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3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适应性反应是近年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利用适应性反应已作为疾病防治的新战略,其核心和精髓是充分调动和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增加机体适应性和抗损伤能力,维持机体自稳态.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表明了机体自身存在着很强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其本质是适应性反应诱导了内源性保护物质(保护性蛋白等)的产生,而用药物等途径则可模拟或增强适应性保护作用.适应性反应与中医学的天人相应、正气学说、扶正固本、藏象学说、治未病思想、适应原中药、针灸经络等理论有诸多联系,对中医药研究有一定的启示,对于揭示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和实质、发展和弘扬中医理论及促进中西医结合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肌皮瓣的临床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报道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男36例,女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6岁;皮瓣最大面积17.0cm×15.0cm,最小6.0cm×5.0cm,其中12例皮瓣面积在10.0cm×10.0cm以上;6例设计为肌皮瓣(腓肠肌外侧头),肌瓣最大为10.0cm×7.0cm×2.0cm,最小为6.0cm×5.0cm×1.0cm。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皆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瓣肿胀,暗道较明道者明显。2例大皮瓣经行小隐静脉远端结扎仍出现肿胀、色暗,皮瓣近侧1/3坏死。皮瓣边缘坏死3例,换药治愈。部分坏死需行植皮者3例。36例术后伤口I期愈合,骨外露软件组织缺损覆盖修复满意,6例II期愈合,其中糖尿病,地中海贫血各一例。结论:(1)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缺损创面,极有临床实用价值;(2)设计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填充感染创腔是可行的;(3)但对其皮瓣及所携带的肌瓣究竟切取多大面积是安全的、肌瓣的血运机理以及远端蒂筋膜皮瓣中小隐静脉干是否结扎,何处结扎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航  张晓文 《医学信息》2007,20(3):425-42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传统的阅览室已经满足不了这种需要,因此,很多图书馆都在致力于建设一个提供给读者查阅数字图书、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应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与肌皮瓣转位修复膝下截肢后残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下肢严重创伤后行膝下截肢的创面,设计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与肌皮瓣修复,其中急诊截肢6例,保肢失败而二期行截肢3例,创面面积最大15cm×15cm,最小7cm×7cm,皮瓣面积最大17cm×16cm,最小8cm×8cm,其中带股外侧肌瓣者4例。结果: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有3例皮瓣边缘出现小面积皮肤坏死,经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未再次手术。供区无功能障碍,受区外形满意,安装假肢后功能良好。结论:应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膝下截肢后软组织缺损创面,方法简便,成功率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自身关节,改善假肢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晓文  张晓青 《医学信息》2007,20(12):2057-2059
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方面的素养,通过分析医务人员信息素质的现状,论述了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密闭式浅层吸痰在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结合浅层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及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吸痰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较对照组短,烦躁、呛咳、黏膜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1)。结论密闭式浅层吸痰用于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可维持机械通气的持续性,保持较稳定的气道压力,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正儿科患者的呼吸支持主要包括有创通气(机械通气或气管切开)、无创呼吸支持及鼻导管吸氧。有创通气作为挽救生命的呼吸支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但其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损伤等并发症会增加患儿的病死率[1]。传统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作为PICU主要的无创呼吸支持手段,需要通过密闭的管路连接鼻塞进行通气,容易出现漏气、腹胀、鼻损伤、头部塑形、气胸、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和统计学方法,探索于、孙氏学术流派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9年3月于、孙氏学术流派治疗慢性肾衰竭病案资料,提取病案所记录的症状体征、用药处方等信息,对其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药物进行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梳理其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与特色。结果:该研究共纳入病案320个,处方1100首,药物219味,慢性肾衰竭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他依次分别为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以血瘀证居多,其他依次为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气滞证;治则治法中健脾补肾、活血化瘀、利湿泄浊运用频率最高。结论:于、孙氏学术流派临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主张以健脾补肾固本培元,活血化瘀、泄浊解毒祛其标,标本兼顾;临证遣方用药时重用补益药、活血化瘀药、利湿泄浊药。  相似文献   
9.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BMSC)方法进行改良 ,观察其生物学特点。方法 分离大鼠胫骨、股骨 ,以 IMDM培养基冲洗骨髓 ,与培养液混合后直接接种至培养瓶中 ,接种后 7~ 14 d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状细胞。检测传代细胞接种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周期 ,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分离培养的原代 BMSC生长良好 ,倍增时间约为 4 2 h。 BMSC传代后 12 h贴壁率达 80 %以上 ,82 %的细胞处于 G0 、G1 期 ,超微结构呈现较早期细胞特点。结论 改良法培养的 BMSC生长稳定 ,传代细胞适应性强。与传统培养方法比 ,该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可以用于 BMSC的体外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8-2012年西城区托幼园所集体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状况, 为辖区托幼机构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西城区托幼园所集体儿童伤害、事故监测数据, 分析在园儿童伤害、事故发生情况。结果 2008-2012年期间西城区托幼园所集体儿童意外伤害总发生率为0.43%, 伤害类型主要为跌伤, 其发生率为0.22%~0.48%, 且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3.32, P=0.01);事故类型主要为骨折, 近4年来发生率为0.04%~0.10%。结论 西城区托幼园所集体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低, 防止儿童跌伤和骨折是伤害干预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