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诊手术防控管理措施,确保手术人员安全。方法 通过建立手术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流程,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实施急诊手术过程感染防控提供保障。结果 依据新冠肺炎相关管理规范和指南制定出复合手术室防控流程,结合临床不断改进与完善,加强在应对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急诊复合手术的防控管理能力,确保全体手术室医护人员无1例感染,同时保护了患者的安全。结论 此次制定的新冠肺炎急诊复合手术室防控流程符合防控要求,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麻醉护理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给予防控措施建议。方法 组织多名麻醉护理专家,根据国家级、省级发布的相关防控方案、指引,感染防控的相关标准,以及多家学会、医院的麻醉医疗和手术室防控策略与建议,结合麻醉护理工作特点,制定麻醉护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的建议。结果 制定出了新冠肺炎患者的麻醉护理防控工作建议专家共识,包含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在手术麻醉期间的麻醉护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麻醉护理工作的日常防护。结论 此新冠肺炎患者的麻醉护理防控工作建议专家共识,供省内外各地医院,麻醉护理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血液透析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血液透析中心的防控管理经验,提高血液透析中心的防控效果,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 方法 制订血液透析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实践方案,对浙江省267所血液透析中心在组织管理、防控流程制订、患者教育及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管理,规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血液透析患者的接诊流程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居家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隔离透析治疗流程。结果 浙江省共收治血液透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2例,与其密切接触的1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隔离,经14 d医学观察后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8例疑似感染病例及78例居家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规范隔离血液透析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14 d后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发生;4 700名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未发生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结论 血液透析中心感染防控管理实践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有效,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HT5"H〗摘要 目的 〖JP2〗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效果,为新冠肺炎患者外科手术中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并发阑尾炎手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通过建立规范的应对新冠状肺炎手术的医院感染防护体系,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所制定的防护体系,有效抵御新冠肺炎手术过程中的传播风险,所有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无1例感染,也未发生患者之间交叉感染事件。结论 本次建立的新冠肺炎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医院感染防护体系运行有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初步构建血液净化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体系,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 成立感染防控工作组,建立三级防控体系,加强人员及环境物品的管理,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防控策略体系,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结果 2020年1月20日-4月30日某院血液净化中心共接诊862例血液透析患者,完成血液透析治疗17 462例次。其中,通过三级防控体系共筛查发热患者21例,均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筛查流行病史阳性患者2例,予隔离区透析3周后,均排除新冠肺炎感染;透析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口罩佩戴正确率分别为89.5%和93.6%,透析患者手卫生规范执行率为83.5%,血液透析患者及医护人员对防控措施满意度均高于98%。结论 通过建立并落实防控措施,血液净化中心避免了新冠肺炎感染的发生,为血液透析患者这一特殊人群新冠肺炎的防控提供了工作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HT5"H〗摘要 目的 观察过氧乙酸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消毒应用效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实验室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基因检测技术,对复方过氧乙酸消毒剂消毒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该复方过氧乙酸含过氧乙酸约2.5 g/L与过氧化氢60 g/L,以其原液用气溶胶电动喷雾器按22 ml/m3用量,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标本制备间进行喷雾消毒并密闭作用60 min。该实验室已连续30 d,在每次工作结束时进行喷雾消毒,所有采集的实验室环境标本均未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从未发生过工作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的事件。结论 结果证明用该复方过氧乙酸对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进行喷雾消毒,可有效果杀灭实验室内环境中新冠病毒,能有效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HT5"H〗摘要 目的 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关口前移措施的效果。方法 通过培训考核和现场调查方式,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关口前移的效果。结果 感染防控指导人员、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及后勤保障等部门人员培训后考核得分依次分别为(52.94±0.18)、(52.24±2.32)、(52.35±1.96)、(52.78±0.89)和(50.08±2.84)分。一线抗疫人员掌握了防护用品使用的关键技术,重点防控区域的环境卫生学监测较好。一线抗疫人员未发生新冠肺炎交叉感染,其他住院患者也未发生感染。结论 采用防控关口前移措施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圆满完成南宁市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工作。方法 2021年1月我院组建核酸检测队伍并在第一时间启动护理应急工作方案,从严密组织、规范流程、调配人力、筹备物资并进行精准化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着手进行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结果 我院采样队伍于工作启动后的15 h内完成了重点区域38 977人的核酸采样,采集标本全部合格,采集速度达到120人/ h·点位,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任务结束后护理部独立编写了医院《大规模人群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采样护理应急工作方案》,并联合医务部、检验科等部门共同编写了医院《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手册》,为全区《新冠肺炎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方案》的出台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估隔离病区常见物体表面新型冠状病毒污染风险。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某新冠肺炎收治医院隔离病区环境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等部位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状况进行检测与评估。结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某医院隔离病房采集各种对象样本共计298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样本20份,总阳性率为6.71%。从医务人员手套表面、新冠患者皮肤表面及物体表面检出新冠病毒的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1.76%、14.29%和5.56%。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存在污染风险,重症患者病房环境污染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并结合科室现状,成立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小组,并制定了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体系,内容包括ICU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和管理措施、人力资源的调配、上岗前的防护培训、前线队伍的组建、特殊时期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在执行防控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根据专家意见和不断更新的知识,以及效果反馈,对防控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优化。结果 本管理体系自执行以来,共开展线上培训16场,派出6个批次共60人次的前线队伍,组建了1个心理咨询小组,完成10人次的心理咨询,截止2月12日,ICU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之间未出现交叉感染。结论 通过科学构建和执行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完成对重症患者的救治和护理,同时保障了前线ICU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抗击疫情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