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伊宁凹陷侏罗系勘探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犁盆地是在晚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侏罗系是其盆地的主体。侏罗纪时盆地水体整体浅而不稳定,除早侏罗世八道湾组沉积期有局部的稳定水体外,其余多为交织河和冲积扇与扇缘辫状河河沼相,煤系地层烃源岩品质普遍较差,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一般为中等烃源岩,局部为较好烃源岩;从中生代至新生代,由于地壳厚度不断增大,该盆地整体处于退热型区域大地热流背景场中,属于典型的“冷盆”,有机质热演化普遍处于不成熟到低成熟状态(Ro为0.40%-0.70%)。由于低成熟暗色泥岩生油对成藏的贡献有限,煤岩因其早期生烃组分含量低,产生的烃类最多仅能饱和其微孔的吸附需求,早期排烃对成藏的贡献甚微。伊宁凹陷侏罗系今后的勘探应紧紧围绕沉降中心区,在环生烃中心的构造带上优选圈闭。并加强泥岩低熟油的成烃条件研究与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烃源岩及油气形成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烃源岩及油气形成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烃源岩划分为沼泽相和湖泊相两大类型。沼泽相烃源岩生烃组分主要为来源于高等植物的基质镜质体和壳质组,形成的油藏有齐古油田的J1b油藏;湖相烃源岩生烃组分主要为藻类体、藻无定形体、菌解无定形体、壳质组和镜质组等,主要分布在腹部漠区凹陷和阜康凹陷,为半深湖相-浅湖相沉积,有机质以Ⅱ型为主,部分偏Ⅰ型或Ⅱ型,形成了彩南油田和某些井的油气。沼泽相烃源岩生烃期Ro值为0.5%~0.9%;湖相烃源岩演化程度也普遍较低,Ro值多数在0.5%~0.8%范围。湖相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特征,明显反映了其生源构成比例和热演化程度的差异。差异成熟使轻组分早熟早排,分期排烃,明显出现低成熟和成熟两个油气生成带,前者生烃期Ro值大约为0.4%~0.7%,后者生烃期为0.8%~1.2%。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尤其是中、下侏罗统,并非均是煤系地层,因此在勘探战略上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由于现代煤成油理论的建立和世界范围内一批大中型煤成油田的相继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油问题引起地质学者的关注.该文通过实验获得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饱和吸附烃量为50~88kg/t煤,为研究煤吸附烃提供了一些定量信息.同时认为,只有煤生油能力达到或超过煤饱和吸附烃量时,煤才可能成为有效油源岩.通过热模拟实验获得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油能力,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饱和吸附烃量,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烃能力进行评价,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烃能力有限,大多数煤生成烃类尚不能完全饱和煤中的孔隙.同时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进行综合评价,并与世界其它大中型煤成油田进行对比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煤有机质丰度较低、类型较差、成熟度不高、生油能力有限;油源对比的结果也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原油与侏罗系煤系地层烃源岩无关,从另一侧面也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烃能力有限,形成工业性油藏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乍得Bongor盆地西部凹陷K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ngro盆地西部地区勘探程度低,对其含油气前景认识有限。利用西部凹陷2口探井烃源岩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从烃源岩生烃潜力、生烃史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方面,对Bongor盆地西部凹陷下白垩统K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凹陷K组地层暗色泥岩、页岩发育;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整体评价为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Ⅱ1型有机质;K组下部烃源岩处于成熟热演化阶段,K组上部烃源岩处于低成熟热演化阶段。生烃史模拟表明,K组下部烃源岩分别于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早期进入生烃门限和成熟热演化阶段,而K组上部烃源岩在地质历史时期一直没有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现阶段处于低成熟阶段。烃源岩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表明,K组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淡水、弱氧化—弱还原的湖相沉积环境,其有机质组成为典型的湖相混合型有机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塔南凹陷是塔木察格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凹陷,但一直以来缺乏对盆地热演化史和油气成藏期次的系统研究.为此,采用多种方法对塔南凹陷近百个地层测温数据和330个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塔南凹陷地层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为典型的传导型地温场特征;早白垩世各组地层沉积时期地温梯度为4.48 ℃/hm~5.37 ℃/hm,均大于现今地温梯度;早白垩世至今,塔南凹陷地温场处在一个降温的过程.同时开展单井热演化史和生排烃史模拟,认为塔南凹陷地层热演化程度定型于伊敏组末期;塔南凹陷主力烃源岩在早白垩世末伊敏组时期开始排烃,但该时期排烃量很小,晚白垩世青元岗组时期(95~70 Ma)开始大量排烃,约占烃源岩总排烃量的85%.结合构造、沉积演化分析,厘定晚白垩世青元岗组为油气排出烃源岩运移至圈闭聚集成藏的关键时期,是塔南凹陷主要油气成藏期次.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生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海北部深水区沼泽相煤系烃源岩和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且含有较丰富的孢子体、角质体、树脂体、壳质体和无定形有机质等富氢组分;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这类富氢组分较丰富的煤系烃源岩和海相烃源岩属于油气兼生、以气为主的烃源岩,在生油窗内均具有较强的生油能力;热演化程度控制烃源岩的生烃产物特征。