]疗效标准评价疗效,并对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应用、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经术后6个月~11年的随访,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关节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镇痛药物应用、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5项指标明显优于切开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疗效、复发率与切开手术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手术瘢痕小、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等优点,且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臀肌挛缩症患者129例。其中,镜下组65例,予以关节镜辅助下等离子刀切除挛缩带及腱板松解术;开放组64例,予以传统开放松解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止痛药物使用人数比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价临床效果。[结果]镜下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镜下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组住院时间少于开放组,而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组术后止痛药物使用人数比例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镜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8%,而开放组为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以上,两组术后1年SF-36评分均较术前增高(P0.05),两组术后1年SF-36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组术后1年功能和疗效优良率92.31%,与开放组95.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肌挛缩症患者予以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不仅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轻、并发症少、患者疼痛感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149例,其中86例接受横形直切口(A组),63例接受纵弧形切口(B组).术中均充分切断挛缩带,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同一康复训练模式.对两组术后引流量、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A、B组患者均获甲级愈合,无伤口感染发生;24 h引流量A组少于B组(P=0.016)、48 h引流量无差异(P=0.383);术后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两组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术治疗是臀肌挛缩症首选治疗方法,术后疗效好,恢复均满意.不同手术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不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镜下微创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30例60侧臀肌挛缩行椎间盘镜监视下小切口手术和26例52侧臀肌挛缩行开放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手术并发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疗效及复发率等指标的优劣.结果 随访6~30个月,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弹跳感等综合评价疗效标准,椎间盘镜组:优54侧,良4侧,差2侧;开放手术组:优48侧,良3侧,差1侧;椎间盘镜组在切口长度、术后疼痛、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4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而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疗效、复发率与开放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间盘镜下微创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操作安全,创伤小,痛苦少,疗效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但必须严格控制其适应证,主要用于Ⅰ、Ⅱ度患者,Ⅲ度患者慎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度(III度)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通过对本院83例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术中、术后症状改善效果及术后的长期随访,分析重度臀肌挛缩症手术松解的疗效.[结果]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平均年龄14.6岁(6~24岁),71例在髋关节囊后外侧切开松解后Ober' s征阴性,12例患者加行股二头肌长头近起点部分肌纤维切断松解,术后效果良好.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年(6个月~7年),随访结果总体优良率为94.0%.[结论]重度臀肌挛缩症术中常规松解后Ober's征仍为阳性时,应松解髋关节后外侧关节囊,必要时松解股二头肌长头挛缩纤维.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镜系统微创治疗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椎间盘镜技术微创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方法。方法自2002年3月~2004年2月利用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臀肌挛缩症21例(共42臀),均有臀部肌肉注射史。在股骨大粗隆上方切开皮肤长1·5cm,置入同轴工作通道,在内窥镜监视下用电凝钩逐束、逐层套钩、汽化切割挛缩纤维带或部分臀肌止点,并动态了解髋关节松解程度,直到满意为止。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全部患者“外八字”步态消失,划圈征,蛙腿试验均阴性,本组未发生神经损伤及感染,无术后复发。结论采用椎间盘镜系统及电凝钩治疗臀肌挛缩症创伤小,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出血少,可早期功能锻炼,降低了术后再粘连甚至复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采用椎管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与改良小切口开窗椎间盘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03-2016-03诊疗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行椎管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观察组行改良小切口开窗椎间盘摘除手术,评价两组术后腰痛评分(JOA)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两组患者手后并发症情况,以对比椎管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与改良小切口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及VAS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3周及6个月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低于对照组(2.8%),然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开窗椎间盘摘除术能取得与椎管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一致治疗疗效,且改良小切口开窗椎间盘摘除术操作相对简便,可以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新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ED)与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8月~2009年8月间收治的33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18例,采用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15例.采用JOA评分表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症状和体征.[结果]MED组有14例获得随访,小切口组有12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5~8年,平均5.1年.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明显,中期随访手术效果满意,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患者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MED与小切口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各有优点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潜行松解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88年2月~2006年2月,应用小切口潜行松解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臀肌挛缩症118例(治疗组)、臀大肌松解术治疗56例(对照组)。对臀肌挛缩症的临床分型、自行设计的两种特异性高物理诊断方法侧卧位屈肢交腿试验和侧卧位伸肢交腿试验设计机理、小切口潜行松解手术的操作要点、三步康复训练法的具体实施进行探讨。[结果]随访1~8年,参照黄耀添疗效评定标准,术后1.5个月进行早期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手术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数据经x2检查,有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评定,手术优良率治疗组为95.7%;对照组为91.3%。[结论]小切口潜行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出血少、不易损伤坐骨神经。三步康复训练法符合生理特点,易为患儿接受,髋关节功能恢复快,多在1~1.5个月恢复正常。特别是应用作者设计的侧卧位屈肢交腿试验和侧卧位伸肢交腿试验,做到了术前诊断有据,术中松解有度,术后训练有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9):1797-1799
