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2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入路并发症,以提高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水平,方法:对近4年来我科53例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出现的5例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病例1例发生腹膜后乳糜液漏,1例切口疝,1例气胸,2例深静脉血栓栓塞,经过积极治疗,全部治愈。结论: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和术者对该段解剖知识,手术操作,认识程度和经验有关,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  相似文献   
2.
颈髓血流障碍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髓前动脉阻断对颈髓血供、功能的影响及其病理学变化,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以家兔为实验模型,阻断C2段脊髓前动脉,在术后6h、24h、72h采用改良Tarlov法对动物行为学评级以及检测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定颈髓血流灌注量,并观察兔颈髓组织细胞形态学、相关免疫组化的变化。结果术后各时相点神经功能减退,血流量下降明显,神经元骨架结构紊乱,细胞器破坏,出现急性缺血性改变。结论脊髓前动脉血流障碍可导致颈髓缺血性病变,引起脊髓的梗死,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其治疗应注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3.
颈椎脱位的闭合复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85年5月~1996年3月,我们经治34例单纯颈椎脱位患者,30例行Crutchfield颅骨牵引闭合复位,20例成功,占66.6%。在成功组中,牵引重量最大为18kg,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加重。不全瘫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尸体头颅标本测定,Crutchfield颅骨牵引承受的最大抗拨出力为60.3kg,在治疗颈椎脱位时,颅骨牵引是安全有效的闭合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显露骨间后神经治疗桡骨中上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臂上段手术致前臂骨间后神经损伤的报道屡见不鲜,自2003年本院采用后侧显露途径,自桡侧腕长短伸肌间进入,不显露骨间后神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6~70岁,平均31岁;单纯桡骨骨折16例,尺桡骨双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4例,横行形骨折8例,短斜形骨折12例,长斜形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23例。1.2手术方法采用桡骨后侧显露途径,尺骨骨折另作切口显露。切口与传统手术相同,前臂外展旋前,自肱骨外上髁后上侧沿桡骨外侧向下,朝向腕背中心,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层,显露肌肉,仔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和NEP1-40联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的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MP治疗组、NEP1-40治疗组和对照组4组。建立大鼠中段胸部脊髓后半部横切模型。MP的给药方法为术后30 min内经鼠尾静脉给予MP 30 mg/kg,后给予剂量5.4 mg/(kg.h),持续23 h;NEP1-40的给药方法为术后3 d于硬膜下管给予NEP1-40 12.5μg/(20μl PBS.d),连续7 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不同时间点进行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和行为学评价。结果:联合治疗组大鼠潜伏期延迟时间较MP、NEP1-40治疗组和对照组短,5 w时接近正常,其P1波的潜伏时间为5.42 ms,N1波的潜伏时间为5.55 ms(P〈0.01),其BBB运动评分5 w时为17分(P〈0.01);联合治疗组的空洞面积百分比不到对照组的一半(P〈0.01);NF200阳性染色的神经元数目为20.19个/1000μm^2。结论:MP和NEP1-40联合治疗可减少病变范围,减轻白质纤维脱髓鞘病变,增多NF200阳性神经元数目,促进神经再生,改善由于脊髓后半横切所引发的脊髓电生理的障碍,促进了脊髓功能恢复。在治疗脊髓损伤时,MP与NEP1-40有协同作用,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GM-1 PLGA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涛  任先军  欧阳忠  郭树章 《重庆医学》2007,36(17):1736-1738,F0002
目的 探讨经蛛网膜下腔途径注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s, GM-1)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9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微球治疗组)30只;B组(普通GM-1制剂治疗组)30只;C组(损伤对照组)30只和D组(正常组)4只,采用Nystrom法制备脊髓压迫损伤模型(50g/5min),于术后各时相点检测脑脊液中GM-1含量、脊髓功能变化及NF200表达情况.结果 A组大鼠脑脊液中GM-1含量、BBB评分、运动诱发电位及NF200的表达均优于C组,与B组相当.结论 经蛛网膜下腔途径注入GM-1 PLGA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为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排骨干骨折的效果,本文对我院2000年4月-2003年4月收治并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30例的体会。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0例(33侧)胫腓骨骨折病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9-51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车祸20例,坠落  相似文献   
8.
非融合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31~57岁,平均43岁.突出部位:C3~4 2例,C4~5 4例,C5~6 22例,C6~7 1例,C4~5,5~6 2例,C3~4,5~6 2例,C5~6,6~7 1例.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14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20例.单节段置换29例,双节段置换5例,共置换39个椎间盘假体.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可促进骨生长,达到长期稳定.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依照CSM40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42个月,平均14个月.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神经根型患者其上肢根型痛全部缓解.CSM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无假体松动或脱落,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9.3°.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活动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为颈椎问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不稳定掌、指骨骨折用微型加压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及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闭合掌骨骨折以骨折断端为中心做掌背侧纵形切口;指骨做背外侧切口,开放骨折按照伤口情况另做切口或就原伤口入路,复位后在垂直骨折面打入2枚(或1枚)微型加压螺钉,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3天后即开始被动活动,10天后开始主动活动,6周内 禁用手持重。有肌腱损伤者及1枚螺钉固定者,术后石膏外固定3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周,掌指及指间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和骨不连。随访时间3个月-1年半,平均7个半月。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取钉困难。结论 微型加压螺钉是治疗不稳定掌、指骨骨折的比较好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0.
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引起的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高 ,治疗上常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我院自 1995年9月起 ,采用股方肌骨蒂骨瓣移植加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14例 ,获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 ,男 8例 ,女 16例 ;年龄 18— 45岁 ,平均 35岁。骨折类型 :头下型 6例 ,经颈型 8例 ;新鲜骨折 9例 ,陈旧性骨折 5例。伤因 :交通事故伤 8例 ,坠落伤 6例。2 治疗方法  患者侧卧位 ,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后侧切口 ,分离出股方肌 ,于股方肌止点股骨转子间嵴处凿下 4cm× 2cm× 1cm骨块 ,可见骨块连接股方肌蒂并有血液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