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用莱鲍迪苷A替代蔗糖后,酸奶的色泽较对照组更白,凝乳状态基本没有发生变化,酸奶凝乳好,表面光滑。但酸奶的持水性能明显下降,在酸奶的表面均出现乳清析出。随着莱鲍迪苷A替代量的增加,酸奶的酸味评分先增加后下降,但普遍低于对照组。同时,酸奶的甜味、苦味和柔和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所下降。相反地,酸奶的乳香味评分有所上升。当莱鲍迪苷A替代蔗糖后酸奶的各项感官品质普遍下降,综合分析可知莱鲍迪苷A的最优替代量为50%。但是,当替代量为50%时,酸奶的乳清析出比较明显,而且酸甜不和谐,口感不够柔和,如果要用莱鲍迪苷A制作无糖酸奶还需要对其进行复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莱鲍迪苷A、赤藓糖醇、低聚异麦芽糖用量为自变量,酸奶感官、pH、硬度、稠度、黏附性、持水力为响应值,对酸奶复合甜味剂配方进行响应面优化。优化后无糖酸奶的最优配方为:复原乳100mL,莱鲍迪苷A 0.02 g,赤藓糖醇1.809 g,低聚异麦芽糖2.908 g,稳定剂0.1 g,CaCl20.02 g,接种量4 mL。用该配方制作的无糖酸奶色泽洁白,结构均匀细腻,酸甜适宜,口感柔和。  相似文献   

2.
通过感官评定的方法研究莱鲍迪苷A在蛋糕中替代蔗糖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莱鲍迪苷A复配甜味剂对蛋糕感官品质和质构的影响,确定复配甜味剂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莱鲍迪苷A在蛋糕中替代蔗糖的最大替代量为30%。莱鲍迪苷A复配甜味剂的加入对蛋糕的内聚性、粘度影响不大,对蛋糕硬度、弹性、胶着性、咀嚼性的影响显著。添加适当比例的复配甜味剂可以使蛋糕的弹性、胶着性有所增加,同时改善了蛋糕的咀嚼性,使蛋糕的口感更加绵软,甜味更加柔和,保湿性也得到明显改善。蛋糕的最优配方为:面粉100g,鸡蛋150g,色拉油20g,泡打粉2g,蔗糖10g,莱鲍迪苷A 0.1g,木糖醇45g,聚葡萄糖30g。  相似文献   

3.
探究一种无糖益生菌牛奶片的最佳配方,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考察全脂乳粉、赤藓糖醇和罗汉果甜苷的添加量对无糖益生菌牛奶片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无糖益生菌奶片的最佳配方.结果 表明,无糖益生菌牛奶片的最佳配方为全脂乳粉添加量65%、赤藓糖醇添加量4.86%、罗汉果...  相似文献   

4.
以罗汉果甜苷V3.5、狮冲鲜羊奶为主要原料,佰生优希腊发酵菌粉为发酵剂,研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功能性酸羊奶产品。以滴定酸度、持水力和感官评分为参考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再以感官评分为参考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低糖罗汉果甜苷酸羊奶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低糖罗汉果甜苷酸羊奶最优工艺配方为杀菌条件80℃/20 min,蔗糖2%,罗汉果甜苷V3.5添加量5.48%,发酵剂接种量4.00%,发酵温度43.21℃,发酵时间5.5 h,感官评分高达88.73分。所得低糖罗汉果甜苷酸羊奶的酸度为92.47°T,pH值为4.66,蛋白质含量为3.17 g/100g,脂肪含量为3.25 g/100g,该酸羊奶当样品质量浓度达5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7.04%,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5.06%,均强于纯蔗糖酸羊奶(60.08%和42.20%),为罗汉果甜苷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罗汉果甜苷作为一种天然安全的甜味来源物质,在食品、日化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其对基酒的感官影响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对罗汉果甜苷在浓香型白酒基酒中的感官特性进行分析,拓展其在酒类产品中的应用。通过感官实验,采用三点检验、Scheffe成对比较检验、感官强度定量描述方法,对比不同酒精度下,不同添加量的罗汉果甜苷在白酒基酒中感官特性的变化,以确定罗汉果甜苷在白酒基酒中的觉察阈值、舒适度及罗汉果甜苷添加量对基酒的感官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酒精度基酒中,罗汉果甜苷在42%vol基酒中察觉阈值为1 mg/L;舒适范围为1~25 mg/L;在52%vol基酒中阈值较高,为2.5 mg/L;舒适范围较小,为2.5~25 mg/L。罗汉果甜苷在感官中可提高白酒的甜润度,在不影响白酒本身气味的同时,遮盖苦涩等不良风味。  相似文献   

6.
