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应用根管显微镜观察临床治疗的上颌第二磨牙的根管数目.方法:选择临床需要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二磨牙200颗,根管显微镜下,配合使用超声器械,EDTA,小号K锉探查扩通根管,记录根管数目,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侧方+垂直加压充填根管.结果:200颗上颌第二磨牙中:单根管3颗(1.5%);双根管19颗(9.5%);三根管119颗(59.5%);四根管59颗(29.5%),其中颊侧近中第2根管(MB2)57颗(28.5%),腭侧双根管2颗(1%).结论:上颌第二磨牙根管变异较大,应引起临床重视.应用根管显微镜,可显著提高根管定位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利用根管显微镜诊治恒牙变异根管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运用根管手术显微镜和超声技术诊治成人恒牙变异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行显微根管治疗的恒牙97颗,在根管手术显微镜下诊断、定位变异根管,机用镍钛旋转器械冠向下法预备根管,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记录根管变异类型,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情况,统计成功率。结果:97颗含有变异根管的患牙波及下颌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和上颌磨牙区。上颌磨牙区根管变异的主要类型为近颊根双根管,其中2-2型根管多见;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变异以C形根管为主,C2型根管多见。91颗患牙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3.81%。无一例发生根管壁侧穿或牙根折裂。结论:成人恒牙根管系统的复杂变异是临床诊治的难点,运用现代治疗技术寻找和定位变异根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根管手术显微镜对提高变异根管的诊治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声根管技术在磨牙塑化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45颗塑化治疗失败的第一磨牙、第二磨牙进行超声根管再治疗.随访2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5颗磨牙根管再治疗后2年成功率为91.03%,其中上颌第二磨牙与其他磨牙再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超声根管技术对塑化治疗失败的磨牙进行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根管手术显微镜和现代根管治疗技术对上颌第二前磨牙进行根管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上需行根管再治疗的上颌第二前磨牙63颗,利用根管手术显微镜去除初次治疗的失败因素,小号K锉疏通根管,镍钛机用根管锉冠向下法预备主根管,显微镜下使用超声与K锉预备峡区,1%NaCIO超声冲洗根管系统,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管。记录初次治疗失败原因,根管再次探查和疏通的效果、再治疗根充效果及半年随访效果。结果:63颗上颌第二前磨牙初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根管预备不充分和根管充填不完善。再治疗三维适填达86%。半年随访成功率达85%。结论:峡区、根尖分叉和根尖弯啦是上颌第二前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解剖原因。显微根管再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根管显微镜对经治的上颌第一磨牙遗漏近颊第二根管(MB2)的诊治方法。方法:选择需行根管再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64个。依据x线片特征,牙冠与髓底的形态特点判断是否存在MB2。采用斜方形开髓入口,小号K锉探查,必要时使用根管手术显微镜定位MB2根管。镍钛机用根管锉冠向下法预备根管,1%NaOCL冲洗根管系统,冷牙胶侧方加压与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管。记录近颊根根管分型、根管预备过程中并发症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再治疗中共发现MB2根管55个(85.81%),疏通45个(80%)。近颊根双根管以2—1型、2—2型较常见(76.56%)。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器械折断、管壁侧穿等并发症,治疗成功率为95.55%。结论:上颌第一磨牙MB2发生率高,通常狭窄、弯曲、隐蔽,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临床医生有意识地寻找和在显微镜下的可视化操作能提高MB2根管的发现率和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根管显微镜,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过程中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遗漏导致治疗失败病例的比例。方法:在UNIVERSA/FS2012根管显微镜下探查寻找并预备MB2根管,计算检出率的比例。结果:首次根管治疗失败的上颌第一磨牙中,再次治疗时根管显微镜下MB2根管的检出率为81.0%,首次治疗MB2根管的遗漏率为47.1%。结论:传统方法易造成MB2根管遗漏,应用根管显微镜可提高MB2根管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临床检出率以及手术显微镜在提高上颌磨牙临床检出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进行常规根管治疗的63颗上颌第一磨牙.27颗上颌第二磨牙,以及进行显微根管治疗的55颗上颌第一磨牙,20颗上颌第二磨牙,2颗上颌第三磨牙,分别拍摄术前X线片,探查根管,记录根管数目.