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LAK/IL—2治疗晚期贲门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经皮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LAK/IL-2治疗晚期贲门癌的疗效,采用经皮穿刺胃左动脉插管灌注健康人外周血LAK细胞1×108/L及IL-230万U,化疗药物为表阿霉素30mg、卡铂300mg、长春地辛(西艾克)4mg或5-Fu1000mg,每3周~4周一次,2次为一疗程,结果:经病理学确诊的共78例晚期贲门癌患者经此法共介入灌注146次,最多者5次,最少者1次,胃部病灶CR+PR占61.5%,生存最长41个月,最短4个月,中位生存期9.5个月,半年生存率为76.9%,1年生存率为30.8%,提示采用肿瘤供血动脉进行区域性灌注生物制剂及化疗药物,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贲门癌病人不失为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疗效。方法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自体LAK细胞及IL┐2,并与单独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不能切除肝癌患者比较其肿瘤大小,生活质量的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的22例肝癌有效率(CR+PR)为13.6%,包括1例完全缓解和2例部分缓解,而单独化疗栓塞对照组17例中仅1例显示部分缓解(有效率5.9%)。化疗栓塞+LAK/IL┐2治疗组与单独化疗栓塞对照组中MR、SD、PD分别为5、12、1例和1、11、4例。治疗组中大多数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或稳定,而对照组中生活质量则无提高。两组病人的毒副反应均较轻而短暂。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较优于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更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与癌内注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晚期胰腺癌21例,采用选择性动脉置管,ADM、DDP、5-FU灌注化疗,术中癌内注射5-FU或纯酒精。结果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7例,胰十二指肠二步切除1例;平均生存期9.1±3.4个月。晚期胰腺癌应用动脉灌注化疗与癌内注射治疗,可望获得再手术二步切除,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作者自1992年2月起,对1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介入法大剂量药物灌注配合体外分割放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结果:1.肿瘤缩小率:平均为85.4%,其中肿块缩小在50%以上者占46.6%。2.生存率: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4例(93.3%)、9例(60%)、4例(26.7%)。治疗方法为:表阿霉素80mg,5-FU1000mg及丝裂霉素20mg经肝动脉缓慢灌注,间隔期间配合体外放射治疗,总治疗量≤30GY。  相似文献   

5.
王天翔  朱上林 《肿瘤》1994,14(1):12-15
作者对23例无法切除的晚期原发性肝癌采用经皮下埋藏式灌注装置行肝动脉和门静脉双介入治疗。其中16例应用超液态碘油加化疗药物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门静脉灌注化疗;7例单纯灌注化疗。在栓塞组有症状的13例中,12例获得缓解;在AFP>400μg/L的13例中,7例下降。平均生存期为8.4月,半年生存率为的44%。化疗组有症状的6例中,3例部份缓解;AFP>400μg/L的4例中1例下降。平均生存期为5.86月,半年生存率为14.3%。栓塞组的治疗效果比单纯化疗组为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对贲门癌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手术治疗的86 例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组42 例;单纯手术治疗组44 例。术前化疗方法为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腔动脉,注入5 F U 1.0 g、 D D P100 m g、 M M C 20 m g。结果 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组术后3 年生存率为52.4% ,5 年生存率为 35.7% ,高于单纯手术治疗组术后3 年生存率 31.8% 、5 年生存率20.4%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能够提高贲门癌患者的术后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马军  滕安宝 《中国肿瘤临床》1998,25(8):568-569,580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引流术后^192lr腔内放疗的疗效。方法:先行手术探查尽可能刮除肿瘤并放置U型管引流,术后再经导管腔内放疗。参考点距离放射源中心轴10mm,总量24-30Gy/3次,3例配合肝动脉区域性灌注化疗,1例配合外照射DT45Gy/4.5周。结果:生存期6-26个月,中位生存期11.5月。15例死亡,1例目前存活8个月。全组1年生存率37.5%,2年生存率6.0%,结论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192)Ir近距离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引流术后192Ir腔内放疗的疗效。方法:先行手术探查尽可能刮除肿瘤并放置U型管引流,术后再经导管腔内放疗。参考点距离放射源中心轴10mm,总量24~30Gy/3次。3例配合肝动脉区域性灌注化疗,1例配合外照射DT45Gy/4.5周。结果:生存期6~26个月,中位生存期11.5月。15例死亡,1例目前存活8个月。全组1年生存率37.5%,2年生存率6.0%,结论:局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引流术后腔内放疗可提高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甲氰咪呱(CIM)对鼠体内IL2/LAK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将B16细胞经尾静脉接种于C57BL/6小鼠,第3d分别应用DHanks液、CIM(10mg/ml)+CIM(1μg/ml)诱导的脾细胞,IL2+IL2(500U/ml)诱导的LAK细胞,CIM(10mg/ml)+IL2+CIM(1μg/ml)和IL2(500U/ml)共同诱导的LAK细胞,观察鼠肺转移结节和生存期。结果显示,单用CIM并不能减少肺转移结节和延长生存期;CIM+IL2/LAK治疗组与IL2/LAK治疗组相比,可减少肺转移结节(P<0.05)和显著延长生存期(P<0.01)。结果表明,CIM能够增强IL2/LAK抗肿瘤作用,可用于治疗肿瘤。  相似文献   