莱鲍迪苷D(RD)是甜味特性最好的甜菊糖苷,也是单葡萄糖基取代的莱鲍迪苷A(RA);但RD在甜叶菊提取物中含量很低且溶解度只有莱鲍迪苷A的十分之一。本实验使用来自L. citreum CICC23234.的交替糖蔗糖酶定向催化莱鲍迪苷A C19位上的α-1,6的葡萄糖基化,得到了一种莱鲍迪苷D的同分异构体,即单葡萄糖基莱鲍迪苷A(RAG1)。25℃下,RAG1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是RA的13倍,是RD的148倍。感官分析实验表明,0.01%(w/v)的RAG1溶液的甜度是蔗糖的190~210倍,且甜味纯正,无后苦味。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方法来测定甜菊糖中莱鲍迪苷A含量的实验方法。色谱柱采用WatersNH2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80∶20为流动相,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测定甜菊糖中莱鲍迪苷A的含量。莱鲍迪苷A的线性范围为0.1~1.0mg/mL,检出限为0.03m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37%,相对标准偏差0.88%。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甜菊糖中莱鲍迪苷A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用Arthrobacter sp.10137生产一种β-呋喃果糖苷酶(FFase),SDS-PAGE检测纯化后的酶分子质量为48.7ku左右,酶的比活力为19.81U/mg。纯酶的最适pH值和温度分别为6.5和40℃,并在pH6~8及40℃以下稳定。纯酶对甜菊苷和莱鲍迪A苷改性的最适条件是:酶量为15U/mL,莱鲍迪A苷和甜菊苷与蔗糖的摩尔比分别为0.0005:1和0.0012:1,反应时间为15h。在最适条件下,莱鲍迪A苷和甜菊苷的最大转化率分别为69.4%和72.0%。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一种无糖番茄鲜汁的最佳配方,以加工番茄鲜汁为基质,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考察木糖醇添加量、罗汉果甜苷添加量和甜菊糖添加量对无糖番茄鲜汁感官评分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无糖番茄鲜汁最佳配方为:木糖醇添加量1%、罗汉果甜苷添加量0.004%、甜菊糖添加量0.002%,验证试验得到实际感官评分平均值为96.33±0.29分,与理论预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约0.08%。经检测无糖番茄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6%、番茄红素含量6.29 mg/100 g;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致病菌检测结果均符合农业行业标准。试验结果为无糖番茄鲜汁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一种天然澄清剂用于罗汉果甜苷提取液澄清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加入ZTC-II型天然澄清剂后罗汉果甜苷提取液的透光率、罗汉果甜苷V的保留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澄清条件,研究澄清剂的总添加量、提取液浓度、A与B组分的比例、加入澄清剂时的温度和搅拌速度的影响。[结果]ZTC-II型天然澄清剂对罗汉果甜苷提取液的最佳澄清条件为:罗汉果甜苷提取液稀释为原浓度的0.67倍后,40℃保温,加入B组分(浓度为1%)2.33 mL/100 mL,A组分(浓度为1%)0.67 mL/100 mL,保温30 min,综合评分达到98.21%。[结论]ZTC-II型天然澄清剂可用于罗汉果甜苷提取液的澄清工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多糖凝固型酸奶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r polysaccharide,AAP)和纯牛奶为原料,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组成的混合菌为发酵剂,研究AAP凝固型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单因素实验探究蔗糖添加量、AAP添加量、明胶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剂接种量对AAP凝固型酸奶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AAP凝固型酸奶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酸奶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AP固体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0.33%明胶、7.0%蔗糖、3.0%发酵剂、0.1% AAP、发酵时间6.9 h、发酵温度42℃。