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排子凸起紧邻两大生烃凹陷,由于烃源岩层多,油气来源尚不明确,为了进一步明确油气来源,对研究区的原油根据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类,同时厘定了主力烃源岩的地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原油可以分为两类,其中Ⅰ类原油是氧化环境下高等植物来源的高成熟原油,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Ⅱ类原油是氧化一还原环境下高等植物及藻类来源的较低成熟原油,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与白垩系或古近系源岩的混源。结合油气输导条件及区域构造背景演化,认为侏罗系/石炭系不整合底砾岩及沙湾组一段1砂组的"板砂"是油气横向运移的有利通道,而喜山期形成的正断层则是油气垂向运移的有利通道。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大型潜山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涛  高先志  李理  张东伟  刘宝 《特种油气藏》2015,22(2):22-26,151-152
以冀中坳陷任丘碳酸盐岩潜山和辽河坳陷兴隆台变质岩潜山为例,探讨了渤海湾盆地大型潜山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因素。 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已发现潜山油气藏111个,层位从太古宇变质岩至古生界碳酸盐岩;任丘碳酸盐岩潜山和兴隆台变质岩潜山风化剥蚀时间长、断裂活动强度大;“洼中隆”的构造格局、“多对一”的源储关系、厚度大的储层条件、多类型的圈闭条件和源储直接接触关系以及大面积的供烃窗口是大型潜山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断层封闭性及其对油气运聚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断层的活动性、泥岩涂抹系数、断层两盘的岩性对置关系、断面压力与泥地比的关系。将这4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参数,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综合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内断层的垂向、侧向封闭性和封闭史。结果表明,柴西地区断层的封闭性在时空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在油气运聚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当断层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时,可以连接源岩和圈闭,并且控制着油气在垂向上的运聚层位和运聚时期,如Ⅶ号、Ⅺ号等断层;当断层作为遮挡体时,控制着油气聚集圈闭的形成,如乌南断层;断层活动开启还会引起油气藏的破坏和油气的再分配,如油砂山、南翼山地区的断层。  相似文献   
4.
夏口断层封闭性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模式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惠民凹陷西部的临南洼陷是该凹陷的主要生烃中心,其南侧的夏口断层的封闭性控制了临南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和油气藏分布。影响夏口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是其活动性、断面特征和断移地层的泥地比,通过夏口断层的断面形态成图和断层泥涂抹系数计算,定量评价其封闭能力,认为其东段、西段封闭性好于中段,东段封闭性又好于西段。据此认为,位于该断层西段的临南油田油气藏的形成有赖于断面阻隔了油气继续向临南斜坡运移,而位于该断层中段的曲堤油田的形成是因为断面不封闭,成为来自临南洼陷的油气运移至断层上盘断块圈闭成藏的输导通道。图4表3参9  相似文献   
5.
在彩南油田低阻油气层定义为电阻增大率(油层电阻率与水层电阻率之比)小于2的油气层,其油水层的测井信息差异小,含油饱和度小于50%,试油时却产纯油气,投产后含水上升速度很快,且该区具有高阻水层和低阻油层同时存在的现象。根据该区低阻油气层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可以总结出低能相带、正韵律、反韵律、齿状低幅四种测井沉积模式。其成因是由于岩石不动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盐水泥浆侵入影响大、构造幅度低、油层厚度薄、原油密度和粘度较小和油水关系复杂,其核心机理为岩石颗粒表面的水膜厚,油层厚度薄,油水分异作用差或无分异造成油气层电阻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7.
侏罗系烃源岩为柴达木盆地北缘(下文简称柴北缘)腹部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但对其复杂的生烃演化尚未有系统的认识。在钻井、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PetroMod盆地模拟软件,根据EASY%RO模型,恢复了研究区内不同构造单元侏罗系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不同生烃凹陷的差异热演化特征,为柴北缘腹部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重要依据。研究表明:侏罗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自西向东逐渐降低,西南部昆特依凹陷、伊北凹陷的下侏罗统烃源岩在古近纪初期进入成熟阶段,古近纪末期达到生烃高峰;东北部赛什腾凹陷的中侏罗统烃源岩在上新世晚期进入生烃门限,现今仍处于生烃高峰末期。柴北缘腹部构造带总体经历了燕山运动末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末期2个关键成藏期,根据历史生烃时期与构造样式的匹配关系,认为冷湖七号地区为下一步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8.
二连盆地岩性油藏的幕式充注和相对早期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对二连盆地三大主力凹陷的成藏条件、埋藏史、热演化史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定量分析方法确定了二连盆地油藏的成藏期次,认为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具有幕式充注的特征.通过与相同凹陷同一层位构造油气藏成藏期的对比分析后认为,岩性油藏的成藏期具有相对早期的特征.岩性圈闭形成的早期性为岩性圈闭在较早时期捕集油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岩性圈闭的多期形成和油气的多期幕式充注有利于大型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南斜坡输导体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斜坡广泛发育断裂、砂体和不整合面等多种类型输导层,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通道。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以连通砂体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层较近或相邻的层位;不整合面作为运移通道往往可使油气长距离运移形成各种地层油气藏。东营凹陷南斜坡的油气藏都是油气经过两种或多种输导层阶梯式运移而形成的,多个不整合面、油源断层以及各层系储集砂体的空间配置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方式很复杂,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系统的末端和边缘往往是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区。图5参15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油气运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地区,发育了31油藏和N1-N21油藏.对这两个油藏48个原油样品进行了常规柱色谱分离,应用含氮化合物参数并结合其复杂背斜构造的地质背景、E31和N1-N21油藏砂体展布及E31油藏解剖研究,系统分析了该区深、浅油藏原油的运移方向和油气充注点.E31油藏I Ⅱ和Ⅲ Ⅳ油层组油气运移方向为从背斜中北部向南北两侧运移,其油源区为茫崖凹陷和尕斯断陷;I Ⅱ油层组的油气注入点为背斜中部的9-7井的两侧,而Ⅲ Ⅳ油层组油气注入点为8-34井和9-38井的位置;N1-N21油藏中的油气沿着整个断层面向上运移到储集层内并聚集成藏,油源区主要为茫崖凹陷.尕斯库勒油田的主要运移通道为断层和砂岩储集体,形成以背斜为主的油气藏.图8表1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