10.
经皮经股动脉植入药盒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Zhu K  Hu G  Liang W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57-459
目的探讨药盒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无外科手术及动脉栓塞指征的8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依据动脉内化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42例,采取经皮经股动脉植入药盒,术后经药盒1周或2周化疗1次;B组40例,采取每个月1次插管大剂量化疗。结果A、B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38.1%和15.0%(P<0.05)。A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1.9%、28.6%、9.5%;B组分别为20%、5%、0%(P<0.01)。A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消化道反应、肝、胆、骨髓毒性均较B组低。结论经药盒间断性化疗并配合地塞米松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3年4月至6月经肝动脉及门静脉安置的植入式微泵,输注自体LAK细胞/IL-2及化疗药物治疗7例中晚期肝癌(其中2倒置泵,同时进行了肿瘤姑息性切除),近期疗效CR2例,PR3例,mR1例,PD1例,总有效率达85.7%,且毒性反应轻微。结果提示:对于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门静脉输注自体LAK细胞/IL-2及化疗药物,是一种极有前途的治疗措施,可望明显提高肝癌疗效。  相似文献   

12.
收集1994年1月至2000年11月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例共127例 ,以是否行术后腹腔化疗分为腹腔静脉综合化疗组和静脉化疗组。分别比较逐年生存率 ,并对术后2年、5年生存率行统计学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病例127例 ,分组及分期情况 ,见表1。1.2治疗方法1.2.1腹腔组术后3月内行腹腔化疗1~2次 ,化疗前尽量抽尽腹水。胃癌用5 氟脲嘧啶(5 FU)500mg~750mg,顺铂(DDP)20mg~30mg,生理盐水1000ml~1500ml腹腔灌注 ,第1~5天 ,1月1次 ;或5 FU1000…  相似文献   

13.
动脉灌注化疗并同期放疗的综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动脉灌注化疗并同期放疗的综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作用。方法92年1月至96年1月收治52例中晚期胰腺癌,23例行动脉灌注化疗并同期放疗(综合组),29例行单纯放疗(单放组)。单放组每周照5次,每次180-200cGY,总量5000-6000cGY/5-6.7周,综合组动脉灌注化疗,每次5-Fu1.0、MMC10mg、DDP60mg,每4周一次,平均2.3次/人,同期放疗方案同单放组。结果腹痛、黄疸的症状缓解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综合组黄疸改善时间较长(13个月对5个月P<0.05);肿瘤缩小率达50%以上综合组69.6%(16/23),单放组37.9%(11/29);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5%、37.1%、26.7%和52.3%、22.9%、10.5%,综合组明显好于单放组。结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通过动脉灌注化疗并同期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较单放组能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联合LAK/IL-2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肝癌自然生存期仅6个月,近几年来随着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不断普及,近期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远期疗效仍不令人满意。生物治疗可改善某些肿瘤的疗效[1]。但其是否对肝癌的远期疗效有益暂未见报道。我们于1991年8月至1993年4月以栓塞化疗联合LAK/IL-2肝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17例。初步发现栓塞化疗间期行LAK/IL-2介入治疗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生存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按卫生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卡氏评分≥60;心、…  相似文献   