在此最优工艺下进行验证实验,得到的AAP凝固型酸奶的感官评分为(9.30±0.08)分,与预测值吻合;将其与普通酸奶的感官评分(8.83±0.12)分、持水力(63.83%±2.69%)和质构特性比较,AAP酸奶的持水力(72.14%±3.58%)和质构特性显著提高,感官评分更优;此外,AAP酸奶的游离氨基酸和胞外粗多糖显著(P<0.05)升高,脂肪含量(2.35±0.25 g/100 g)显著(P<0.05)低于普通酸奶(4.16±0.39 g/100 g),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因此,AAP凝固型酸奶具备开发成为一种新型功能性酸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李笑梅 《食品科学》2011,32(2):328-332
以萌发至第4 天的发芽大豆和脱脂无糖乳粉为原料,制备发芽大豆酸奶。采用感官评价方法对产品风味进行评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芽大豆与水的配比为1:4.5,以此配制豆芽浆;再以乳粉与水1:5.0 的配比制备乳液;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乳液在豆芽浆的质量分数60%、以100mL 豆芽乳计混合菌接种量为5mL、蔗糖添加量6g、发酵时间7h。最后对后熟时间对产品风味的影响进行实验,结果表明4℃条件下放置16h 以上风味最好。以本实验方法制备的发芽大豆酸奶具有滋味清香、凝固型酸奶固有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对紫马铃薯酸奶的工艺及配方进行了优化,得到其最佳工艺配方为:乳酸菌添加量0.46%、发酵时间6.09 h、蔗糖添加量7.66%、紫马铃薯粉添加量5.90%、牛奶补足至100%。方差分析显示各因素对紫马铃薯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蔗糖添加量 > 乳酸菌添加量 > 发酵时间 > 紫马铃薯粉添加量。通过对紫马铃薯酸奶的质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提取出两个主成分,构建出了紫马铃薯酸奶的综合质构品质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对紫马铃薯酸奶的品质进行评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薯和葛根作为复合添加物,接种乳酸菌发酵制备酸奶。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紫薯浆、葛根汁与复原奶配比、白 砂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酸奶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紫薯葛根酸奶的发酵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 体系、羟基自由基清除体系评价其抗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紫薯浆∶葛根汁∶复原奶配比=10∶10∶80(V/V),白砂糖添加 量7%,发酵时间8 h,发酵温度41 ℃。 在此最佳条件下,所制得的紫薯葛根酸奶感官评分为94分,呈淡紫色,酸甜可口,细腻柔和,具有 发酵酸乳和紫薯复合香味,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7.5 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10 mg/mL,其抗氧化活性比复原奶酸奶高。  相似文献   

15.
以石榴汁为主要的呈味和呈色物质,乳酸发酵后制成一种具有良好风味的凝固型酸奶。考察不同单因素对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石榴风味酸奶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石榴风味酸奶在42 ℃发酵条件下发酵4 h的最佳生产配方为:石榴汁添加量为4.4%,巴旦木乳添加量为4%,蔗糖量添加量为7.2%,发酵剂接种量为3%。以此工艺条件做5组平行试验,石榴风味酸奶组织结构光滑均匀,口感细腻,具有石榴特有的良好风味,感官评分值为(90.70±0.41)分。  相似文献   

16.