结果 进行常规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MB2检出率分别为28.6%和3.7%;进行显微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MB2检出率分别是61.8%和25%:对上颌第一磨牙常规根管治疗和显微根管治疗的MB2临床检出率进行卡方检验,X2=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上颌第二磨牙常规根管治疗和显微根管治疗的MB2临床检出率进行Fisher确切概率值检测,单侧比较值为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显微镜有助于提高上颌磨牙MB2的临床检出率,选择显微根管治疗有助于提升上颌磨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根管显微镜结合超声器械对复杂的牙髓及根尖周疾病患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常规方法无法完成治疗的257例420颗大面积缺损的患牙,于根管显微镜下使用专用超声器械进行根管再治疗,统计成功率。结果:根管显微技术进行根管再治疗的总体成功率为63.33%,失败例数为154例(36.67%),失败病例中31例患牙(20.13%)因患者未能及时复诊制作修复体保护患牙,导致患牙咬硬物折裂失败;91例患牙(59.09%)因为根管完全钙化堵塞而无法完成治疗;18例患牙因为严重的牙周病导致牙齿拔除;14例患牙因为治疗中出现髓室底穿或根管壁侧穿失败。结论:根管显微镜和超声器械的使用,为根管再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根管显微镜和超声器械处理阻塞根管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目的 评价根管显微镜(dental operating microscope,DOM)和超声器械处理阻塞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因钙化、器械折断、根管桩、塑化物或台阶造成的根管阻塞患牙92颗、共135个根管,在根管显微镜下使用专用超声器械进行根管治疗或再处理,统计成功率。结果 77颗患牙(114个根管)完成根管治疗,成功率83.7%,根管再通率84.4%,其中钙化根管的成功率是88.1%,器械折断的根管成功率76.9%,塑化根管的成功率81.1%,台阶根管的成功率78.6%。无一例发生根管侧穿或牙根折裂。结论 根管显微镜和超声器械的使用,为处理阻塞根管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钙化根管的根管显微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根管显微镜治疗钙化根管的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因根管钙化进行根管治疗的患牙33个,在根管显微镜引导下,将超声预备、手动NiTi器械预备以及EDTA化学预备相结合进行治疗,记录预备时间,术后1周进行根管充填,半年后复查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根管显微镜下钙化根管的治疗成功率为88.9%,平均每根根管耗时25.8 min.结论:在根管显微镜引导下,将超声预备、手动NiTi器械预备以及EDTA化学预备相结合可提高钙化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根管治疗失败原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06名患者,分析根管治疗失败患牙215颗,根据初次治疗情况、临床检查、术前X线片以及术中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探查等判断原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失败病例中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最多,占67.9%,其次是无根尖暗影、但因欠充要求再治疗的患牙,以及存在冠渗漏的患牙;X线片显示84.2%的患牙欠充,多数后牙根管锥度欠佳;遗漏根管多见于上颌第一磨牙和前磨牙;18.1%的患牙存在台阶、根管偏移等并发症。结论:因预备和充填不当等造成的根管清理不彻底、封闭不严密使根管系统再感染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遗漏根管、冠部渗漏等也可造成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超声技术在塑化治疗后根管再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临床上已行根管塑化治疗但因各种原因需要进行根管再治疗的患者168例,前磨牙187颗(239个根管),分成两组,分别运用常规手动K锉和显微超声技术去除根管内的塑化物后进行根管预备和充填,并记录根管再治疗的疗效和根管充填的效果。结果166个根管(69.45%)疏通获得成功,其中运用显微超声技术对上颌前磨牙根管再通畅成功率为83.82%,常规方法的下颌前磨牙的再通畅率为60.00%。统计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有着显著性差异。结论塑化治疗后的根管再治疗中运用显微超声技术能够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AIM: To describe conventional and surgical endodontic treatment of a maxillary left first molar with two canals on the distobuccal root and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outcome. SUMMARY: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the presence of a second canal on the distobuccal root of a maxillary first molar is rare. This anatomical anomaly might lead to an unfavourable outcome if clinicians fail to identify and treat it properly. The following case report describes conventional and surgical endodontic treatment of a maxillary left first molar with two canals on the distobuccal root. Key learning points ? Anatomical variations of the root canal system are a challenge for clinicians during root canal retreatment. ?