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髋臼骨折系关节内严重创伤,常需手术治疗,但若复位不良,可影响预后。作者所在医院1990年2月至1998年1月手术治疗有移位髋臼骨折23例,其中6例复位不良。分析原因为:①延迟手术增加复位难度;②对损伤程度估计不足;③未按骨折类型合理选择手术进路;④对处理复杂骨折经验不足,复位方法不当。特提出讨论,以总结经验,提高复位质量,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7例,非手术治疗3例。结果手术治疗达到解剖复位5例,复位欠佳2例;非手术治疗2例复位欠佳,1例复位不满意。按d'Aubignt—postel评分标准:手术组优良5例,可2例;非手术组可2例,差1例。结论髋臼解剖上分为前柱,后柱及穹项,通过单纯手法复位,即使股骨头复位,髋臼也难以复位。对移位较大的髋臼骨折必须通过手术恢复其几何构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改良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微创复位与肘后切口关节囊切开复位垂直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8-10诊治的AO-C型肱骨远端骨折,22例采用改良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髁间骨折双环复位、滑车轴心固定、垂直钢板内固定(改良组),22例采用肘后直切口关节囊切开复位垂直钢板内固定(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康复介入时间、术后3 d疼痛VA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Jupiter评分。结果 44例均获得随访,改良组平均13.9个月,常规组平均15.7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后患者要求取出内固定。首次手术与内固定取出手术时,改良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康复介入时间较常规组早,术后3d疼痛VAS评分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Jupiter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微创复位髁间骨折、确定双环复位标准、滑车轴心固定、垂直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疗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 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 1 3例。结果 本组 1 3例中达到解剖复位 1 0例 ,复位欠佳 2例 ,不满意复位 1例 ;随访 1~ 4年 ,平均 2年 ,结果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 9例 ,可 1例 ;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 1例 ,可 1例 ;不满意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差 1例。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是治疗移位髋臼双柱骨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腰椎滑脱手术复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手术的复位问题。方法66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36例(治疗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后外侧植骨及Cage应用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原位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对两组术前、术后和最终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结果、融合率、断钉率、JOA评分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治疗组能明显增加椎间隙高度、相对椎间隙高度,提高复位率,降低滑脱率;②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术后1年、2年骨性融合率,降低断钉率;③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术后JOA评分。结论①腰椎滑脱症手术时滑脱椎体应尽可能复位;②不能过分强调解剖复位,主张部分复位比较安全;③滑脱复位后,术后常出现复位的丢失,如何减少复位的丢失,是需值得重视的问题;④在此基础上彻底的减压是基础,坚强的骨性融合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髋臼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比较分析2000年9月至2005年4月我院治疗的23例严重髋臼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12例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年~6年7个月。复位情况按Matta标准评价,牵引组:解剖复位2例,满意复位4例,复位差5例,解剖复位和满意复位率为54.55%;手术组:解剖复位7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1例,解剖复位和满意复位率为91.67%。髋关节功能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评定,牵引组:优2例,良3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45.45%;手术组: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3.33%。结论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椅背复位法与Hippocrates法治疗急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19-03诊治的30例急性肩关节前脱位,15例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椅背组),15例采用Hippocrates法治疗(Hippocrates组),比较2组一次复位失败数、体位准备时间、复位时间、疼痛VAS评分、需助手协助复位数。结果 30例均顺利完成肩关节复位并获得至少3个月的随访。2组均未发生骨折、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组一次复位失败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椅背组体位准备时间、复位时间较Hippocrates组短,术中疼痛VAS评分较Hippocrate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需助手协助复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椅背复位法与Hippocrates法治疗急性肩关节脱位均可取得满意的一次复位成功率,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体位准备时间、复位时间较Hippocrates法短,疼痛程度也较Hippocrates法轻,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髋臼骨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7例,非手术治疗3例.结果 手术治疗达到解剖复位5例,复位欠佳2例;非手术治疗2例复位欠佳,1例复位不满意.按d ′Aubignt-postel评分标准:手术组优良5例,可2例;非手术组可2例,差1例.结论 髋臼解剖上分为前柱,后柱及穹项,通过单纯手法复位,即使股骨头复位,髋臼也难以复位.对移位较大的髋臼骨折必须通过手术恢复其几何构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非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及36例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分别进行三维牵引复位,两桌法复位治疗,并对骨折复位程度及疗效进行观测及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均住院1月,均于随访六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无论三维牵引,两桌复位法,治疗前后相比病情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三维牵引复位和两桌复位法疗效比较也存在差异(P<0.05),前者疗效更显著;(2)从椎体形态治疗前后比较,三维牵引复位椎体前缘高度增加17%左右,而两桌法复位增加11%左右;三维牵引复位突入椎管下降0.19cm,两桌复位法下降0.12cm左右。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论三维牵引复位较两桌法复位能明显恢复椎体形态,为一种治疗有效率更高,更安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乐郭氏正骨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DRF)患者掌倾角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老年D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手法的不同分成常规复位组(n=51,常规手法复位)、中医复位组(n=52,平乐郭氏正骨手法复位),两组复位后均予以小夹板外固定。