以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咖啡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以安琪酵母8型菌为发酵剂,酸奶感官品质评分和酸奶黏度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凝固型咖啡酸奶配方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咖啡酸奶的工艺与配方。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42 ℃条件下发酵6 h,脂肪含量3.4%,咖啡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6%,8菌型发酵剂添加量0.1%,发酵后在4 ℃条件下冷藏24 h,获得的发酵酸奶的感官品质评分为89分,黏度为5 640 mPa·s,产品组织状态均匀,口感细腻,略带有咖啡香味,感官评价最佳。最佳发酵条件下的酸度为88 °T,pH值为4.24,乳酸菌活菌数为1.25×108 CFU/mL,符合GB 19302—2010对酸奶品质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赤藓糖醇、罗汉果甜苷、甜菊糖苷以49.5:1:1进行复配混合作为蔗糖替代糖,同等甜度下复配糖与蔗糖比例为7.77:1。研究43 ℃发酵的添加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和添加同等甜度蔗糖的普通酸奶色、香、味等感官特性以及理化指标的差异性。利用电子眼、电子鼻、电子舌检测添加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和添加同等甜度蔗糖的普通酸奶的色、香、味,采用酚酞指示剂法、质构仪、流变仪、平板计数法测定添加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和添加同等甜度蔗糖的普通酸奶发酵过程中酸度、硬度、粘度、乳酸菌数量。结果表明:发酵结束时,添加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和添加同等甜度蔗糖的普通酸奶酸度范围在70.11°T~72.18°T,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过程中,在1~5 h内,添加4%、8%、10%、12%的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较同等甜度的普通酸奶产酸速率快,且差异显著(P<0.05),而添加6%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在发酵1~3 h内较普通酸奶产酸速率显著增加(P<0.05),4~5 h内两种酸奶产酸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发酵1~3 h内,添加蔗糖的普通酸奶和添加同等甜度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硬度、粘度增加缓慢;发酵3~5 h,添加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硬度、粘度增加速度高于添加同等甜度蔗糖的普通酸奶组,差异显著(P<0.05)。在发酵过程中,相同甜度下,添加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的乳酸菌增殖较普通酸奶快,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甜度的无蔗糖酸奶感官评分高于同等甜度的普通酸奶;蔗糖浓度为4%、10%、12%的普通酸奶较添加同等甜度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在气味和色泽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挥发性成分分析,不同浓度的普通酸奶和无蔗糖酸奶共分别检测出31、44种挥发性成分,滋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蔗糖浓度6%、8%的普通酸奶较添加同等甜度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在色泽和气味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滋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添加不同浓度蔗糖的普通酸奶和添加同等甜度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优化副干酪乳杆菌发酵沙棘酸奶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鲜沙棘为原料,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M5L为发酵剂制备凝固型沙棘酸奶,并以酸奶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凝固型沙棘酸奶的最佳生产工艺为沙棘汁添加量12%,白砂糖添加量8%,发酵剂添加量1%。在此最优条件下得到的凝固型沙棘酸奶呈淡黄色,具有沙棘和酸奶清香味,酸甜适中,组织细腻,稳定性好、无乳清析出,感官评分最高为91.33分,乳酸菌活菌数为1.4×107 CFU/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致病菌未检出,酸度值为83.0 °T,蛋白质含量为3.6%,脂肪含量为2.9%,均符合国家标准GB 19302—2010《发酵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紫米酸奶的工艺优化及贮藏品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熟紫米粉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具有抗氧化性能的紫米酸奶。将紫米酸奶的酸度、持水力和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紫米酸奶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紫米酸奶的贮藏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米酸奶的最佳工艺为紫米粉添加量22 g/L,白砂糖添加量7%,接种量0.06%。在此优化条件下,紫米酸奶的感官评分为91.1分。在贮藏期间,紫米酸奶的感官评分、持水力、pH、酸度、乳酸菌数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紫米酸奶具有更长的货架期和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低温长时间发酵酸乳加工关键技术及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制作低温长时间发酵酸乳,利用DPS软件设计正交实验优化酸乳生产工艺,并对发酵结束和经4℃、后熟24h后以及4℃、冷藏3d后酸乳的酸度、pH值、纯蛋白、游离氨基酸、脂肪、双乙酰、乙醛、乳酸菌活菌数量等质量指标和风味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二4∶1,接种量3%,添加蔗糖8%,34℃培养10h左右。低温长时间发酵酸乳的酸度为69·35°T,乙醛含量为14·46mg/kg,双乙酰含量为4·72mg/kg,乳酸菌活菌数为7·15×109cfu/mL。经感官评定,酸乳的凝乳组织状态均匀细腻,香气浓郁纯正,酸甜适口,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