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①琼东南盆地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明显高于珠江口盆地相应层位烃源岩,以生成高—过成熟的天然气为主;而珠江口盆地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在生成天然气的同时,还生成较多的油。②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控制油气分布,凹陷边缘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明显低于凹陷中心,如白云凹陷中心主要烃源岩处于高成熟生气阶段,而凹陷边缘主要处于成熟生油阶段。白云凹陷钻探结果表明,凹陷中心已发现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中天然气的比例明显高于凹陷边缘。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主要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系统分析,认为在江汉平原海相晚燕山—早喜山期沉降幅度较大的地区,二叠系、上三叠统—侏罗系烃源岩具有晚期生烃潜力,盆地模拟结果认为晚期生烃资源规模较大;通过分析江汉平原海相晚期生烃潜力,指出针对晚期生烃的勘探方向,即沔阳凹陷西部、小板凹陷—岳口低凸起东部、江陵凹陷北部—荆门断陷南部。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油气形成(之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中主要成烃显微组分是孢子体、角质体、藻类体、沥青质体、碎屑类脂体和基质镜质体等,木栓质体和树脂体等早期成烃组分含量极低。侏罗纪煤系有机质成烃演化特征与一般湖相有机质稍有差异,但基本上仍然遵循一般有机质热降解成熟生油模式,主要生油阶段的Ro值为0.7%~1.2%,生油高峰Ro值约为0.95%。目前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烃源岩Ro值一般为0.4%~1.3%,多数地区成熟度较低,在山前深坳陷地区成熟度较高,烃源岩Ro值大于0.7%,进入大量生油阶段,西北地区主要煤系含油气盆地油气田均分布于这些地区,烃源岩成熟度对油气田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西北地区侏罗系有利的生烃区域基本分布在侏罗纪是沉降、沉积中心而后续埋藏又较深的山前坳陷。图4表1参45(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9.
周勇水  李红磊  史大海  陈帆 《石油学报》2021,42(8):1026-1038
基于对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上古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评价,分析了盆地内各凹陷的油气来源和富集规律。盆地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暗色泥岩整体已达到过成熟阶段,中生界凹陷内已发生浅变质—变质作用,油气保存条件较差,油气资源和勘探潜力小;中—下侏罗统发育一套煤系烃源岩,在盆地腹部及南部凹陷中已达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生烃潜力;白垩系巴音戈壁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且油源对比结果证实,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均来源于该套烃源岩。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油气成藏过程可划分为早白垩世晚期油气成藏和早白垩世末期调整改造2个阶段,油气的富集主要受巴音戈壁组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和晚期构造活动强度共同控制。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腹部是其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区,中西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中东部的油气成藏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0.
对孔雀河地区3套烃源岩地球化学、热演化参数统计分析表明: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为过成熟;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草湖凹陷,有机质丰度低,热演化程度为中-晚期;侏罗系烃源岩全区分布,有机质丰度高,除英吉苏凹陷部分区域进入生油门限,其它大部分区域热演化程度为未熟-低熟,生排烃量有限。通过对全区13口井单井盆地模拟研究,总结了孔雀河地区3套烃源的3种埋藏热演化模式,即持续深埋型、二次深埋型和早期深埋、晚期浅埋型,和2种生排烃模式,即多段式、单段式。通过生排烃模拟表明,本区生排烃量主要以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的生排烃量为主,其它2套烃源岩生烃区域局限且生烃量有限。指出孔雀河地区成藏组合研究应围绕寒武系-奥陶系这套主力生烃源岩生排烃史进行,其具有自生自储、下生上储2种成藏组合模式。综合研究认为寻找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期形成的古油藏、分析不同期次构造运动对古油藏破坏程度和研究不同期次断裂系统对油气的疏导、调整作用和对油气分布规律的控制是进一步深化该区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哈密成煤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哈鲁番-哈密盆地是一个聚煤而又富含油气的盆地,已发现了一系列侏罗系煤成烃油气田。地质历史时期的吐哈盆地是一个压缩盆地,并带有左旋扭动性质,因而盆内以扭动构造居多,构造样式复杂多变。盆地基底为前二叠系,沉积盖层以中、新生界为主体。中下侏罗统是含煤层段,也是重要的生烃层系。中侏罗统是煤成烃的主要储油层段,上侏罗统棕红色泥岩是区域性盖层。煤成烃的形成演化具有多元复合、早生早排、富油富气的特点。生油凹陷、古构造、油源断裂及各种三角洲砂体联合控制了油气田的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中生界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中生界发育有煤系生油岩,其丰度指标与邻区已出油的库车坳陷、吐哈,焉耆盆地有良好可比性,碳质泥岩和煤层中有丰富-较丰富的基质镜质体,树脂体等富氢生烃组分发育。推测侏罗系还有一定范围的开阔水体有机相存在,具备良好的生烃基础。凹陷热演化与吐哈盆地台参1井十分相似,预计在4000m以下烃源岩已大量成熟,钻井揭示凹陷内中生界有过大规模的油气运移过程,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这些油气来自于中生界三  相似文献   

13.