比较两组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两组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均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减小(P <0.05),尺偏角的组间与时点无交互作用(P>0.05),掌倾角的组间与时点存在交互作用(P <0.05),其中中医复位组治疗后即刻、6周及12周的尺偏角、掌倾角均明显大于常规复位组(P <0.05);治疗后12周,两组患侧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后时的AROM均大于治疗前,且中医复位组均明显大于常规复位组(P <0.05);中医复位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15%,明显高于常规复位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DRF患者实施平乐郭氏正骨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AO苜蓿叶形支撑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方法 分析我科自 1997年 4月至 1999年 3月用该方法治疗的 2 5例病人 2 7侧肢体的治疗效果 ;按Ruedi-Allgower分型 ,比较不同骨折类型的治疗效果 ;把骨折复位后的X片作复位质量统计后 ,比较不同复位质量的病例的临床疗效 ;评价手术治疗病例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 ,参照Teeny和Wiss提出的评分系统 ,临床疗效优良率为 78%。其中 ,Ⅰ型病例达 10 0 %。Ⅱ型达 82 % ,Ⅲ型为 6 9% ,放射学评价达解剖复位的 18个病例中 ,疗效良好以上 16例 ,复位一般的 7例中 ,疗效良好以上 5例 ,复位差的 2例中 ,疗效全部为差 ;本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 2 2 % ,其中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为 11%。结论 AO苜蓿叶形支撑钢板治疗Pilon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治疗效果与骨折类型、复位质量有关 ;Ⅲ型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钢针撬拨复位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股骨颈头颈型骨折施行钢针撬拨复位结合三针锁针加压器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优良率及后期股骨头坏死率.结果:10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年,平均3.5年,其中:功能接近正常者共91例,占86.6%.骨折愈合94例,占89.5%.其中并发股骨头坏死6例.骨折不愈合10例,占9.5%.死亡1例,占0.9%.无1例院内感染.结论:钢针撬拨复位可使骨折断端紧密对合,达到解剖复位,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遵循手术操作原则,术后针道常规处置,半介入式外固定器的并发症一般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诊治的72例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成切开复位组、闭合复位组各36例,分别采取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闭合复位组手术、骨痂出现、初次负重、骨折愈合的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复位组,P<0.05;闭合复位组总有效率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闭合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P<0.05。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骨折,可减少手术损伤,有助于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加快骨折愈合,提升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失败后一种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的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方法 158例股骨颈骨折分成2组,治疗组78例采用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80例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果骨折不愈合率:治疗组3.8%,对照组13.8%;股骨头坏死率:治疗组9.0%,对照组22.5%。治疗组骨折不愈合率、股骨头坏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5.
罗捷 《骨科》2013,4(1):50-5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行切开、复位内进行固定的三踝骨折的患者,及其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效果按照Cedell主观标准进行评定,优18例,良9例,差3例。疗效的优良率为90%。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进行固定的治疗,骨折复位较好;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患者伤残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减少;患者得到更好的手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下颈椎脱位患者早期复位结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颈椎骨折脱位早期行闭合复位(颅骨牵引复位和在全麻下行闭合牵引复位)以及前路开放撬拨椎体复位,并予以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64例。结果闭合复位成功54例,其中颅骨牵引复位33例,全麻下闭合手法牵引复位21例;在前路手术中牵引下行旋转撬拨复位成功10例。48例患者获8~30个月随访,颈椎复位完全,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脱出,神经损伤均有恢复,脊髓F ranke l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早期复位结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复杂髋臼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9月~2006年10月对228例复杂髋臼骨折早期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5~84个月(平均36.3个月),骨折复位和关节功能按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102例,满意复位105例,不满意复位21例;关节功能优良率90.8%.[结论] 复杂髋臼骨折通过早期手术,合理的手术入路选择,解剖复位和满意复位率高,不满意复位率较低;后遗症较少,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辅助小切口复位结合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位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在本院治疗的难复位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辅助小切口辅助复位髓内钉固定病例与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病人在术后疼痛、术后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最终Harris评分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差异;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辅助小切口复位结合髓内钉固定是治疗难复位型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陈旧性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1998年3月~2007年6月收治23例陈旧性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患儿.确诊时间平均4.1个月.入院后予颅骨牵引,完全复位者行头颈胸石膏固定2个月.部分复位及复位后再脱位的行后路寰枢椎复位融合术.脱位无明显改善的行前路下颌下入路松解粘连后后路复位内固定.结果 Ⅰ型脱位5例中4例牵引复位其中1例再脱位;1例不能复位.Ⅱ型14例中9例牵引复位,其中6例再脱位;5例不能复位.Ⅲ型4例中1例牵引复位后再脱位;3例不能复位.随访显示23例斜颈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患儿没有明显的颈部疼痛.结论 大部分陈旧性脱位闭合复位困难,复位后再脱位发生率高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复位融合寰枢椎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耳石复位治疗的46例BPPV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评估、手法复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复位中护理及复位后的体位、药物和宣传指导等。结果复位后1周、3个月进行随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3%、97.8%;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复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耳石复位治疗BPPV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