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CV、MCH、PL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RBC、HCT、HGB、WBC、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HCT、WBC、PLT、PDW、MPV、P-LCR检测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时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AIDS)外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16例艾滋病患者和316例非艾滋病患者标本的血常规。结果:AIDS患者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S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RCL)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红细胞相关参数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对临床诊治AIDS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5例肝病患者的红细胞参数,并与3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和红细胞比积(HCT)无明显变化(P>0.05),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癌RBC、HCT、Hb均不同程度下降(P<0.05~0.01);(2)所有肝病患者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增大(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仅慢性重症肝炎组患者有所增高(P<0.05),其他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MCH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所有肝病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变化均不明显(P>0.05);(3)慢性肝炎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不明显(P>0.05),急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癌RDW均明显增高(P<0.05~0.01),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RDW逐渐增宽。结论红细胞参数RBC、Hb、HCT、RDW与MCV可以反映肝病患者的肝损害程度和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常规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肝硬化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并与10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WBC、RBC、PLT、HCT、Hb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V、RDW显著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常规中的参数是反映肝硬化的肝损害程度的一组重要指标,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及9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MPV、PDW、MCV、RDW升高,PCT减低,有微血管病变者MPV、PDW、R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更加明显(P<0.01,P<0.05)。其中MPV、PDW和FPG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增加显著(P<0.05),MPV与PDW呈正相关(r=0.4,P<0.01),MPV与FPG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测定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9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分为A、B、C组),同时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肝硬化组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各组之间比较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MPV、PDW、P-LCR逐渐升高(P<0.05),而PLT、PCT逐渐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在乙肝所致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将医院2014.06~2015.06间收治的89例乙肝所致肝硬化患者、63例慢性乙肝肝炎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纳为研究对象,检测三组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水平,并分析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在评估肝硬化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RBC、PLT及PCT水平在对照组、肝炎组及肝硬化组中呈依次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MCV、RDW、MPV及PDW水平在对照组、肝炎组及肝硬化组中呈依次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肝功能分级的上升,肝硬化组患者RBC、PLT及PCT水平依次下降,MCV、RDW、MPV及PDW水平依次上升,组间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RBC、PLT及PCT水平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MCV、RDW、MPV及PDW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水平在反应肝硬化患者病情及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职业性铅接触对人体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将铅作业者按血铅浓度分为铅接触组和铅吸收组,并与上岗前健康体检工人外周血红细胞参数中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RDW)及在显微镜下阅片观察点彩红细胞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铅吸收组RBC、Hb、H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铅接触组血RBC、HCT、MC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DW均数高于对照组(P<0.001),不论是铅接触组还是铅吸收组RBC、Hb、HCT的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接触铅可引起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胆红素(TBIL)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标本91例,根据患者胆红素检测结果分为实验组(胆红素异常45例)和对照组(胆红素正常46例)两组,分别检测两组各项血常规参数,并检测实验组标本在放置不同时间后血常规参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RBC(红细胞计数)、HGB(血红蛋白)、HCT(血细胞比容)、PLT(血小板)和PCT(血小板压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板体积)、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BC(白细胞计数)、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及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放置时间下胆红素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标本中胆红素异常增高会使血常规的多项参数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未发现胆红素作用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14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动脉硬化组(HI组)和无硬化组(H2组),并将7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以及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 H1与H2组和对照组比较RDW、MCV、PDW、MPV、P-LCR、PCT明显升高(P<0.01);H2组PDW、MP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CIMT与SBP、RDW、PWD、MPV呈正相关(P<0.05);RDW与MCV呈正相关(P<0.05);PDW与MPV呈正相关(P<0.05).结论 红细胞和血小板体积改变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肝病患者早期MCV、RDW及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的4项指数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Coulter公司JT-IR全自动血液计数仪检测181例肝病患者和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1)肝硬化组、慢乙肝组、急性肝炎组MCV、RDW、M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PDW、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MCV、RDW、MPV之间成正相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治疗急性有机磷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抗氧化能力、血小板和红细胞参数影响。方法 2012年6月到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毒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解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同时比较不同时间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和血小板参数(PLT、PCT、MPV及PDW)及红细胞参数(MCV、MCHC、RDW及HCT)。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0.55%)(P=0.02);观察组治疗后1 d、3 d及一周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的PCT、PLT及PDW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MP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的MCHC、MCV及RDW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H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和红细胞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KX-21N)和全自动血凝仪(CA-6000)测定430例肝硬化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PLT、MPV、PDW、PCT)和凝血指标(PT、AVTT、TT、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升高,PT、AFTT、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其PLT、MPV、PDW、PCT、PT、APTT、TT、FIB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异常,血小板及其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ow),并与4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RBC、HCT、Hb均显著下降(P〈0.05),MCV、RDW显著升高(P〈0.05,P〈0.01),并且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加,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程度逐渐加重(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红细胞异常,红细胞参数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洁茹  常敏凤 《医学综述》2011,17(21):3358-3359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72例肝硬化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增高(P<0.05);肝硬化组患者PT、TT、AP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FIB较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对临床病情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迈瑞BC-300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与SysmexXT-2000i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及其参数MPV、PDW、PCT差异性。方法收集血小板计数正常、增高和减低的患者标本共433例.分别用迈瑞BC-3000和SysmexXT-2000i两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PLT及MPV、PDW、PCT。结果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正常组PLT及MPV、PDW、PCT与Sysmex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无显著差异(P〉0.05);计数血小板增多组的PLT、MPV、PDW、PCT四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计数血小板减少组的PLT、MPV和PDW有显著差异(PLT,P〈0.05;MPV和PDW,P〈0.01),计数PCT两仪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异常者,应用Sysmex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对其结果进行复核及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