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执政资源是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顺利完成执政使命而可资利用的一切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文化资源是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所凭借的精神层面的资源,它是执政资源中的精神软件。能够为执政党所利用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意识形态、舆论宣传、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资源。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文化资源,但随着执政环境的变迁,党的三类文化资源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为了维护和扩充党执政的文化资源,提升党的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党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导向力和凝聚力;大力保持党的信息强势,增强党的舆论影响力和控制力;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建设先进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内容之一.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考验,并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使命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执政文化与执政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执政文化是贯穿于执政系统和执政过程中的一套赋予意义和秩序的思想、观念、原则、态度、情感、评价等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是执政思想和制度的凝聚。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掌控国家政权和运用国家机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执政文化和执政能力紧密相联,是执政主体的内在素质和外在水平的两个方面。提升执政文化素质,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应有内容和必然要求。目前,一些执政者综合性执政文化素质不高、导致执政能力不强的问题比较严重,必须加强执政文化建设,提高干部的执政思想文化和执政法制文化素养,增强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要求,是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强调要在发展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本文在执政能力建设的新形势、执政能力建设之内涵和如何在发展中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先进文化发展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发展先进文化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论述了重视先进文化发展是古今中外执政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必然结论;重视先进文化发展是提升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重要思想保证;创新是推进先进文化发展,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谐示范矿区是集团公司党组交给大庆油田的一项光荣使命。作为建设和谐示范矿区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丰富发展大庆矿区文化成为油田上下的一项紧迫任务。建设和谐示范矿区要以研究大庆矿区文化内涵为核心,以研究大庆矿区文化建设目标为重点,以探索大庆矿区文化建设途径为关键,初步搭建起内涵丰富、特点鲜明的价值理念,建立起完善的和谐示范矿区文化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纵观粤西地区发展历程,客家人价值品质对于区域变革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粤西客家人的价值品质主要体现为:生态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价值品质内核、坚韧而不言败的精神意境、勤俭节约品质的基石效应、礼仪兴邦内涵的价值传承。在历史与现代的发展交融中,全面审视粤西客家人的价值品质,有助于客家文化发展中精神内涵层次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理清执政文化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是研究执政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执政文化与政治文化是两个不同的学术范畴;两者在文化主体、构成要素、表现形式、生成机理和基本特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区别.执政文化与政治文化有着密切的学理关系;政治文化为执政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执政文化则丰富了政治文化内涵,使政治文化更具时代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先进文化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和内在灵魂。社会转型期农村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加快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任务变得更为迫切和必要。要坚持党的建设基本原则,强化价值导向,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文化话语权;进一步加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制度文化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强化党员主体意识,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柳振万 《理论界》2013,(11):186-188
在不断迈向教育强国的发展进程中,高等教育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对于高校来说,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实现大学的功能和价值,才能为实现教育强国助一臂之力.高校应牢记责任与使命,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质量与特色,坚持内涵建设促发展;培养理想与信念,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动创新与融合,实现大学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人为抵押人出发,抵押人凭借专有抗辩权不仅可以对抗抵押权人的抵押权,而且可以暂时或永久地摆脱担保责任的束缚,保全自己的财产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抵押人专有抗辩权的规定十分模糊,应从担保法原理及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抵押人之专有抗辩权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