[目的]分析和探讨成年人臀肌挛缩症的病理改变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臀肌挛缩症31例59侧,其中轻度(I度)3例;中度(Ⅱ度)19例;重度(Ⅲ度)9例。均行皮肤"S"型切口,挛缩瘢痕多段"Z"型松解延长,或部分旋髋小肌群及后侧关节切开松解。术后并膝固定,早期行屈膝屈髋等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臀肌挛缩症31例59侧,其中轻度(I度)3例;中度(Ⅱ度)19例;重度(Ⅲ度)9例。均行皮肤"S"型切口,挛缩瘢痕多段"Z"型松解延长,或部分旋髋小肌群及后侧关节切开松解。术后并膝固定,早期行屈膝屈髋等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根据患者步态、并膝屈髋下蹲试验、交腿试验、髋关节内收及内旋活动度、Ober’s征试验及髋关节外展后伸肌力等检查,自拟评级标准的评定结果为:优23例44侧;良7例13侧;可1例2侧;优良率97.6%。[结论]开放式手术、皮肤"S"型切口、挛缩瘢痕多段"Z"型松解延长适合于成年人臀肌挛缩症的治疗,且松解彻底,效果满意,可早期功能锻炼与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切口挛缩带松解配合镇痛泵辅助下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臀肌挛缩症。方法 15例臀肌挛缩的患者采用大转子上方小切口切断粘连挛缩带,术后在镇痛泵辅助下行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髋关节活动恢复情况:优10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93.3%。结论 手术后软组织的再粘连是影响小切口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效果的重要原因,将小切口松解术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下功能锻炼相结合,是一种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臀肌挛缩症的表达、分布.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辅以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26例臀肌挛缩症及12例正常臀肌标本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α-SMA在对照组中未见明显表达.12例臀肌挛缩症组织中α-SMA染色阳性,14例臀肌挛缩组织中染色阴性,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7岁以上组臀肌挛缩症组织α-SMA表达明显减弱,与7岁以下组臀肌挛缩症组织(包括7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64,P=0.028).结论:①肌纤维母细胞是臀肌挛缩症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②臀肌挛缩症中肌纤维母细胞的表达强度与病程有关,7岁以上组病程较长,表达明显减弱,这给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强  昝强  王鹏  楚向东  朱超 《中国骨伤》2007,20(2):115-1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臀肌挛缩症(均为双侧发病)和4例阔筋膜张肌挛缩症(单侧发病),男12例,女16例;年龄5-23岁,平均15.2岁。采用关节镜治疗,其中24例臀肌挛缩患者均有臀部注射史,关节镜下见挛缩纤维化的臀肌及挛缩增厚的阔筋膜,均在关节镜下切断。结果:28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黄耀添等评定标准:24例臀肌挛缩症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优19例,良3例,可2例;4例阔筋膜张肌挛缩症患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果全部为良。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 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与传统的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0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椎间盘镜术(MED)组64例,对照组为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术组66例,根据Nakai标准评价疗效,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的时间情况.[结果]经术后6个月~11年的随访,椎间盘镜术(MED)组优良率为93.5%,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术组优良率90.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ED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时间优于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术组(P<0.05).[结论]椎间盘镜术(MED)治疗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术相同,但椎间盘镜术(MED)具有创伤小、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治疗重症臀肌挛缩症的远期疗效.[方法]160例重症臀肌李缩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臀肌松解术及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平均随访66.3个月,比较其外展挛缩角度改善,并通过自制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34例随访患者中接受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其外展挛缩角度改善及疗效评分均优于接受传统臀肌松解术患者.[结论]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治疗重症臀肌挛缩症远期疗效满意,优于传统臀肌松解术.  相似文献   

17.
3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蔚 《临床骨科杂志》2009,12(4):411-412
目的评价3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适用范围。方法根据手术适应证对725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选择椎间盘镜下手术(179例)、小切口椎板间开窗(384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162例)等术式治疗。结果72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椎间盘镜组优良率(88.27%)及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优良率(90.89%)高于半椎板切除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镜组优良率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椎间盘镜下手术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懈或延长治疗轻、中、重度臀肌挛缩症。结果26例术后平均随访3年,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懈治疗21例,完全改善19例,部分改善2例;5例将挛缩的臀筋膜作“Z”形延长治疗合并骨盆倾斜者,4例完全消失,1例部分改善。结论经臀肌大转子顶端小切口进行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懈对治疗轻度臀肌挛缩症简单有效,对重症臀肌挛缩症合并骨盆倾斜的可行挛缩带延长术以矫正。  相似文献   

19.
影响臀肌挛缩症疗效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影响臀肌挛缩症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治疗依据. 方法 1999年4月~2002年7月对收治154例臀肌挛缩症术后进行随访5~36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按年龄、病情轻重、手术中矫正度及术后康复与否进行分组疗效评定,分析对臀肌挛缩症疗效的影响因素. 结果 18~24岁年龄组优良率(25/30)较5~17岁年龄组优良率(120/12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轻组优良率(107/109)较病情重组优良率(38/4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按手术中矫正程度分组,A组矫正度并膝屈髋>120度、内收内旋>20度,其优良率(111/113)较B组矫正度并膝屈髋90~120度、内收内旋10~20度的优良率(34/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正规康复组A组优良率(107/110)较一般治疗组B组优良率(38/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年龄、病情轻重、手术中矫正度及术后正规康复对臀肌挛缩症治疗效果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成人臀肌挛缩症术后负压引流与普通引流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将76例臀肌挛缩症随机分成两组,术后分别采用负压引流(A组)、普通引流(B组)。对两组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首次加强功能锻炼时间、并发症及术后第6周、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12~42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神经血管损伤;普通引流组有3例切口渗出超过1周,其中1例发生感染;负压引流组无切口持续渗出、感染。两组的住院时间[(5.66±0.71)d,(9.00±5.13)d,P0.05]、治疗费用[(6357.18±174.75)元,(7 640.00±3 728.51)元,P0.05]、首次加强功能锻炼时间[1 d,(4.74.00±4.53)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第6周的优良率分别为97%、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的优良率均为9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普通引流相比,负压引流能有效避免切口愈合不良,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