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取微创锥颅血肿腔置管引流术、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普通开颅血肿清除术、显微开颅手术等手术方式。结果:130例高血压脑出血中,基本治愈40例,占30.8%;显著进步13例,占10%;进步24例,占18.5%;无变化或恶化20例,占15.4%;死亡33例,占25.4%;显效率40.8%,总有效率59.2%。结论: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显微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柳颖 《中外医疗》2012,31(34):71-72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急诊收治并进行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各45例。微创组患者均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开颅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结果微创组患者中,基本治愈24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开颅组患者中,基本治愈10例,好转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并且微创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开颅组患者(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开颅手术具有相同的良好治疗效果,同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徐鹏飞  和宁 《安徽医学》2013,34(7):946-948
目的通过比较3种高血压脑出血常用手术方式,来探讨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6例,比较3种术式出院时GOS预后分级。结果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49例,良好26例(52%),有效13例(26.5%),不良7例(15.3%),死亡3例(6.1%);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13例,良好9例(76.9%)有效3例(19.2%)不良1例(3.8%),无死亡病例;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44例,良好26例(59.1%),有效12例(25%),不良4例(10.2%),死亡2例(5.7%)。结论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本院神经外科因高血压诱发脑出血而应用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的患者19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采用开颅手术的1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其中治疗7 d后的总有效率为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治疗3个月的总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具有神经功能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硬通道微创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7.82±1.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GOS评分(4.15±0.8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78-81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开颅组(52例)和微创组(32例),开颅组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患者给予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颅内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与开颅组相比,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开颅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7.50%,开颅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8.4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但实际应用中仍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最佳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小骨窗开颅术清除血肿,术后降颅内压,抗感染治疗。然后观察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出院半年后作格拉斯哥(GCS)评分:恢复良好的25例(52.08%),有功能障碍但是生活自理的10例(20.83%),基本生活自理的7例(14.58%),植物生存的2例(4.16%),死亡的4例(8.33%)。结论:小骨窗早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简便快捷直接、微创和有效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谭翱 《广西医学》2008,30(2):185-187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230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4个月,按GOS评分法评定治疗效果。锥颅组:有效106例(86.2%),其中恢复良好、中残87例(70.7%),重残19例(15.5%),死亡17例(13.8%);开颅组:有效86例(80.4%),其中恢复良好、中残66例(61.7%),重残20例(16.7%),死亡21例(19.6%)。两组病例的有效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关键是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对血肿较小、位置较深的老年性患者,应选择钻颅手术;对于血肿量大,中线移位明显,甚至脑疝的患者,应开颅减压。  相似文献   

9.
李亚平  贺桢令  王全  杨华  宋鑫 《重庆医学》2004,33(10):1455-1457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特别是出血量大于50ml者预后差.常规的小骨窗开颅手术虽能彻底清除血肿,但因损伤较大,术后病死率仍高达28%~48%.目前临床应用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对周围脑组织损伤较小,特别适用于深部脑出血、小脑出血等情况.但如何评价微创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是临床上应进行对照研究的课题,只有进行对照研究,才能说明两种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上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经头颅CT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20例,分两组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60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照组60例,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总结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从而判断两种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行微创术,60例中治愈18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10例,无变化2例,死亡20例,死亡率为33.3%,总有效率为61.6%;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手术,60例中治愈12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6例,无变化2例,死亡32例,死亡率53.3%,总有效率41.6%. 结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要比小骨窗开颅手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柏友谊  尚俊甫 《吉林医学》2013,(30):6234-6234
目的:通过对不同手术时间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对比,分析最佳的手术时间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时间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18例,其中治疗组患者的微创手术时间为出血后6 h以内,对照组的微创手术时间>6 h,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比两组的再出血和再开颅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再出血2例,再开颅1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6例,再出血1例,再开颅1例,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再开颅及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愈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硬通道和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优劣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分别采用硬通道微创介入法与软通道微创介入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较两种结果。结果 155例患者治愈好转,占89.1%;转手术治疗19例,包括穿刺引流效果不满意转手术治疗8例和再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而转手术治疗11例。结论软通道引流手术操作对颅内血管二次损伤较小,硬通道碎吸针则对脑血管损伤较大。  相似文献   

12.
软通道-微侵袭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应用软通道一微侵袭技术与开颅手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近5年来随机收治的12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随机分成软通道一微侵袭技术组(微创组),外科开颅手术组(开颅组),微创组62倒,采用软通道置管方法;开颅组64例,采用去骨瓣减压或小骨窗手术法。近期(1个月)疗效比较。结果微创组近期优良率54.9%高于开颅组近期优良率2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微创组的病死率8.1%明显低于开颅组18.8%。结论软通道置软管血肿引流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较开颅手术能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残死率。  相似文献   

13.
曹镇洋 《中外医疗》2016,(22):72-7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74例。治疗组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死亡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5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少、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章剑  郑元回  杜森林 《当代医学》2011,17(14):79-80
目的探讨应用软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通过软通道微创术以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结果 微创组痊愈18例,显效8例,有效2,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软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最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蒋逢春 《黑龙江医学》2011,35(3):214-216
目的 探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方式及适应证.方法 根据不同病情灵活采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结果 本组63例中,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4例,治愈13例,死亡1例为术后脑内再出血;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34例,治愈33例,死亡1例,为严重肺部感染;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15例,治愈14例,死亡1例为脑干再出血导致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对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80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病距手术时间平均约6.2h,近期显效率17.5%,有效率79%,死亡率17.5%,远期显效率为46%,有效率72.5%,死亡率7.5%。结论: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良好的效果,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防治并发症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最佳术式,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方法选择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1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及微创穿刺抽吸3种手术方法,观察并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各组死亡率及ADL(日常生活能力)间的差别。结果骨瓣开颅组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P〈0.05);小骨窗开颅和微创穿刺引流2组治愈率和死亡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通过临床疗效观察,我们认为骨瓣开颅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在超早期行小骨窗开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超早期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治疗,效果满意,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2-3d对本组80例患者行头颅CT复查:74例血肿清除率>90%,受压组织复位;6例术后再出血.术后行0.3-2年的随访,依据GCS评分,48例恢复良好,17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死亡,病死率为6.2%.其中死于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3例,死于脑功能严重衰竭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血肿清除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