李刚 《石油物探》1997,36(2):62-74
本文通过对柴窝堡凹陷永丰次凹、达坂城次凹中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赋存状况、沉积环境、断裂性质及展布诸方面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凹陷的构造演化,并结合凹陷的构造格局,形成圈闭的时空配套关系和热演化史的研究,分析了油气的富集规律和含油气远景。提出了今后的勘探设想。  相似文献   

14.
在红山断陷内钻井及周边露头剖面中侏罗统烃源岩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烃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其成烃演化阶段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认为:红山断陷中侏罗统主要的烃源岩类型为泥岩和油页岩,有机质沉积于淡水环境,其中油页岩属Ⅱ型,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多属于Ⅲ1-Ⅲ2型。红山断陷地表剖面的中侏罗统烃源岩主要处在未熟-低熟阶段,地下中侏罗统烃源岩也主要处在未熟-低熟阶段,少量处于成熟阶段。总体来看,红山断陷中侏罗统具备一定的资源潜力,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勘探区。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位于盆地南缘西端,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区。随着近些年勘探的不断突破,对烃源岩的认识不断加深。但目前对侏罗系烃源岩的生烃母质、生烃潜力尚不明确。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与岩性厚度分布图探讨了不同母质生烃差异及空间分布范围;同时进行烃源岩的热演化分析与数值模拟,建立动态演化过程,从而获得平面烃源岩展布规律及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显示: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中煤岩生烃效果要优于炭质泥岩,目前储层中天然气中煤成气贡献较大;此外,平面上生气中心更靠南部,是天然气运聚的主要方向。整体上看,四棵树凹陷烃源岩仍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具有较高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6.
塔东北地区侏罗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三个方面对塔东北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烃源岩进行评价,查明了侏罗系各体系域的生烃能力。认为,侏罗系层序烃源岩处于未成熟一成熟阶段,低位及高位体系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过低,生烃能力较差;湖侵体系域烃源岩丰度较高,以中等生油岩、好生油岩及煤岩为主,生烃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7.
侏罗系烃源岩为柴达木盆地北缘(下文简称柴北缘)腹部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但对其复杂的生烃演化尚未有系统的认识。在钻井、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PetroMod盆地模拟软件,根据EASY%RO模型,恢复了研究区内不同构造单元侏罗系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不同生烃凹陷的差异热演化特征,为柴北缘腹部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重要依据。研究表明:侏罗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自西向东逐渐降低,西南部昆特依凹陷、伊北凹陷的下侏罗统烃源岩在古近纪初期进入成熟阶段,古近纪末期达到生烃高峰;东北部赛什腾凹陷的中侏罗统烃源岩在上新世晚期进入生烃门限,现今仍处于生烃高峰末期。柴北缘腹部构造带总体经历了燕山运动末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末期2个关键成藏期,根据历史生烃时期与构造样式的匹配关系,认为冷湖七号地区为下一步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8.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新生代北东向伸展盆地,面积约3.4×104km2,最大沉积厚度12000m。盆内存在8个凹陷,依据凹陷的烃源层发育特征、埋藏史、生烃史、生烃强度及资源量综合分析,发现崖南、松南、宝岛、乐东和陵水凹陷均存在高温高压、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生气强度大且资源量丰富,因此评价为富气凹陷;油气主要生成于下第三系,8个凹陷中以宝岛,松南凹陷成熟面积最大,两凹陷资源量约占下第三系气资源量的一半以上;松东凹陷因其热演化程度适中,油资源量占较大比例,该凹陷油、气均具有勘探潜力,而崖北及松西凹陷生烃潜力较差。为此,围绕上述富气(烃)凹陷评价并综合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初步筛选琼西基底披覆背斜带、松涛凸起及北东倾没端圈闭带、2号断裂下降盘圈闭带是最具天然气勘探潜力区带,而松东凹陷北坡圈闭带则为油气并举的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