15.
观察TNFα对LAK细胞、化疗药物抗胃癌作用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TNFα与IL┐2配伍培养LAK细胞,并使TNFα单抗阻断试验;以TNFα预处理胃癌细胞,观察TNFα影响LAK抗瘤活性的特性及胃癌细胞对PBMC及LAK的敏感性变化;以TNFα联用5┐FU,ADM或MMC观察体外、TNF联用MMC观察荷胃癌裸鼠体内的抗胃癌效应。结果TNFα在低浓度IL┐2下增加LAK活性,使IL┐2诱导同等LAK活性的浓度下降约10倍;TNFα预处理胃癌细胞使PBMC、LAK对其的抗瘤活性提高约10%、9%。TNFα与5┐FU、ADM或MMC联合组体外、TNF与MMC联用组体内抑制胃癌细胞生长效应明显优于单用组,差异显著。结论TNFα在低浓度IL┐2下增加LAK抗胃癌活性,TNFα预处理使胃癌细胞对PBMC及LAK的敏感性增加;TNFα联合化疗药物5┐FU、ADM或MMC可使抗胃癌效应提高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月~1998年7月我们采用FDM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31例,取得了一定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31例,男18例,女13例,中位年龄52岁(37~70岁)。其中胃癌19例,结肠癌12例。所有病例均有病理学诊断。体能状况≥60分(Karnofsky评分法),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大于4.0×109/L,血小板大于80×109/L,心、肝、肾功能正常。1.2 治疗方法 5FU 300mg/m2,静滴,d1~5;DDP30mg/m2,静滴,d1~4;MMC 6mg/…  相似文献   

17.
1985年至1995年采用区域动脉插管化疗加60Co外照射的方法治疗晚期直肠癌25例,其中术后复发13例,单纯造瘘9例,部分切除3例。化疗每次用顺铂20mg,5-Fu500mg,二者交替,12天为1周期,2周期为1个疗程,化疗后行60Co外照射,肿瘤量50~60Gy/6~7周。全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3.8%、34.6%、8.0%,而单纯造瘘组2年生存率(38.5%)高于术后复发组(30.8%)。结果提示,对不能切除的晚期直肠癌较适宜采用这种治疗方法,而区域动脉化疗加放疗能有效地改善晚期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ELF方案对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足叶乙甙100mg、甲酰四氢叶酸钙30~50mg、5-Fu500~750mg,三药分别加入液体静滴,每日1次,连用5天。结果 34例中有效率55.9%(19/34),中位生存期10.5个月。结论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缓解率高,副反应小,适应范围较广,对年老体弱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体外照射治疗晚期肺癌37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0年2月至1993年12月,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加体外放射治疗(RT)37例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Ⅲ期33例,Ⅳ期4例),经治疗90.1%的病例症状消失或减轻,近期有效率(CR+PR):单用BAI疗法为70.3%,BAI+RT为89.2%。随访至1994年5月,生存12例,生存期4~48个月,死亡25例,其中位生存期12个月,平均14.4个月。全组病例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4%、61.3%、37.5%及6.3%。对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BAI合并放疗是一种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异长春花碱、丝裂霉素和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3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9例为初治,15例为术后复发,均为初次化疗。用MNP方案(异长春花碱25mg/m^2静推,第1天,丝裂霉素8mg/m^2静推,第1天,顺铂30mg/m^2静滴第1 ̄3天,每3 ̄4周重复疗程)。结果 CR2例(5.9%)、PR16例(47%)总有效率为52.9%,中位生存期为9.5月,1年生存率为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