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endodontic microsurgery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clin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them.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锈钢K锉、机用ProTaper和机用Safe Sider预备磨牙弯曲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牙髓炎或根尖周炎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磨牙180颗(413个根管),随机分为K-file组、ProTaper组和Safe Sider组,每组60颗牙。分别用不锈钢K锉、机用ProTaper和机用Safe Sider进行根管预备。三组均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技术充填根管。记录三组病例根管预备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治疗前、中、后的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机用ProTaper、机用Safe Sider分别与不锈钢K锉在根管预备时间、根管成形以及充填效果方面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机用ProTaper与机用Safe Sider在上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机用ProTaper和机用Safe Sider预备磨牙弯曲根管时能较好地保持原有根管形态,省时省力,术后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牙髓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牙髓治疗失败需再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牙髓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选取牙髓治疗失败患牙236个,根据初次治疗情况、临床检查、术前X线片以及术中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探查等,判断原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83.7%的干髓术患牙存在根尖周病变;塑化治疗失败的患牙中,以无根尖周病变但发生牙折最多见,占57.1%,其次为塑化不全造成根尖周炎或残髓炎;根管治疗失败的患牙,58.5%存在根尖周病变,85.1%的患牙欠充且根管形态欠佳,14.9%的患牙存在台阶、根管偏移等并发症。结论:干髓术疗效差,多数失败患牙存在根尖周炎;塑化治疗失败的原因多为牙折或塑化不全;因预备和充填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根管清理不彻底、封闭不严密,使根管系统再感染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显微超声技术在疑难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需要根管再治疗的前牙56颗,62个根管,在根管显微镜下,采用超声根管锉,顺利疏通根管后,常规完成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观察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2个根管中,疏通了21个钙化根管,取根管内断械6个,去除根管桩7个,寻找遗漏根管11个,修补根管侧壁穿孔6个,发现根管内吸收1个,根尖封闭10个,成功完成56颗患牙(62个根管)再治疗。结论:显微超声技术在疑难根管再治疗中可以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在钙化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临床上常规方法根管预备失败的钙化根管患牙42颗,钙化根管91个,在根管显微镜下,采用超声根管锉疏通钙化根管上段,再用小号手用K锉(08#和10#)和15%EDTA疏通根管中下段,机用镍钛ProTaper完成根管预备,热牙胶完成根管充填,观察并评价疗效。结果:75个钙化根管疏通成功并完成根管充填,根管疏通率82.41%,治疗过程中有1例根管侧壁穿孔,2例出现根尖偏移,其余病例无根折、无根管台阶形成,无器械折断。结论:对于根管中上段钙化的根管,根管显微镜可提供良好的光源和清晰的术野,超声器械可有效地去除钙化组织,但对于根尖1/3的弯曲钙化根管则容易造成根管侧壁穿孔或台阶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中国人群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名患者的双侧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354颗、上颌第二恒磨牙360颗)的CBCT扫描数据,使用NNT软件分析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的牙根数、根管数、根管分型以及双侧对称情况。结果: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主要为三根(99.44%和84.44%)。上颌第二磨牙的单根和双根较多见(15.28%),其根管系统形态复杂,在根尖区有融合趋势。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系统主要为3根四根管(78.97%)。上颌第二磨牙的三根管和四根管发现率接近(分别为47.37%和51.64%)。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根管系统主要根管分型为:Ⅳ型(57.79%)、Ⅱ型(19.83%)和Ⅰ型(15.58%)。上颌第二磨牙的近颊根管系统主要根管分型为:Ⅰ型(48.14%)、Ⅳ型(30.43%)和Ⅱ型(17.39%)。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远颊根和腭根主要为单根单根管,存在少量和罕见的变异。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近颊根的根管数目和根管分型左右对称。结论: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系统变异普遍存在,MB2根管为其主要的变异形式。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变异类型多,单根牙和双根牙的根管走向复杂多变。CBCT可以为识别根管形态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