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志愿服务因能有助于人们休闲、担负公共责任、扩大交往、建立社会信任等,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参加志愿服务正逐步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作为文化时尚的志愿服务具有超前性、独特性、便捷性、符号性、大众性等特点.当前,还存在制约志愿服务成为时尚和持续发展的因素.为了使志愿服务能在我国持续、深入发展,必须使其更加时尚化、人性化,形成有力的组织机制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宿玥 《理论界》2010,(10):194-19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兴起,我国志愿者队伍迅速扩大,志愿服务快速发展,但目前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给志愿者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障碍,也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本文在对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管理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志愿者管理的若干对策,以期对"志愿者管理"的理论研究有所贡献,实践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后,地震志愿者和民间组织大量崛起,这说明中国公民社会正在逐渐成长.志愿精神作为公民社会的一种精神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公民民主权利的觉醒;彰显了社团组织的作用;增强了社会个体间的信任合作.志愿精神的载体是志愿组织,因此,应推动志愿组织的发展,以促进公民社会的逐渐成长.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既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又有益于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而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是志愿服务得以正常、长期、高质量开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志愿事业得以不断发展的基本保证。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模式可从培训准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几个角度来构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建三个不同类型的社区志愿组织及其志愿服务的研究发现,行政主导型社区志愿组织缺乏必要的制度、组织以及经费保障,志愿组织开展形式化的志愿服务,志愿者及居民缺乏有效参与,无法实现助人自助目标;社会主导型社区志愿组织能够招募到具有志愿精神的志愿者,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提高志愿服务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但它无法与社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混合型志愿组织容易形成稳定的志愿队伍招募机制,志愿活动所需经费有保障,但存在着志愿者人数难以扩展、志愿队伍年龄与学历结构不太合理等问题。这就需要发展和壮大各种志愿组织,规范志愿组织自身的运作与管理,拓展志愿服务内涵,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佳 《理论界》2006,(2):105-106
志愿者组织(VoluntaryOrganization)作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和效用,而青年尤其是高校学生是志愿者组织的主要支持力量。我国目前各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在不断兴起,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背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出论述,并结合美国志愿者组织发展机制对我国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提出操作层面上的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7.
志愿服务是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和志愿服务行动的蓬勃开展,我国亟需一部完善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以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志愿服务立法涉及志愿者权益保障、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等关键问题。为促进志愿服务有序发展,国家应加快立法建设,促进志愿服务法早日出台。  相似文献   

8.
朱湘  余佳奇 《理论界》2009,(6):214-215
随着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服务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作为非营利组织开展社会服务的主力军,对志愿者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决定了组织的服务质量与生存发展,故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非营利组织管理最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非营利组织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以期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组织中的志愿者及其管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志愿者抱着表达个人意愿并提供志愿服务的愿望加入非营利组织,贡献了志愿劳动;非营利组织为志愿者个人提供了相关渠道,获得了志愿者这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双方形成一种平等的交换关系。这就决定了二者之间不同于一般组织管理中控制与服从的关系,非营利组织进行志愿者管理的基础只能是组织和志愿者共有的价值观。为了其目标的实现,非营利组织必须充分考虑志愿者的意愿,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其能在组织中实现自己提供志愿服务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应急救援志愿者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芸 《理论界》2009,(5):225-228
志愿服务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传统的志愿组织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功能是组织慈善活动和社会福利工作,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志愿组织在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中扮演社会服务提供者的角色.目前在各个国家的应急救援行动中,大量的志愿者组织参与其中,成为抗击危机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参与危机救援工作也成为志愿者组织一项越来越重要的新功能.本文论述了应急救援行动中志愿者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并希望藉此引发更多有关应急志愿活动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